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電影大師赫爾佐格:這五部紀錄片,你們一定要看看

2020-12-17 澎湃新聞

今年78歲的德國導演維爾納·赫爾佐格(Werner Herzog)是當今影壇最具傳奇色彩的電影人之一,曾執導過《陸上行舟》《天譴》《加斯·荷伯之謎》《史楚錫流浪記》《吸血鬼》等極具其個人特色的經典作品。為追尋自己心目中人類最深層的真相,他不惜上天入海,甘冒生命危險,以鏡頭記錄下各種充滿想像力的奇詭畫面。

赫爾佐格的最新紀錄作品《火球:來自黑暗世界的訪客》(Fireball: Visitors from Darker Worlds)日前也已登陸蘋果流媒體平臺。藉此機會,他接受了英國《衛報》採訪,列舉了自己心目中的影史上五佳紀錄片。

維爾納·赫爾佐格在赫爾佐格看來,現在我們看到的大多數所謂的紀錄片,其實嚴格意義上都要歸類在新聞報導裡才對。「講的大都是某個社會問題,結尾一定要講出個子醜寅卯來,一定要給人希望。但是我卻不喜歡這種電影。」赫爾佐格認為,真正優秀的紀錄片,必須完全不同於新聞報導。「真正優秀的紀錄片,必須要實現某種詩意,必須讓觀眾對何為真相產生更為深刻的認識。」以下,便是他自述的心目中最接近這一標準的五部優秀紀錄片:「就當是給我個面子,這五部電影,你們一定要看一下。」

《殺戮演繹》(The Act of Killing,2012)

導演:約書亞·奧本海默(Joshua Oppenheimer)這部電影說的是發生在印度尼西亞的大屠殺,而我本人就是執行製片之一,所以把這部電影選進來,我多少也有些徇私。

當時我人在倫敦,有人告訴我說,這邊有個年輕人,約書亞·奧本海默,他非常非常希望能跟你見一面。於是我們就見了一面,他打開筆記本電腦,給我放了九分鐘已經拍好的素材。我當時就覺得,這些東西我前所未見,聞所未聞,真是一下子把我給震住了。之後我就成了這部電影的顧問,但其實當時所有的素材都已經拍好了,所以我給他提的建議,不是怎麼去拍,而是怎麼把整個故事給剪出來。

奧本海默原本剪輯好的一個版本裡,你們現在看到的影片結尾,其實完全都沒用上,都給剪掉了。我看完之後問他,你手裡還有別的素材沒有?於是他就把所有原始素材都給了我。我看到了那段畫面,四分鐘長度,未經剪輯過。我告訴他,別去動它,就照原樣放在最後,這樣的內容,不管是誰,一輩子都難得再見到一次。結果,我的建議遇到不少阻力,不少參與項目的人都反對,覺得還是有顧慮。所以我又告訴他:「約書亞,如果你不把這段畫面放在影片最後的話,你這輩子就算是白活了。」最終,他採納了我的建議。

《通靈仙師》(The Mad Masters,1955)

導演:讓·魯什(Jean Rouch)在我看來,這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優秀的紀錄片。影片拍的是非洲加納的工人:到了周末的時候,他們會結伴跑到山裡面,靠咀嚼某種植物讓自己陷入迷醉的狀態,然後搞了不少非常非常奇怪的儀式,來迎接女王特使的光臨。拍這部電影用的攝影機,還是靠搖動手柄來啟動的那種,所以每一個鏡頭,最長也就只能拍24秒。

《悲哀和憐憫》(The Sorrow and the Pity,1969)

導演:馬塞爾·奧菲爾斯(Marcel Ophüls)一下子就想到了這部電影,它說的是「二戰」時的法國抵抗運動。這部電影,改變了法國人之前對於自己的看法。原本有些法國人還認為,淪陷時期,所有法國人都忍辱負重,不曾與納粹同流合汙。但那種說法,原本就只是傳說,而這部電影在打破這一傳說上做了不少貢獻。這電影挺長的,四個多小時,有很多淪陷時期和解放後的畫面素材,關鍵還在於它拍得特別自省。

《弗農,佛羅裡達》(Vernon, Florida,1981)

導演:埃羅爾·莫裡斯(Errol Morris)這是他繼《天堂之門》(Gates of Heaven)後拍的第二部紀錄片,當時也是我推動埃羅爾·莫裡斯去拍了這部電影。

莫裡斯在佛羅裡達州狹地某個小鎮上待了不少時間,整天就是和當地人聊天,建立感情。那可真是一個不可言喻的地方,充滿了各種奇幻與詭異。這部電影你們一定要看一下。我該怎麼描述它呢?我也不是影評人。總之,那真是一部非常非常偉大的電影。

《灰熊人》(Grizzly Man,2005)

導演:維爾納·赫爾佐格(Werner Herzog)已經有四部了,還差一部,就選我自己的《灰熊人》吧。理由就是,類似這樣的電影,真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整個故事的氣氛非常強烈,主人公——那位愛熊如命的蒂莫西·屈德維爾(Timothy Treadwell)個性也很吸引人。我不能因為這片子是我自己拍的,就故意不把它選進去。事實就是,這五部電影,都很優秀。

在推薦完以上五部作品後,赫爾佐格又補充說:「話說回來,我的看片量其實很少。大家總覺得,身為電影人,肯定都是閱片無數,甚至像馬丁·斯科塞斯那樣,自己家裡就有電影放映室,收藏了不少電影拷貝,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斷地在看電影。但是,我不是這樣的。我一年差不多也就看個三部電影。」

相比起看電影,赫爾佐格的時間,都用在了閱讀上。「我幾乎每天都會看書。並不是為了從中汲取靈感,純粹只是因為我對某些事情感興趣。」他最近一段時間的興趣對象是古希臘史學家狄奧多羅斯(Diodorus Siculus)關於亞歷山大大帝的父親腓力二世的著作。「狄奧多羅斯實在是寫得太精彩了,哪怕是最天馬行空的巴西電視肥皂劇,都寫不出這麼瘋狂的情節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發明」電影的人:赫爾佐格電影中的自然、文明與宗教
    沃納·赫爾佐格。近期,德國電影大師沃納·赫爾佐格先後來到香港、北京和上海與影迷進行交流,三地也都舉辦了赫爾佐格回顧展,將最新修復的幾部重量級作品搬上了銀幕。赫爾佐格是一位相當多產且在紀錄片和故事片兩個領域均有極高成就的導演。
  • 赫爾佐格的自由觀及他四部關乎自由的電影
    星期五言:上世紀的德國(準確的說是西德)有三位特立獨行的導演——法斯賓德、蒂姆·文德斯、沃納·赫爾佐格。而比起前兩者,赫爾佐格的電影更是獨特中的獨特,怎麼說呢——首先他的作品都是無主流道德觀、非意識形態取向的。
  • 赫爾佐格:下一部拍戈巴契夫紀錄片 新片"家庭羅曼史有限公司...
    Mtime:影片採取的是非常遊擊風格的電影拍攝,感覺如何?  赫爾佐格:非常快樂,這是一部非常年輕的電影,我在大概22或者23歲的時候,做過這樣的電影:《阿基爾,上帝的憤怒》以及《侏儒流氓》(1972),那是我想要歸回的一類電影。
  • 徵服者赫爾佐格:用電影的偉大,證明人類的渺小
    圖片由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提供 受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北京電影學院國際交流學院和中國電影編劇研究院邀請,德國電影大師沃納·赫爾佐格3月底來到北京
  • 「電影危險而無常,它摧毀人,我是少數倖存者」南方周末專訪傳奇...
    德國導演沃納·赫爾佐格已經拍攝了超過七十部作品,兼有劇情片與紀錄片。紀錄片《灰熊人》在阿拉斯加取景,記錄動物保護者崔德威爾的傳奇一生。此片被媒體評價為「崔德威爾瘋狂理想主義與赫爾佐格陰冷世界觀的匯合」。
  • 一定要看的5部德國電影,每一部都堪稱經典!
    《陸上行舟》 拍攝於上世紀80年代的電影《陸上行舟》是赫爾佐格的代表作,它講述的是一個在秘魯製冰的叫菲茨傑拉德的商人,在聽了著名男高音卡魯索的演出之後,他非常激動,決定在自己居住的小鎮上也修建一座宏大的劇院,以此來邀請卡魯索去演出。修建劇院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於是,菲茨傑拉德開始遊說那些有錢的商人,但沒有人願意為這個聽上去有如天方夜譚的計劃買單。
  • 高大上的虹橋藝術中心3月要放大招啦!
    你們期待已久的國際藝術電影系列活動終於來啦!三月的德國電影周、五月美國獨立電影周、七月的瑞典電影周,十足國際範。這一整年都有好片子看啦,是不是很期待呢!   3月24日至4月1日,作為此次由長寧區引入的國際藝術電影系列活動之一,上海藝術電影聯盟將在虹橋藝術中心(原天山電影院)舉辦「赫爾佐格電影回顧展」,此次電影回顧展將帶大家領略德國電影大師沃納·赫爾佐格的傳奇作品
  • 上海電影節最值得關注的那些電影,我都給你們挑出來啦!
    尤其是,對於很多已經闊別影院半年以上的影迷朋友來說,這一定,是一場電影饕餮吧。義大利電影大師費裡尼作品展向大師致敬今年是義大利電影大師費德裡科·費裡尼誕辰100周年,基本幾個主要電影節,都有費裡尼作品展。
  • 奧斯卡主辦方公布15部最佳紀錄片候選片單(圖)
    搜狐娛樂訊 奧斯卡主辦方——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今日公布了第8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15部初選影片的名單。本屆最佳紀錄長片的報名影片多達94部,創下歷史之最,經過學院的第一輪初選,15部影片將角逐五部提名影片的名額。提名影片評選的截止日期是2009年1月12日,1月22日主辦方將向全球公布提名名單。
  • 「新德國電影」就是這樣產生的
    導語:「新德國電影」就是這樣產生的德國電影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曾經有過表現主義電影的輝煌成就,誕生過F·W·茂瑙(F.W. Murnau)和弗裡茨·朗(FrLang)這樣對後世有巨大影響的大師級人物。1962年春,以亞歷山大·克魯格( Alexandra Kluge)為首的26名來自慕尼黑的年輕電影工作者們,帶著一紙宣言來到奧伯豪森市舉辦的第8屆短片電影節上,宣稱「舊電影已經死亡」、「德國電影的未來在於運用國際性的語言」、「我們要創造一種以形式到思想上都是新的電影」。這個對德國電影的未來走向產生深遠影響的轉折性事件,標誌著新德國電影運動的興起,「奧伯豪森宣言」也成為了這場運動的綱領和主張。
  • 紀錄片不等於無聊,10部解放周末的紀錄片,最高評分9.7
    帝企鵝日記》豆瓣評分:8.6導演: 呂克·雅蓋主演: 夏爾·貝爾林 / 羅曼娜·波琳熱 / 儒勒·斯楚克這是一部真實反映企鵝生活的電影這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電影,因為其中的內容如此豐富,浮光掠影的瀏覽根本無法完全吸收。
  • 過去10年,全球最佳紀錄片110部
    流媒體興起後,紀錄片投資方式改變更使得創作者獲得前所未有的表達自由。如今每年都會有好幾部不同類型紀錄片受到推崇或熱議,可能是大師探索之作、可能是絕妙人物傳記、可能是複雜政商議題、可能是離奇罪案重審、可能是人類極限探秘……十年前是完全想像不到的。
  • 設計師不容錯過的10部紀錄片!
    今天小編為大家精選了10部紀錄片,一起來重溫經典,學習經典的設計思想吧! 3.設計天賦 英國廣播公司播出的一系列關於產品設計紀錄片,一共包括五集,每集60分鐘,通過採訪各知名設計師及相關的設計評論者,講述產品設計的歷史和未來
  • 殘酷劇場:藝術、電影與戰爭陰影 (1)
    「哈裡,」她說,「你一定要看這本書。這個人一定是明日之星。」一年之後,她到柏林體育宮(Berlin Sportpalast)聆聽希特勒的演說。她憶道:「就像被閃電擊中一樣。」這讓人聯想起芬克的高山電影,或是她自己的表現主義舞蹈:我看見了難忘的人類末世影像。地球表面像是在我面前展開,像是一個半球突然從中間分開,噴出強大的水柱直衝雲霄,整個地球為之撼動。
  • 上海藝術電影聯盟德國電影大師展開票啦
    2019年7月13日星期六、7月14日星期天,上海藝術電影聯盟將在天山電影院-虹橋藝術中心旗艦店舉辦「德國電影大師展」,通過5部德國默片時代到有聲片時代的經典影片,展現德國早期電影史的輝煌以及多個風格獨特的電影流派,讓觀眾體驗德國電影的光影之美。
  • 想念電影院系列:記2019德國電影大師展
    還記得第一次知道茂瑙、劉別謙的名字,還是大學時代瘋狂收集電影DVD的時候。那時候只是把知道的藝術電影大師的名字抄錄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方便有空到武漢大學後門的DVD地攤上碰碰運氣。沒想到在電影誕生僅僅20多年的德國,電影藝術已經獲得了相當高的藝術成就。
  • 五部令人大開眼界的邪教紀錄片
    原標題:五部令人大開眼界的邪教紀錄片   各個國家有各自的特點,但是美國似乎是培養極端邪教的沃土,對一部分人頗具吸引力,對餘下的我們來說則是無限神秘。這些極端邪教有些是古怪但無害的組織,有些的危險性一目了然。本文所提的五部片子只是探索宗教與邪教之間灰色地帶眾多紀錄片中的一小部分。
  • 推薦|空閒時間,和家人一起看部自然類紀錄片吧
    奈飛(Netflix)在2020年最新推出的紀錄片《地球的夜晚》,通過使用先進的微光和熱成像技術,向人們揭示了夜幕籠罩下的神秘自然界。這是一次難以置信的觀看體驗,會讓你以嶄新視角認識地球。如果你喜歡《追逐珊瑚》,你還可以抽時間看看獲獎作品Chasing Ice(《逐冰之旅》),這部紀錄片講述了自然攝影師James Balog對於海冰災難性下降所展開的調查。
  • 世界紀錄片大事年表
    1895年:法國人盧米埃爾放映了他的第一部影片,也是世界第一部"紀錄片"--《工廠大門》。  1922年:美國人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納努克》完成並公映,法國評論家將其與古希臘戲劇相提並論,弗拉哈迪由此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紀錄片的開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