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國際時評:應變有為的中國經濟令世界矚目

2020-12-21 人民網

  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題:應變有為的中國經濟令世界矚目

  新華社記者李潔

  大疫之年,世界經濟陷入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危機。中國應變有為,有望成為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面對複雜形勢和嚴峻挑戰,中國政府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政策協調和包容發展等領域採取一系列務實舉措和堅定行動,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取得令世界矚目的成效。

  從剛剛公布的11月中國經濟主要數據來看,四季度經濟增長有望比三季度進一步加快,隨著經濟逐步恢復常態運行,全年保持較好的增長水平值得期待。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惠譽發布報告說,中國經濟復甦前景穩定,「很多經濟指數目前已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這讓外界倍加關注中國經濟逆勢前行、應變有為背後的成功密碼。

  中國應變有為,體現在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治理智慧。

  面對疫情嚴重衝擊,中國實施嚴格社交隔離,快速集結抗疫資源,科學防控,精準施策,短時間內構築起嚴密的防控體系;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中國又不斷推進常態化防控機制,快速啟動復工復產、復商復市。與此同時,各級政府密集出臺幫扶措施,助力穩產、穩崗。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效控制疫情並穩住了就業和經濟基本面。美國康奈爾大學貿易政策教授埃斯瓦爾·普拉薩德認為,明智地使用貨幣和財政刺激,同時有效控制疫情傳播,是中國經濟快速復甦的主要原因。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在遭受疫情衝擊後率先復甦,對世界意義重大。」經合組織中國政策研究室主任瑪吉特·莫爾納說。該組織預計,明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將超過三分之一。

  中國應變有為,體現在應對當下與謀劃長遠相結合的辯證思維。

  面對疫情下的國內外複雜形勢,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今年以來,中國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從進一步壓縮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頒布實施外商投資法到擴容自貿試驗區,擴大開放的步伐堅定不移。從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到支持深圳實施綜合改革試點,中國立足國內實際,積極探索更高水平開放路徑。中國積極推動和參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正式籤署,更是有力促進了全球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顯著提升了中國經濟的開放度和吸引力。

  當前,中國正積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澳大利亞經濟學家郭生祥認為:「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借力5G、人工智慧、智慧城市等新技術、新業態、新平臺,市場潛力將充分激發,為世界經濟注入寶貴活力。」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說,境外資金在中國資本市場買入的股票和債券總值已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在某些投資領域,對於追求回報的全球投資者來說,中國成了「唯一選擇」。

  中國應變有為,體現在多重挑戰下堅守包容發展的政策理念。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中國牢牢守住民生底線,加大社會兜底保障力度,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同時,與國際社會守望相助,分享抗疫經驗,確保抗疫物資供應鏈穩定。

  疫情肆虐讓全球減貧事業面臨嚴峻考驗。國際勞工組織的研究顯示,今年全球貧困人口將出現多年來首次增長。中國克服疫情帶來的重重困難,堅定推進脫貧攻堅,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為全球減貧事業做出歷史性貢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張濤說:「這是了不起的成就……會對全球高質量復甦和增長發揮非常積極的作用。」印度尼赫魯大學教授狄伯傑認為,中國脫貧成就給世界帶來了希望,中國的經驗表明國家可以通過系統的規劃來幫助人民擺脫貧困。

  中國在抗擊疫情中實現經濟穩定增長,體現的是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的智慧和擔當。伴隨著經濟活動企穩回暖,改革開放持續推進,防疫成果鞏固擴大,中國經濟將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增長,也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更多信心和活力。

  +1

(責編:趙安妮(實習生)、李棟)

相關焦點

  • 國際時評丨中國經濟應變有為的成功密碼
    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記者李潔)大疫之年,世界經濟陷入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危機。中國應變有為,有望成為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面對複雜形勢和嚴峻挑戰,中國政府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政策協調和包容發展等領域採取一系列務實舉措和堅定行動,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取得令世界矚目的成效。
  • 新華國際時評:恃強凌弱--美式霸凌的外交汙點
    新華社北京5月22日電  題:恃強凌弱——美式霸凌的外交汙點  新華社記者劉晨 傅雲威  平等協商,本是現代國際關係的重要原則。然而美式霸凌崇尚的卻是恃強凌弱那一套,其一系列外交汙點暴露出霸權主義的底色。  作為世界頭號強國,美國在國際舞臺上咄咄逼人。
  • 一張世界矚目的經濟答卷
    新華社記者 邵 瑞攝11月5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展首日人氣旺。陳 彬攝(人民視覺)工業生產保持較快增長,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回升,市場銷售持續回暖……疫情下,中國交出了一張世界矚目的經濟答卷。今年,中國有望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 新華國際時評:無道失德 千夫所指——看清美「三無」政客真面目...
    在臺灣、涉港、涉疆等中國內政問題上,他們鬼話連篇、信口雌黃;在核裁軍、網絡安全等領域,他們顛倒黑白、倒打一耙;對中國相關企業,他們圍追堵截、惡意打壓。他們無視國際規則,伊核協議、《中導條約》等國際協定,說退就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等多邊組織,說棄就棄。種種強權霸凌行徑,醜陋不堪,廣遭撻伐。
  • 新華時評:「夜經濟」不是熬夜經濟,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新華時評:「夜經濟」不是熬夜經濟,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夜經濟」,消費的是金錢,也是時間。從三四十年前的倫敦、巴黎到紐約、東京,到今天的北上廣深,「夜經濟」是經濟社會繁榮的產物,是勞動者閒暇時間增加的結果。依託現代勞動休息制度,「夜經濟」是休息日消費方式的縱深化,不是「熬夜經濟」。「夜經濟」、夜生活,從歐美日到中國,都不是對工作不聞不問、對休息不管不顧。各國「夜經濟」高峰總體上與周末、節假日高度重合。
  • 發展創新國際關係理論 推動國際體系公平互惠 中國外交主動應變...
    與會專家表示,作為中國外交的高端智庫,研究中心將通過多領域多元化發展創新國際關係理論,以增進中國與世界的相互了解。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表示,當前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格局產生了深刻影響,中國外交適應疫情帶來的新變化,開展積極有為卓有成效的「抗疫外交」,這是中國外交主動應變,進取擔當,在非常條件下開展危機應對的成功嘗試。
  • 國際社會:中國減貧成就令全世界矚目
    人民網聯合國10月16日電(記者 李曉宏)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同中國國家行政學院16日聯合舉辦「加強公共機構作用,實現減貧和可持續發展」線上研討會。與會各方表示,中國減貧成就令全世界矚目,為全球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作出重大貢獻。
  • 二戰後義大利靠什麼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經濟奇蹟」
    戰後的歐洲一片狼藉,到處是瓦礫廢墟,百姓流離失所,整個歐洲經濟出現嚴重的倒退。作為戰敗國,義大利也同樣遭遇了戰爭的創傷。眾所周知,義大利國土狹小、資源匱乏,工業基礎薄弱,是列強中最弱的一環,不過就是這個沒有什麼存在感,一直飽受人們詬病的義大利,卻在二戰後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黃金期,在短時間內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經濟奇蹟」。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義大利甚至超越了英國,成為歐洲名列前茅的主要經濟體。
  • 新華國際時評:日本應拋卻對非洲的私心雜念
    新華社坎帕拉8月29日電(新華國際時評)日本應拋卻對非洲的私心雜念  新華社記者袁卿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日前親赴內羅內出席非洲發展會議,並宣布日本政府和民間未來3年將向非洲投資300億美元。然而,日本一單單大筆投資的背後,卻夾雜著「投資」政治、經濟利益和戰略的雜念與私心。
  •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 中國發展成就令世界矚目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國民經濟大踏步前進、經濟總量連上新臺階,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實現歷史性跨越。對於中國這40年發展所取得的成就,國際社會給予了高度肯定。菲律賓前總統、現任眾議長阿羅約:如果讓我來評價,我想用這個詞,就是「驚人的」。
  • 新華國際時評:科學與團結才是抗疫的正確姿態
    新華社北京4月24日電 題:科學與團結才是抗疫的正確姿態新華社記者杜白羽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日前表示,就現有證據來看,新冠病毒起源自動物而非實驗室人為製造。大疫當前,國際社會尤需科學的態度、抗疫的合力,任何將病毒政治化和甩鍋、諉過的言行,都絲毫無助於疫情防控,只會造成更大災難。面對未知的病毒,首先要尊重科學,以科學戰勝愚昧。新冠病毒溯源是一個嚴肅的科學問題,需要聽取科學和專業的意見,由科學家來回答,絕不應將其政治化。現有科學證據已表明,新冠病毒的特徵是人為操作不可能達到的,只能是自然進化的產物。
  • 新華時評:論「中國旗幟」的鮮明性
    新華時評:引領民族復興的光輝旗幟——論「中國旗幟」的鮮明性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新華社記者)新中國60華誕來臨之際,「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這句響徹中華大地的口號,鮮明表達了中國共產黨人和全中國人民的共同意志,振人心魄、催人奮進。    旗幟問題至關重要。旗幟展示形象,旗幟指引方向,旗幟凝聚力量。共和國輝煌60年,歸結起來,就是中國共產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凝聚億萬人民的力量和智慧,走上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
  • 【新華時評:A股「入摩」至少可以帶來可預期的三重積極影響】新華...
    【新華時評:A股「入摩」至少可以帶來可預期的三重積極影響】新華社發文稱中國A股6月1日起被正式納入摩根史坦利資本國際公司相關指數。對中國證券市場而言,A股「入摩」至少可以帶來可預期的三重積極影響:首先,最直接的影響是會有穩定的國際資金流入。
  • 新華時評:顆粒歸倉 心裡不慌
    在當前複雜的國際形勢下,實現夏糧豐收、顆粒歸倉,對奪取全年糧食豐收、確保農民增收、維護經濟社會穩定,具有「定心丸」「壓艙石」的重要作用。  夏糧豐收,為全年糧食豐收打下堅實基礎。俗話說,「夏糧歸倉,心裡不慌;以秋補夏,擔驚受怕。」雖然夏糧產量只佔全年糧食產量的四分之一,但小麥、早稻屬於我國城鄉居民最主要的口糧品種,對確保實現「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目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新華時評:讓民法典成為民事法治保障的典範
    翻開日前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民法典各分編草案,細讀6個分編的1034個草案條文,可以感受到這部「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積極回應社會熱點訴求、滿足新時代人民法治需求、全方位保護人民民事權利的不懈努力,更讓人們對民法典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良法善治的標杆充滿信心。  民法本質上是「人」法,服務於「人」的全面發展。保護人格權、維護人格尊嚴,是我國法治建設的重要任務。
  • 新華時評:陰暗心理,奇怪邏輯!
    新華社記者孫聞、安蓓  美國三番五次拋出中國「強制技術轉讓」論調,給中美經貿磋商設障。但凡有點常識的人都會覺得這樣的邏輯奇怪荒謬。  近年來,中國的科技進步舉世矚目,於是乎,某些人焦慮、擔憂甚至恐慌、妒忌,種種畸形心理全來了。要不我先給你使個絆子吧。
  • 百名外國人看中國:全球矚目十九大
    中國日報「百名外國人看中國」大型策劃採訪了眾多國際政要、商界領袖和專家學者等,他們均表現出對這一盛會的廣泛關注,高度評價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盛讚中國經濟取得的輝煌成就、讚嘆中國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  百名外國人看中國:全球矚目十九大  曾榮獲2016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的扎波羅特諾夫認為:「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確保國家經濟發展的成果惠及社會各界人民,而不像一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只對富人有利。我堅信中共十九大將做出正確的決定,令中國發展得更快更好。」
  • 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我們為什麼選擇中國
    (新華視點·獨家專訪)「我們為什麼選擇中國」——獨家專訪世界經濟論壇主席克勞斯·施瓦布新華社記者郭大嶽攝    新華社大連9月5日電(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劉錚、趙曉輝、閆平)「我都記不清來中國多少次了,至少30次吧!」世界經濟論壇主席克勞斯·施瓦布在夏季達沃斯年會舉行前夕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獨家專訪。    在大連世界博覽廣場臨時設立的辦公室裡,玻璃幕牆外山海相連,景色怡人。施瓦布和夫人面帶微笑,起身迎接記者的到來。「中國這些年變化太大了!
  • 新華時評:新疆反暴恐反分裂正義之舉不容抹黑
    央廣網北京6月20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新華社播發新華時評,題目是《新疆反暴恐反分裂正義之舉不容抹黑》。2020-06-20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時評指出,美方對新疆人權狀況的歪曲抹黑和無端指責,對中方採取無理制裁,改變不了新疆反恐、去極端化就是保障新疆各族人民生命權、健康權和發展權的基本事實,動搖不了新疆各族群眾團結一致維護大好局面的決心,阻擋不了新疆繁榮發展的歷史進程。
  • 新華時評:暴力,香港之恥!
    發生在香港國際機場的暴行,已完全突破法律底線、道德底線、人性底線。這夥人的癲狂與兇殘,正洞穿香港的法治與文明,讓香港前所未有地淪為暴力之城、恥辱之地。  這夥暴徒暴虐惡毒、恣意橫行,已到了無法無天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