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無論是身在國內的中國同胞還是海外華人,只要說到中國,人們第一瞬間想要的當然就是五星紅旗,它是現代中國在世界上的重要象徵,也是海外華人對祖國認同的一種寄託。但是中國在中華民國時期的國旗卻不是這樣,也是有著多個旗幟。
中華民國主要是指1912年到1949年這段時間統治中國的政府,其中包括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以及南京國民政府(含遷都重慶國民政府)。具體可以為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是1912到1927年,這段時間中國的國旗是由紅、黃、藍、白、黑五色橫條從上到下依次排列構成,象徵五族共和,由趙鳳昌設計,寓意深刻。第二階段是1928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政府時期,這時候的國旗是由國民黨黨旗演變而來,將原來的國民黨黨旗置於整面紅旗的左上角,定為中華民國國旗。
五色旗又稱五族共和旗,是中華民國建國之初北洋政府時期使用的國旗,旗面按順序為紅、黃、藍、白、黑的五色橫條,比例為5:8。紅、黃、藍、白、黑分別表示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所選用的五色為五個民族傳統上所喜愛的顏色。而此五色也是五行學說代表五方的顏色;也有說法,五色旗取自鳳凰五色,同時也代表仁、義、禮、智、信五德;
青天白日旗是由陸皓東主持設計,當時作為國民黨黨旗,其含義是「取義宏美,中國為遠東大國,日出東方,為恆星之最者,示光明正照自由平等之義。」設計靈感來源於三色,象徵著自由、平等、博愛,而青天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光明與磊落,白日象徵著坦白無私、平等自由的純潔心地與思想。
其十二道光芒代表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國傳統十二個時辰,又代表一年的十二個月,借意勉勵人民不斷奮鬥進取、自強不息,如同日月光華,旦復旦兮;芒鋒寓意革命精銳,民主自由博愛的光華四射,又象徵著中華民族所傳承的傳統十二美德,即:禮,義,廉,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四維八德精神;
而旗底的紅色則代表國民革命先烈的熱血及為民族,國家與榮譽犧牲奉獻、勇敢奮鬥的精神,同時紅色亦代表博愛,寓意博愛精神充滿中華大地的大同理想。青天白日亦可引申為白日普照之下的大地,無不沐浴著中華文明的光輝與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