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安如,一個真正的大家閨秀,漂亮、端莊溫婉,善良又聰明,這樣一個美貌與智慧並存的女子,本該相夫教子,幸福一生。可是卻遇人不淑,自己又牢牢的恪守著三從四德,最後死在了三從四德上,讓人惋惜。
01
荀安如,無疑是幸運的。
荀家那麼多女子,唯有她一個深得荀太后的心,經常接入宮中居住。
上有太后姑姑保駕護航,下有禁軍統領哥哥護持著,中間還有內閣首輔叔叔照顧著,說是天之嬌女,都不過分。可是她在宮中,一直是謹言慎行,不多說一句話,也不多行一步路。
一個太妃的孩子說錯了一句話,荀太后不高興,太妃立即跪地磕頭,直到把頭磕破,荀太后才輕飄飄的兩個字」算了「,赦免了她。
荀安如看著太妃千恩萬謝的帶著孩子離去,心中五味雜陳。
荀安如,無疑是善良的。
她同情那個太妃和她的孩子,但是又無能為力,她不認同姑母的做法,但是又不能出口相勸,因為她明白宮廷鬥爭的殘酷,清楚後宮是一個是非之地,所以明明心中不忍,卻閉口不言。
她不想在皇宮這個是非之地長呆下去,發高燒、裝病,以此離開了那裡,回荀府調養。
02
這樣的荀安如,無疑是非常聰明的。
她知道身在皇宮,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所以大多時候她都是默默的陪著荀太后,小心的侍候著她,不惹她生氣,也不著意的討她歡心。
蕭元時因為母后要對付長林王府,心中煩悶,一個人站城樓上,荀安如看著這個弟弟,很是心疼,她也只是默默的陪著他,並不發表自己的意見。
荀安如的智慧,還表現在蕭元啟知道她的侍女佩兒發現了自己與墨淄候的陰謀,要殺了佩兒時。她機智的阻止何成殺了佩兒,說外面的沉香湖是乾乾淨淨的水,她希望蕭元啟看在佩兒伺候多年的份上讓佩兒乾乾淨淨地走。
因為她知道佩兒生於東境,從小玩水,水性極好,她這樣也是想放佩兒一條生路。果然,佩兒義無反顧的跳進了沉香跳裡。
荀安如看到佩兒跳入沉香湖,跌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她的哭,有發現丈夫出賣軍情,失望痛苦而哭,也有一時無法接受而哭,更有知道真相的恐懼和失去佩兒的傷心之哭。
而安如的哭,看在蕭元啟的眼中,就是軟弱、無能為力的哭,所以根本沒有想到她會以此讓佩兒撿了一條性命,這也算是蕭元啟的百密一疏,也從側面證明了荀安如的機智與聰明。
03
善良而聰明的荀安如,當知道自己要嫁給一個收復東境七州的英雄時,內心的欣喜之情藏都藏不住,她想著自己嫁給了一個英俊、人品好的蓋世英雄,遵從著三從四德,安安心心的當一個好妻子,可是她不知道,她最後卻被三從四德害死了。
新婚之初的荀安如,過了一段舒心的日子,洗水做羹湯,精心照顧丈夫,滿心洋溢著幸福,可是她的幸福被佩兒打破了。
佩兒在無意間看到了何成把墨淄候送給蕭元啟的烏晶劍扔到湖裡,幫安如拿手爐時又無意中聽到何成與戚夫人的對話。她在安如的追問下,全盤託出告訴了荀安如,可是荀安如無論如何也不相信,她眼中的蓋世英雄會是一個賣國賊,她不相信,也無法接受,狠狠的打了佩兒一巴掌,並質問佩兒,說她胡說八道,說她是誣陷。
她對丈夫是全心的信任,可是,當蕭元啟要殺了佩兒時,她的信任成了極其荒謬的事情。
她受到的教育和教養,她的價值觀和道德觀,使她不恥蕭元啟的行為。可是當蕭元啟告訴她,不管她知道了什麼,他們已經是夫妻一體,所以他希望她能看清形勢時,荀安如接受的三從四德的教育使她必須以夫為天。
04
以夫為天,這四個字,使得荀安如再傷心、再難過,再不恥蕭元時的行為,也要維護他,眼睜睜的看著佩兒跳了沉香湖。
以夫為天,這四個字,成了捆綁著她的枷鎖。
明明知道蕭元啟做了什麼,還要當做什麼也不知道一樣,可是她自己又過不去心裡的那道坎,她整日無精打採,茶飯不思,內心的折磨使她迅速的瘦了下去。
既使叔父荀白水察覺出蕭元時的不軌之心,強行接他們二人回荀府,面對嬸嬸滿懷關切的詢問,她也只是木然的應著對,絲毫沒有吐露蕭元啟的任何事情。
荀安如雖然能木然的接受了蕭元啟洩露軍情的賣國行為,卻無論如何也忍受不了他殺死了自己的叔父,雖然沒有證據證明蕭元啟殺了荀白水,但是聰明的荀安如看到戚夫人,看到蕭元啟燒死戚夫人,所有的一切都明白了。
即使明白了,可是她也沒有勇氣揭露自己的丈夫,實際上那時她已被控制,根本沒有機會把蕭元啟的罪行告訴任何人。
她用沉默抗拒著,可是蕭元啟還是謀反了,逼死了姑母荀太后,她徹底的崩潰了。
當蕭元啟帶著她站在空蕩蕩的朝堂上,許諾她將成為世間最尊貴的女人時,她沒有一絲喜悅,她的心已經死了。
05
荀安如,是一個善良的,沒有野心的女子,她沒有任何的權力欲望,可是蕭元啟卻生生的把她拖進了權力的漩渦中,這對甄嬛式、武則天式的女子來說是一種幸運,可是對於荀安如來說卻是生不如死。
她無力改變自己的命運,又說服不了蕭元啟,更改變不了當前的形勢,對自己疼愛有加的姑母被逼死了,對自己像親生女兒一樣疼愛的叔父被蕭元啟刺殺了,一邊是自己的骨血之親,一邊又是自己的奉為天的丈夫,這讓她無法選擇,她只能在沉默中苦苦的煎熬。
當煎熬也無法救贖自己時,她只能選擇從高臺上跳下去,解脫了自己。
荀安如的死,無疑帶著悲劇的色彩,她本可以安穩一生,幸福一生,可是遇上了蕭元啟,一個內心強大又野心勃勃的人,她無力掌控自己的命運,只能悲慘的死去。
06
人們常說,教育改變命運。
荀安如雖然聰明、機智,有智慧,可是她從小接受的是大家閨秀的教育,是相夫教子的教育,是三從四德的教育,是以夫為天的教育,這樣的教育根深蒂固,深深的刻印在骨子裡。
所以,她的理念,她的價值觀與夫君蕭元啟的理念和價值觀碰撞時,她不敢正面抵抗,只能順從。
如果她接受是的霓凰郡主那樣的教育,她的結局絕對是另一個樣子,朝堂也將是另一種格局。
霓凰從小習武,長大後進軍營,磨練出一身崢崢鐵骨。十七歲接掌穆王府,披戰袍上戰場,帶領著南境的將士們奮勇殺敵,誓死保衛著南境,一切以國家利益為上,有思想和主見,自己的命運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中。
在君為臣綱的年代,即使是皇帝,也不敢隨意的把霓凰嫁出去,她公然的挑選丈夫,挑不中就一個不選,一份謝罪摺子就打發了皇帝,可見霓凰的內心是多麼的強大。
荀安如和霓凰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她們接受的教育不一樣,走的路不一樣,經歷著不一樣的經歷,所以選擇了不同的選擇,那麼結果也是不同的結果。
所以,無論任何時候,都要好好讀書,武裝自己,牢牢的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而不是像菟絲花一樣,攀附著別人而生,那樣,只能像荀安如一樣,接受命運的擺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