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常理來說,能夠稱得上是「寶」的大都是稀罕無比,珍貴難得,以致於常常會惹得人們趨之若鶩,夢寐以求,畢竟物以稀為貴嘛。
縱觀古今中外的歷史,更少不了刀光劍影的奪「寶」大戰。「寶」象徵著財富和身份,充斥著貪焚與欲望,為了攫取寶物多少人鋌而走險,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然而,這句農村俗語確是讓人有點懵圈了,先別說這三寶的最後一個是啥,單就「醜妻、薄地」這前兩樣兒,怎麼想也和「寶」沾不上邊呀!
男大當婚,誰不期盼抱得美人歸,娶個賞心悅目的漂亮老婆,哪個也不樂意找個醜妻過日子,可這裡咋就成了一個「寶」呢?
其實,這是老輩人家庭生活經驗教訓的總結,畢竟女人生得再好看,也會隨著時間慢慢的人老珠黃,顏容盡失。
再說天天四目相對,難免也會有審美疲勞的感覺。何況紅顏歷來多薄命,民間更有禍水招致無妄之災的說法兒。
太美豔的嬌妻,的確會讓外人生起覬覷之心,若是應了「自古姦情出人命,不信你問西門慶」,豈不是一語成讖,悔之晚矣。
別的不說,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堪稱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可謂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有傾國傾城之貌。
可她們的命運基本上都是悲劇收場,而與之交集的男人大都也是身敗名裂。
而與四大美女相對應的古代四大醜女,即嫫母、鍾無豔、孟光、阮氏女。她們雖說天生不得麗質,卻也過得快樂幸福,心有所愛,自得歸宿。
其中最典型的便是「舉案齊眉」典故中的女主人公孟光。
孟光是東漢平陵人,她自幼就生得皮膚黝黑,長大後更是身材肥胖,妥妥的標準醜女一枚。儘管如此,人家孟光從不自慚形穢,反而對自己的婚姻有著極高企盼。
由於孟光挑選夫婿的眼光甚高,到了三十歲都還沒嫁出去,直到遇見才華出眾,品行高潔的梁鴻,這才披上了嫁衣。
婚後,夫妻恩愛,相敬如賓,被後世傳為佳話。
再說說這「薄地」有啥道理?農民種地為的就是多打糧食。因為過去農業生產落後,畝產量很低,只有多打糧,才能勉強吃飽飯。
可多打糧靠的是啥?一是辛苦的勞作,二是肥沃的良田。
如果種的是「薄地」,再怎麼努力也難有好的收成。可這裡為啥卻說「薄地」是個寶呢?
我認為應該是告誡人們,窮則思變,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將薄地變為肥田,培養一種勤儉上進的精神,這才是真正的意義所在。
最後,咱們切題劃重點了,撩開這「三寶」中的第三寶神秘面紗。也許你會想了,有了前兩樣寶的比照,這後面一寶想必也好不到哪裡去。
是的,你分析的沒錯,若是以尋常的價值觀來判斷,這寶物真是讓人大跌眼鏡,竟然是讓人嫌棄的「破棉襖」。
自古以來,裹著破棉襖的人,不是要飯花子,就是扛活出苦力的窮苦百姓,而那些家資富裕的有錢人,哪個不是貂皮大衣厚皮襖的,任憑想破腦袋也不會認為破棉襖是個寶啊。
其實,這裡並非是指髒兮兮的破棉襖,而是寓意了一種艱苦奮鬥的精神,與前面所說的「薄地」一般無二,都是一種好家風的傳承。
晚清中興名臣曾國藩,是近代史上頗有爭議的人物,但其所倡導的「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卻被後人譽為「十六字家訓箴言」,廣為推崇。
由此可見,「醜妻、薄地、破棉祆」這句老話,背後表達的寓意,恰與曾國藩的持家之道不謀而合,有異曲同工之妙。
所以,人生在世,應戒驕戒躁,恪守做人有德,做事有道的處世原則,唯有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