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話題,如何看待煮茶。
「茶的衝泡方式,是為了適應喝茶人的口感喜好,而非刻板的衝泡,」
通過懂茶,懂自己來決定茶的衝泡方式。
這個問題會通過四個方面來探討。
個人經驗,不當之處,留言指出。
一、什麼是煮茶
顧名思義,是指茶入水烹煮而飲。直接將茶放在釜中熟煮,是中國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飲茶法。
煮茶史
據考證,中國人飲茶是從鮮葉生吃咀嚼開始,後變為生葉煮飲,形成比較原始的煮茶方法。唐時飲茶開始由粗放走向精工。
唐宋時代通行煮茶,方法是先把茶葉碾成碎末,製成茶團,飲用時把茶搗碎,加入蔥、姜、桔子皮、薄荷、棗和鹽等調料一起煎煮。
還有把茶葉碾成碎末,羅細,然後衝水將茶末調成糊狀喝下,因而叫做"吃茶"。
煮茶的方法繁瑣,喝起來失去了茶葉的本味。
宋元以後,改煮茶為泡茶,不加入調料,人們嘗到了茶的清香。
明清以後,盛行泡茶,而且喜歡飲蓋碗茶。
二、煮茶的幾種方法
器皿:目前最常見的是煮壺和蒸汽壺
(個人認為,所有可以煮水喝的器皿,都可以煮茶。就要看煮茶人的水平了)
蒸茶好還是煮茶好
簡單來說,煮茶:茶色深,味道濃鬱,口感醇滑,香氣持久。蒸茶:茶色明豔清澈,味道香甜,香氣不太持久。而蒸茶更耐煮一些。煮茶中茶湯的醇度自然高一些,果膠糖分的浸出物要高於蒸茶。為什麼蒸茶的香氣不持久呢?其實同樣的蒸煮,煮茶的水溫低於蒸茶的蒸汽溫度,所以蒸茶的香氣會隨著高溫蒸煮有所流失。而煮茶是水直接和茶接觸,浸出物一定豐富。
具體是蒸茶好還是煮茶好要看個人喜好和對茶性的了解和把握。
三、什麼樣的茶適合煮
茶的衝泡方式決定了茶的口感。先說一下什麼樣的茶不適合煮:不發酵茶、微發酵,鮮嫩茶芽,比如不發酵的綠茶,微發酵茶的黃茶(發酵度10%-20%)。不建議煎煮。
事宜用90度一下的水溫衝泡的茶,都不建議用來煮。比如綠茶,水溫太高會破壞其豐富的維生素C,咖啡鹼浸出多,而且茶湯會變黃,味道也會苦澀,失去了綠茶的清爽和清香。
白茶
白茶不揉捻不發酵,(在萎凋時會發生輕微發酵)屬於微發酵茶(發酵度20%-30%),故衝泡後葉片完整而舒展,茶香醇和,湯色清淡。白茶古樸、自然,可煮可泡。
黑茶
黑茶屬於後發酵茶,採用的原料比較粗老,且加工的過程需要較長時間的堆積發酵,茶湯陳香濃鬱,滋味醇厚,茶湯多呈深褐色。可煮可泡。
普洱茶
又名滇青茶,屬於黑茶類,因原運銷集散地在普洱縣,故名普洱茶。以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使用亞發酵青茶製法,從發酵不同分為生茶和熟茶兩種,成品分為散茶和緊壓茶兩類。
雲南茶樹的內含物要高於其他產地,所以普洱茶煮時,茶湯的濃度不容易控制,浸出物太多,對身體也是一種負擔。所以普洱茶根據個人口感,最好煮茶時間不要太久。
紅茶
屬於全發酵茶類(發酵程度80%-90%)。經過萎凋、揉捻(切)、發酵、乾燥等工藝精製而成。紅茶可衝泡可煎煮、可清飲可調飲。紅茶容易出湯,所以建議在煎煮時間短些。當年茶不建議煎煮。用紅茶做奶茶湯底的時候,可以多煮些時間,奶茶的味道會更加的醇厚絲滑。
烏龍茶
也叫青茶,屬於半發酵茶類(發酵程度30%-60%)。有紅茶的濃鮮,綠茶的清芬。烏龍茶也可以煮,同樣不宜煎煮時間太長。不然茶汁過濃,影響茶湯口感,最好用砂陶器皿煮沸,可以吸收其本身過旺的火氣。(烏龍茶的煎煮,最好是焙火中輕度的茶,一些焙火過重的,味道……還是要看個人口味啦!)
四、總結
泡出來是水,煮出來是湯。
泡茶泡其鋒芒,煮茶煮出精華。
(參考方便麵)
一般年份較長的茶葉更適合煮。內質豐厚有變化,比如:老白茶,老普洱茶、陳年鐵觀音等。
總結起來就是:
保鮮保綠不宜煮
新茶宜泡老茶煮
調飲宜煮清飲泡
嫩茶宜泡粗茶煮
知識點
文中提到了煎茶和煮茶。在此科普一下。現在人用水來煮茶沒有太多的講究。
通過古代煎茶法和煮茶法,來分析煎和煮的區別。
煮茶法
唐代以前無制茶法,往往是直接採生葉煮飲,唐以後則以幹茶煮飲,明清以迄今,煮茶法主要在少數民族流行。
漢魏南北朝以迄初唐,主要是直接採茶樹生葉烹煮成羹湯而飲,飲茶類似喝蔬茶湯,此羹湯吳人又稱之為「茗粥」。
唐代飲茶以陸羽式煎茶為主,但煮茶依然流行,特別是在少數民族地區。陸羽《茶經·五之煮》就記載:「或用蔥、姜、棗、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揚令滑,或煮去沫,斯溝渠間棄水耳,而習俗不已。」;晚唐樊綽《蠻書》記:「茶出銀生成界諸山,散收,無採早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唐代煮茶,往往加鹽蔥、姜、桂等佐料。
煎茶法
唐代至南宋末年流行,團餅茶經過灸、碾、羅等工序,成細微粒的茶末,再根據水的煮沸程度(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鍋邊緣如湧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在二沸時投茶煮,然後分飲。
具體過程就是:
當鍋內的水煮到出現魚眼大的氣泡,並微有沸水聲時,是第「一沸」,這時要根據水的多少加入適量的鹽調味,嘗嘗水的味道。
當水煮到鍋的邊緣出現連珠般的水泡往上冒的時候,是「二沸」,這時需舀出一瓢開水,用竹夾在水中攪動使之形成水渦,再用量茶小勺取適量的茶末投入水渦中心。待水面波浪翻滾時,是「三沸」,這時將原先舀出的一瓢水倒回鍋內,使開水停止沸騰。此時,鍋內茶湯表面即生成厚厚沫餑,但需及時將茶沫上形成的一層黑水膜去掉,因為它會影響茶湯的味道。
然後再將茶湯均勻地舀入三個或者是五個茶盞中,而每盞的茶沫要均勻,陸羽認為茶湯的精華就是這茶湯上面的沫餑。
不管是煎茶、煮茶、泡茶、調飲茶。任何茶的關係,是欣賞與被欣賞的關係。
喝茶應該越喝越豁達,越明朗,可以不拘小節,也可以循規蹈矩,最終喝茶不過是:
一場人和茶相遇的一場安然與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