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食新做法,拇指一搓,綠如翡翠,光滑筋道,隔幾天不吃就想它

2020-12-09 又家小廚房

麻食,也可以寫作(麻什),它主要是陝西、甘肅、山西等地區老百姓喜歡的日常簡單麵食。麻食的形狀如大拇指指甲蓋大小的麵疙瘩,中間略薄,邊緣翹起。賈平凹先生曾在《陝西小吃小識錄》也對其做了相關描述。麻食的製成有幾道工序,和面、餳面、搓條、切丁和搓麻食。最後將撮好的麻食放入鍋中煮,燴入事先炒好的菜,蔬菜的搭配常見的有土豆、豆角、豆腐、西紅柿、青菜等。

麻食也有上千的年歷史了,這個詞最早源為突厥語的「tutmaq」(在古代也常被譯作「禿禿麼思」、「吐吐麻食」等),後來簡稱為「麻食(麻什)」。麻食本義是麵條或面片,其原因是突厥語中的「tutmaq」一詞本來的意義僅限於「面片」這個概念。自古至今慢慢演變,現在中國西北地區,人們更習慣把麻食定義是一種小卷,或小丁狀的麵食,有點像小貓的耳朵,隨之也把麻食叫做「貓耳朵」。

各地方的麻食形狀基本上相似,但是搓麻食卻有很多種方法,有的藉助案板,有的藉助竹蓆,還有的藉助竹編,不管是藉助什麼工具,最後呈現的麻食表面會有所不同,變化萬千的麻食表面,更能增加吃飯人的樂趣和食慾。

我一改往日白面搓揉麻食,添加了菠菜汁,顏色清新養眼,搓麻食的工具也做了改變,搓出來的麻食表面有許多的小坑,即新奇,還能縮短麻食煮熟的時間,又獲得大小朋友們的喜歡,一舉三得。

那麼喜歡和好奇的朋友就繼續往下看嘍!

【家常麻食】新奇做法

食材:普通麵粉、菠菜、西紅柿、豆乾、芹菜、辣椒、白菜。(蔬菜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調整)

詳細步驟:

第一步【和面】

一、現將菠菜去根洗淨。鍋裡備水,水開後,往鍋裡點少許食鹽和植物油,再放入菠菜汆燙2-3分鐘,控水撈起。

二、汆燙的菠菜放入料理機裡,添加一些水,像打果汁一樣打成汁。如果沒有料理機,可以將菠菜搗碎,加適量的水,過濾下保留菠菜汁。

三、準備適量的麵粉,用菠菜汁代替水來和面,分次倒入麵粉裡攪拌成絮狀,揉成麵團。

四、餳面30分鐘左右,期間揉1到2次麵團,使麵團更加光滑有筋性。

第二步【炒菜】

一、將準備的蔬菜洗淨,豆乾、芹菜和西紅柿切成小丁塊狀,如麻食一樣大小就可以了,白菜(青菜)切片塊,辣椒切圈。

二、鍋燒熱後,倒入適量的油,放入蔥姜蒜翻炒,接著再倒入蔬菜丁和西紅柿一起翻炒。

三、調味,鍋裡放生抽、老抽少許、蠔油、花椒粉和鹽繼續和菜一起翻炒。

四、炒的時候可以適量的倒少許水,待西紅柿軟爛出湯汁後,將炒好的菜盛出。

第三步【搓麻食】

一、餳好的面,擀成厚度約1裡面的餅,然後切成寬度約1釐米的長條,撒上麵粉搓揉一下,防止長條粘連。

二、將長條切成小方塊,再撒上麵粉防止粘連。

三、取一個家裡常用的盛米飯鏟,我家鍋鏟上有許多小丁點,所以我藉助它的表面,取一個方塊,案板上撒麵粉,用大拇指在方塊上輕微摁一下,借著摁勁輕輕搓一下,面就會捲起來,像一個貓耳朵的樣子,其他的方塊如此操作。如果家裡沒有類似的鍋鏟,你可以找些表面粗糙的工具或案板,因為表面稍微粗糙的易搓成形。

第四步【燴麻食】

一、鍋裡填適量的水(也可以剛剛炒菜的鍋不用清洗直接加水),基本上吃幾碗就填幾碗的水量,待水開後,下入搓好的麻食。

二、麻食下入後,鍋裡水再次開後倒入前面炒好的菜。

三、將菜和麻食攪拌均勻,煮至麻食全部斷生(麻食沸騰煮3-5分鐘基本上就全熟了),下入切好的白菜(你也可以用青菜)和辣椒圈(不吃辣的可以不放)。

四、嘗下湯汁的鹹淡,適量加鹽,最後下的蔬菜斷生即可關火。

喜歡口味重點的,你可以在盛好麻食的碗裡加勺油潑辣子,吃起來就更美滴很了。

麻食做起來相對於手擀麵來說麻煩了些,所以當地很多人都是在空閒的時候搓搓麻食,燴一鍋全家人都愛的麻食來吃。當然你要是嫌麻煩,可以買些現成的生麻食,回家炒好菜,可燴著吃,也可炒著吃。

【麻食溫馨小提示】

1、菠菜要提前汆燙後再榨汁或者搗碎,如果有菜葉的粗筋可以挑揀掉。

2、菠菜汁和麵粉的比例,基本上就是1:2,這樣和出來的麵團軟硬合適。

3、搓麻食是個耐心活,所以人多吃的話,要提前搓,最好幾個人搭伴兒搓,不然手疼,你懂的。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又家小廚房

我是又家小廚房的掌勺人——又又媽。喜歡的朋友記得收藏哦,以便用的時候可以想起來。喜歡家常美食的朋友也記得+關注——又家小廚房,我會經常分享我家的家常美食。另外有其他美食意見的朋友也可以在評論區多多留言,一起探討美食。

相關焦點

  • 陝西百吃不厭的麻食做法,好吃又筋道,出鍋吃2碗,特別香
    陝西百吃不厭的麻食做法,好吃又筋道,出鍋吃2碗,特別香。北方人愛吃麵食,人盡皆知的事,但我是南方人,對麵食也情有獨鍾。一日三餐,除了中午是米飯,早晚餐都是麵食,麵食的多樣化讓家人也很喜歡吃。最近又迷上了陝西關中地區的小吃:麻食。
  • 麵粉最簡單的做法,手指一搓,爽滑筋道有嚼勁,愛麵食的不要錯過
    麵粉最簡單的做法,手指一搓,爽滑筋道有嚼勁,愛麵食的不要錯過!麻食也叫貓耳朵,是西北地區的一道特色麵食,爽滑筋道有嚼勁,跟麵條一樣受歡迎!第一次見麻食,一直有個疑惑,那種螺旋狀的麻食是怎麼做出來的,知道做法後簡直不可思議,原來不需要任何模具,一個手指頭就能搓出來。做好的麻食可以直接水煮,然後涼拌,或者用搭配時令蔬菜炒著吃,也可以做油潑麻食、酸湯麻食,但是最好吃的還是燴麻食!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道家常的燴麻食,非常適合當早餐或者午餐吃,清爽開胃還頂餓。
  • 麵食新吃法—懶人麻食,湯汁鮮美,口感筋道,一次能吃兩大碗
    燴麻食是陝西地區的傳統小吃之一,麻食呈棗核形狀,中間是空心的,製作好後,再和炒菜一起燴制而成的。菜食合一,鮮鹹適口,主輔料相融,筋韌爽滑,鄉土氣息濃鬱。但是,由於我個人比較懶,嫌搓麻食比較費時費力,所以今天和大家分享下我的懶人麻食做法。
  • 麻食,口味筋道,湯料味道濃鬱
    麻食By 輕飯!麻食是西北地區老百姓喜歡的一種麵食,薄厚適中,勁道耐煮尤其在 西安及其周邊地區十分的流行。手工麻食口味筋道,湯料味道濃鬱,湯中配上自己喜歡的時令蔬菜,更是可以做出百變的花樣。雖說萬變不離其宗,它總歸是麻食,但可以盡著自己的性情變湯變菜,又能吃到特色的麻食,豈不快哉。原料:麵粉、番茄、木耳、土豆、青菜、鹽、生抽、十三香、雞精、清水。做法步驟:第1步、準備好所需要的食材。
  • 陝西特色燴麻食,做法簡單,筋道入味好吃,詳細步驟輕鬆學得會
    ,製作雖說看上去繁瑣,但實際上卻很容易上手,做好的麻食,搭配個人喜歡的蔬菜烹飪,筋道入味好吃,口感不輸手擀麵,而在製作麻食的時候,和面是非常有講究的,大家記得別只會加鹽和麵粉,掌握好其中的小技巧,麻食的口感便會特別好,學會了做法,比疙瘩湯還要好吃,下面我便會將燴麻食的步驟詳細分享給大家,相信你也能輕鬆學得會,以後想吃了隨手就能做。
  • 乍暖還寒時候,來一碗熱騰騰的燴麻食!陝西美食燴麻食的做法
    麻食,也有叫作「麻什」、「麻食子」或者「麻什子」的,是西北地區(尤其在陝西省西安)的一道漢族傳統小吃。 麻食這種麵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元代,當時叫禿禿麻失去( 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也叫禿禿麻食(元代《飲膳正要》)。賈平凹先生在《陝西小吃小識錄》稱作「圪咜」(陝北語)。
  • 教你一款「懶人」麻食,不用一個一個搓,鮮香暖胃,最適合冬天吃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文章是「教你一款「懶人」麻食,不用一個一個搓,鮮香暖胃,最適合冬天吃」。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關注」或「分享」哦!不經意間,寒冷的冬天已經悄悄地來到,尤其是在北方,天氣一天比一天冷。在這樣的季節,除了注意添加衣物保暖外,吃什麼飯也特別重要。
  • 這碗手工麻食裡,能嘗到老家的味道
    麻食是一種用手指搓出來的麵食,其實就是銀川人所說的貓耳朵,但「固執」的湯效泉寧願一次又一次地給顧客解釋,也不願意將菜單上的麻食改成貓耳朵,「這是我們老家的叫法,就叫麻食子。」 按手機地圖找這家店很不容易,因為它藏身於東安小區內,在靠近小區西門的地方,若不仔細尋找,很難發現。但如果你在附近打聽農家麵館,很快就有人給你指出準確的位置。 店內的裝修風格很貼合「農家」這兩個字,湯效泉甚至在小店內盤了一個農家炕。「開麵館剛滿4年,但是想開店這個想法,已經有十多年了。」湯效泉搓著雙手,一直微笑著說話。
  • 陝西風味小吃叫麻食,我用它當麵條來食用,口感筋道有嚼頭
    有一種麵食當地人都稱它叫麻食,俗稱貓耳朵。當地人製作的麻食家家都有區別,一般都是分為葷的(裡面有肉丁)或是素的(無肉有蔬菜或有雞蛋);有兩種吃法,一是燴麻食,一是炒麻食。所使用的蔬菜也五花八門的。有茄子、胡蘿蔔、黃豆芽、花生米、青椒,西紅柿、油菜、白菜、豆腐,怎麼搭配的都有。就連這個麻食的外形也是多種形狀的。
  • 「麻食」為什麼叫「麻食」?
    重點是這種麵食的內容: 陝西人愛吃「麻食」,愛到把它作為家常飯,也愛到開店售賣,當然也是許多大飯店菜單裡點擊率很高的一種「主食」。 和好擀麵條的麵團,本來想擀麵條的,轉念一想、靈機一動,能不能換個口味?要不來頓「麻食」----好!切一小塊麵團下來,搓成長條,再刀切成小面蛋。
  • 形狀像貓耳朵的特色小吃麻食,做法簡單,香濃有韌性,快看看吧
    導讀:形狀像貓耳朵的特色小吃麻食,做法簡單,香濃有韌性,快看看吧今天我為大家介紹的美食有一個特別奇怪的名字,叫做麻食。聽完名字,我想陝西這個地方的人們應該有很深的影響,因為麻食就起源於這裡,是西北地區的一種特有小吃。
  • 山西晉南特色「麻食」,手指一搓變花樣,出鍋真好吃!
    事實上山西的麵食多達上百種,可以說是一年四季天天吃,不重樣都可以做得到。今天分享一道簡單又家常的麵食,貓耳朵的做法,在陝西的地方呢,叫做麻食,其實做法大同小異,本文呢也通用麻食,方便大家理解,但是味道卻非常的好,一起看一下吧。
  • 麵粉別炸油條了,教你好吃做法,不蒸也不烙,吃一次就忘不了
    麻食是一種類似貓耳朵的麵食,似乎只有陝西人才給它冠以這個奇怪的名字。燴麻食是陝西關中的一種家庭小吃,尤其在西安及其周邊地區十分的流行。手工麻食口味筋道,湯料味道濃鬱,湯中配上自己喜歡的時令蔬菜,更是可以做出百變的花樣。
  • 正宗陝西特色美食燴麻食,入口筋道又滑爽,你絕對沒吃過
    一、傳統燴麻食需要準備的食材:麵粉 200克、水 100克、幹香菇+幹黃花+幹木耳 40克、豆角 150克、土豆 150克、青菜、老豆腐 90克、番茄 150克、雞蛋 2個。調料:生抽 30克、老抽 15克、花椒粉 5克、鹽 10克、胡椒粉、番茄醬。
  • 手指一搓,就是一碗麵食,陝西特色麻食,營養美味,做法簡單
    麻食是起源於陝西關中地區的麵食,形狀如大拇指指甲蓋大小的麵疙瘩,中間略薄,邊緣翹起,又名貓耳朵,是西北地區特有小吃。它還有很多別名,如麻什子、麻食子或貓耳朵,麻食製作簡單,營養美味,已經在杭州、北京、上海、西安等大中城市餐館裡出現。
  • 天冷吃麻食,暖胃又暖心,學會快速做法,面香湯好喝,百吃不膩
    大家好,我是666,今天給大家帶來:天冷吃麻食,暖胃又暖心,學會快速做法,面香湯好喝,百吃不膩北方人愛吃麵食,有各種獨具特色的美食,今天給大家帶來一款燴"麻食「,有的地方也叫貓耳朵。麻食起源於陝西關中地區的麵食,是一種麵疙瘩,中間薄,邊緣翹起,也叫貓耳朵,是西北地區特色小吃。做法非常簡單快捷,吃起來更入味,而且好消化。我作為地道的北方人,對麻食再了解不過,而且有我童年的記憶,姥姥經常給我做麻食吃,每次都香到我的心裡。現在吃麻食都會想起姥姥,只是沒了當初的味道。
  • 跟我做麻食,簡單又不簡單,一碗不夠兩碗多!
    麻食,又叫麻什,次面子或貓耳朵,它傳承已久,歷經幾代而不衰,想必定有其獨到之處。燴麻食是陝西不亞於「biangbiang面」的麵食之一,今天就來試一試。一、材料1、香菇若干香菇獨特的香氣和功效,你是不會拒絕的。
  • 一碗「禿禿麻什」,婆婆把我當閨女
    人們對它情有獨鍾,隔幾天就要做上一次,這就是西北人經常吃的「麻食」又叫「禿禿麻什」。在南方人的眼裡,因為它的外形好似貓的耳朵一樣,所以又給它起了一個好聽又生動的名字「貓耳朵」。 近日婆婆從青海來青島照看寶寶,吃不慣山東大饅頭。今天下班回家,我做了婆婆愛吃的家鄉飯—燴麻食,酸香熱辣爽滑筋道,婆婆吃完喜笑顏開,讚不絕口。
  • 燴麻食,吃了一大碗連湯都不剩!
    燴麻食By 紅宏下了幾天的雨,在家也不知道吃啥,,就想天也不熱,就做燴麻食吧。做法步驟:第1步、準備麵粉400g。第2步、揉成光滑的麵團醒發10分鐘。第3步、把所有的菜洗乾淨。第4步、紅蘿蔔,香菇,豆角,豆乾,蘑菇,西紅柿,木耳切成小丁,黃花菜,青菜,香菜切成小段,蔥切蔥花。
  • 教你做燴麻食的家常做法,簡單好吃又營養豐富,恨不能天天吃
    燴麻食是獨具陝西特色的美味的小吃,以陝西關中地區最為有名。麻食是一種麵製品,先用大拇指把面搓捲成核形中間空心的面卷,再和炒菜一塊燴制而成。麻食呈棗核形狀,中間是空心的,製作麻食十分簡便,對配料沒有嚴 格要求,可精可粗,可葷可素,主輔料相融,筋韌爽滑,鄉土氣息濃鬱,普通家庭常以此調劑飲食花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