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思想的田野·深圳篇》主創:春風化雨,深情講述「又是一年春」

2021-01-10 中國青年網

金秋時節的南海之濱,春潮湧蕩。

10月14日,伴隨《春天的故事》那熟悉的旋律在前海奏響,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在這裡隆重舉行。在慶祝大會的前一夜,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策劃指導、深圳衛視傾力打造的大型電視理論實踐探訪節目《思想的田野·深圳篇》重磅播出。節目從前海出發,用60分鐘的實地巡訪,帶領觀眾直觀感受新思想引領下的新時代「深圳速度」,展望新使命開啟的「先行示範」新徵程,堪稱一場恰逢其時的「信息解渴」和「信心抒懷」。

《思想的田野·深圳篇》呈現了很多個蓬勃向上的動人畫面。最讓觀眾念念不忘的,是由深圳衛視音樂工作室特別原創的節目主題曲《又是一年春》。「大鵬今日乘風起,萬籟聽潮聲」「你我皆是同行人,不分朝暮與晨昏」……節目的氣質就如歌裡的意境一樣,鮮明有力地傳遞了深圳在巨輪船頭昂揚再出發的抖擻精神。

《思想的田野·深圳篇》節目組開機合影,深圳廣電集團編委會委員、衛視中心黨委書記張崢;東方衛視中心黨委副書記吳朝陽;海南衛視總監助理吳婉婷;東方衛視導演楊麗嬌;重慶衛視國際頻道總監助理須小東等人出席

這樣一期與重大節點共振、和鳴的特別節目,秉持了怎樣的創作原則?背後又有哪些值得分享的經驗、心得和啟思?近日,筆者深度專訪了深圳衛視主創團隊。

 「使命」與「擔當」貫穿始終

深圳「先行示範」的歷史華章拉開序幕,一切都是進行時。

連日來,沸騰著的深圳持續佔領頭條,而關於「先行示範」的重大意義、科學內涵和前景展望,全國觀眾都需要一次深入淺出的認知普及。

《思想的田野·深圳篇》作為一檔理論實踐探訪節目,立意是否高遠,是決定節目方向和質量的關鍵。

深圳衛視副總監、節目總統籌錢天中表示:「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歷史節點上,我們希望通過電視鏡頭,呈現深圳實施『五大戰略定位』的探索和實踐,進而凝聚一個共識,正如市委書記王偉中指出的那樣:『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的過程,就是奮力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深圳落地生根、結出碩果的過程。』本期節目以『使命』為主題,展現『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擔當、責任意識,把精深的理論變成群眾可以理解、認可並參與其中的行動」。

在一個小時的篇幅裡,《思想的田野·深圳篇》用有血有肉、有聲有色、有點有面的深圳故事,立體呈現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範、城市文明典範、民生幸福標杆、可持續發展先鋒「五位一體」的發展格局,帶領觀眾聆聽這座城市勇立潮頭的時代強音。

深圳衛視副總監、節目總統籌錢天中對節目後期剪輯提出建議

深圳衛視主持人強子、美曦與青年觀察團搭乘「雲巴」

深圳衛視主持人王海東(左)與節目嘉賓深圳交響樂團總監林大葉(中)、中共深圳市委黨校80後教授陳少雷(右)

「思想的田野」號大篷車由深圳衛視主持人王海東、美曦、強子擔綱嚮導,探訪了國內最先進的智慧大樓騰訊濱海大廈、開啟中國E級AI超算時代的鵬城實驗室、踐行科技扶貧的天鷹兄弟植保無人機公司、誕生「雲軌無人駕駛」的比亞迪軌道交通試驗室,還在水清天藍的大沙河生態長廊、歡聲笑語的北站社區、書香迷人的深圳書城,領略深圳在生態文明、民生建設、文化生活等諸多領域的繁榮發展成果,進而激發觀眾積極感悟「偉大的夢想不是等來的喊來的,而是拼出來幹出來的」「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相互促進的結果」等新思想在深圳這片熱土上激蕩的磅礴偉力。

《思想的田野·深圳篇》節目總製片人王志強表示:「這期節目的播出,恰逢深圳四十周年的時間窗口,總書記的金句和思想已經在深圳的方方面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我們相信這期通俗易懂的節目在一定程度上喚起了更多人對深圳的自豪感、對未來的自信心,這將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起到很好的激勵作用。」

節目總製片人王志強在拍攝現場

 用青春的視角洞察進行時態的深圳

《思想的田野·深圳篇》的主創團隊是深圳衛視最為資深的紀錄片團隊,多位主創人員都感慨地稱,在完成這次「半命題作文」的過程中,他們得到了一次寶貴的升華。

節目總導演李卿在拍攝現場

「剛接手製作任務的時候,心裡是沒底的。要讓思想照進現實,切口怎麼找?案例如何抓?又怎樣做到春風化雨呢?」總導演李卿表示,大家真正開始深入調研後很快發現,起初的顧慮是多餘的,因為乾貨滿滿,「我們所看到聽到的,都是大伙兒對於改變的讚嘆,以及對未來的期許。我們要做的,無非就是真實還原,真切表達,真情呈現。」

那麼,《思想的田野·深圳篇》應該以怎樣的面貌來集中展現深圳的與眾不同呢?主創團隊重點抓住了兩大特性。

進行時態

新時代下可以講述的「深圳故事」宛如星辰,不勝枚舉。李卿介紹,節目最初重點關注的是去年8月18日正式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從『建設』二字我們不難理解,這是一個進行時的語態,從海量素材中遴選兼具時代脈動感和未來展望感的人物及故事,是導演組前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執行總導演鄔蓉在拍攝「雲巴」環節現場

執行總導演鄔蓉以體現科技引領的亮點案例遴選為例:「僅在探訪騰訊公司的過程中,我們就採訪了5個以上各具特色的前瞻性智能項目,最後選擇了微瓴智慧建築與AI智慧養老;比亞迪公司的雲巴項目不僅是深圳的科技名片,還代表了深圳正在引領全球的『治汙+治堵』綠色交通方案;天鷹兄弟植保無人機這一案例濃縮體現了深圳在科技扶貧上的作為,創始人李才聖是從從農村走出、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大學生創業者,這個故事本身也能反映出深圳的奮鬥精神。」

《思想的田野·深圳篇》不僅是深圳的階段發展成果匯報,也讓無數觀眾驚嘆於它繼往開來的創造力和進取心,它讓大家深信——如此星夜兼程的創新,必將讓這座城市不負眾望地迎來更多、更大的奇蹟。

青春視角

年輕範兒是《思想的田野·深圳篇》的另一大典型氣質。執行總導演陳四海表示:「年輕的教授,年輕的觀察團,年輕的城市,甚至節目呈現的效果也是偏年輕化的」。

特邀做客的兩位專家學者——中共深圳市委黨校的宮正教授和陳少雷教授為「80後」;來自深圳大學的「青年觀察團」平均年齡僅20歲,他們用年輕的視角打量和解讀深圳,體現了新思想在新一代身上激蕩起的火花。「心願亭」是《思想的田野》節目中的固定環節,但「深圳篇」重點採集的是年輕人的心聲和憧憬,一股朝氣撲面而來。

總導演李卿與執行總導演陳四海(右)

總導演李卿說:「少年人常思將來,青年人抱負遠大。我們想讓更多的觀眾真切感受到,理想主義的花朵,就是這樣在深圳這座年輕的移民城市裡激情綻放的。」

集體智慧澆灌出的時代精品

去年10月,國家廣電總局在南京召開《思想的田野》創作推進會。深圳衛視從接到創作任務開始,就在總局宣傳司不間斷地調研和指導下,展開馬不停蹄地研究、論證、採訪和創作。一期看似只有60分鐘的節目,卻飽含了無數的熱忱和心血。

騰訊濱海大廈拍攝現場

深圳衛視副總監、節目總統籌錢天中表示:「深圳廣電集團高度重視《思想的田野·深圳篇》的創作,多次召開辦公會議對節目主線、脈落和採訪典型進行逐一分析梳理。同時,深圳衛視通過召開《思想的田野》創作座談會,聽取市委宣傳部、市委黨校理論專家和東方衛視、海南衛視、重慶衛視等同行的意見和建議,使得我們有這麼一次機會在力求『理論宣傳更具有滲透力、影響力、親和力和感召力』上作了一些有意義的探索。」

用創新的表達傳遞時代的強音,是主創團隊的一致共識。精益求精的創新精神,貫穿了節目的每一個環節。

為了讓「大篷車」和「心願亭」更具深圳氣質,主創團隊將「大篷車」改造成了深圳路面上跑的電動公交大巴。深圳義工是全國一道靚麗的風景,U站是義工的一個服務載體,節目在U站旁設立「心願亭」,兼顧了節目表達與城市特色。

《思想的田野·深圳篇》工作人員合影

如觀眾所見,《思想的田野·深圳篇》視覺效果開闊、大氣,美不勝收。據節目航拍導演王疆介紹,「這次特別採用了360全景攝像技術,尤其是在拍攝大篷車行進在城市街道、地標建築時,全景攝像機可以捕捉到主體與環境的全部關係,超廣角畫面令人耳目一新。」

節目拍攝正值深圳的夏季,天氣變化莫測,這對於外景拍攝製造了非常多的難題。各個工種全力以赴,承受著潮溼、高溫、暴曬、雨澆……在計劃時間內高質量完成了拍攝內容和備選方案。他們說:「工匠精神是社會共識,敬業體現著我們深圳電視人的誠意。」

《思想的田野·深圳篇》上線大屏電視融合新應用「深視頻」

深圳衛視副總監、節目宣傳監製張丹在「深視頻「上線儀式現場

精工細作,更要精準傳播,聲勢出圈。據深圳衛視副總監、節目宣傳監製張丹介紹:「在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整體宣傳活動中,深圳廣電集團『壹(壹深圳)直(直新聞)深(深視頻)愛(深愛聽)』融媒體傳播矩陣深度聯動,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深視頻同步直播『40小時全媒體大直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特別節目,同時特別策劃上線「40周年專題」,以跨屏互動、長短視頻結合的融媒體傳播形式,實現最大程度的用戶覆蓋,而《思想的田野·深圳篇》就在其中。在節目宣推工作中,除深圳廣電集團內部資源全調動,深圳市內各報社、客戶端等本地媒體聯合發聲,我們還和微博、微信、抖音、快手、今日頭條等多家媒體渠道精準協作,全程深度傳播節目內容」。節目宣傳推廣賈玥瑤稱,節目傳播覆蓋人數達千萬+,其中主題曲《又是一年春》童聲版MV短視頻播放量破百萬+,「對話『樓王』陸建新,見證深圳新速度」短視頻獲得光明日報微博、視聽中國、學習強國等黨媒點讚。

大氣清新的《又是一年春》餘音不絕。音樂製作人/唱作歌手、深圳衛視音樂工作室主管負責人、深圳市音樂協會創作委員會副主任成斯表示:「我們在創作中特別增加了旋律的起伏感,來比喻歷史巨浪的連綿不絕。在編曲設計上,加入了偏流行音樂的配器元素,希望它更加流行化,能夠被全年齡段的聽者所接受。歌曲最終的呈現是溫暖明亮、充滿活力、未完待續的感覺。」

圖片順序依次為深圳衛視音樂工作室負責人、節目音樂監製成斯;主題曲作詞言言;主題曲特約小提琴演奏家胡丹;主題曲演唱者趙久峰、伍珂玥、孫健、劉小幻

據成斯介紹,這首歌同時還推出了由深圳著名歌手趙久峰、劉小幻、孫健、伍珂玥聯合演繹的歌手版,並特邀深圳小提琴協會管弦樂協會主任胡丹提供小提琴演奏。這首歌曲承載了深圳衛視主創團隊的心靈寄語:「四位歌手各具特點,在作品中呈現出一種百花齊放的效果,同時也非常契合深圳的融合理念。我們也希望通過歌曲,致敬深圳這座年輕城市的包容、朝氣、溫暖和澎湃,又是一年春,未來更可期!」

(來源:北青網)

相關焦點

  • 《思想的田野》福建篇上線 葉一茜等體驗鄉村振興
    中新網4月3日電 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策劃部署、福建省廣播電視局指導的大型理論實踐探訪節目《思想的田野》福建篇——思想號大篷車從福州始發。團員們沿著當年經過全鄉人民改建後的山路來到幸福茶館,聽當地人講述茶館名字的來歷和當年全鄉動員修公路的故事;在下黨第一家民宿裡,深入了解當地如何通過「消費扶貧」來振興農村經濟。葉一茜和林清峰一行人上山體驗親手挖竹筍和抓土雞,品嘗當地特色農家宴……見證了下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建設美麗家園的點點滴滴。
  • 藍盈瑩《思想的田野》浙江篇 實地尋訪見證綠色發展成果
    由國家廣電總局策劃部署,浙江、江蘇、北京、東方、湖南五大衛視領銜,全國33家衛視共同參與的大型電視理論節目《思想的田野》浙江篇於昨晚正式首播。藍盈瑩加入「江湖小分隊」 實地尋訪見證綠色發展成果藍盈瑩跟隨節目組率先來到開化金星村,饒有興致地聽村民講述千年銀杏古樹的故事。而後,探訪團成員們一起捕魚捉雞,共同品嘗了親手採摘食材做成的生態宴;席間,藍盈瑩主動為大家彈奏起尤克裡裡,一曲《蟲兒飛》將現場的歡樂氣氛推向高潮。
  • 《思想的田野》福建篇 品讀特色體驗鄉村振興
    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策劃部署、福建省廣播電視局指導的大型理論實踐探訪節目《思想的田野》福建篇——思想號大篷車從福州始發,福建籍歌手葉一茜、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劉飛翔、倫敦奧運會舉重冠軍林清峰、東南衛視主持人謝霜以及兩位特邀「歪果仁」嘉賓組成的探訪團奔赴閩東壽寧下黨鄉,探尋鄉村發展之美;前往千年歷史文化名鎮永泰縣嵩口鎮,感受古鄉鎮的變化與堅守;開赴閩西大山中的武平縣,探尋林改後
  • 《思想的田野》浙江篇帶你去聽大黃魚的叫聲
    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由國家廣電總局指導,浙江衛視擔綱製作的大型電視理論節目《思想的田野》浙江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明晚21:10在浙江衛視首播!《思想的田野》浙江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宣傳片來了!節目中,探訪團分為「江湖小分隊」和「山海小分隊」兩隊。探訪團從「兩山」理念發源地安吉餘村出發,然後兵分兩路。
  • 《春來怒江》講述獨龍族脫貧故事
    《春來怒江》劇照   出品方供圖祖國西南邊陲山高谷深、偏遠幽僻之地,生活著9個「直過民族」。2020年11月14日,雲南省全省9個「直過民族」全部實現整族脫貧,迎來了新的歷史性跨越。近日在愛奇藝獨家上線的影片《春來怒江》,深情描繪了雲南獨龍族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現實。編劇昃文江經過長時間的思考,確立了扶貧幹部幫助返貧戶重新脫貧的切入角度。他以細膩的筆觸,講述了三代扶貧幹部紮根基層,揮灑汗水與青春的奮鬥故事。曾主演《沂蒙》《紅高粱》等作品的演員來喜,在《春來怒江》中塑造了第一書記宋春來的形象。
  • 以舞蹈講述深圳故事,深圳歌劇舞劇院與你相約這座《城》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祁琦12月11日、12日,深圳歌劇舞劇院大型原創舞蹈詩《城》將在深圳保利劇院隆重上演。這是深圳歌劇舞劇院今年推出的又一部原創大型舞臺藝術作品。該劇以舞蹈詩的形式和獨特的視角,呈現了深圳40年來不同發展階段的華美篇章,用藝術化的手法為大眾展現作品的現實意義,蘊藏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和價值觀念,將給予人們無盡的審美愉悅和心旌震撼。它講述的是一座城的故事,是深圳的故事,也是關於信念、夢想與追求的故事。
  • 第十四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揭曉 深圳核雕作品《深圳之春》獲優秀...
    深圳組織創作並選送的以深圳改革開放巨變和先行示範區為主題的系列核雕作品《深圳之春》,獲得第十四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優秀民間工藝美術作品獎,實現了深圳在此獎項上零的突破。由深圳市文聯、深圳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推薦選送,胡堂山和鍾秀琴創作的核雕作品《深圳之春》憑藉過硬實力脫穎而出,榮獲「第十四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優秀民間工藝美術作品」獎項。這是深圳建市40年來深圳民間文藝家首次在該項目上斬獲殊榮,也是深圳民間文藝事業的重大突破。盛典還向著名民間文藝專家劉錫誠、劉魁立兩位先生頒發了「中國文聯終身成就民間文藝家」榮譽證書。
  • 深圳與江蘇名特優教師 讀書對話碰撞教育火花
    深圳晚報訊(見習記者 溫銀妮) 11月18日,以「尋教育家之路 走向教育未來」為主題的深圳與江蘇名特優教師讀書對話活動在福田區福民小學展開。 正值深圳讀書月期間,作為被國際教科文組織評定為「國際讀書城市」的深圳教育者們在閱讀中成長。在課改深度襲來的當下,特級教師如何在學習中提升自己?本次活動通過省特級教師、名校長讀書對話,進行思想碰撞與引領,不斷提升教師隊伍建設。 對話中,小學語文特級教師丁雪飛,高中化學特級教師於才,小學數學特級教師王鎮坤等分別推薦了自己認為的好書和分享了各自的讀書感受。
  • 那一年金庸與二月河對話 他們之間說了什麼?
    (原標題:那一年,金庸與二月河對話,發生了什麼)新武俠小說一代宗師金庸永別江湖,從此不問古今俠義兒女英雄事。武林悲泣,文壇致哀,二月河先生也為金庸先生的離去而悲痛。許多年來,二月河與金庸,相隔甚遠,卻惺惺相惜,互懷不了深情。「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俠小說。」
  • 《重返狼群》主創現身福州 講述電影七年製作歷程
    《重返狼群》主創現身福州 講述電影七年製作歷程 2017-06-0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翟璐     《重返狼群》主創現身福州
  • 思維·對話 | 深圳如何破局「高房價」,迎來產業「又一春」?
    臨近年末,深圳剛剛舉辦了第二屆全球招商大會。深圳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產業的變遷與發展備受各方關注。當前,在全球疫情肆虐、經貿摩擦不斷的大背景下,世界經濟大環境依然充滿不確定性,各方正注視深圳將如何提高本次招商落實率?同時,不斷上漲的高房價對深圳的產業發展會產生哪些影響?
  • 「疫」線寄語春風化雨
    原標題:「疫」線寄語春風化雨 3月25日,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感控科主管護師趙曉林結束值班登上通勤車,掏出手機點開「武漢加油」工作群,播放新一期《寄語「疫」線》微視頻。
  • 86版《西遊記》主創聚國圖講述《國粹與名著》
    活動邀請86版《西遊記》部分主創人員與讀者見面交流。86版《西遊記》的副導演孫荀皓、孫悟空扮演者六小齡童、唐僧扮演者汪粵和《西遊記續集》沙僧扮演者劉大剛,以對話形式分享了《西遊記》的拍攝經歷,並針對如何詮釋傳統經典名著、塑造藝術人物、再現藝術經典等藝術創作問題,做了深入剖析,詮釋了國粹藝術對電視劇《西遊記》創作產生的重要作用。
  • 天一生水,春風化雨,24節氣「雨水」將至
    根據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思想和《易經》對節氣的劃分,冬天五行屬水,春天五行屬木。而水生木,所以冬天是春天的母親。而春生夏長,春天是生發的季節,春木的生發,必須依賴水的滋潤,立春之後「雨水」就格外珍貴,所以有「春雨貴如油」的說法。
  • 春風化雨,心懷遠方
    你也要學會坦然面對即便這個世界對你冷漠,你也要報以溫暖因為只有內心明朗,才有堅定的腳步和遠方風景在四時芬芳中展現獨一無二的一面,每一程山水都是歲月賦予的,無論是春天抱香枝頭的桃花十裡,還是夏天的夏蟬聒噪,荷香十裡,或是秋天的菊籬把茶,月下賞桂,抑或是冬天的梅花半開,銀霜素裹,都是光陰賦予的深情
  • 2019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文學好書」書單
    「年度十大好書」評選是深圳讀書月一項深受大眾喜愛的重要品牌活動,第二十屆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評選圍繞「先讀為快·行穩致遠」讀書月年度主題,重點聚焦內地各出版單位所出版的「文學」類圖書,旨在推出具有人文關懷和思想深度的文學精品,讓文學歷久彌新,故更名為「年度十大文學好書」評選。2019「年度十大文學好書」評選在保持高品質的基礎上將嚴格把握導向,推出更多貼近大眾的優秀文學好書。
  • 桃紅又是一年春(組圖)
    「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煙花三月的皖東大地,處處呈現春意盎然景象,成千上萬畝桃花,或一叢叢一簇簇、或星星點點,或疏或密、或濃或淡,有粉紅的,有殷紅的,有淺素嫩白的……在一縷縷春風吹拂下,相互依偎著綻放,深情地享受著和煦的春光。在這花紅柳綠、草長鶯飛的美好時節,我市各地桃花節翩躚而至,吸引了眾多周邊城鄉遊客慕名前來踏青賞景,徜徉於奼紫嫣紅的花海之中。
  • 深情詠唱我們的最美鄉村——訪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總策劃張一白
    山巒疊嶂,大河奔流,高速公路在深山裡蜿蜒而上,一望無垠的田地披上了青紗帳……這是希望的田野、最美的鄉村,是養育了我們,又讓我們牽掛和奮鬥的家鄉。   10月1日,由張藝謀擔任總監製、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集結9位導演、近百名演員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與觀眾見面。作為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篇,《我和我的家鄉》以普通人的視角,暢敘「我」與家鄉之間的鄉情與眷戀。
  • 專訪《東方風來滿眼春》作者陳錫添:鄧小平的話石破天驚
    「東方風來滿眼春」,1992年3月26日出版的《深圳特區報》頭版,《東方風來滿眼春——鄧小平同志在深圳紀實》一紙風行,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作者陳錫添和這篇被稱為「歷史關頭的雄文」與鄧小平的名字一起,傳遍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