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竭是一味中藥。我很早就知道了他的大名,即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知道到了血竭。
《射鵰英雄傳》第八回寫王處一與靈智上人以掌力相拼後中毒,即開了一張藥方請郭靖去抓藥,藥中即有血竭,而此藥全城藥店皆缺,以後的情節即由此而展開。
《倚天屠龍記》第十二章寫張無忌向胡青牛求教那些古怪疾病的治法,胡青牛說:「倘若是明教弟子,我便用山甲、歸尾、紅花、生地、靈仙、血竭、桃仁、大黃、乳香、沒藥,以水酒煎好,再加童便,服後便瀉出瘀血。」其中即少不了血竭。後來,胡青牛急於給與他鬥氣的妻子王難姑解毒,也是讓張無忌先取三顆牛黃血竭丹給她服下,此丹即以血竭為名。
血竭(古稱麒麟竭),這是一種血與火一樣鮮紅的珍貴藥材;明朝藥學家李時珍稱它為「活血聖藥」。1500年前。古絲綢之路上,駝鈴聲聲,來自西亞大食國(今阿拉伯)的使者,跋山涉水,穿越荒漠,來到巍巍的華夏古都長安,將神奇的麒麟竭等貴重藥材呈獻給大唐天子。
大食使者,手捧血紅的麒麟竭向大唐天子講述了這神奇藥物的來歷:遠古時候,大食人以守獵放牧為生,成天往返於懸崖峭壁與原始森林中,因此,人畜摔傷流血的事早已司空見慣。一日,一頭牛一腳踩空,跌下了山崖,牛血流如注。牧人看見被牛壓折了的樹杆中流出了血紅的樹液,傷牛將這樹液舔敷在傷口上,不一會兒血竟然止住了。牛又嚼食了樹葉,沒多長時間,傷牛竟奇蹟般地翻身站了起來。牧人連跑帶爬下到山谷,用血紅的樹液敷在自己被巖石荊棘劃破流血的手腳上,頓時血就不流了,疼痛消失了。
牧人帶回了凝結在樹杆上已經乾燥了的血紅的樹脂,向人們講述了樹液的神奇功效,人們便把這血紅的樹液當作天賜的神藥,稱之為「麒麟竭」從此,麒麟竭成為華夏宮中御用的珍貴藥材,並逐漸傳到民間,成為中醫藥中的一味貴重藥材。
血竭原產於南洋,明代謝肇淛曾記載:「血竭,一名麒麟竭,出南番中,廣州亦有之。樹高數丈,葉似櫻桃而有三稜,脂液滴下如膠飴狀,久而堅凝,色如幹血,又能破積血,止金瘡血,故以血竭名也。」——今時已經考證,古本草所記載的血竭系木本植物的樹脂,多出大食諸國(阿拉伯),至於所稱「葉似櫻桃」,實非如此,可能原著者未親見國外血竭原植物,而輕信進口商人之言以致訛傳。
從中醫來看,血竭色紅暗,入血分而散瘀止痛,為傷科及其他瘀滯痛證要藥。血竭既能散瘀,又能止血,止血而不留瘀,適用於瘀血阻滯,血不歸經的出血病證。既可研末衝服,又可外敷患處,有斂瘡生肌之功,可治瘡瘍久潰不斂。
血竭活血之功甚強,用於跌打損傷,能救人性命。
清初小說《醒世姻緣傳》寫狄希陳被打過六百四十棒,傷勢很重,幸好值堂書辦呂德遠提議:「孟鄉宦家有真正血竭,求他須些,方可救活。」求來之後,「熱酒研化下去。待不一會,渾身骨節只聽得對湊般響。響聲已住,狄希陳說通身就似去了幹百斤重擔的一般,住了噁心,也不眼黑。只覺得通身受傷去處,登時發出青紅腫來。」血竭療傷極效,直能活死人,「毒傷外攻,不往裡潰,可保無事,待半夜起來再把血竭調灌一服,通常無事。」
《新元史•張禧傳》記:「戰良久,身中十八矢。一矢貫腹,悶絕復甦。曰:『得血竭飲之,血出可生。』世祖亟命取血竭療之。」這是冷兵器穿透傷應用血竭的神奇效驗。
中醫認為血竭味甘、鹹,性平,小毒。歸心、肝經。具有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主治跌打損傷、內傷瘀痛、痛經、產後瘀阻腹痛、外傷出血不止、瘰癧、臁瘡潰久不合及痔瘡。內服活血散瘀止痛:可用於外傷瘀痛,筋骨傷痛,血瘀痛經,產後瘀阻腹痛及血瘀心腹諸痛。外用止血生肌斂瘡:善治癰疽惡瘡,久不收口,及外傷出血。治療腹中血塊。動物實驗證實能顯著縮短家兔血漿再鈣化時間。對多種皮膚癬有抑制作用。
血竭入血分而散瘀止痛,為傷科及其他瘀滯痛證要藥。治跌打損傷,筋骨疼痛,常配乳香、沒藥、兒茶等藥用,如七釐散(《良方集腋》);治產後瘀滯腹痛、痛經、經閉及其他瘀血心腹刺痛,配伍當歸、莪朮、三稜等。
血竭既能散瘀,又能止血,止血不留瘀,適用於瘀血阻滯,血不歸經的出血病證,如外傷出血,血痔腸風等。既可單用研末外敷患處,亦可配伍兒茶、乳香、沒藥等,如七釐散(《良方集腋》)
血竭外用,有斂瘡生肌之功,可用治瘡瘍久潰不斂之證,可單用血竭研末外敷,亦可配伍乳香、沒藥等,如血竭散(《聖濟總錄》)。
臨床上常用血竭治療血瘀型頸腰椎病,每天三克,分兩次溫水衝服,止痛效果極佳。亦用血竭與三七粉合用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有活血和止血雙重功效。還用血竭治療糖尿病、高脂血症、腫瘤、褥瘡、潰瘍、凍瘡、腦栓塞、脈管炎等,只要辨證有血瘀,即可用之,療效滿意。
這是活血化瘀的藥物,一般是沒啥副作用的。這還是中藥成分的藥物。一般副作用是比較小的,不用擔心的。但是孕婦是不能吃的,這是活血化瘀的會導致你滑胎的。還有女性來月經的時候也是不能吃的,會導致失血過度的。一般是可以用來消除淤青,這效果是非常棒的。你可以把它泡水來喝,每天喝上一杯每天喝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