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包入學先識字後學拼音 一線教師:更加尊重教育規律

2020-12-13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新學期開始,根據此前教育部下發的相關通知,義務教育階段品德、語文、歷史學科起始年級開始使用新編、修訂教材。北京市部分學校使用的人教版、北京版、北師大版等語文教材迎來變臉,其中一大明顯變化在於漢語拼音章節錯後,小豆包們入學後先識字。此舉受到一線語文教師的認可和好評。針對家長們該做法「會不會影響到孩子語言學習能力」的擔憂,語言專家表示,無論先識字還是先學拼音,並不會對兒童認知水平和語言習得能力造成影響。

教材變化

識字提前 拼音置後

新學期亮相的人教版、北師大版、北京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一大共性就是漢語拼音章節的錯後。

以人教版為例,教材顛覆了此前「迎門學拼音」的設計,將「識字」單元置於「漢語單元」之前。此前的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目錄順序為「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課文」等,新教材則改為了「我上學了、識字、漢語拼音」等。孩子們先學習「天地人」等簡單漢字之後,再學習aoe等基本拼音。

北師大版語文教材中的拼音單元由以往的多個單元集中為1個單元,同時拼音單元在教材中錯後放置。新教材要求學生在認識前幾個單元的漢字之後再學習拼音。

無獨有偶,北京版語文教材第一冊要求學生在學拼音的時候就開始識字。據介紹,由於新教材的認讀量較老版教材明顯增大,因此在書中的拼音學習部分,就要求學生對生字進行「認一認」,並且在課後練習中會有相關的練習要求。

一線反饋

更符合學生語文學習規律

這一「顛覆性」變化,不少來自一線的語文教師和教研團隊表示了認可。來自東城區教師研修中心的專家表示,此前教材中「先學拼音後識字」的設計,讓很多孩子覺得枯燥,學的時候感受不到拼音的用處。現在讓一年級的孩子們先認簡單的字,可以讓剛入學的孩子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消除他們害怕甚至恐懼的心理。「因為字都比較簡單,很多小朋友都認識。先接觸漢字之後,小朋友在後面學拼音的過程中也會覺得拼音是有用的,學好拼音是為了認識更多的漢字。」

不少一線語文教師認為,新教材的這一改變顯示出對於孩子需求的關注。孩子們在生活中可以經常碰到漢字;與之相比,拼音作為一個符號,孩子們在生活中接觸、使用的機會都很少。教學順序換一換,其實是更加關注到孩子們的需求。先學習認識一部分常用常見字,有利於將孩子的生活、經歷融入到學習中。

此外,從認知規律上來看,有教師表示,作為表音的拉丁字母,它的形與義之間沒有直接的聯繫;而表義的方塊漢字,遠比無意義的、相似處很多的拉丁字母更容易辨認和識記。「孩子們顯然是更容易接受具象的事物。」

家長擔憂

會不會影響孩子學習普通話?

新的教材在新學期一面世,在受到不少一線教師認可的同時,也引起了有些家長的擔憂,「拼音是學習普通話的工具,先學漢字後學拼音會不會對於孩子學習普通話造成障礙?」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當代語言研究室主任、多年從事兒童語言習得研究的胡建華研究員表示,拼音與漢字結合在一起的很重要的一點在於推廣普通話,消解由於不同地方方言上的讀音差異給理解帶來的影響。但是,無論是先學漢字還是先學拼音,對於兒童的認知水平和語言習得能力的發展都不會產生負面的影響。認知科學研究表明,語言能力是人類大腦特有的機能,兒童語言習得的過程是內在的語言能力根據所處環境中的語言數據進行參數設定的過程。兒童會在認知發展的基礎上對環境中的輸入數據進行內化和創造性的重組,從而習得語言。「語言的習得是有關鍵期的,關鍵期孩子所處的語言環境決定了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不會受到先學拼音還是先學漢字的影響。」

多年從事課程改革的老教育家、原浙江省教委主任邵宗傑以及原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司副司長、國家教委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研究中心主任遊銘鈞曾經旗幟鮮明地反對過語文教材中「先學拼音後識字」的做法。他們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學拼音並不是學習普通話的最佳途徑。邵宗傑表示,南北各地許多「幼兒聽讀遊戲識字法」的實驗都證明,讓幼兒園的小朋友聽著錄音帶上朗朗上口的韻文,邊聽邊說,邊玩邊學,在遊戲中識字,在遊戲中學說普通話,一天20分鐘,20天左右,即使是南方方言區的孩子,其普通話也可取得相當成績。浙江城鄉的許多幼兒園參加了這個實驗,幾年的實踐也取得了同樣的結果。與之相反的是,方言地區的廣大農村,小學教師本身的普通話往往說得不那麼準,雖然花了很多時間來學習漢語拼音方案,師生們也做了很大努力,但是,兒童們往往說不好普通話,「因為他們沒有好的模仿對象,又缺乏實際的練習。」

官方釋疑

先學拼音為何由來已久?

據了解,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頒布的漢字注音拉丁化方案,於1955年至1957年文字改革時由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該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註,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

據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呂叔湘等一批語言學家主張漢字改革,採用拼音字。該主張的一大考慮在於,採用拼音字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人們認字的負擔。以英語為例,學會26個字母及一套簡單的拼寫規則就能解決讀寫問題。「基本上做到會說話就能讀寫。」

邵宗傑也曾公開表示,先學拼音的做法一部分原因在於「識字難」的看法廣泛流行。「在語文教學中,受漢字『難學』、『落後』、『必亡』和走拉丁化道路等主張的幹擾和影響,對注音符號特別是拉丁化拼音字母情有獨鍾,其突出表現之一,就是一反兩千餘年行之有效的傳統,語文教學不再以教識漢字為起點和基石。」遊銘鈞也曾表達過類似的觀點,「倡導者以為識漢字難,學了注音字母,特別是拉丁化的拼音符號以後,可以解決識字難的問題。」(記者 牛偉坤)   

相關焦點

  • 小豆包入學先識字後學拼音 教師:此舉更加尊重教育規律
    北京市部分學校使用的人教版、北京版、北師大版等語文教材迎來變臉,其中一大明顯變化在於漢語拼音章節錯後,小豆包們入學後先識字。以人教版為例,教材顛覆了此前「迎門學拼音」的設計,將「識字」單元置於「漢語單元」之前。此前的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目錄順序為「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課文」等,新教材則改為了「我上學了、識字、漢語拼音」等。孩子們先學習「天地人」等簡單漢字之後,再學習aoe等基本拼音。北師大版語文教材中的拼音單元由以往的多個單元集中為1個單元,同時拼音單元在教材中錯後放置。
  • 識字提前拼音置後感覺怎樣? 教師:更加尊重教育規律
    北京市部分學校使用的人教版、北京版、北師大版等語文教材迎來變臉,其中一大明顯變化在於漢語拼音章節錯後,小豆包們入學後先識字。此舉受到一線語文教師的認可和好評。針對家長們該做法「會不會影響到孩子語言學習能力」的擔憂,語言專家表示,無論先識字還是先學拼音,並不會對兒童認知水平和語言習得能力造成影響。
  • 先識字後學拼音回歸教育規律-光明日報-光明網
    據媒體報導,今秋開學人教版語文教材有個變化:一年級語文從先學拼音再認字變為先認字再學拼音,廣東等地將率先實踐此項改革。新版一年級教材目錄順序為「我上學了、識字一、漢語拼音、課文、識字二、課文」。     有小學語文教師接受採訪時介紹,原來的教學方式中,一年級要在入學第一個月學完拼音,而這並不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
  • 廣州小學語文課本大變臉:先識字再學拼音,增加不少兒童詩
    與舊版教材對比,新版教材最大的不同在於學習拼音和識字的先後順序。 舊版教材目錄是: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一、課文、識字二、課文;而新版教材目錄順序為:我上學了、識字一、漢語拼音、課文、識字二、課文。也就是說,新版教材是先讓學生認識一部分字,再學習拼音。對此,有學校老師表示,先認識字能順利地把孩子的生活融入到學習中,更能有效地關注到孩子的需求。
  • 先識字後拼音 一年級語文大變臉
    8月30日下午,江淮晨報、江淮網記者提前看到「胖了一圈」的語文教材,由以前的「先拼音後識字」變為「先識字後拼音」。   另外,從今年秋季起,全國小學一年級新生的課表上將出現一門全新的必修課程——《科學》。昨天,記者探訪臨泉路第二小學,該校今年在新生中首開科學課,並專門設置「科學實驗室」讓新生們體驗科學樂趣。
  • 語文先識字後學拼音 深圳早有學校嘗試
    不僅身形變大了一號,裡面的編排也有所變化,最大不同是入學後先識字後學習拼音,課文篇目方面,只保留了原教材的部分課文,並新增《項鍊》、《烏鴉喝水》、《小蝸牛》等課文。多數老師對新版語文課本表示贊同,更有學校在教材改革之前就開始了「先識字後學拼音」的探索。
  • 先識字再學拼音 培養閱讀能力
    新學期即將開始,今年秋季全省小學將更換經教育部2016年審定、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版語文教材。為此,市教育局近期將對全市近3600名一年級語文教師進行全員培訓。    特點一:    先學部分常用字 再學「aoe」    昨日下午,記者在市教育局辦公室看到了這本新版的一年級語文教材。新版的語文教材要比舊教材大,內文字體也較大,並且穿插了許多情境圖畫,讀起來有一種水墨畫的感覺。
  • 海南小學語文教材大"變臉" 先識字再學拼音
    小學一年級新生,先識字再學拼音!24日記者獲悉,今秋開學,海南省部分市縣小學新生的語文課本大「變臉」,將使用新改版的人教版語文教材!語文第一課不再是拼音「a、o、e」,而是漢字「天、地、人」。除此以外,新教材在學習書寫、閱讀教學等方面都有了調整。   「先接觸漢字,小朋友在學拼音的過程中會覺得拼音是有用的,學好拼音是為了認識更多的漢字。
  • 老師教拼音引爭議 師範大學副教授:這種讀法是字母表的正確讀法
    (新文化報)原標題:老師教拼音「阿掰猜嘚」引爭議 教授:是正確讀法 延伸閱讀小豆包入學先識字後學拼音 教師:此舉更加尊重教育規律2016年9月12日訊,新學期開始,根據此前教育部下發的相關通知,義務教育階段品德、語文、歷史學科起始年級開始使用新編
  • 浙江小學一年級語文或用新教材 先識字再學拼音
    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最大的變化是先識字再學拼音,目前老師手上都沒有領到新課本。現行的語文教材,一年級的目錄順序是: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一、課文、識字二、課文。而新教材的目錄順序為:我上學了、識字一、漢語拼音、課文、識字二、課文。這幾位接觸過新教材的老師,幫我們大致總結了一些新教材的變化——比以往更關注兒童的需求,先從常用字學起,再學拼音。
  • 「先識字」和「先學拼音」的孩子,入學後有差別,尤其是這3方面
    文 | 小婷老師育兒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家長都問:孩子是應該先學拼音還是先識字呢?因為我們這一代父母上小學的時候,都是「先學拼音,再學漢字」的,當時的教學方法是先學拼音,然後讓孩子「注音識字」的方式識字、閱讀。而現行的「部編版」語文課本卻剛好相反,孩子入學後先識字,然後再學拼音。
  • 為什麼先識字再學拼音?權威專家解讀小學語文新教材 
    2001年開始的人教版教材將被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簡稱「部編本」)取代。8月初溫州市小學語文教研員、特級教師曹鴻飛參加了全國部編本義務教育一年級上冊語文教科書培訓。部編本語文教材有什麼特色?部編本為什麼要先識字再學漢語拼音?一年級新生要如何學習拼音和漢字?為此,記者特別邀請曹鴻飛老師為你全面解讀。
  • 教幼兒識字,先學漢字還是拼音?
    提起教孩子識字,估計很多家長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要不要教娃學拼音。畢竟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先學拼音,然後再用拼音去學認字。但其實教孩子認字的最簡單方法就是直接教,不用先學拼音。為了能讓大家明白這一點,我們需要先了解漢字和漢語拼音的一些基礎知識。
  • 一年級新生換語文課本啦 先識字再學拼音
    先學一部分常用字 再開始學拼音這絕對是新版教材最大的變化。70後、80後爸媽小學語文第一課,學的是「ā、ō、ē」這三個拼音。但是從今年起,一年級小學生學語文,要先認「天、地、人」這三個常用字。其實,在新教材問世前,已經有學校在嘗試「先識字再學拼音」的教學法了。據說,效果還不錯。
  • 先學字後學拼音 重慶部分小學《語文》啟用新教材
    先學字後學拼音 「親子閱讀」入教材  從這學期開始,我市渝北區、江北區、渝中區等部分區縣的小學校開始使用「部編本」小學一年級《語文》新教材。所謂「部編本」,即由教育部組織編寫並審定的教材。新版《語文》教材最大的變化是讓學生先識字再學拼音,新教材的第一單元即為「識字」篇,要求學生學習掌握:天、地、人、金、木、水、火、土等常用漢字。  「新教材第二個變化就是減少了識字量。」江北區玉帶山小學德育主任萬紅雲稱,新版第一冊語文課本的識字量由原來的400字減少到300字,所刪減的均是與學生日常生活聯繫不太緊密的漢字。
  • 滬小學新學期一年級不考拼音 減負先拿語文「開刀」-識字 拼音...
    昨天市教委宣布,新學期本市中小學減負先從小學語文入手。市教委教研室梳理了小學低年級的拼音識字標準要求,禁止教師「越界」。   「聽說一年級拼音不再集中學習,老師教得太快,孩子跟不上怎麼辦?」市教委教研室語文教研員薛峰說,家長不必擔心。目前,上海將拼音教學分解到小學一二年級語文學習的全過程,拼音和漢字交叉學習,注重學以致用。
  • 「先識字」還是「先學拼音」呢?
    當我們這一代父母上學時,他們首先學習拼音,然後學習生字。我記得我一年級的時候,基本上是在字典中查生字,然後根據上面的發音讀它們。然而,在當前的「部編本」中文教科書中,拼音和識字的順序已進行了調整,先成為識字然後學習拼音。
  • 部編版語文教材9月開學啟用 小學生先識字後學拼音
    記者注意到,在部編版一年級教材中,一改此前上學就先學拼音的「傳統」,第一篇識字課文就是「天、地、人、你 我、他」。此外,增加了古詩文篇幅,較此前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初中教材則減少課文篇目,增加了課外閱讀、名著導讀和寫作的「分量」。記者上午從北京部分學校了解到,相應科目老師已經在暑假中完成了新教材使用培訓。那麼,面對新教材,學生應該如何學好語文?
  • 一年級語文教材採用部編版 先識字後學拼音名師解讀新變化
    昨天,本報記者採訪了資深語文教師、邗江區實驗學校高年青老師,就一年級語文變化進行了解讀。高年青表示,通過部編版和蘇教版的比較可以看出,先識字後拼音是部編教材的一大亮點,對於剛入學的孩子來說,先識字遠比學拼音要容易得多、有趣得多。一方面,孩子在入學前通過家庭教育、閱讀圖書、識記街頭廣告等方式已經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漢字,他們對一些結構簡單的漢字並不陌生。
  • 小學先學漢字「天地人」再學拼音「aoe」 時隔一年,家長咋看?
    昨日,記者走進市第十五小學,與分別任教一、二年級的語文老師聊聊關於識字和拼音的那些事兒……無拼音識字,回歸教學傳統入學先學「天、地、人、你、我、他」,接下來是「金、木、水、火、土」「雲對雨,雪對風」,然後才學拼音,通過三字經、兒歌、韻語等多種形式,在圖文對應中,識記最常用的漢字。這是部編本教材的顯著特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