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訊」尋常杯酒——祝竹篆刻書畫展

2020-08-29 藝趣

主辦單位

江蘇省書法家協會

江蘇省篆刻研究會

蘇州市書法家協會

太倉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承辦單位

太倉美術館

展覽時間

2020年7月3日--8月3日

展覽地點

太倉美術館第一展廳

座談會時間

2020年7月3日 上午9:30

座談會地點

三樓藝術培訓中心

祝竹, 原名庭順, 號竹齋, 1942年生, 江蘇省揚州市人。1961年起, 先後師從南京藝術學院丁吉甫、羅尗子先生學習篆刻, 又受揚州印壇名宿蔡巨川、孫龍父等先生指授。祝竹治印垂五十年, 早歲曾臨摹秦漢印千枚,規矩精嚴而迭宕多姿,至今不少懈怠, 論者謂為漸入勝境雲。中年以後, 始習繪畫, 專攻花卉, 曾在揚州博物館和北京畫院美術館、榮寶齋書法館等地舉辦個人篆刻書畫展。兼及金石碑版之學, 曾點校錢大昕《潛研堂金石文跋尾》、《潛研堂金石目錄》等古籍。著有《中國篆刻史》、《漢印技法解析》、《祝竹印譜》等。現為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協會員,北京語言大學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所顧問。

祝 竹 年 表

1961年 參加「江蘇省書法印章展覽」。

1962年 參加「江蘇省第二屆書法印章展覽」。

1963年 參加「江蘇省第三屆書法印章展覽」。

1985年 參加河南「國際書法展覽」。

1988年 參加「全國首屆篆刻藝術展」。

1989年 參加《中國書法鑑賞大辭典》撰稿。

1995年 5月, 在王府井北京畫店舉辦「祝竹畫展」。

1997年 點校錢大昕《潛研堂金石文跋尾》及《潛研堂金石目錄》, 由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

1998年 參加「全國笫四屆篆刻藝術展」。

2001年 編印《易庵印存》並作序。

2004年 編印《桑愉印存》並作序。

2005年 特邀參加「全國笫五屆篆刻藝術展」。

2006年 《祝竹印譜》由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

2006年 著《中國篆刻史》, 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6年 著《漢印技法解析》, 由重慶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7年 特邀參加「當代篆刻藝術大展」。

2008年 《釋讀吳讓之與趙之謙的印學交流》入選第二屆西泠印社國際印學峰會。

2009年 特邀參加「全國笫六屆篆刻藝術展」。

2009年 作品入選《共和國書法大系一一篆刻卷》

2010年 為黃惇編著的《中國印論類編》作序。

2011年 《祝竹篆刻選》, 由榮寶齋出版社出版。

2011年 《屠倬的生平和篆刻》入選第三屆西泠印社國際印學峰會。

2011年 參加「金石永存一一全國篆刻名家邀請展」。

2011年 祝竹《讀<滄浪詩話>札記》刊於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卷十一)。

2012年 3月, 在北京京西賓館參加《中國印論類編》學術坐談會。

2012年 《祝竹篆刻心經印譜》, 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

2012年 九月, 在北京畫院美術館舉辦《竹下風清一一祝竹篆刻書畫展》

2012年 11月, 加入西泠印社。 在崑山參加「明清篆刻史國際學術研討會」。由江蘇省文聯、西泠印社、蘇州市文聯主辦。

2015年 10月,赴澳門出席《吳趙風流·吳讓之、趙之謙書畫印學術研討會》,發表《論吳讓之在篆刻史上的地位》論文。

2015年 11月,《中國書法》雜誌封面刊登祝竹照片,並以8頁篇幅刊登祝竹書畫印作品及《從「不知有漢」說開去》一文。

2017年 7月29日,北京榮寶齋書法館舉辦《汲古·祝竹書畫印品鑑會暨學術講座》。

2017年 11月,《中國書法》雜誌以8頁篇幅刊登《祝竹書畫印品鑑會紀要》,並配發祝竹書畫印作品。

2018年 3月,祝竹篆刻《竹齋梅花印譜》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3月3日,在南京梅花山舉辦新書發布會暨作品展。


前言

文/魏書玲

祝竹極少參加外面的活動,過著半隱居的生活。他七十多歲了,每年仍能刻一百多方印,其中有不少印文和邊跋文辭都很精彩的多字印。搬入新居後,畫室和書房分別安排在上下層,每天他不在書房必在畫室,筆耕不綴,刻印不止,忙得不亦樂乎。

與當下那些專業書畫家有些不同,他是以一種遊戲的情懷、休閒的心態、清淨而恬淡的心境,把藝術和學術作為一種平實悠然的生活方式。他曾點校《潛研堂金石跋尾》等古籍,撰寫了《中國篆刻史》、《漢印技法解析》等專業書籍,出版了《竹齋梅花印譜》等四部印譜,還發表了不少專業論文。但他從來不以學者、藝術家自居,他自認為自己是天地間的一個閒人,只不過把別人玩樂、休閒的時間都用來幹了自己最喜歡的事,玩出了個篆刻家的稱號而已。書法、篆刻、繪畫已成為他尋常的生活方式,並且是他生活的主要部分。他將尋常的日子過得不尋常的精彩。

回看祝竹的一生,他少年時很幸運,學生時代即師從著名書法家、篆刻家丁吉甫,羅尗子等先生學習治印。得以大量閱讀古今篆刻資料,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習秦漢印的規範和明清印學的優良傳統,接受傳統文化藝術精神的薰陶。後來又得到揚州印壇名宿蔡巨川、孫龍父等老師的指導,這些對他的影響很大。讀書、刻印佔據了祝竹全部的課餘時間,連休假日甚至午睡時間也都用上了。他臨摹秦漢印近千方,長期學習先秦古璽和秦漢印,反覆研討明清文人印的佳作,在傳統文化的血脈裡不斷探究,形成了自己清剛靜穆、溫雅細膩的篆刻風格。祝竹的篆刻氣質平正,不矜才而自具古意,平正通達而又雅中出奇,情趣各異。印文、邊款亦文辭優雅,意味深長。讀他的印作,是一種很好的休息,讓人愉悅而溫暖。

祝竹將他印章裡的文字引進篆書,打破了大、小篆的界限,將大、小篆揉為一體,形成了一種靈動自在的篆書體勢, 又用上一些行書的筆法,給人以輕鬆閒逸的感受。

祝竹中年習畫,純屬自娛自樂。他以篆刻家的眼光來審視繪畫,能以書卷氣和金石氣入畫,而不斤斤計較繪畫技巧。他喜歡讓畫面瀰漫著閒適雅逸的情緒,隨興而作,享受隨筆的快樂。

祝竹是一個傳統文化的守望者。當代篆刻是中國篆刻史上一個非常活躍的時期,有很多有名的作者及讓人應接不暇的新潮,這些新潮以流行為特徵,被稱為流行印風。流行印風以創新為口號,追求形式的新奇怪異,祝竹的篆刻藝術與這股印風不同流。他強調篆刻創作應以歷史上曾經輝煌的藝術存在為根,不離中華傳統文化的正脈,繼承傳統,發揚傳統,張揚我們民族崇高的古樸正大之氣。他明確提出應該抑制社會上那股逞智弄巧、搔首弄姿、庸俗荒傖的小家子氣。他經常發聲,要守住我們民族的這個精神家園。他的聲音雖很微弱,但這是他的一種社會擔當。隨著時間的推移,祝竹的藝術主張得到越來越多的同行肯定。當今篆刻界的風氣產生了明顯回歸傳統的意識,祝竹的篆刻創作理念和藝術主張就顯示了特殊的意義。

書畫、篆刻註定將伴隨祝竹的一生。歲月積澱,期待他展示出更多具有人生品味和文化厚度的藝術精品。

藝術越老越醇,如同那尋常的酒。

部分作品賞析

香溫茶熟寫無聊


眉壽多福無疆


英雄肝膽兒女心腸


天地清和 暢芳旁布

風雨時節 休嘉孔融


且乘君子風


雪夜書千卷


粗茶淡飯從吾好


作夢中夢見身外身

書被催成墨未濃

種菊開花鬥晚芳

稻花香裡說豐年

先生自有清涼散

孤山處士詩夢寒

性本愛丘山

閒雲畏出山只作此山雨

松風煮茗

老可能為竹寫真


快雪·惠風 聯

180cm×48cm


李白

春夜宴桃李園序

97cm×180cm


陸機

文賦

138cm×69cm


蘇軾

惠崇春江晚景

69cm×69cm


仿漢鏡銘文

62cm×69cm


與天無極·長樂未央 聯

97cm×23cm×2


明月·清風 聯

66.5cm×17cm×2


竹憐·山愛 聯

66.5cm×17cm×2


茶熟香溫

32cm×90cm


開皇三年造像題跋

69cm×69cm


開皇十六年造像題畫

69cm×69cm


永受嘉福瓦當拓本題畫

136cm×89cm


水仙天竹

97cm×45cm


芭蕉秋菊

100cm×52cm


花開見佛

96cm×89cm


墨竹

97cm×44.5cm


閬風淺水

97cm×45cm


紅梅

34cm×50cm


石榴

41.5cm×60cm

相關焦點

  • 尋常杯酒——祝竹篆刻書畫展江蘇太倉開幕
    2020年7月3日上午,由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江蘇省篆刻研究會、蘇州市書法家協會、太倉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主辦的「尋常杯酒——祝竹篆刻書畫展」在江蘇太倉美術館舉辦。展出祝竹先生書法、繪畫作品50餘件及新創作的《四君子印譜》百餘方。
  • 鐵筆生花——寫在祝竹篆刻書畫展覽之際
    ■王小見「揚州有位祝竹先生,好比一條沉在水底的大魚,偶爾的露面即會引起世人的驚嘆。」幾年前,在石塔橋北採訪祝竹先生的時候,這句別人對他的評價,讓我印象深刻。果不其然,7月3日,「尋常杯酒——祝竹篆刻書畫展」在蘇州太倉舉行,他的篆刻、書法、國畫,每一種藝術都讓人驚嘆,正如在座談會上,有名家評價他的藝術:「祝先生的書畫印融會貫通,寫出了真實的自己」。各種贊語,當然是發自內心的,但是祝竹卻很清醒,或者說,這種清醒源於他對於藝術的傾注。
  • 「總之先來杯啤酒吧!」,日本居酒屋文化及點酒日語教學
    場景拉到日本居酒屋,主角一坐下便說「先來杯啤酒吧!」(とりあえずto ri a e zu、ビールでbī ru de),相信常看日劇的人都對這樣的對話很有印象。你也很想走進日本當地的居酒屋和日本人一樣帥氣地說「總之先來杯啤酒!」卻苦於不會日語而無法鼓起勇氣嗎?以下讓小編來簡單介紹一下日式居酒屋文化,以及日本人在居酒屋最常說的經典名句,學起來之後就可以大大方方走進去不醉不歸囉!
  • 「物賞」居而有竹,幽篁拂窗
    蘇軾說「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餘家有茅屋二間,南面種竹。夏日新篁初放,綠陰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涼適也。秋冬之際,取圍屏竹子,斷兩頭,橫安以為窗欞,以勻薄潔白之紙糊之。風和日暖,凍蠅觸紙上,冬冬作小鼓聲。於時一片竹影零亂,豈非天然圖畫乎?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於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 酒圈黑話:「大酒」是哪裡大的酒?
    比如波爾多(Bordeaux)、教皇新堡(Chateauneuf-du-Pape)、納帕(Napa Valley)的赤霞珠等等,都有不少名莊出品的葡萄酒被人稱作「大酒」。各大酒評家對這類酒的評語中,結構龐大、宏偉強壯、史詩感,包括簡單粗暴的「big」等等形容都經常出現。
  • 中國是竹的國度,竹刻藝術更是成為文房雅玩雕刻中的經典
    《山海經》中「多竹」二字出現達二十一次之多,《尚書·禹貢》說「筱簜既敷」,意為大大小小的竹子遍布各地。中國的竹子不僅品類最多,而且分布廣泛,是公認的世界竹類植物的起源地和分布中心。中國同樣是開發利用竹類資源最早的國家。
  • 「無酒學佛,有酒學仙」清·趙錫綬篆刻《三蕉遺韻》
    「無酒學佛,有酒學仙」云云,歷來書家頗喜書之,或託名鄭燮,字句大同小異。題解「三蕉」猶言三杯,代指飲酒。蕉指蕉葉杯,即像捲曲的芭蕉葉狀的大酒杯。吾少年望見酒盞而醉,今亦能三蕉葉矣。然舊學消亡,夙心掃地,枵然為世之廢物矣!乃知六者有得必有喪,未有兩獲者也。《東坡志林》亦載:東坡雲「吾兄子明飲酒不過三蕉葉。吾少時望見酒盞而醉,今亦能三蕉葉矣。」此組篆刻出自清代趙錫綬《雲峰書屋集印譜》。
  • 韓龍篆刻二十四孝組印欣賞
    書法有法「傳承傳統文化感受書法之美好」韓龍藝術簡介1990年生於甘肅張掖。「百年西泠金石弘源」西泠印社大型國際篆刻選拔賽暨第九屆篆刻藝術評展入展「百年西泠·金石華章」西泠印社大型國際篆刻選拔活動暨第八屆篆刻藝術評展 首屆劉禹錫杯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 作品被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收藏
  • 安全警告:小心這些酒讓你「失身」!
    微信公眾號:酒百科(baikejiu)「失身酒」或者「斷片酒」這個詞出現好像已經有 4 年的時間了,雖然當時風靡一時的四洛克(FourLoko)遭到美國藥監局下令整改,現在已經成為相對「正常」的果酒,風光不在,但「失身酒」這個概念卻因此被世人熟知,即便到了今天也時常被人們提起
  • 展訊|中國美術學院12月展訊一覽
    本次展覽共展出陳大中教授近期創作的書法篆刻精品力作60餘件。>「叢生」第二屆兩岸藝術院校優秀畢業作品聯展展覽時間:2020.11.21—2020.12.15展覽地點:杭州 西湖藝創小鎮文創展廳本次聯展由兩岸藝術院校優秀畢業作品和社會美育活動的作品構成。
  • 竹黃又名淡竹黃、竹三七、血三七、竹參、赤糰子、竹赤糰子、竹赤斑菌、淡菊花、天竹花、淡竹花、竹花、竹繭、竺黃《本草綱目大全-木部》
    「釋名」 竹黃又名淡竹黃、竹三七、血三七、竹參、赤糰子、竹赤糰子、竹赤斑菌、淡菊花、天竹花、淡竹花、竹花、竹繭、竺黃、天竺黃、竹膏、天竹黃、竹糖。「入藥部位」 肉座菌科真菌竹黃的子座及孢子。「性味」味淡,性平。《日華子本草》:"平。"《開寶本草》:"味甘,寒,無毒。"《本草正》:"味甘辛,性涼。"《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無毒。"
  • 第七屆「天穆杯」書畫展在天津開幕 盡顯民族風情
    第七屆「天穆杯」書畫展在天津北方文化藝術品交易中心開幕。第七屆「天穆杯」書畫展在天津北方文化藝術品交易中心開幕。天穆文化網訊 今天(6月18日),第七屆「天穆杯」書畫展在天津北方文化藝術品交易中心(城廂東路)開幕。
  • 來,與唐人一起幹了這杯酒
    琵琶女的老家蝦蟆陵是唐代長安的名酒產地,根據《唐國史補》的記載,蝦蟆陵盛產兩種名叫「郎官清」與「阿婆清」的名酒。今天我們就從琵琶女的老家出發,去看看唐人與酒的不解之緣。「投料」的意思就是需要加入的米、水、酒麴的比例與數量。「發酵」不用多說了吧,唐人一般會將準備好的酒的配料放進甕中發酵,日期不定,短則數日,長則數月。
  • 世茅會8月品酒晚宴——「詩酒趁年華」圓滿落幕
    有酒必有詩,無酒詩不神,酒在千百年歷史文案之間穿梭,在萬卷詩書留下蹤跡。而今金融曼妙如詩,實業醇厚如酒,一縷詩意,傳來千年文明,一抿瓊漿,夢回繁華千秋,一杯茅臺不老酒領略詩酒情懷,一席盛宴傳承千古文明!
  • 「字器·竹隱酒杯酒器」吉語杯中藏,酒滿福自現,共飲喜慶歡聚
    聚會,想必大家都會備上乘美酒了吧。而今天我帶來這一款雅致酒器,讓這歡慶時刻,傳情達意,更添喜氣!它,就是字器·竹隱酒杯。空時,是美杯子,如竹般優雅。滿上,則吉字忽地浮現杯中,妙極!酒濃情亦濃,不負好酒,更不負好時光。中國人敬酒,向來講究祝詞。這款酒杯將美好的祝語,藏於杯底,斟滿酒,吉字浮現,幹了它,那「杯滿福漲」的寓意,便是你我之間的默契。如此精妙的設計,源於中國傳統的字器結合,將美好字樣鐫刻其中,讓使用之人既得其利,也得其幸。
  • 日本百年工藝「肥前琉璃」,古法吹制彩虹杯美出新高度,值得欣賞
    這是被認定為佐賀市無形文化財的「肥前琉璃」技術所煉成,至今只有「副島玻璃」保存這項珍貴藝術,每一個杯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職人作品!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這項日本百年工藝的魅力。▋一定要收藏「肥前琉璃杯」的3大理由:百年技術、虹色美感、擺著就是藝術!
  • 全球戰疫 翰墨傳情——東方盛世杯網絡公益書畫展優秀作品「七」
    來自專輯全球戰疫|東方盛世杯優秀作品展請在每期優秀作品的底部,對你鍾意的作品留言並點讚,獲贊數量前三名的作者,將獲得本期人氣大獎。本活動截止到6月30日。人氣大獎是成為書畫家網籤約書畫家的重要條件之一。籤約書畫家將獲得書畫家網重點推廣、重大活動單向邀約、書畫商務創作(付酬)等權限。
  • 焦點——「父子情深」孫曉峘、孫國強父子書畫展
    國強兄多年前曾送我一本為父親出的蘭竹集,這本畫冊也基本能展現曉峘先生的風格特點,他善畫蘭竹, 孜孜不倦,師承家學影響又能沉溺於傳統法度之中,蘭竹題材於中國花鳥畫中做為一科,極難抒寫,而曉峘先生堅持數十載,不斷磨礪,所寫蘭竹筆法飄逸,氣韻生動。
  • 酒逢知己千杯少,關於「酒」的飛花令來了!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失意時更要喝酒,「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與好朋友見面時要喝酒,「酒逢知己千杯少」,與好朋友離別時也要喝酒,「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孤獨寂寞時用喝酒來排解寂寞,「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文思枯竭時喝酒,「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這裡,我們就來場關於「酒」的飛花令吧!
  • 「古風詩文」一杯酒,七分愁,三分醉意,上西樓。卑微的跌入塵埃
    一杯酒,七分愁,三分醉意,上西樓。Where can I get drunk and enjoy myself? There is little floating life, wanton hustle and bus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