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一挺機槍一千發子彈能打多久?抗戰老兵:別被電視劇騙了

2020-12-14 讀天下史

在電影工業化越來越成熟的現在,衡量一部電影是否優秀,很多人會將現實生活中真實的細節放在電影中比對,畢竟一部細節能夠做到跟現實沒有一丁點出入的電影,其他方面定然也是非常細緻的存在,從而才能達到一部優秀電影的水準。

比如在著名戰爭電影《舉起手來》裡,日軍的手雷拔了環之後還得嗑一下才會爆炸,這就算得上是一個很細緻的細節,體現了編導們對於工作的細緻。

再來就是2018年春節檔的大熱電影《紅海行動》,士兵們說「零一」往往不是說「零一」,而是說「洞么」,這同樣是一種體現真實的細節。

不過相對於電影,電視劇這一方面可就沒那麼嚴謹了,一些穿幫鏡頭,以及不符合歷史或者不符合現實的鏡頭可謂是比比皆是,大家不妨回憶一下,很多戰爭題材的電視劇中,就有很多士兵拿著機槍掃射的鏡頭,很多時候機槍在掃射的過程中根本不會間斷,就好像輸入了無限子彈作弊碼一般。

舉個例子,假設一挺機槍有著1000發子彈,不停地掃射能夠堅持多久呢?可不能被抗日神劇給騙了。

首先,以最常見的機槍馬克沁機槍為例,它的射速一般都在每分鐘600發子彈的射速,平均0.1秒就能射出一顆子彈,不過有一個事實卻是,其實一戰二戰中,機槍出現的頻率都不算高,因為子彈的成本太高了,用一次機槍幾乎等同於經費在燃燒。

而且,就算是在子彈充足的情況下,士兵們拿著一把機槍不停掃射也是不現實的,因為機槍在發射子彈的過程中,子彈與彈道的不斷摩擦能夠讓槍管變形,因此在一定的時間內,機槍都是需要換槍管,才能保證機槍的正常使用。

當然,隨著機槍的改良,也出現了一些不用換槍管也能正常使用的機槍,但槍管的壽命依舊還是有限的,需要等一段時間來進行冷卻,例如說1000發子彈全部打完,肯定不是按常規的時間來算的,中途還需要有一些冷卻的時間。

哪怕就是機槍手站在原地不停地打,算上冷卻時間,大約也要30分鐘左右了。

另外值得一說的是,在真正的戰場上,機槍手拿著機槍站在原地掃射的情況幾乎是不存在的,因為在戰場上,狙擊兵和機槍兵都是戰場上敵人的重要目標,很多時候光是找地形就算得上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了。

為了保證狙擊手跟機槍手的安全,很多時候狙擊手旁邊還會搭配一個觀察員,而機槍手旁邊也還會有一位副射手,說到底戰場還是一個講究團隊配合的地方,畢竟一頭孤狼肯定不如一群狼。

回到問題本身就是,一把機槍並不是要多久才能打完,而是如果能夠有效地打完,畢竟上了戰場,每一把槍每一個子彈都得有它的用處,正所謂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能夠把握好每一顆子彈,就是勝利的第一步

相關焦點

  • 南京大屠殺中,100多挺機槍掃射有多恐怖?聽聽日軍老兵怎麼說
    上世紀90年代,日本一位叫松岡環的女作家,採訪了200多位佔領南京的日本老兵,通過這些老兵們的回憶,南京大屠殺中,一些不為人知的暴行,被許多日軍老兵揭露曝光,其中一位日軍老兵的話令人震驚:大規模屠殺俘虜時,有100多挺機槍掃射,數不清的中國士兵倒了下去。
  • 捷克式輕機槍!八路戰士為何總是留4發子彈就換彈匣,老兵:保命招數!
    「捷克式輕機槍」是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國營兵工廠20世紀20年代的軍工產品,官方名稱:ZB-26輕機槍,捷克式輕機槍除了自用之外,國營兵工廠還對外出口大約12萬各種型號該機槍,當時有中國 伊朗 伊拉克 埃及 智利等國,中國不但購買了相當數量,而且還大量仿製許多,根據傑克布爾諾工廠的記載,中國一共購買了30249挺,在抗戰時期,中國兵工廠大約生產
  • 戰場上,一挺機槍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打完1000發子彈?抗日神劇騙我
    那麼1000發子彈機槍要花費多長時間可以打完呢?雖然很多人都非常喜歡軍事,但是因為我們國家是嚴格實行禁槍的,所以大部分人只是從影視劇中了解一些武器的知識而已,在現實中是根本接觸不到武器的,但是很多影視劇為了追求更加刺激的視效應,對場景通常會進項誇大拍攝,導致誤導了很多的觀眾。
  • 抗戰時中日兩軍的主力輕機槍,捷克式PK歪把子,哪款更有殺傷力?
    就是單從子彈上來比,7.92毫米也6.5毫米的殺傷力大了許多。其次是從射速和火力壓制上比較:捷克式雖然彈匣容量只有20發子彈,但是由彈匣插卸簡單方便,一個訓練有素的機槍手可以在射擊中獨立而且快速更換彈匣。實戰中一些老兵,大都是採用三發短點射,而不是長連射,而且會計算射擊的子彈,經常在彈匣還剩兩三發時就更換彈匣,保持良好的火力持續性。歪把子最大特點是採用漏鬥式供彈。由於結構複雜,所以經常會出現卡殼。
  • 少年英雄、抗戰老兵——馮殿功
    1942年秋天,高苑縣(今山東省高青縣)北部的一個日軍營地中,誰也沒有發現,一個12歲的少年,在給日本人添水燒火之後,偷偷的拿了日本軍的100發子彈,回到八路軍隊伍裡。這名少年,就是如今高青縣蘆湖街道辦事處司官村的一名抗戰老兵——馮殿功。
  • 抗戰初期我軍急需兩萬挺機槍,英美皆冷眼旁觀,捷克總統:送全套機槍...
    前線部隊作戰的基本需求是步槍,輕機槍和重機槍。1937年10月。當時的國民黨軍政部制定了《增購械彈計劃》,分析出當時中國維持抗戰最急需的外國軍火是兩萬挺輕機槍,4500挺重機槍與11億發槍彈。而當時中國賴以建立德系部隊的中德易貨協定,卻發不上力。抗戰爆發時,德國自身正在全力擴軍,準備吞噬整個歐洲,因此絕對不可能將現成的機槍與槍彈授與中國。
  • 捷克式輕機槍有多少子彈?按照「抗日神劇」的敗家打法,夠打兩秒
    槍械設計師哈力克根據其他機槍的原理、造型、優缺點,最終設計出一種新型樣板槍(最初名字叫布拉格一式)。這把機槍具備伸縮槍託、雙腳支架、可拆卸槍管,所以很快就被捷克國防部選用。之後哈力克在捷克國家兵工廠協助完成了生產藍圖的繪製,從此ZB-26式輕機槍橫空出世。由於是捷克所產,中國一般稱呼為捷克式輕機槍。據捷克兵工廠的資料,中國一共仿製、購買10萬挺,可見這槍還是比較受我軍青睞的。
  • 躲在樹後真的能擋子彈?別再被影視劇騙了,真能擋子彈的是它
    在戰爭中,槍械已經被作為一般作戰的常備武器,子彈的殺傷力在實戰中更是有目共睹。我們在影視劇中不乏見到這樣的一幕,看見敵人射擊,有人就趕緊藏在大樹後面躲避子彈。那麼,在現實中躲在大樹後真的能擋住子彈嗎?遭遇槍擊的時候,躲在大樹後的行為到底有沒有可行性呢?
  • 致敬 抗戰老兵(多圖)-抗戰,老兵-江西新聞網
    老兵檔案:陳來保,89歲,出生於安徽省銅陵市,先後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在戰爭年代先後數十次立功受獎,1964年轉業到江西修水縣,1983年離休。 抗戰故事:「1944年,幾百個日本鬼子開著汽艇在安徽無為縣三官殿掃蕩,100多名新四軍被鬼子包圍,部隊被迫以玉米地為天然屏障,與日軍殊死搏鬥。
  • 真實戰場上,被子彈擊中到底什麼感覺?別再被電視劇給騙了
    導語:真實戰場上,被子彈擊中到底什麼感覺?別再被電視劇給騙了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社會環境中的我們,很難想像到被子彈擊中是什麼感覺,痛肯定是難免的,被針頭打一針或被石頭砸中,都能引起身體的不同級別的痛感。首先,若是普通人遭遇不法分子槍擊時,子彈擊中身體會立即倒地不起,劇烈的疼痛感讓普通人承受不住,被擊中的部位流血不止,接著四肢無力、面目煞白、頭昏眼花暈迷過去,雖然還不至於致命,但是得不到急救的話普通人則在昏迷中死亡;如果子彈直接命中致命部位,如心臟或者頭部,以上情況都不會發生,而是當場斃命。
  • 抗戰老兵:打日本是責任,國家不用惦記我(圖)
    圖為河南濮陽抗戰老兵馬潔英  【老兵檔案】  姓名:馬潔英  出生:1924年11月  祖籍:河南濮陽市濮陽縣  部隊:國民革命軍40軍39師116團1連任排長;68軍119師356團5連任排長  【老兵故事】  「我十幾歲當兵負傷致殘為的是打鬼子報效國家,從未後悔!」
  • 一挺機槍1000大洋,還不包括子彈
    首先士兵配備方面主要是一桿老套筒,一桿下來就得13塊大洋,軍官等配備手槍以毛瑟槍為主,價格要比老套筒稍貴一點,也就15塊大洋,這樣下來大概就需要將近20萬大洋,這還不包括子彈。而當時子彈的價格則是500發20塊大洋,按標準一個士兵500發子彈,那就得20萬,這樣下來一個萬人隊伍就得40萬大洋購置軍火。
  • 我軍一把歪把子機槍,一夜發射上千發子彈:打死數百名日本人
    有網友問:歪把子機槍裝子彈時要刷油是真的嗎,為什麼?歪把子機槍也叫大正11年式輕機槍,是日本陸軍一種早期機槍,在1922年開始就裝備日本陸軍,這種機槍的缺點特別多。第一就是採用了供彈鬥,每次都要把5發子彈一個彈夾的,6個彈夾一個一個放進供彈鬥,特別麻煩。
  • 老兵楊良平去世:經歷抗戰全程,松山戰役加入敢死隊攻克主峰
    抗戰老兵楊良平。1944年8月1日,楊良平擔任了松山戰役中由104人組成的敢死隊隊長。抗戰期間曾頭部受傷一次,身體七次受傷。國際在線曾於2015年7月刊文《訪抗戰老兵楊良平:傷疤就是軍人的勳章》介紹了楊良平的戰鬥經歷。文章透露,楊良平16歲參軍,18歲第一次參加戰鬥,就是著名的淞滬會戰。
  • 抗戰老兵:年輕時打鬼子 老子從來不後悔
    壯士出川—重走抗戰路  全球尋訪川人抗戰足跡大型系列報導 4  第一站·上海  淞滬會戰中目前唯一健在的96歲川軍老兵張文治:  華西都市報記者餘行實習記者楊力成都報導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 抗戰老兵趙舉:參加革命十幾年 難忘日寇王家山暴行
    原標題:抗戰老兵趙舉:參加革命十幾年 難忘日寇王家山暴行  【抗戰老兵口述抗戰】   光明網訊(記者丁豔 通訊員馮豔慧)趙舉,1923年出生,山東梁山縣人,1941年8月參加八路軍,1942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 被子彈打中還能活蹦亂跳?歷史上抗戰老兵告訴你
    被子彈打中之後還可以繼續戰鬥嗎?這個問題想必困惑著大家,許多人進來受一些影視作品的渲染,大家通常是看到一個人身中好幾槍,甚至被炮彈近距離轟炸過之後,依然沒有退縮,奮鬥在前線,更有甚者,實際上還和敵人一起拼刺刀並且還勝利了!這種事情可能嗎?
  • 戰場上可以用戰友的屍體擋子彈嗎?97歲抗日老兵告訴你
    他的重機槍,是一個先進的「馬克沁」,可以連發600發子彈,光重量都50多斤,有著「死神的鐮刀」之稱。 有了它,打鬼子,像收割稻草一樣,一掃一片。 賈善明端詳著先進的裝備,一臉自豪。 18歲小夥子自作主張的人生選擇,仿佛是命運冥冥之中的安排。
  • 抗戰中,每攻下一個日軍炮樓,能繳獲幾發子彈?繳回幾條槍?
    但為了避免本國領土主權遭到外敵破壞,清朝實施了閉關自守的政策,讓中國與國外的聯繫被斬斷,科技實力也逐漸落後於西方國家,也讓我國錯失了壯大海上力量的最好機會,鴉片戰爭後,無能的清政府為了避免戰爭,與西方列強籤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我國也因此淪為了一個半殖民地國家,為了驅逐侵略者,民族意識覺醒的中華兒女們紛紛拿起了武器,和實力遠在自己之上的敵人作鬥爭。
  • 9挺捷克式機槍並排開火!師長:讓他們見識下什麼叫正規軍
    次年,沈秉堃護理雲貴總督,其從德國購進的8000支步槍、54門火炮、50挺重機槍全部裝備到了第19鎮。一時間,第19鎮兵精糧足,成為了南方新軍中的一支主力。清亡之後,雲南新軍由蔡鍔將軍統領,此時的滇軍,訓練嚴格,武器裝備為全國一流水準,軍官大多為軍校生,戰力非常強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