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分享」歌德:讓自己的詩歌與古典音樂「結親」

2020-09-15 音樂無界

音樂
是詩歌的源泉和歸宿——歌德


沃爾夫岡·· 歌德是一位久負盛名的詩人。身為文學大師的他,也具有很好的音樂素養。他少年時代學習鋼琴和豎琴,長大後又在斯特拉斯堡大學學習大提琴,而且長笛吹得也不錯。他在為林納所作的一首詩中寫道,他的詩要邊彈奏鋼琴邊讀才是最好的方式



歌德的詩不僅是文壇的瑰寶,也是樂壇的瑰寶,是許多作曲家創作靈感的源泉。他也一直支持將自己的詩歌與音樂「結親」。一起看看歌德詩歌與古典音樂的結晶吧~

01

歌德與貝多芬

關於歌德與貝多芬的記載很多了,其中最富傳奇色彩的傳說,就是1812年特普利茨的會面。一群皇室成員迎面走過來,歌德立刻站立一邊深深鞠躬,而貝多芬則將帽子拉拉,背著手從皇室行列中穿過。


雖然兩位藝術家的歷史會面不甚愉快,但不影響他們彼此間的互相欣賞。孟德爾頌在21歲時為歌德彈奏貝多芬《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歌德顯然理解其含義「這段音樂令人驚訝,非常宏偉」。


貝多芬對歌德的敬仰和崇拜由來已久,從童年時代就經常閱讀歌德的詩篇。在貝多芬的眾多的藏書之中,歌德的著作被列為案頭必讀物。貝多芬曾說過:「歌德的詩使我感到幸福。詩中的語言組成了一個高尚的秩序,仿佛一座用心靈的力量建成的宮殿一樣」。

貝多芬一生為歌德的詩譜曲多達14首:《五月之歌》、《土撥鼠》、《思戀》、《迷娘之歌》……以及《埃格蒙特》的十段配樂,其中就包括廣為流傳的《埃格蒙特》序曲。

《五月之歌》是貝多芬為歌德的詩譜寫的讚美自然與愛情的抒情歌曲,正如歌德詩歌所寫:

自然是多麼美好

在對著我閃耀!

太陽是何等光輝!

原野在怎樣歡笑!

作曲家運用明亮的大調色彩、乾淨明朗的旋律和簡練清晰的和聲表現五月春天的美好光景,謳歌大自然的明淨美妙。

02

歌德與李斯特

李斯特曾經說,他在「魏瑪時期」的創作靈感來源於「一個偉大的思想,亦即通過與詩歌的更為緊密的聯繫來改變音樂的思想,這一發展更加自由,並更加符合時代的精神。」李斯特於1854年創作的《浮士德交響曲》就是這一思想的具體體現。

法國作曲家柏遼茲在讀了歌德的《浮士德》後深受感動,在1830年將歌德的詩劇《浮士德》(第一部)介紹給了李斯特。

據說李斯特看了歌德的《浮士德》後拍案叫絕,在勃遼茲《幻想交響曲》的啟發下,他用管弦樂+合唱的形式,對歌德的這部偉大傑作進行了李斯特式的詮釋,創作出這部《浮士德交響曲》。


全曲三個樂章,猶如是三幅大型的肖像音畫,都以詩劇《浮士德》中的人物作為標題。《浮士德交響曲》被認為是李斯特全部管弦樂中最好的作品之一。

03

歌德與舒伯特

1815年,舒伯特18歲,這一年是舒伯特的創作高峰,他一共寫出了144首樂曲,另外還寫了一部交響曲和兩部彌撒。在他一生創作的600餘首歌曲中,這些幾乎佔據了四成。

《魔王》就是這個特殊年份裡的傑出作品之一。這首膾炙人口的樂曲,是舒伯特根據德國大文豪歌德的一首同名詩歌譜曲而成。

舒伯特創作《魔王》同一年,他委託別人呈交給歌德,但歌德並不理睬。直到1830年81歲的歌德聽到這部作品,被深深感動,而此時舒伯特已經離開人世了。

舒伯特的譜寫完全不同於他人的套路,其他幾個音樂家所作的譜曲都淹沒了。即便是樂聖貝多芬的一份初稿也最終放棄,只有舒伯特沐浴了這份榮譽。有人說,舒伯特僅憑《魔王》這一首歌曲在音樂史上就可以名垂千古

04

歌德與莫扎特

1773年,歌德寫下詩歌《紫羅蘭》。詩歌《紫羅蘭》描述了一位無憂無慮的女孩兒銷毀一支紫羅蘭花,這朵紫羅蘭象徵著一位男人的心。

1785年6月8日,莫扎特在維也納創作藝術歌曲《紫羅蘭》。他沒有採用當時頗為流行的分節歌曲形式,而是為每段歌詞設計了富有變化的音樂。他如此關注歌詞裡的每一個字,從而使得歌詞中的每一句詩句有不同的心境與情緒。


這是莫扎特與歌德唯一真正的合作。兩位同時代的巨人從未謀面,但是歌德不會忘記少年時曾親耳聽到莫扎特的演奏,當時莫扎特7歲,歌德14歲。這樣的回憶永遠留在了歌德的腦海中,對他來說,莫扎特永遠是「一個無法解釋的奇蹟」。

歌德的一生開始於古典音樂的起步階段,結束於古典音樂發展的末期。歌德身處在古典音樂的浪潮之中,一生受其影響。數百年來,他的詩作被譜成曲流傳,這是一個詩人的幸運,更是一個時代的幸運。

相關焦點

  • 歌德:讓自己的詩歌與古典音樂「結親」
    音樂是詩歌的源泉和歸宿——歌德沃爾夫岡· 馮· 歌德是一位久負盛名的詩人。身為文學大師的他,也具有很好的音樂素養。他少年時代學習鋼琴和豎琴,長大後又在斯特拉斯堡大學學習大提琴,而且長笛吹得也不錯。他在為林納所作的一首詩中寫道,他的詩要邊彈奏鋼琴邊讀才是最好的方式。
  • 預告 | 「歌德影音-黑膠音樂分享會」
    8月30日,歌德影音將攜手聚力光影>和匯興實業於陝西省西安市萬眾國際A座1501室舉行黑膠音樂分享會。本次歌德影音前往西安,與您一同感受黑膠的神秘。重拾音樂時光,細品藝術人間。本次黑膠音樂分享會又會為大家準備到哪些驚喜呢?我們一起往下看...
  • 清華大學矣曉沅:「九歌」——基於深度學習的中國古典詩歌自動生成...
    =Leiphone分享主題:「九歌」——基於深度學習的中國古典詩歌自動生成系統分享提綱:任務背景及「九歌」 作詩系統簡介基於顯著性上下文機制的詩歌生成下面我會給大家介紹九歌系統背後的幾個重要模型:基於顯著性上下文機制的詩歌生成第一個模型被稱作「基於顯著性上下文機制的詩歌生成」,在這之前,針對中國古典詩歌自動生成的一些工作在新穎性、韻律和關鍵詞插入有了顯著提升,然而在上下文關聯性方面還有所欠缺。
  • 「好文分享」古典音樂真的「淨化靈魂」嗎?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古典音樂比如,熱愛華格納歌劇的希特勒就真的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以至於真的在自己所統治的國家裡蓋起了屬於自己的瓦爾哈拉神殿,使整個歐洲生靈塗炭。儘管華格納的音樂一定不是災難的主要原因,但誰又能明明白白地證明一點影響都沒有呢?時至今日,華格納的音樂仍然在以色列國境內被禁止上演,任由政治家以及音樂家們遊說,都難以說服猶太人在情感上接受這樣的音樂。但這並不會讓一般的樂迷在聆聽華格納時心生負罪感。
  • 「好文分享」聽音符,聽古典
    這些都是剛入門古典的人最常思考的問題。確實,在浩瀚的古典音樂裡。有讓人一聽就亢奮的作品,有一聽就會覺得傷感的,也有無論你怎麼聽都無動於衷的。音樂欣賞嘛,按自己的需要去理解就行了,即便那是誤解。」當有人都已經對很多作品的理解,達到了很高的層次的時候,還有很多人在忙著挑選鳳毛麟角的旋律好聽的作品來聽,以便於施展自己評論音樂作品的才華。而實際上,這些人的音樂道路都不長久。
  • 聽古典音樂讓你變聰明?「莫扎特效應」是真的嗎?
    古典音樂可以提升智商?這說法實在太誘人了!羅雪博士的發現,在經過這些戴著眼鏡的記者不斷散播後,媒體便充斥著古典音樂能提高智商的報導,而「莫扎特效應」(Mozart effect)的說法也就不脛而走。但羅雪博士不但從未表示聆聽莫扎特的音樂能提高智商,而且還對媒體那些短視的新聞從業人員解釋了好幾次,卻根本是徒勞。
  • 中西方古典音樂誕生的土壤
    唐堯稱帝之後,對樂官夔說:「用音樂去教授我國的子弟,人的心志可以用詩表達,詩可以唱頌,用五聲、律呂、八音來與詩歌搭配,搭配有序,互相融合,人和神可以相通。這與黃帝內經中的「天有五音,人有五臟此人之與天地相應也」遙相呼應,是世上最早產生的音樂具備治療效用的理論。唐堯禪位於虞舜,舜作雅樂,使「簫韶九成,鳳凰來儀」。那時的人們明白,天地運轉有其一定之規,這種玄機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的智慧是能夠使自己了解並順應天意,在這樣的狀態下創作的音樂,可與天地萬物相溝通。
  • 深夜朋友圈分享音樂,是當代疼痛文學
    朋友圈,音樂品位的戰場 對於有些人來說,晚安並不真的代表晚安。 即使已經說過「我先睡了」,也要把循環播放、定時關閉和分享音樂的步驟嚴格走完,順帶著想兩句配文,好一同發出來。
  • 「副歌」的英文是?快來用英文聊音樂吧~
    所謂「音樂無國界」聽音樂是許多人的興趣也是人與人剛認識時的聊天話題但你知道要怎麼聊音樂嗎?Julia:我在讀書的時候,喜歡聽讓人放鬆的純音樂。我以前會彈鋼琴,所以我也會聽古典樂,像是鋼琴奏鳴曲或協奏曲,那你呢?
  • 八首藏在你身邊的古典音樂旋律|莫扎特|布蘭詩歌|作曲家_網易訂閱
    》位置已經被現在的新音樂型態所替代,但是許多「古典音樂」永垂不朽的偉大作品依然是當代作曲家尋求靈感的珍貴寶庫,透過現在作曲家的巧手再造,融合現代因素,我們或許不知道旋律的來源作者,但是古典音樂其優美的旋律卻深植在你我心中。
  • 聽見知乎「大· 人物」:聽他們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
    國際建築大師隈研吾的「負建築」理念到底何意?彈琴三十年的郎朗最想分享什麼?還有圍棋九段國手範廷鈺眼裡的 AlphaGo 是什麼樣子的?關於時間,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有一些話希望分享給我們……知乎「大·人物」,來講最好聽的內容。作為世界建築大師,如何「讓建築消失」@隈研吾大家都知道,日本著名建築家,隈研吾都市設計中心代表,日本東京大學教授。
  • 日本音樂留學:古典音樂不嚴肅,沃爾夫的音樂世界
    對於學習古典音樂的我來說自然是覺得非常高興與欣慰,畢竟能有這樣一種媒介去推廣古典音樂是一件很好的事兒。就算曾經對古典音樂興趣缺缺或者覺得那就是嚴肅高深彷佛天書般的同志們,通過這樣一個把古典與娛樂結合起來的節目讓眾多觀眾可以去了解到古典音樂並不是如此難以接近。
  • 德國古典文學的主要代表:歌德
    德國古典文學的主要代表:歌德約翰·沃爾夫岡·歌德(1749-1832),德國的偉大詩人,德國古典文學和民族文學的主要代表。除詩歌、戲劇、小說之外,在文藝理論、哲學、歷史學、造型藝術和自然科學等許多領域,均卓著成就。
  • 王弢老師又在「魚越」線上課堂愉悅的開講啦~
    王弢老師又在「魚越」線上課堂愉悅的開講啦~這一次老師親自邀請了位列「魚越」學習系統總排行榜前50名的大魚班同學們進課堂,上了一堂具有私人化審美的課程
  • 古典的音樂卻有著一張流行的面孔
    中國臺灣的古典音樂市場有張很流行的臉。追星族、俊男美女牌、打歌與曝光……通俗音樂現象紛紛出籠。當繆思之神走下人口的金字塔,樂迷的生態也在重組。答案是「是」,也是「否」。裡頭不是郭富城,也不是張學友,只是來自英國的六人合唱團「國王歌手」。鄭利從報上讀到他們紅周全球的故事,便「決定」當他們的歌迷,買了五張CD,又買了票來聽演唱會。這樣的故事聽起來有點熟悉,只是它發生在中國臺灣的古典音樂市場上。欣賞外貌超過音樂的內涵、重視排名、追星現象……,這些原本屬於流行音樂的現象,現在也成為古典音樂市場的新氣質。
  • 如何創作電影音樂?德國作曲家對話小河、張有待
    好的音樂和電影是可以相互成就的。電影敘事和音樂之間的關係極為微妙,音樂可以對劇情進行表現、烘託、暗示、延展,它也可以補充、顛覆敘事,甚至構建自己的獨立敘述脈絡。那電影音樂是怎樣產生的呢?根據電影內容進行配樂?先有音樂,再針對影像進行剪輯?作曲家如何獲取創作靈感?
  • 將古典音樂和小清新融為一體的音樂大佬,舒伯特!
    現在讓小編帶你了解古典音樂中的小清新標杆人物——舒伯特。舒伯特弗朗茨·舒伯特是早期的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他也被認為古典音樂的最後一位巨匠,其中代表作:《搖籃曲》,被譽為經典雖然年輕早逝,但是對於古典音樂的印象他有著不可替代的力量。舒伯特出生在維也納郊外的一個教師家庭,他從小就跟隨者父親和哥哥學習小提琴和鋼琴,載少年時就展示出他在音樂創作上的非凡才能。在他的短短31年生命中,創作出了一千多篇作品,其中有五百多首歌曲,還有數不勝數的歌劇、歌唱劇。也為了不少詩歌寫下很多與詩歌與之匹配的歌曲,把歌曲和詩歌緊緊地聯繫起來。
  • 霍尊、宋思衡用流行和古典共同寫就「音樂疫情日記」
    圖說:演出官方海報一位是中國知名的歌手與創作人,一位是中國最年輕的鋼琴家之一,霍尊與宋思衡將於明天19:30,在上海城市草坪音樂廣場,帶來名為「音樂疫情日記」的霍尊、宋思衡與SSO四重奏表演,展現流行與古典的碰撞。
  • 布希戈爾茨鋼琴丨如何欣賞古典音樂的「美」?
    美國作曲家柯普蘭在他的著作「怎樣欣賞音樂」一書中提到,一般人聽音樂的方式,可以從他投入的深度分為三個層次:一、從音樂的感覺面來聽:這是最簡單的方式。在這樣的方式裡,聆聽者完全是在無思慮的狀態下進行,也就是說,聽音樂的人單純從聽得聲音本身而得到樂趣,毫不經意地讓自己沐浴在音樂的聲音中,像這樣不用腦筋而身心卻被吸引的情形,就是從音樂的感覺面去聽。不過,這種方法只能稱之為「聽音樂」而不是「欣賞音樂」,因為提到「欣賞」二字,則多少有一點「探究」在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