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藏族人民篤信佛教。公元七世紀,佛教傳入中國西藏,漸為全民信仰,十世紀後半期已形成了有其自身儀軌的藏傳佛教,亦稱藏語系佛教,俗稱喇嘛教。藏傳佛教曾對藏族地區及信仰地域的哲學、政治、文化、藝術、歷算、醫藥、建築乃至人們的生活習俗、心態都有過直接和巨大的影響。
阿里明代擦擦馬頭明王(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
藏傳佛教和藏族人民均帶有濃烈的實踐主義傾向,幾乎把全民信教的無比虔誠全部地歷史注入到了完美藏傳佛教藝術之中。也許正是出於這一基點,才有石泰安的名言:「我們所知道的西藏藝術幾乎完全是宗教性的。」這無疑是相對傳統藝術而言。藏傳佛教藝術是西藏化了的佛教藝術,是西藏本土藝術對印度、漢族佛教藝術的吸收和融合,在其形成之早期還吸收了尼泊爾、克什米爾、吉爾吉特等藝術風格。一千多年宗教與藝術的歷煉,終於在世界屋脊形成了獨具雪域高原特色為世界矚目的藏傳佛教藝術。
阿里後弘初期擦擦梵文經咒(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
公元十三世紀,西藏正式成為中國的一個行政區域,從此,結束了吐蕃王朝崩潰後長達三百餘年各教派政治集團各據一方的四分五裂局面。安定統一的環境和元廷對藏傳佛教的精神依託,使藏傳佛教及其宗教藝術得以迅速地向內地廣為傳播。明、清時期更遍布中華大地。至今聚居在中國西藏自治區,青海省海北、黃南、海南、果洛、玉樹、海西,甘肅省甘南,四川省阿壩、甘孜,雲南省迪慶等十個藏族自治州,以及甘肅省天祝、四川省木裡等兩個藏族自治縣,依然全民信奉藏傳佛教。蒙古、門巴、土、裕固等民族仍多信奉藏傳佛教,在納西、普米等民族中亦有信奉者,同時這些信奉區域存有相當數量的藏傳佛教藝術品。不僅在以上信奉地,乃至中原腹地北京、承德,還包括杭州、敦煌等地均可系統地觀賞到藏傳佛教藝術的巨大遺存。
阿里後弘初期擦擦藏文經咒(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
零散的藏傳佛教藝術品在印度、尼泊爾、錫金、蒙古等國度亦可收集得到。近幾十年,西方國家對藏傳佛教藝術更有著倍增的興趣。
藏傳佛教藝術是顯露高原風採涵蓋佛教建築、雕塑、壁畫、唐卡、酥油花等諸多藝術門類,亟待深入開發和研究的中華人文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藏地歷代高僧大德、眾多藝僧、民間藝人親自參與,憑藉全民信教那種與生俱來的虔誠和才智,奇蹟般地留給全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如同西藏這塊令人神往卻又遙遠莫測的聖地一樣,在當地極為司空見慣的事物,對於外來人似乎還都深深地隱藏在碩大閨門的後面,不可捉摸,頗多費解,她便是我們所要涉獵的藏傳佛教藝術。
阿里後弘初期擦擦吉祥多門塔(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
擦擦便是藏傳佛教藝術中頗具典型卻鮮為人知的代表。實地考察和多年研究的結論告訴我們,擦擦的歷史遺存至少流布於中國境內十五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內的一百四十九個縣以上區域。如此巨大的歷史文化遺存為我們能夠較系統地認識和研究擦擦及其歷史,提供了極為可靠而翔實的實物佐證和口頭資料。遺憾的是史料性文獻資料卻少得令人難以置信,以至給研究工作帶來了有如拓荒的難度。在這種尖銳的對立中,我們至少用去了十年左右的基礎性考察和系統研究的時間,展開了近似構築原始框架式的步履維艱的嘗試性探索。
相關連結:
擦擦的顯著特徵
方便的修行法門·擦擦藝術的源流與藝術特徵(一)
方便的修行法門·擦擦藝術的源流與藝術特徵(二)
方便的修行法門·擦擦藝術的源流與藝術特徵(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