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頭拜年是陋習還是傳統 你咋看?

2020-12-17 人民網

原標題:磕頭拜年是陋習還是傳統 你咋看?

今年春節,瀋陽周女士的爸爸和叔叔給姥姥姥爺和奶奶磕頭拜年,老人非常開心。 讀者供圖

晚輩見到長輩叩頭施禮,說吉祥話;同輩親友相遇相互道一聲「新年好」。與放爆竹、吃餃子這些習俗不同,拜年維繫著家族、鄰裡之間的感情。

瀋陽市民周女士將家人給老人跪下拜年的圖片發到了朋友圈,一時間收到了不少朋友的點讚和評論,但也有人認為這種拜年方式太古老了,年輕人有自己的拜年方式。

文化學者表示,拜年的方式豐富多樣,沒有高低之分。「下跪給長輩送祝福是表達情感的頂級方式,年輕人在用電子設備拜年的同時,不妨試一試傳統的拜年方式。」

男的磕頭拜年

女的鞠躬拜年

「圖中坐著的三位老人分別是姥爺姥姥和奶奶,跪著的分別是爸爸和叔叔,拜年非常正式……」

1月28日,農曆大年初一,家住瀋陽市鐵西區的周女士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條信息,很快收到很多朋友的點讚和評論,有的朋友問老人是誰,還有的朋友為老人送上了祝福。

昨日,遼瀋晚報記者採訪了周女士,談起當天的拜年方式,她笑著說,這種古老的拜年方式還是挺有意思的,今後老爸和叔叔還會堅持下去。

周女士介紹,為了過一個熱鬧的大年,這兩年的除夕,奶奶就會來到姥姥家一起過年。因為三位老人的年齡差不多,也有共同語言,坐在一起聊天非常開心。「磕頭拜年是叔叔提出來的,男的磕頭拜年、女的鞠躬拜年,這一想法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在周圍人都用微信拜年的時候,能跪下給老人磕頭拜年,顯得比較特別。」

周女士表示,她小時候過年時晚輩也是給長輩磕頭拜年,後來大家開始用電話、簡訊拜年,磕頭拜年的少之又少。「時隔二十多年,爸爸、叔叔給長輩磕頭拜年非常正式,比發紅包有意思多了,老人也非常開心。」

山東人更講究 一早晨跪二三十次

晚輩給長輩磕頭拜年的風俗,在山東省菏澤市、聊城市等地方仍舊保留著。大年初一早晨五六點鐘,人們起床後便會忙活著放鞭炮,並將前一天包好的餃子下鍋。吃飯前,家裡的晚輩便會一字排開,給長輩拜年,討要壓歲錢。

孩子們也早已學會了磕頭拜年的流程:雙手抱拳作揖、叩頭,說兩句討老人歡心的話;長輩們也並不是真心要孩子們叩頭行禮,看到他們憨態可掬的樣子,也都忍不住笑彎了腰。「別磕了,給你紅包……」

早上6點多,大街上便熙攘起來,人們三五成群,以家族為單位,有說有笑地走家串戶,不管是不是親戚,碰著了都會相互問聲「過年好」,街道上的問候聲此起彼伏……

在瀋陽工作回聊城老家探親的侯先生介紹,過年拜年也是有講究的。「在一個大家庭裡輩分最高的會留在家中接受晚輩的拜年、招呼客人,小輩們不分男女都要出去拜年。拜年的順序則是先從關係近的親戚家走起,然後去街坊鄰居家。」

直到初一上午8點多,侯先生才基本完成了拜年任務,有時間回家歇一會兒。「這一早晨算下來得跪了二三十次,雖然累,但是見到許久未見的長輩,心裡還是暖融融的。」侯先生說,「現在科技發展了,從電話、簡訊拜年到彩信拜年,再到微信拜年,科技的進步彌補了距離帶來的親人不能相聚的遺憾,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傳統拜年習俗的生存空間。」

網友聲音

不拘泥於形式 對節日習俗多一份尊重

對於晚輩給長輩磕頭拜年的習俗,不少人都認為,在人們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的今天,需要對節日的習俗多一份尊重。但也有人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拜年的方式也應該有所變化,磕頭拜年的傳統方式可以放棄。

在上海工作的「80後」丁先生表示,過年回家拜年到底應不應該給長輩磕頭,大家應該持一種比較寬容的態度。「拜年磕不磕頭,應該沒多少人在乎,長輩們更不該要求年輕人以什麼形式拜年。每一個地方都有它的風俗習慣,一家人一起給老人磕頭拜年,既能表達年輕人的感恩和尊敬,又能讓老人高興,有時候要的就是這個年味。」

在外地工作的張先生稱,磕了一早晨的頭,新衣服上沾了土不說,磕頭拜年這種形式讓他很難接受。「老人常說『男兒膝下有黃金』,怎麼能說跪就跪?但是考慮到爺爺奶奶比較喜歡這種拜年方式,儘管比較厭煩,也不能抵制,否則過年的喜慶會大打折扣。

學者觀點

跪下給長輩拜年是人類表達感情的頂級方式

遼寧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劉鐵表示,今年除夕家宴開始之前,他自己雙膝跪下給父母送上了祝福,但自己也不是每年都堅持這樣做。

劉鐵稱,有句話說「男兒膝下有黃金,現在人們不輕易下跪,也就顯得跪的舉動彌足珍貴,但這種方式也僅適合50歲以上的人群。我認為這是表達感情的一種頂級方式,在親情和愛情方面都可以下跪,比如男子求婚時的下跪,可以說跪的舉動是人類承載情感的重量級方式。」

當然,時代發展科技進步也給人們提供了豐富的拜年方式,沒有理由去強迫年輕人跪下拜年。「每一種拜年方式都沒有高低之分,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年輕人有他們自己表達感情的方式,老年人也不要站在道德高地去綁架年輕人。」

最後,劉鐵提醒年輕人,過年的時候面對面地送祝福或者打個電話用聲音給長輩溝通過年的心聲,這種方式有血有肉,比冰冷的網絡和鍵盤有溫度。年輕人首先要了解中華民族春節表達情感的方式,第二要尊重歷史,立足當代; 最好試一下用電子設備拜年的同時,也用作揖、鞠躬、下跪等傳統方式給長輩拜年,雙管齊下,讓我們的情感表達更充分一些,「一跪呈深情 一鍵情也深」。

(責編:孝媛、湯龍)

相關焦點

  • 6歲孩子大年初一拜年跪了100多次 磕頭拜年是陋習還是傳統習俗
    大年初一當天一早,在河北省故城縣農村,全村人要早早起床,天還沒亮就開始做同一件事——拜年。拜年是當地年俗中重要組成部分,大年初一當天不管是下雨還是下雪,不管你穿著多麼名貴的新褲子,晚輩都要雙膝跪地給長輩磕頭拜年。拜年一般在早上6點左右就開始。
  • 取消「磕頭拜年」!磕頭是「陋習」?你家鄉春節要磕頭嗎?
    大多數地方拜年都在初一到初五,主要以初一最為集中。尤其在農村,平常村裡人大都在外地打工,一年到頭見不到幾次面,僅有春節這幾天才能安心待在家裡,一家老小才能團聚。所以初一家裡人都在,過了初一也許就要回城工作了,拜年在這一天正合適。
  • 魯西南農村磕頭拜年從抵制到欣然前往,傳統習俗應該如何傳承?
    魯西南農村磕頭拜年從抵制到欣然前往,傳統習俗應該如何傳承?農村小小李 2019-02-07 17:24:52十七八歲年齡的時候對於磕頭拜年總是擺出一種自以為是的模樣和心態,內心的想法就是男兒膝下有黃金,我怎麼就隨隨便便就給別人磕頭那。
  • 拜年磕頭這一風俗,滿滿的兒時過年回憶!儀式感與傳統教育超強!
    過年拜年磕頭,是很多地方的傳統風俗!作為沂蒙人,過年拜年磕頭更是傳統風俗!看到這個話題,就回想起兒時過年拜年磕頭的風俗!老家是沂蒙山區的一個小山村,兒時過年是需要磕頭拜年的。初一早上大約四點左右,拜年的人群就開始起床了!
  • 取消磕頭拜年:尊老敬老沒有錯,下跪磕頭卻可以用別的方式替代
    近日,河北邯鄲市雞澤縣一村幹部廣播「取消拜年磕頭」習俗。廣播稱,除春節期間不允許放鞭炮外,取消磕頭拜年習俗。有村民稱,老風俗應該傳承;有村民則稱,老傳統應該改一改,此前有小輩磕頭回來膝蓋都是腫的。(1月20日《新京報》)伴隨著社會變遷,人們的價值觀念與思維方式也發生了改變,不可避免會和一些傳統習俗產生摩擦與碰撞。圍繞著是否應該磕頭拜年,不同的人們有著不同的「意義之網」。
  • 農村磕頭拜年,都有人說三道四,說是什麼餘毒?傳統文化還要不?
    各地各種不同的拜年方式層出不窮,傳統的,新式的;讓人隨心所欲,表表心意,送達祝福,一片祥和!然,面對傳統的磕頭跪拜年方式,卻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說這種給長輩磕頭拜年的傳統是遺留下來的餘毒。聽起來總感覺哪裡不對勁,總覺得有些彆扭!不知道說此話的那些人有何居心,為何又拿傳統習俗來噴,是不是太閒,悶得慌?
  • 傳統文化最後的堅守———《磕頭拜年》
    拜年的主要形式就是磕頭,不管地上有多少灰塵,不管穿著多麼昂貴的褲子,成群結隊的人就直接跪在地上,表達對長輩的祝福。長輩在接受孩子磕頭後,必須做兩件事,一是應當及時說:「好,起來吧。」一是要給孩子來點「賞賜」,例如糖果、壓歲錢,「頭」是不能白受的!舊時代許多人在孩子說磕頭還沒跪下時,及時說:「不用啦。」而阻止孩子磕頭,以免拿不出禮物的尷尬。
  • 夜讀丨農村人磕頭拜年,圖啥?
    我的家鄉是山東濟寧,和邯鄲離著不太遠,因為我們的村子小,我雖然是晚輩,但遠不至於新聞上「磕頭膝蓋磕腫」的程度。和上述某村一樣,磕頭拜年也是我村習俗。不僅在敝村,就算在濟寧甚至魯西南農村,磕頭拜年也算是大型社交派對了。每逢此時,村內「少壯派」都要給老一輩磕頭。時間一般選在天還未亮的早飯後,少者三五人,多者數十人,在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中成群結隊去拜年。
  • 大年初一農村跟長輩拜年,為啥非要磕頭?聽聽老農怎麼說!
    在北方農村,有很多的拜年方式,其中最為傳統的就是晚輩向長輩磕頭。這種方式已經存在了上千年,有部分地區仍然保存著這種習俗。隨著科技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條件逐漸變好,農村拜年的方式也出現了多樣化,比如打電話拜年、微信拜年、簡訊拜年等。
  • 「百家號鼠你紅」取消拜年磕頭習俗:不能強制,只能引導
    近日,河北邯鄲雞澤一村幹部廣播「取消拜年磕頭」習俗。廣播稱,除春節期間不允許放鞭炮外,取消磕頭拜年習俗。有村民稱,老風俗應該傳承;有村民則稱,老傳統應該改一改。楊莊村村支書楊現芳說,此前小輩磕頭回來膝蓋都是腫的。
  • 25秒|論春節拜年習俗只服菏澤農村:排長隊逐輩磕頭
    近日,一段菏澤式拜年的小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裡,幾十號人排成排逐輩磕頭拜年,這陣仗令不少網友大呼沒見過。視頻熱傳的同時,又不免引發了網友對「磕頭拜年」這個習俗的熱議。有網友表示,自己家過年真的就是這樣,親戚跪拜的陣勢浩大,如萬國來朝。
  • 河北一地取消磕頭拜年……
    邯鄲一村取消拜年磕頭 村支書:小輩膝蓋磕到腫1月15日,河北邯鄲雞澤一段村幹部廣播「取消拜年磕頭」的視頻在網絡流傳,內容稱除春節期間不允許放鞭炮外,春節取消當地習俗磕頭拜年。有的村民則表示,老傳統應該改一改。楊莊村村支書楊現芳說,此前輩分小的話,磕頭回來膝蓋都是腫的。此次決定取消拜年磕頭是經過村民代表大會和黨員會議商量決定的。近日,河北邯鄲雞澤一村幹部廣播「取消拜年磕頭」習俗。廣播稱,除春節期間不允許放鞭炮外,取消給村裡長輩磕頭拜年的習俗。有村民稱,老風俗應該傳承;有村民則稱,老傳統應該改一改。
  • 過年時,你們會讓孩子磕頭拜年嗎,這是傳統禮儀還是封建糟粕呢?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大最古老的民族節日,包含了很多的優秀傳統和人文傳統,其中紅包文化便是其中之一。尤其是近年來,大人特意將號碼相連的鈔票給孩子們,是取了「好事連連」等之意。不管是壓歲錢,或者是紅包也好,都代表著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和關愛之情。
  • 春節到長輩家拜年,寒暄幾句就走,還是應該磕個響頭?
    從裡屋跪到外屋,並一溜跪到院子裡,落在最後面的根本就看不見人,只是衝著三爺爺的門口磕頭罷了。三爺爺三奶奶則喜笑顏開,忙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壓歲錢,一個個發下來,然後拿出瓜子花生糖果招呼大家。孩子們拿到紅包,心滿意足地揣進兜裡。相比給本家長輩拜年,我更喜歡大年初二去給姥姥拜年。雖然場面沒這麼熱鬧,只有我和哥哥倆人前往,但頭還是要照磕的,而且會磕三個響頭。
  • 在涉縣,春節有一種習俗叫磕頭拜年
    說起春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那真的是五花八門,在涉縣其中有一種習俗就是過年磕頭拜年,不知道你們那裡拜年磕頭嗎?在初一那天,要磕多少頭那就要看自己的家族有多大了,家族大的家庭磕頭拜年可是個重活兒,整整跑一上午,膝蓋都能給你跪酸嘍!膝蓋不好、體力不行的人可受不了這壯舉呢,哈哈。一個村裡有很多家庭都是同一家親戚,所以有時候會在同一家門口相遇,一大堆人進去院子裡,還得排隊等候,一撥兒一撥兒地上。
  • 磕頭拜年習俗背後的,你看到了嗎?
    這種回復是覺得有這個陋習會帶給自己羞恥感,所以趕緊澄清,我所在的地方,也就是我所在的集體,是沒有這個讓人臉紅的陋習的。可武老師是河北人,他承認,他老家有過這個習俗,按照習俗,他們村子是大年初一的早上,一般是六點來鍾。
  • 是的,我們這裡過年要磕頭,我也曾覺得很丟人
    01 面對磕頭習俗你會是什麼態度?對於那些趕緊撇開關係的,武志紅老師的一句點評很有意思,他說:「這種回復,是覺得有這個陋習會帶給自己羞恥感,所以趕緊澄清,我所在的地方,也就是我所在的集體,是沒有這個讓人臉紅的陋習的。」看完這些回復我自己會心一笑,剛才說我是這個習俗的長期執行者,這些心理變化,我都曾經歷過。
  • 拜年你們那邊磕頭嗎?
    給長輩拜年是要磕頭的。「給大爺大娘磕頭了!」「給叔叔嬸子拜年了!」這些話是初一串門拜年說的最多的話。在市裡,別人聽說我們拜年要磕頭的時候,他們覺得有些好玩,甚至覺得這是一種「封建思想」。看來當年他們爺爺從農村轉到城市的時候把傳統忘到了腦後。
  • 翻譯家林少華:磕頭拜年
    地無分南北,山無分東西,春節拜年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不用說,這一習俗原本主要流行於親朋好友尤其親戚圈這一群體之中。而我以至我的家族,大體算是離群索居者。
  • 拜年磕頭的講究磕幾個 臨沂拜年需要磕頭的注意了
    每年春節拜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活動,不少網友苦惱的是拜年還要磕頭。的確,對現在很多年輕人來說磕頭有些為難,而在我們臨沂農村,很多地方還是有著磕頭拜年習俗的。   其實磕頭也只是一種隆重的拜年方式,入鄉隨俗向長者致敬沒有什麼的,如果糾結違背當地的禮儀反而不好看,當然現在和以前也不一樣,如果不是那麼講究,磕不磕也要分情況。   出去磕頭一般是一大家子人一塊,年長的、輩分高的在前面,小輩兒的在後面。也有的地方是是男子一幫、女子一幫,好友一幫。也有的老人說,媳婦要磕頭,閨女不用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