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自苦寒來,那麼這個苦寒到底怎麼度過?
這個問題其實我們的古聖先賢早就給出了答案,就是易經裡面所說的「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越是在這個最困苦的時候,越是在最苦難最難堅持支撐下來的日子裡,越是我們進德修業的最佳的時機,這個在我們的古聖先賢身上早有印證。
蘇秦初次出山失敗後,回到家中,被所有的人看不起,也被自己的家人看不起,這個時候蘇秦所做的就是錐刺股,我們所知道的最有名的故事之一,「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經過了幾年的刻苦學習,第二次出山,獲得了極大的成就,掛六國相印,回到家鄉,風光無限。
周文王被紂王關押在之後,他也是沒有頹廢,文王拘而演周易,才有了我們流傳至今的易經,我們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和源頭,被稱為,百經之首。孔夫子也是如此,最艱難的時候,作《春秋》,我們的儒家經典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
王陽明也是如此,在貴州龍場,陷入絕境的時候,他沒有頹廢,他每天在想,如果孔夫子、孟子這些聖人在這種環境下會怎麼做,王陽明也是儒釋道的集大成者,他對儒釋道經典是了熟於心,不斷的揣摩,不斷的思考,推演易經,終於在某一天的晚上,他悟通了,悟到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開創了陽明心學,自此之後開始講學,傳道授業,影響力不斷的擴大,再次被朝廷啟用,開始了他立功立德立言的被稱為幾百年來唯一完人的一生。
曾國藩也是如此,他在第一次第二次科舉失敗之後,極度失落之時,他沒有直接回到湖南老家,而是去了一路遊歷到了南京,在路上借了他的父親的一個朋友100兩銀子,到了南京之後,發現了精裝的一套23史,曾國藩是酷愛書的,極度痛苦之時,這套書的價格正好就是100兩銀子,直接就把100兩銀子買了這套書,這可是一大筆錢,當時的100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7萬塊錢左右,一筆不小的錢。回到家之後,他都不知道怎麼跟父親交代,借了那麼多錢,還買了一堆書回來。他的父親沒有吵他,只是語重心長的說,你要記住你當初為什麼要買這些書。曾國藩就發誓一定要把這些書認真仔細的讀完,他用了三年的時間精讀這些書,三年後的再次科舉,他成功了,中了進士。
這種故事很多,政治人物和商業領袖都是如此,我們知道的著名的商業領袖們在這種最艱難的時刻,比如馬雲,任正非,褚時健等等,他們也是不斷的進德修業來提升自己,提升自己的團隊,最後才讓自己的企業渡過一次次難關,一步步的走出困境,走向更大的世界更大的平臺。
越是在這種苦難困厄的時候,越是要提升自己,不管是通過苦讀的方式進德修業,提升自己,還是通過參加培訓的方式,亦或是通過實踐的方式在實踐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是可以讓自己度過最艱難的這段日子,當我們再次回首往事的時候,你會發現,這些苦難中我們所得到的才是我們人生中最大的財富。
除了要進德修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懷有夢想,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夠走出來,讓自己的夢想來指引自己走出來,這是讓自己能夠走出來的最大的動力。這也是任正非所說的:「身在黑暗,心懷光明,夢想不滅,砥礪前行。」
心性的力量是極其巨大的,它能夠克服一切困難,病痛,甚至癌症,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因為心靈的變化,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恢復,最後自己的癌細胞被殺死,在《秘密》又叫吸引力法則這個電影中就有這樣的例子,我們周圍也能經常聽到這樣的例子,得了癌症之後出去旅遊了,心裡徹底想通了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懂得了愛惜身體,享受生命,慢慢的病情不但沒有惡化,最後癌細胞還消失了。
相信自己也有這麼強大的力量,給自己一個夢想,給自己一個願,讓自己能夠一直在苦難中堅持下去,走出來,獲得提升與進步,一次次的讓自己變得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