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二十四孝中有幾個孝父故事嗎?個個感天動地

2020-12-06 騰訊網

今天(6月16日)是父親節,是兒女表達對父親感恩和孝敬之情的節日。中國歷來是重視孝道的國家,而最著名的就是二十四孝故事。

你知道在「二十四孝故事」中有幾個專門講「孝父」的嗎?

筆者梳理了下,在二十四個故事中有5個是專門講「孝父」的。

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讓我們一起重溫這5個感天動地的故事。

二十四孝08 號故事: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二十四孝13號 故事:扇枕溫衾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採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香」。安帝(107-125年)時任魏郡(今屬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災,黃香儘其所有賑濟災民。著有《九宮賦》、《天子冠頌》等。

二十四孝19號故事: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二十四孝第20號 故事:扼虎救父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了。

二十四孝第22號故事:嚐糞憂心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兇,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鬥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隨著時代的變遷,上述故事中的做法雖然已經過時,也不可取,但其中傳導的孝道文化和精神是永遠不過時的。

孝敬父母,天經地義,晚輩們永遠不要棄根忘本!

(壹點號《節日研究》出品,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翟恆水,參考資料:二十四孝故事。圖片來自網絡)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二十四孝故事中的絕情讓人細思極恐,這樣的"孝",我們敢學嗎?
    二十四孝故事中的絕情讓人細思極恐,這樣的"孝",我們敢學嗎?"更有人搜集各朝代聞名的孝子典型,集成了"二十四孝",成為教化人們盡孝的典範。可當我們站在理智、客觀的立場上,保持清醒的頭腦再細度"二十四孝"故事,我們還會繼續認可古代儒學家宣揚的"孝"嗎?
  • 《百家講壇》主講嘉賓蘇升乾:《二十四孝》故事未必個個都是真孝
    楚天都市報5月30日訊(記者王進良 通訊員朱京陽)「到別人家做客,臨走順幾個橘子,這不就是小偷小摸嗎?沒有糧食吃了就把兒子埋了,那可是刑事犯罪啊。怎麼跟孝沾上邊了呢?這樣的傳統文化怎能拿來照搬。」蘇升乾教授對《二十四孝》的解讀,令現場不少聽眾耳目一新。蘇教授說,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現在越來越受到重視,而自己到過全國很多地方,看到一些基層組織把「二十四孝」的故事,全部貼在牆上、畫在牆上,以示弘揚孝道,弘揚傳統文化。這樣做,對嗎?
  • 富有神話色彩的《二十四孝》故事有何魅力讓古人另眼相看
    古人以孝治天下,從「察舉制舉孝廉」便可見對孝的重視非同一般,傳承歷史悠久的《二十四孝》更可見古人對孝的看重。《二十四孝》內容多樣,故事動人,其中具有神話色彩的故事傳揚度更是廣泛,那人們為何對其中頗具神話色彩的故事另眼相看呢?跟隨小陌的筆觸來看看吧!
  • 被列為二十四孝之一,埋兒奉母,這種孝是真的孝嗎?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二十四孝吧?二十四孝是元代時一位叫郭守正的人,他將古代二十四個古人有關「孝道」的故事彙編成書。後來,一位叫王克孝的人,根據這部書中的內容,繪製出了二十四孝圖。二十四孝乃至二十四孝圖,從此流傳於世。
  • 二十四孝的故事你都知道麼?
    二十四孝包括:1、孝感動天;2、戲彩娛親;3、鹿乳奉親;4、百裡負米;5、齧指痛心;6、蘆衣順母;7、親嘗湯藥;8、拾葚異器;9、埋兒奉母;10、賣身葬父;11、刻木事親;12、湧泉躍鯉;13、懷橘遺親;14、扇枕溫衾;15、行傭供母;16、聞雷泣墓;17,哭竹生筍;18、臥冰求鯉;19、扼虎救父;20、恣蚊飽血;21、嚐糞憂心;22、乳姑不怠;23、滌親溺器
  • 孝感:《二十四孝》中有「三孝」出自孝感,聞名於世的孝文化名片
    孝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是孝感的靚麗名片。傳承弘揚好孝文化既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要求,也是新時代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舉措。湖北有深厚的孝文化土壤。古代的《二十四孝》中有「五孝」出自湖北除孝感一地就有三孝外,再加荊門地區的老萊子「戲彩娛親」,襄陽地區的丁蘭「刻木事親」,加之武漢黃陂「代父從軍」的大孝女花木蘭的傳說故事,湖北不愧是地地道道的孝文化大省。湖北眾多的孝鄉故裡,首推孝感。孝感因東漢孝子董永賣身葬父、行孝感天而得名,是全國唯一一個因孝命名又以孝傳名的中等城市,這裡有著得天獨厚的孝文化資源。
  • 《二十四孝》中變態的故事
    《二十四孝》是元代郭守正將24位古人孝道的故事整理成書,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讀過。
  • 漫談中國傳統孝文化:《二十四孝》對儒家「禮」的闡釋
    孝敬老人、愛護孩子是我國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古代有不少孝子的故事,其中流傳甚廣、最經典的當屬我們口中常說的《二十四孝》了。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雖然知道《二十四孝》這幾個字,孝敬老人莫過於24孝,但是大家知道這《二十四孝》中都是哪二十四孝嗎?這《二十四孝》的背後又藏著怎樣的故事呢?《二十四孝》用實例闡釋了儒家「禮」的內涵和要求。其中的「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
  • 是孝道嗎?古代的二十四孝讀來讓人瞠目結舌
    中國古代的二十四孝的產生,其目的是為了宣傳與教育國人,弘揚中國孝道的傳統,教育世人要百事孝為先,然而我們用今人的的目光去評論二十四孝,就會發現感天動地的二十四孝故事,孝的幾乎是滑稽,孝的近乎虛偽,孝的如同神話,部分故事不是孝的感天動地,而是謀殺的讓人毛骨悚然!
  • 你知道《二十四孝》的危害嗎?為了教育可以造假嗎?
    二十四孝包括下面二十四個故事:《二十四孝》講的是二十四個與孝有關的小故事,故事也是收錄於其他的各種作品,比如其中比較有爭議的臥冰求鯉、埋兒奉母等都取自與《搜神記》,一部記錄中國古代漢族民間傳說中神奇怪異的故事集,也就是說其中許多故事都是假的。
  • 它是因二十四孝命名的城市,這裡的米酒全國文明,你知道嗎?
    在湖北省有一座地級市,它的面積不是很大,名氣也不是特別高,所以可能很多朋友都不知熟悉它。但它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它是湖北省的區域性中心城市,也是武漢城市圈和長江中遊城市群重要成員,這座城市就是孝感。
  • 中國以孝文化命名的城市,一個名字帶「孝」,一個「富得流油」
    孝道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優良美德,從古代臥冰求鯉的王祥、親嘗湯藥的漢文帝等二十四孝的故事到今天尊老敬老的孝道文化廣泛流傳,帶上了新時代的印記,孝文化可以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深入到國人的血液裡。在我國就有城市以孝文化來命名,你知道都有哪裡嗎?
  • 二十四孝有幾個故事發生在臨沂 臨沂的孝道自古就是典範
    孝道是我國千百年來的傳統美德,在傳統美德當中向來講究百善孝為先,在民間廣為流傳的《二十四孝》故事,就是孝道的體現,這其中有幾個故事是我們臨沂的呢?   《二十四孝》中有6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們臨沂的。
  • 這是唯一一座因孝得名的城市,二十四孝,有三個發生在這裡
    因這個地方以「孝」聞名,《二十四孝》中,有三個故事都發生在孝昌,感動天地,因此,李存勖就將孝昌改為「孝感」。下面,咱就來看看這三個關於「孝」的故事。賣身葬父漢朝時,山東博興縣人董永舉家遷徙到孝感生活。天無絕人之路,傅家莊有個姓傅的老員外,聽聞董永賣身葬父的事跡後,深深感動於他的盡孝之心,就給了董永一萬錢,讓他安葬父親,並說無需他償還。但是,董永不僅是個大孝子,更是個至誠至信之人,他對老員外非常感激,安葬了父親之後,就回到老員外家,甘當奴僕,償還債務。
  • 百善孝為先,「二十四孝」,哪些故事,曾經感動了你?
    中國自古以來就講究,「百善孝為先」,所以在古代,中國人是十分注重孝文化的,正是因為如此,給我們留下了很多關於「孝」的故事。其中,元代郭居敬編錄的《二十四孝》在民間流傳最廣泛,今天作者就和大家說說24孝的故事。
  • 還記得二十四孝的故事嗎?
    她知道父親撫養自己不容易,對父親非常孝順,關心備至、體貼入微。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讓你知道。仁孝聞天下。《臥冰求鯉》 81*44cm講述晉人王祥冬天為繼母在冰上捕魚的事情,被後世奉為孝道經典故事。
  • 《二十四孝》未必都是「孝」
    仁者之「愛人」,首先體現在「孝」上,「孝」做不好,「愛人」也會落空。  把「孝」放在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框架中來考察,或有助於理解其實質。  孔子與弟子宰予曾就「三年喪期」是否過長有過激烈爭論。宰予認為守喪三年過長,理由是「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孔子認為三年喪期合理,因為「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
  • 訪談︱後曉榮:從「畫像二十四孝」看中國孝文化的演變
    【編者按】魯迅先生曾寫過一篇題為《二十四孝圖》的文章,其云:「《二十四孝圖》,這雖然不過薄薄的一本書,但是下圖上說,鬼少人多,……我請人講完了二十四個故事之後,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難,對於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中國傳統的二十四孝文化是吃人的禮教麼?其形成於何時?於今天有無教育意義?
  • 品讀「當代中國二十四孝」:孝是生活細節 生命呵護
    孝老敬老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古有「扇枕溫衾」等24孝故事代代相傳,今有「為父捐腎」「背母上學」等當代中國24孝典範。中國文明網推出《當代中國二十四孝》特刊,講述當今孝心好兒女的感人故事。
  • 從《二十四孝》來談談我們今天的孝道
    在最常見的版本裡,主要包括孝感動天、戲彩娛親、鹿乳奉親、百裡負米、齧指痛心、蘆衣順母、親嘗湯藥、拾葚異器、埋兒奉母、賣身葬父、刻木事親、湧泉躍鯉、懷橘遺親、扇枕溫衾、行傭供母、聞雷泣墓、哭竹生筍、臥冰求鯉、扼虎救父、恣蚊飽血、嚐糞憂心、乳姑不怠、滌親溺器、棄官尋母24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