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網訊 日新月異的小區風貌、整潔有序的背街小巷、文明有禮的居民群眾……共同融匯成崇明街道轄區文明「底色」,彰顯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累累碩果。
在創建進程中,江蘇句容崇明街道堅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理念,在環境衛生、基礎設施、管理服務等方面精準發力,將創建工作作為回應群眾現實需要和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舉措,以管理有序、乾淨整潔、安全和諧的生活環境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家門口不斷得以攀升。
同頻共振,奏響「共建」主旋律
每天上午9點,甲城社區網格長鄒俊在結束一小時的巡查後,與同事們共同交流匯總最新發現的問題。「有事您就找我!」成了正大公寓小區7棟樓棟長巫悅的口頭禪。在創建期間,該街道150餘名「網格藍」與500餘名「志願紅」主動帶頭示範,堅持問題導向,採取定點、定崗、定人、定責模式,全天開啟「鐵腳板+放大鏡+小喇叭」工作模式,堅持每天開展自查自糾,當好各自區域的政策宣傳員、文明督導員、衛生清潔員,緊盯轄區內亂停亂放、亂貼亂畫、毀綠種菜等易「死灰復燃」的問題,做到精準發力,及時落實整改措施,做到小事「隨手辦」、大事「限時辦」,不斷對標找差、研究方法、總結經驗。
轎巷、柴巷等老舊區新增的50處便民晾衣架解決了群眾晾衣難題、建新小區嶄新的單元窗消除了居民生活安全隱患、文化新村每個月都會有黨員幹部為居民「清潔家園」、志願者們挨家挨戶開展「大走訪」行動……在句容市文明辦統籌下,該街道居民小區與58家市級單位建立了「聯盟」關係,雙方發揮合力優勢,擰成一股繩,精準對接群眾需求,為民排憂解難,針對居民群眾生活中存在的晾衣難、基礎設施陳舊等問題逐一進行了攻破,小區治理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聚焦精細,譜寫「惠民」新篇章
「幸福感、獲得感」是創建文明城市的試金石,對百姓來說,身邊的美好變化才是增強幸福感的「源泉」。今年,安置公寓居民駱志政的「頭疼事」解決了,過去家門前電線亂掛、路面坑窪、停車位不足,居民生活頗受困擾。聚焦群眾關心關切,該街道以78幢老舊住宅樓綜合整治為著力點,對照精美城市體系要求,讓曾經存在安全隱患的「飛線」在遷改中「不見蹤跡」,道路變得寬敞平坦,大門安裝了門禁系統,貼心的健身設施為居民休閒提供了新去處,昔日的「老破舊」搖身變為「新靚好」,隨處可見的「福地元素」從細節之處充分彰顯精品小區韻味。
「梅花小區28幢新裝的路燈不亮了。」「葛仙小區12幢西側有居民種菜。」「時代逸居小廣場健身設施有損壞。」該街道通過建立社區居民微信群,引導群眾爭當「啄木鳥」,社區根據居民的「找茬」,實時反饋,分別落實到各網格進行即時處置,以高效的處置手段,有效提升網格精細化管理水平和居民滿意度。
「改善的是環境,凝聚的是人心。」該街道宣統委員宋康文表示,轄區範圍內大多是老舊小區,過去設施老化,硬體條件較差,該街道以「走心」換「舒心」,不斷補齊民生短板。今年以來,漆劃機動車位2737個、非機動車位11534個,建設微型消防站63個、配備滅火器692組、安裝修復路燈324盞、修復破損道路9700餘平方米……身邊實實在在的變化,讓大家從「圍著看」,到「拍手贊」,再到「動手幹」,真正形成創建工作中的群策群力。
以文化人,激發「全員」向心力
「鄰裡間,如家人,少紛爭,多容忍。」「吐痰請用紙巾裝,隨手扔入垃圾箱」,在一品佳園的單元樓道間,一幅幅生動的圖案,一條條醒目的文明標語映入眼帘,美化環境的同時,引導居民養成文明有禮,和諧有序的生活習慣。走進各居民小區,市民公約、善行義舉榜、核心價值觀等為主題的公益廣告形式多樣,交相輝映構成一幅文明和諧的畫卷。
「幹部群眾心連心,不忘初心為人民。兩個文明一起抓,文明建設再創新!」在中凌社區「福地睦鄰節」晚會上,社區藝術團正在為居民群眾展演最新創作的快板節目《美麗句容譜新篇》,引來觀眾拍手叫好。志願者們在臺下圍繞文明出行和全民閱讀,通過文明宣講和發放文明宣傳資料等形式,進一步引導居民倡文明樹新風。
為更好地凝聚民心民力,該街道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弘揚文明城市理念,讓文明不僅外化於行,更內化於心。「文明家庭」評選、「鄉村文藝播種計劃」、道德模範宣講進社區、志願服務等多種形式齊齊發力,發揮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文化樂民的魅力,強化輻射帶動作用,將文明理念的種子根植在居民心中,激發全民創建合力,共建文明城市,共享幸福家園。(夏德婷 許鵬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