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分享:夏日炎炎,不敢外出?古人的閒情逸趣你想像不到
沒有風扇,沒有空調,古人怎樣避暑?山亭夏日 (唐)高駢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夏日南亭懷辛大 (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
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原來,英哲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哲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果然是蘊藏著大道理的。想來,好詩不僅會使人變得「靈秀」,這僅是包含著物理方面的認知的;好詩更是會讓人從心靈上達到一種「空濛」狀態,心靜自然涼,大抵如此吧。
-
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夏日南亭懷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在如此清涼幽靜的夏日傍晚,一位超凡脫俗的詩人懷念他的知音朋友,這是多麼美好的境界啊。孟浩然的這首詩,將畫面美、音樂美、抒情美完美地融為一爐,營造了很好的藝術效果。【注釋】辛大:孟浩然的朋友,一般認為是辛諤,曾多次在孟浩然的詩中出現,如《都下送辛大之鄂》、《西山尋辛諤》、《張七及辛大見尋南亭醉作》。
-
夏日,涼友如良友
古人就比較厲害,他們除了與人做朋友,還有「涼朋友」。不管是人是物是風景,皆可為「朋友」,夕陽是老友,江水為淡友,遠山為遠友。沒有空調的夏日,救人於酷暑的扇子、竹夫人、荷風,都是「涼友」,彼此懂得,互送清風。
-
古詩 | 夏日濃長,一行詩,一寸涼
夏日池塘多生蒲與荷。蒲高且葉長而尖,叢生如密林,風吹時獵獵作響,你仔細聽,夏天是可以用耳朵聽的。池塘荷花盛開,美如畫卷。雨過之後,撲面而來,儘是荷花濃鬱的香氣,這是荷花對夏天表達的愛意呀。你聞聞,夏天是可以用鼻子嗅出來的。「沉李浮瓜冰雪涼」,童年我們也曾這樣消夏。用鐵皮大盆,盛一盆涼水,把黃瓜西紅柿李子沉浸於水中。挑個大西瓜,下到井裡冰著。
-
荷風送香氣 竹露滴清響 小暑 消暑 何處找尋一份恬靜清涼?
暑,當然就是炎熱的意思,小暑意思是小熱,是說還不算很熱。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孟浩然是我很喜歡的一位詩人,他寫的「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或是盛夏消暑詩句中經典了吧
-
夏日濃長,一行詩,一寸涼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如果說這樣的乘涼和今人在陽臺上乘涼並無太大區別,那麼接下來的「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恐怕就與我們有些疏遠了。今天也有這些事物,問題是它們能否進入我們的日常,能否被我們的感官捕捉到,又能否撥動心靈的琴弦而奏出音樂? 這樣的乘涼本身已足夠好了。此時想彈琴也很好,但孟浩然卻覺得寂寞,「恨無知音賞」。
-
小暑: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2020年小暑,在7月6日23時14分,標誌著即將「出梅」入伏,炎炎盛夏開始登場。「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溫,尤其是即將參加高考的考生還要特別注意防止因焦慮、不安、緊張而誘發的「情緒中暑」,及時調整心態,釋放壓力,放鬆心情。
-
今日小暑:荷風送香氣 修心正當時
怒吹空調,暴食冷飲,我們的消夏方式,比古人更為簡單和「暴力」。 如何消暑、應對苦夏,一向是一個大課題。古人說:「隱伏避盛暑。」最好能退藏於雲霧山中。「小暑大暑正清和,荷花香風透涼閣。思君不至哪知暑?拿著六月當臘月。」一想到某些人、某些事,心裡便拔涼拔涼的! 熬夏不易,容易懶,容易煩,容易昏然入眠。記得有首打油詩:「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
-
夏天,古人如何納涼?5首古詩詞,李白納涼的畫面太美,我不敢看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我們曾經介紹過唐代詩人孟浩然的這首詩,因為「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非常美的描述了夜的靜謐。環境有多麼安靜,就是露水滴下來都能聽得到。但是今天我們看看孟浩然在夏夜怎麼納涼?披散著頭髮,打開窗戶,躺在一個寬敞的房間裡,吹著自然風。
-
夏日濃長,一行詩,一寸涼
夏天的池塘和沼澤,多生蒲與荷。蒲高近兩米,葉長而尖,叢生如密林,風吹時獵獵作響。風蒲獵獵小池塘,是一個聽見夏天的畫面。大暑荷花盛開,怎麼看都是美景。但荷花本身不是詩,荷花的香氣才是詩。在此詩人篩選了一個印象,即「過雨荷花滿院香」,雨過之後,荷花濃鬱的香氣,就是荷花對夏天說的話。第三行「沉李浮瓜冰雪涼」,那時我們也曾這樣消夏。
-
古人為何說「我愛夏日長」,形容夏日涼爽的詩句有哪些
從而也能看出,古人喜愛夏天勝過冬季,從「朱門狗肉臭,路有凍死骨」這首詩,也能看出寒冬是古人一道很大的坎。古代普通人家沒有棉,也消費不起貂裘和絲綢,無奈下,古代的人們開始用麻布來保暖。麻不僅是紡織品和麻繩的原料,還是窮人填充被褥、衣物的原料。
-
「荷」你一起過夏日
歷代大文豪們和文人墨客更是不吝紙墨,借荷明志,借荷抒情。出淤泥而不染宋代詩人楊萬裡曾作詩表達對荷花的喜愛,「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些詩句,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更是美不可言。
-
悠閒夏日|過雨荷花滿院香,沉李浮瓜冰雪涼
夏夜追涼宋 楊萬裡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憶王孫·夏詞宋 李重元風蒲獵獵小池塘,過雨荷花滿院香,沉李浮瓜冰雪涼。南鄉子·自述宋 蘇軾涼簟碧紗廚。山亭夏日唐 高駢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
於和風‖古人如何防暑,隨我詩詞上瞧
古人沒有現代化防暑神器:電扇、空調,但從文人墨客留下的眾多消暑納涼詩來看,古人也自有其消暑納涼方法,別有一番情趣。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
70句唯美荷花詩詞 送你一池荷風蓮香
70句唯美荷花詩詞 送你一池荷風蓮香 2020-07-09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夏日最常見荷葉細雨,卻不料「荷葉送秋聲,雨聲涼入夢」
一夜雨聲涼到夢,萬荷葉上送秋來。這首古詩就是清代詩人陳文述的《夏日雜詩》,夏秋之交最適合讀這樣的詩句,有夢境,有意境,更有勝景。本來夏日最常見荷葉細雨,卻不料「荷葉送秋聲,雨聲涼入夢」。此後的意境更是「荷葉送秋聲,雨聲涼入夢」。詩人看到「一夜雨聲涼到夢,萬荷葉上送秋來」,秋雨點點滴滴的灑落在荷葉之上,那種獨特的響聲,更是把涼爽帶入了你我的夢境之中。而這種涼意習習,讓詩人的夢境都浸透著秋天的色彩。這樣一首小詩,雖然篇幅很短。
-
100首夏日詩詞,送你清涼一夏!
讀完這100首夏日的詩詞,一定能讓你清心淨氣,清涼一夏。一起來看看吧!100首夏日古詩詞,送你清涼一夏!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68 《夏日登鶴巖偶成》唐·戴叔倫天風吹我上層岡,露灑長松六月涼。願借老僧雙白鶴,碧雲深處共翱翔。
-
十五首夏日詩詞:接天蓮葉無窮碧,為你送來一襲清涼
想想一個這樣的你,每天都穿梭在圖書館、教室、食堂之間,三點一線,忙得不可開交,忽然間你發現,校園的花開得正盛,而你卻從來都沒有發現,仿佛這個空間你並不曾熟悉似的,駐足觀賞,發現風景正好,收拾行裝,便是一個出遊的好日子。夏日裡,古人亦是有著無限的憂思,看著流觴曲水,滿塘荷花,夏日農忙,聽著鳥鳴清麗,蛙聲一片,更是生出無限的感慨。
-
古人如何度過炎炎夏日?詩詞裡找到答案,原來他們如此聰明有趣
說的正是冬季採冰的事情。冰從河裡湖裡採集上來之後,就要儲存起來,儲存冰塊的地方叫冰井。因為古人不會製冰,只能單單的等冬天有冰了,採集儲藏,夏天納涼用。這樣的方法持續了兩千五百年,一直到清代。一桶冰,鑿孔置於地,涼風滿屋」。《三國志》記載說當年魏王曹操專門築此臺來藏冰,故號冰井。《莊子·徐無鬼》, 「我得夫子之道矣,吾能冬爨鼎而夏造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