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的《睡蓮》與神秘的亞洲藏家

2020-12-04 北京商報

「你懂畫嗎?這是梵谷的《睡蓮》。」在最近火爆的電視劇《三十而已》中,顧佳與王太太的一段對話在網上刷屏,被用來調侃「新貴階層的裝雅」。

顧佳為了兒子上幼兒園,主動靠近王太太想找她幫忙,但不能太直白,而是依靠自己的「小心機」擠進「太太圈」,她除了要在服飾、名牌包包上投資外,還要在休閒方式、文化品位上動動腦筋。

於是,一場暗中較量展開,顧佳來到王太太的家,立即被眼前豪華的三層複式家居布置打敗,王太太看出了顧佳眼中的羨慕,她隨即指向客廳裡的一幅畫,想取笑顧佳:「你懂畫嗎?這是梵谷的《睡蓮》,這些畫可比家具高檔多了。」

哪知顧佳曾經在歐洲美術館看過畫展,她記得《睡蓮》不是梵谷的畫,而是莫奈的。

《睡蓮》2.2億元被亞洲藏家收藏

在2019年佳士得香港春季拍賣會中,一位富商委託印象派及現代藝術資深專家何杏淇通過電話委託競拍到了莫奈的《睡蓮》,該作品最終以2800萬美元落槌,加上佣金成交價為3181.2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2.2億元),據拍賣會介紹為亞洲買家競得,而何杏淇身邊朋友透露,這位藏家極有可能來自中國。

近十年來,亞洲藏家越來越從「寫實藝術」轉向對印象派和現代派藝術的追捧,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和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都收藏有梵谷和畢卡索的作品。

梵谷和莫奈都是印象派畫家,但他們的繪畫風格迥異,一個是後印象派,一個是印象派的開創者,梵谷比莫奈在中國影響更大,是因為上世紀80年代《梵谷傳》在中國出版,當時中國剛對外開放,西方各種藝術風格和文化思潮湧進來,而梵谷作為「一個藝術受苦者、艱難的奮鬥者」的經歷也激勵著當時的我們,尤其是對年輕人來說,理想、激情、不滅的信念,《梵谷傳》就像「時代的號角」,以至於到了90年代,我開始學畫畫,也無不是受到梵谷的藝術影響。

莫奈的《印象·日出》與《睡蓮》

相比起梵谷為藝術炙熱燃燒,孤獨、落寞的一生,莫奈卻是在生前就享受到了殊榮,而莫奈在審美氣質、對自然「隱逸」之美的追求上更接近中國「文人畫」。

莫奈對自然的認識、忠於自己感受的繪畫形式,在今天看來是很平常的繪畫方式,但在100多年前,對於以「寫實風格」見長的巴黎學院派來說,他的自然畫法就是一種「叛逆」。

莫奈1840年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家庭,小時候並沒有受過嚴格的造型藝術訓練,他是從畫漫畫開始,後來自學風景畫,認識風景畫家布丹。1862年,莫奈經布丹推薦來到巴黎格萊爾畫室學習。在學習中,莫奈與畫室老師的理念發生衝突,一年後,莫奈離開學校前往楓丹白露一個小村莊寫生。在寫生過程中,他接觸到了巴比松畫派,學會了用巴比松畫派的眼光描述森林。

楓丹白露遠離巴黎,這裡不僅風景優美,還有當時脫離巴黎學院派的馬奈在此居住,莫奈也選擇了在此居住,並與自己的模特兒卡米爾結婚,由於遭到父母反對,莫奈只能走向「賣畫為生」。在這個階段,莫奈畫了大量以卡米爾為原型的畫,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撐陽傘的女人》,他的《莫奈家宴》在展覽中被誤認為是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因此走紅。

1872年,莫奈創作了《印象·日出》並在當年第一次聯合展覽會上展出。這幅畫描繪的是透過薄霧觀望阿佛爾港口日出的景象。朦朧的晨霧與水面無限的光輝,遠處依稀可見的小船,一輪紅日冉冉升起。它象徵著一個新的時代的來臨,「印象主義」因此得名。莫奈自此開始推廣「印象主義」理論,在他身邊聚集起畢沙羅、雷諾瓦等一批不按室內光暗作畫的畫家,楓丹白露即印象畫派因此而得名。

在莫奈獲得盛名時,卡米爾卻因為生養孩子、過度勞累而早逝,這給莫奈帶來很大的精神打擊。

遠避人群,為浮動的思緒找一個家

43歲的莫奈選擇離開楓丹白露,他帶著第二任妻子與一大群孩子定居于吉維尼,他在庭院裡修了一個池塘,在池塘裡養了許多睡蓮,有評論家說他是用這種方式懷念早逝的妻子。但從莫奈的日記來看,他是遠避浮躁,為自己的心靈找一個家。

莫奈在日記中寫道:「讓疲乏的神經在寂靜的水面上休息片刻,得到舒展;在開滿鮮花的房間中央,為浮動的思緒提供一個休息場所。」

睡蓮成了莫奈晚年描繪的主題,此後27年裡,莫奈把精力完全放在《睡蓮》上,他一共創作了251幅《睡蓮》。莫奈每天像一個科學家一樣觀察睡蓮在光影中的變化,清晨、中午、晚上,就像中國散文家周敦頤的《愛蓮說》,自唐朝以來,世人都愛牡丹,陶淵明獨愛菊花,但他痴迷蓮花,是因為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

莫奈也通過《睡蓮》來寄託他複雜的情感,安放他躁動的靈魂,最後復歸寧靜。晚年的莫奈,常常坐在自家的池塘邊觀察蓮花到深夜,感受光線的變化,並用畫筆記錄下來。不由讓人想起唐代大詩人於良史的詩,「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莫奈在月光下,看著睡蓮被披上白衣,他自己也融入到了睡蓮的世界中而「物我兩忘」,這或許是中國人很喜歡莫奈《睡蓮》的原因,在他的畫中,美的瞬間變成了永恆,給人緩減時間流逝的焦慮。

融媒體中心記者 吳小曼

相關焦點

  • 莫奈的《睡蓮》與神秘的亞洲藏家
    《睡蓮》2.2億元被亞洲藏家收藏  在2019年佳士得香港春季拍賣會中,一位富商委託印象派及現代藝術資深專家何杏淇通過電話委託競拍到了莫奈的《睡蓮》,該作品最終以2800萬美元落槌,加上佣金成交價為3181.2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2.2億元),據拍賣會介紹為亞洲買家競得
  • 睡蓮--莫奈--印象派
    莫奈一生追逐光與色變化的瞬間印象,直到他生命的最後,雙眼患白內障,他都在從事著睡蓮創作。莫奈選擇以睡蓮為其意象世界的建構基礎,在作品中呈現出獨特的審美意蘊。莫奈的《睡蓮》系列畫是在自我情感和審美意境的不斷探索中創作出來的,注重表達自己獨有的個性和藝術情感。他從客觀物象中選取抽象的線、形、色彩等來構築藝術的生命,他用顫動的筆觸、絢爛的色彩和流暢的線條表現出了池中睡蓮在陽光下的瞬間印象,充滿了表現的激情和欲望。
  • 名畫圖鑑|為何莫奈「睡蓮」系列獨得頂級藏家的偏愛?
    videoroot/2020-07-10/1594384958292.mp4   《睡蓮
  • 炎炎夏日,去莫奈的《睡蓮》池旁等風來
    Heritage 從時代實錄到文化掠影,自時尚動向至藝術風潮,Heritage的庫藏圖片都能全方位完美覆蓋。 克勞德·莫奈《睡蓮》,藏於日本岡山大原美術館,創作於約1906年 《睡蓮》是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所繪的系列組畫,總共約250幅。
  • 春天的讚歌——莫奈筆下清香四溢的睡蓮系列
    莫奈的晚年,一直生活在吉維尼的莫奈花園,以花園中的睡蓮、百子蓮、垂柳、紫藤花、鳶尾花與日本橋為主題,創作出一系列光影迷離、為世人所景仰的傳奇之作,如同天籟般的音樂,又像永恆的詩歌。「睡蓮」系列作品中,莫奈側重的是同一主題在不同光線和空氣下變化無窮的外貌。因油彩描繪下來的不是所見的物體本身,而是畫家觀照的過程。
  • 亞洲買家2.2億元斬獲莫奈《睡蓮池》,憑什麼這麼值錢?
    本場拍賣佳士得緊扣畢卡索、梵谷、莫奈等市場熱點,從多位重要私人藏家手中挖掘出許多優質拍品。 亞洲買家2.2億元斬獲莫奈《睡蓮池》 ,在兩位電話買家不疾不徐的競價中,最終以2800萬美元落槌於佳士得香港印象派及現代藝術資深專家何杏淇的電話委託,加佣金成交價為3181.2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2.2億元),為亞洲買家競得。
  • 看見莫奈的睡蓮
    睡蓮在我小時的鄉村鮮有種植,所見甚少。後來讀書了,喜歡上了畫畫,在一本畫冊中了解到了法國的印象派,也認識了莫奈,看見了那不同時間場景下色彩變換中的莫奈的睡蓮。法國印象派大師莫奈的睡蓮系列>法國印象派大師莫奈的睡蓮系列
  • 又一幅莫奈《睡蓮》將被拍賣,估價2.5億元
    「莫奈畫作尤其受亞洲買家追捧」紐約當地時間5月14日,莫奈的作品《乾草堆》在紐約蘇富比拍賣行拍出破紀錄價格,計入佣金後成交價為1.107 億美元(約合7.61 億人民幣)。這不僅是莫奈作品拍賣價格的新高,也是印象派畫作拍賣的新高。
  • 莫奈的「睡蓮」
    莫奈這一生,畫了近250幅&39;,所以你走哪都能撞見,但大部分的人,都會把它當成普通的&39;來看,那也未免太過可惜,睡蓮和柳樹 Les Nymphéas bleus et Saules 約1916年@ 巴黎馬蒙丹-莫奈美術館Musée
  • 莫奈一生到底畫了多少幅睡蓮
    例如,主題為《睡蓮》的作品,從1897到1926年,莫奈總共畫過181幅,可見莫奈的探索精神。多年研究印象派及現代藝術的專家、曾是佳士得亞洲區主席的葉正元曾梳理過,從1897年到1926年,莫奈總共畫過181幅明確題為《睡蓮》的作品,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和「睡蓮」意象相關的畫,比如《睡蓮池塘》、《柳下的睡蓮》或《日本橋》等,加起來總共應該是242幅。
  • 莫奈作品之睡蓮系列
    他以花園中的睡蓮、百子蓮、垂柳與日本橋為對象,畫出了一系列為世人所景仰的傳奇之作。他的這些畫經常是無題的,他說:「重要的不是主題,而是畫家自己的觀察和感受。」  莫奈在《睡蓮》的畫中竭盡全力描繪水的一切魅力。水照見了世界上一切可能有的色彩。
  • 莫奈《睡蓮》組畫欣賞
    莫奈非常喜歡畫純淨的大自然——花園、睡蓮、水塘、小橋和美麗的塞納河。 莫奈觀察景物細緻入微,特別對於光線的變化,捕捉十分敏銳。他可以就同一場景的不同天氣、光線下的不同表象畫出十幾幅作品。如《草垛》、《睡蓮》等。
  • 莫奈的《睡蓮》2.2億元成交,然而他的印象派花園比畫更動人
    《睡蓮池》, 最終以2800萬美元落槌, 加佣金成交價為3181.25萬美元 (折合人民幣2.2億元), 為一名亞洲買家競得。
  • 深度視界28期|炎炎夏日,去莫奈的《睡蓮》池旁等風來
    克勞德·莫奈《睡蓮》,藏於法國巴黎奧賽博物館,創作於1916至1919年起初莫奈只是觀賞睡蓮,後來他漸漸產生了創作的衝動——「池裡的精靈浮現在我眼前,我舉起了調色板」,就這樣,一幅幅睡蓮畫作誕生了,睡蓮成了他晚年繪畫的主題
  • 2700萬美元,莫奈《睡蓮》落入中國買家之手
    原標題:2700萬美元,莫奈《睡蓮》落入中國買家之手   □莫奈名作《睡蓮》  東方網5月9日消息:據美國媒體7日報導,法國印象派代表人物,畫家克勞德·莫奈的一幅鮮少露面的名畫《睡蓮》,在佳士得春拍中被一位中國神秘買家通過電話委託的方式以2400萬美元的價格(含佣金的價格為2700萬美元)拍走。
  • 大師|莫奈《睡蓮》,看懂的真沒幾個~
    莫奈在晚期時開始了系列繪畫創作,在不同的光線和角度連續畫同一個物體。他非常喜歡畫受約束的自然,他的花園、他的睡蓮、他的水塘和他的小橋,他也畫塞納河岸的上上下下。小藝接下來為大家介紹《睡蓮》、《睡蓮池》、《池中睡蓮》、《睡蓮》、《睡蓮》、《藍色睡蓮》、《睡蓮》、《睡蓮—兩棵柳樹》、《睡蓮—清晨楊柳》這九幅莫奈晚期的畫。
  • 莫奈晚年與睡蓮相伴的日子
    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莫奈對於色彩的運用相當細膩,他用許多相同主題的畫作來實驗色彩與光完美的表達。莫奈曾長期探索光色與空氣的表現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時間和光線下,對同一對象作多幅的描繪,從自然的光色變幻中抒發瞬間的感覺,其作品在國人中知曉度最高的要算《睡蓮》系列。
  • 克勞德·莫奈的睡蓮
    在單位的小湖裡,種植著些許睡蓮,一到初夏,便悄悄的綻放開來,每每讓我想到莫奈著名的系列畫作《睡蓮》。與莫奈畫筆下的睡蓮相同,它們很安靜,開的大多也並不濃豔,只用或淡粉、或淡黃的各色花朵靜靜地裝點湖面,與周邊的景致悄悄的呼應著。
  • 莫奈|那一池睡蓮,是秘密花園,也是此生摯愛
    」是莫奈最廣為人知的系列作品,也是他晚年最痴迷的創作。《睡蓮-日落》莫奈的《睡蓮》,追求的是光影效果。《睡蓮》莫奈曾建造了一個溫室花園栽花,還從河裡引進水來開掘池塘。《睡蓮》晚年的莫奈把整個身心都投在這個池塘和滿塘的睡蓮上面,睡蓮成了他描繪的主題,這種感情已超出他對待一切其他事物了。
  • 點評克勞德·莫奈的印象派作品《睡蓮:雲》
    「光與水的畫家」——克勞德·莫奈在捕捉風景瞬間方面,今後應該也無人能超越他。莫奈認為自然不是固定不變的對象,而是隨光線與時間不斷變化的生命體。他認為僅憑一幅畫作並不能完全描繪出自己的所觀所感,這種理念在《聖拉扎爾火車站》系列作品和《魯昂大教堂》系列作品中皆有體現。而尤其引人注意的是,他在生命的最後30年裡,留下了250幅有關睡蓮的系列作品,由此可見他對睡蓮情有獨鍾。他為何要創作如此多的睡蓮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