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中華文明深信不疑嗎?這個時候如果有人告訴你:中華文明可能起源於古埃及,會不會顛覆你的認知觀?提出這一觀點的正是:中科大的孫衛東教授。
1996年,孫衛東還是中科大放射實驗室的一名博士生,負責研究分析古代青銅器。在一次對200個來自殷墟的青銅器進行檢測時,孫衛東發現:這些青銅器的放射性與埃及的青銅器很相似。經過簡單的比對分析後,孫衛東得出一個結論:這些青銅器應該來源於同一個產地:埃及。
考慮到這個觀點在當時提出可能會引發很大的爭議,孫衛東的導師沒有允許他將自己的發現發表出來,同時學校也要求他去研究別的項目去了。20年後,孫衛東成為了一名教授,他在進一步研究之後,終於說出了自己所有相關的發現。
中華文明有實物和文字記載的大概有四千年左右,加上傳說中的夏朝就是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唯一的遺憾就是一直沒有找到夏朝的城池遺址和文字,文明的標誌是有大規模的城池和產生文字,而夏朝的存在與否就是缺少這兩種東西的驗證。
孫衛東教授對歷史中的夏朝進行了研究,發現除了青銅器的放射性以外,商朝和古埃及的航海、銅器冶金,雙輪戰車製造等技術,都能得到令人意想不到的吻合。於是孫教授大膽推論:夏朝的確是存在的,但是不在中國,而是在古埃及,希克索斯人被推翻後,一部分人東渡來到了中國,為中國帶來了青銅器,商朝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我們一直找不到印證夏朝的文物,就連商朝出土的甲骨文都沒有對夏朝一絲一毫的描寫。
孫教授認為我們沒有發現炎黃乃至堯、舜、禹、湯的遺蹟,作為中華古老文明的證據:
《史記》中對夏朝「大禹治水」事件的敘述:「堯舜時,九河不治,洪水泛濫……後舜用禹治水,禹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孫教授解釋說,中國域內並無自南向北流的大河,而原文中的「通九道」與古埃及尼羅河的河床分布有著極大的相似之處,所以他認為大禹所治之水,實際上就是埃及的尼羅河。
孫教授的觀點一出,輿論譁然,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為尋找夏朝存在的證據而另闢蹊徑,不得不說是一個腦洞大開的想法。當不存在科學依據的判斷出現時,必然會湧現出理智的聲音。
對孫教授的反駁之聲此起彼伏。當然了,反駁也是需要證據的,基因檢測結果就是最好的科學結論。雖然世界基因譜上中國人的染色體已經發生變化,與之前有了明顯的區別,但埃及和夏在基因層面是不存在交流的,也就說明了華夏文明與古埃及文明是沒有任何關係的。
古埃及建築大多是石構建築,尤其是石結構神廟和神像,幾千年還留存,如果中華文明來自埃及,為何在中華大地上找不到一處古埃及式的石構建築?這只能說明,華夏建築與古埃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體系,華夏建築不是石構體系,而是土木結構體系,木質易爛易焚,所以在中國只能找到上古建築的夯土或鋪石基址。
中華文明從仰韶文化開始就是一脈相承的,從仰韶文化到河南龍山文化,再到二里頭文化和殷墟文化,中華文明起源於本土沒有任何問題。至於孫教授所說的青銅器反射性,這只能說是文明的一個方面,而且只是青銅鑄造技術的一個方面。我們不否認上古東西方有交流,古埃及的青銅技術,輾轉傳到了中國並不奇怪。但是這種交流只是相互影響,遠遠達不到「中華文明起源於西方」的說法。
孫衛東教授的專業並不是考古學,當一個專家學者跨領域發表言論時,是否應該考慮一下自己大學教授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