《鬢邊不是海棠紅》這部電視劇還是可以看著玩兒的。
——遇言姐
《鬢邊不是海棠紅》貌似啞火了,因為播放量不及預期而加更。
講真,說《鬢邊》是耽改劇是有點辱原著了。
耽美,指的是像《陳情令》那種,本質上屬於二次元世界,更不具備現實主義意義,就是讓女孩子們YY的。
像《鬢邊》這種,不是賣腐,而是真腐,跟扁平的耽美文化不是一個維度的。
《鬢邊不是海棠紅》開拍後,有評論說這劇碰瓷《霸王別姬》。
作為原著粉,遇言姐覺得,《鬢邊》在時間跨度上沒有《霸王別姬》來得浩浩湯湯,但是作者7年成文,下了死力,功底也是可圈可點。
一向打完痛點打爽點的於正選了這樣一部紮實而小眾的故事來拍,應該說也是下了決心的。
只不過,腐女們都是葉公好龍,而《鬢邊》的口味較重,兩個主角又一言難盡,註定成不了爆款。
《鬢邊不是海棠紅》豆瓣得分7.4,不算很高也不算很低,比原著評分8.2差了一截。
短評中很多人指責選角失敗,黃曉明和尹正沒有CP感。
遇言姐說,其實電視劇已經做了很多改動,如果嚴格按照原著中的情節演,只怕更難被接受。
好比在原著的評論中,有人就直言——想看乾淨的耽美世界,受不了男主的髒和賤。
但是,《鬢邊》的基因壓根就不是一部讓腐女摳糖的耽美劇呀,就好像看《霸王別姬》時你不會去腦補段小樓和程蝶衣。
《鬢邊》中有著毫不遮飾的糜爛與縱慾,也有真情不二的赤誠和忘我。
這兩種矛盾上下交織在一起,構建了一段不算美好的愛情。
《鬢邊》的選角不合適
但找到合適的也難
網友對《鬢邊》的指責主要集中在黃曉明和尹正兩個人年紀太大。
教主太油、尹正太垮,不是博君一肖那樣的少年郎。
這些批評無可厚非。
不是說演員不能老、不能胖,但別讓人一把年紀了還演花樣美男吧。
而且黃曉明一張臉實在太眼熟了。
一想到他是大寶貝的老公,那些調情啊、曖昧啊,頓時沒了想像空間,怎麼看都是一個直男在套路你。
▲這是海棠紅還是夕陽紅?都快談成黃昏戀了
原著中,程鳳臺不過23,商細蕊只有16、7。
這兩個人一個匪、一個瘋;一個時風時雨、恣情隨性,一個沉靜俊秀、明月清風。
長相都是極美。
尤其是商細蕊,扮上妝是九天仙女,卸了妝是清秀小生,能跟女人比美,能跟男人比俊。
作者形容他是——
細細瘦瘦的一抹月白身影,落了霜的新柳兒一般清俊靈秀。
因為年輕,面上還略帶兩分圓潤稚嫩的女相。
▲上了妝的尹正還像那麼回事
而尹正呢,骨頭長開了,還有點發福,真的已經不是豆蔻少年郎了。
即便是晃瞎眼的虛化和白光,都遮不住松垮浮腫的臉盤子。
說是一眼萬年,實在勉為其難。
以至於遇言姐每次看到尹正出場都替他好生尷尬,真是愁死人了。
▲這姨母笑我倒抽一口氣,所謂「沉靜清秀的少年」,只能是靠臺詞來尬誇
黃曉明和尹正把人物生生拔高了20歲,就算教主再邪魅,就算尹正再病嬌,這基本框架也是對不上啊。
即便黃曉明已經控油了,尹正也盡力痴嗔癲狂了,但是這角色讓中年人演就是顯得作態。
而且教主和尹正這兩個人也捏不到一起去。
▲看一個中年人調戲另一個中年人,真的是毛骨悚然。尹正,你應該早10年演這個戲的
程鳳臺和商細蕊這兩個角色,雖然年少貌美,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髒」。
不美化、不修飾、直寫歡場戲門之中的汙穢,是《鬢邊》原著與眾不同之處。
程鳳臺、商細蕊,都不是什麼翩翩濁世佳公子。
兩個人之間也沒那麼多含羞試探,都是風月場上的人,一來二回就上手了。
但是電視卻不敢這樣拍(大家也是知道為什麼),還是要留些美好的念想。
程鳳臺,在原著中是一路酒色財氣趟過來的人,不止風流不羈,更是荒淫無恥。
16歲年紀趴在乳母懷中吃奶,以這種驚駭厭惡的形象出場。
連他家道中落、做援交、當姨太的姐姐看了都覺得噁心。
不僅明裡暗裡情婦無數,甚至和小舅子同嫖舞女,對自己的三個孩子也毫不關心。
活活一個糜爛紈絝、風月色癆。
▲黃曉明一個鐵憨憨,演韋小寶都困難,更別說程鳳臺這種滾刀肉、老油條了
作者雖然敢這樣寫,於正卻不敢這樣拍。
《鬢邊》改編成電視劇憑空給程鳳臺添了一筆抗日屬性,一下子偉光正起來。
這在原著中也是沒有的。
他程鳳臺圖的除了財就是色,什麼家國情懷,不存在的。
日本人的生意他都照做,支援個啥子的東北軍民。
▲黃曉明太「正」了,演不出渾勁兒
商細蕊呢?和程蝶衣的境遇差不多。
再紅的戲子也是下九流,是權貴老爺們的玩意兒。
商細蕊先後跟過兩任軍閥,對各位老爺也是「奉陪到底」,還與盛子云這種富家子、大學生交好,不止一次被人當眾戲弄狎暱。
商細蕊的班底也不是世外桃源——
伶人吵起架來如同潑婦,什麼汙言穢語都罵得出,真真是市井之地。
對這些商細蕊也不以為意,反正戲子就是這樣過活的。
程鳳臺的妹妹扔彩頭,砸中了商細蕊的額角。
聽聞小姑娘一聲道歉,商細蕊的反應是吃驚——
小姐太太拿戒指丟你是抬舉、是打賞、是看得起你,哪有給戲子道歉的道理。
商細蕊擅自改了唱詞,客人往臺上扔板磚、潑開水,他也不生氣,反而替鬧事的人開脫——
「為這個關人,沒這規矩的。」
一個發國難財的霸道總裁,一個淤泥裡打滾的傻白甜。
這樣兩個不討好的角色,註定是不屬於偶像劇的。
要說黃曉明和尹正演著不合適,遇言姐想了想,換了別的演員恐怕也不被接受。
劇本是好劇本,但真的難拍。
財色程鳳臺、瘋傻商細蕊
兩個非主流人設
商細蕊的卑微和順受,由於尺度和人設問題,電視劇裡沒能盡數表現出來,只好多體現人物的蠻愚痴狂。
商細蕊是怎麼個瘋法呢?
於戲,商細蕊是戲瘋子——
商細蕊不以權貴財勢將人分類,他的眼裡只有「懂戲的」、「不懂戲的」、「捧我的」、「不捧我的」;
被潑開水、扔板磚、槍頂著腦殼都沒怕過,唯跟心儀的名角同臺時,緊張到忍不住咬手指甲。
外頭傳宣統皇帝聽商細蕊唱戲聽哭了,商細蕊自己憨厚渾愣,只說:「我不知道那天皇上哭沒哭,我唱戲的時候,從來不看座兒(聽眾)。」
戲服和道具,商細蕊要最好的。
線要真金捻的、珠子要真珍珠,因為用真貨才能有感覺。
別人《拾玉鐲》拾的是綠玻璃手鐲,他拾的是貨真價實的和田玉鐲。
要說戲上的瘋可以理解,商細蕊在情上的瘋則比程蝶衣尤甚。
從小在齷齪汙穢中打轉的他,偏偏有種頑童的痴傻勁兒頭。
在戲臺上唱遍了杜麗娘、趙飛燕、楊玉環、崔鶯鶯,私下裡卻是在七情六慾上先天不足。
對從小拉扯自己長大的師姐,商細蕊有種雛鳥認母的依戀,十好幾還跟師姐睡一個被窩,非要人家發誓永遠最愛自己。
師姐嫁人,他氣瘋了、不想活了,跑到兩軍交戰、子彈橫飛的城牆上去大唱特唱。
此外,商細蕊還是個缺心眼兒。
不通文墨、不知俗務、鬥大的字不認識幾個。
以為梵婀林是哪位歌女的名字,聽信八國聯軍是來搶小戲子的。
喜歡吃甜,喜歡吃肉,沾著白糖吃餅乾,大勺大勺挖奶油,吃得風捲殘雲,吃得橫掃千軍。
《紅樓夢》中有段人性論——
說的是有一種人,聰俊靈秀之氣,在萬萬人之上;乘僻邪謬之態,在萬萬人之下。
這種人生於公侯富貴之家,則為情痴情種;生於薄祚寒門之家,必屬奇優名倡。
程鳳臺和商細蕊兩個貨色,就像是照著這段題眼寫的。
這兩個病態的主兒碰到一處,一個爛、一個瘋,生生迸發出一段亂世不了情。
下作中透著純粹,肉慾中透著真情。
一句「我們認識太久了」,倒也讓人有點唏噓。
這就是《鬢邊不是海棠紅》的看點了。
有人寫梅蘭芳的小傳,說民國時銀行總裁馮耿光花天酒地、經多見廣,唯獨遇上梅蘭芳,便如受了催眠術。
把他從相公館子裡贖出來,教他文化,助他成角——
好似見了五百年前風流孽緣。馮耿光以雲和堂為溫柔鄉,梅蘭芳亦以馮耿光為靠山,兩情打得火熱,正如以膠投漆 。
這種恩情,雖然有著猥褻的一面,卻也不能說全無真心。
講真,這種題材超出了於正的掌控能力,而且就算他想好好拍也過不了審。
所以,只好掐掉一些出格的,按上一些插科打諢啊。
▲七少爺劇照,扮演者李澤鋒也是千年男三了,好像剛剛從《完美關係》裡換了身衣服就走進《海棠紅》劇組了
結果就是,俗勁兒俗得不夠、愣勁兒愣得不夠、瘋勁兒瘋得不夠、髒勁兒髒得不夠,再有就是,齷齪猥褻和清亮純粹的反差不夠。
但是如果不這樣拍呢,好像也沒更好的辦法。畢竟,於正不是陳凱歌。
至於《鬢邊不是海棠紅》這部電視劇,遇言姐覺得還是可以看著玩兒的。
它對標的不是《霸王別姬》,而是於正炮製的故事會——
八卦、秘情、小姐、少爺、軍閥、山匪、洋的土的啥玩意兒都有,林林總總給你燉一鍋,深度不深度的吧,反正是挺熱鬧的。
▲金士傑劇照
▲佘詩曼劇照
而且畫面夠漂亮、服裝夠精緻、配角也都是千年老戲骨,比如金士傑和佘詩曼。
連我們辦公室的五哥都說:要我拍一個民國復古藝術照,就要《海棠紅》這樣的,每幀畫面都工整。
更何況,眼下這個當兒,電影撤檔了、電視停拍了,連綜藝都不怎麼播了,能有個製作還上心用功的劇,咱也就不挑剔了,湊合著看看得了。
當然,如果黃曉明不耍帥、尹正能年輕10歲,那就更好了。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