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七旬翁培育樹苗為小區種上棕櫚樹

2021-01-10 中國園林網

中國園林網11月28日消息:七旬老人,不打牌、不抽菸,就愛養花草,還給小區綠化帶義務種上了棕櫚樹。住在臨渭區倉程路惠園小區B區的業主們只要一提到76歲的張佔勞,無不連連誇讚。小區物業工作人員都稱:「我們有個義務綠化小區的業主,有他在小區綠化不用愁。」

11月21日上午,記者來到惠園小區B區5號樓3單元2樓東戶張佔勞老人家時,老人正在陽臺上小心翼翼地修剪移植的仙人掌。在老人家的客廳裡,養著各種盆栽植物,「這是景天、金虎、紅掌、蟹爪蘭、君子蘭、仙人掌、仙人球……」老人一一介紹起擺放著的八十餘盆植物。

張佔勞老人說,自己就喜歡養花種草,退休後閒暇時間多,就到處採集各種易活的植物種子,在家裡養。

2009年,有一次看到小區綠化帶上只有冬青和雜草,老人小孩又經常在院子活動,要是能把自己培植的一些花草種植到小區,既綠化,又美觀,何樂而不為呢?

「看,這都是我種植的,這一顆最旺盛。」老人指著他在2009年種植的棕櫚樹說,「這樹成活率低,種植後生長較慢。我家裡不少類別的植物,要綠化效果好成活率高,就不好種植。今年我把棕櫚樹樹苗栽植在花盆裡,直接從花盆移植到綠化帶,這樣成活率會更高些。」

老人還說,景天、君子蘭等植物相對成活率高,他目前正在培育一些幼苗,打算明年春天再種植到整個小區。

惠園小區祥雲物業公司經理王妙芳稱,張佔勞老人是林業部門退休老幹部,對植物綠化很有研究。對於老人在小區綠化帶上種樹一事,物業公司都非常支持。

「老人就是有一個願望——育樹苗,留後人。這可真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呀!」惠園小區業主委員會主任郭克明說。

和張佔勞同單元的業主李女士說:「老人經常在小區綠化帶種植一些花草,既美化環境,我們小區老人小孩還能增加一些知識。」

推薦閱讀:

山西:盂縣彭真渠旁村民種樹苗致富

廣西:柳州「內行」賊專偷新栽樹苗

山西盂縣彭真渠旁村民種樹苗過上好日子

大連彩色樹苗木產業領跑城市進入彩化時代

(來源:華商網)

相關焦點

  • 苦楝樹苗
    目前科學家在紅楓的基礎上作了改良,已經培育出很多的改良新品種,如:紅楓、北美紅楓、改良紅楓(秋焰槭、夕陽紅、十月光輝)等。紅楓性喜陽光,適合溫暖氣候,怕烈日曝曬,較耐寒,稍耐旱,不耐澇,適生於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壤。棕櫚樹?如果想購買棕櫚樹,好是去,那裡的棕櫚樹非常正宗,而且價格合理,主要的是這裡的棕櫚樹的質量非常高。
  • 毛陽位:種下棕櫚樹,創出「綠」產業-光明日報-光明網
    他是一名52歲的普通農民,大半生的時光都在和棕櫚樹打交道。他帶領當地村民種植棕櫚樹,既增加了群眾的收入,又治理了石漠化,有效保護了生態環境。他就是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的農民毛陽位。    毛陽位是浙江人,但貴州多彩的風土人情深深吸引了他。
  • 濟寧泡桐樹苗種植及養護方法
    濟寧泡桐樹苗種植及養護方法 ,「pvx55l」濟寧泡桐樹苗種植及養護方法碧桃還可以與多種小喬木,大灌木,地被,草本植物等等搭配做成各樣的景色,還能裝飾綠地,不光增加了景色顏色,而且活躍了園林氛圍。楓楊樹冠寬廣,枝葉茂密,生長迅速,是種常見的庭蔭樹和防護樹種。
  • 供暖至今小區二次網頻繁爆管 七旬翁在家要穿軍大衣
    從供暖開始至今,該小區供熱二次網頻繁爆管,對老舊的供暖管道,物業稱「三供一業」移交後會由熱力公司改造。樊老先生家中共有四個暖氣片,客廳和臥室的暖氣片連接小區二次網供熱管道,而這兩個暖氣片摸上去是溫的,而廚房和衛生間的暖氣片因為連接著壁掛鍋爐,散發出的熱量讓人摸上去很舒適。  在同小區21號樓劉女士家中,客廳中懸掛的溫度計上顯示的數值在13℃-14℃之間,記者用隨身攜帶的溫度計測量出的室溫為15℃。在記者走訪到的5戶人家中,室溫均未達到《西安市集中供熱條例》要求的18℃。
  • 德州泡桐樹苗養護管理與觀賞
    德州泡桐樹苗養護管理與觀賞 ,「pvx55l」德州泡桐樹苗養護管理與觀賞由此,也產生了很多專門生產與棕櫚樹的專業基地,他們分布在全G各地,滿足不同體客戶的巨大需求。管理粗放,花期注意肥水管理和中耕除草。品種不同,葉子,花蕾,樹冠還是有點細小的差別,木槿花蕾色彩是有淺紅等等。紅楓小苗什麼價格?
  • 棕櫚樹的種植技術?種植成本?
    棕櫚樹是世界上最耐寒的棕櫚科植物之一,為棕櫚科棕櫚屬常綠喬木,栽培價值非常高,栽於庭院、路邊及花壇之中適於四季觀賞,木材可以制器具,扇子型葉鞘有棕纖維,葉可制扇、帽等工藝品,根可入藥,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棕櫚樹的種植技術吧
  • 洛陽農民山中發現野果樹,竟是奇果,培育後樹苗賣十幾萬
    近幾年,趙水景因為種植鈣果成了致富帶頭人,也成了名人,他培育的鈣果苗遠銷新疆、內蒙古、雲南、貴州等地,還有不少農林科研單位來買,2018年單賣樹苗,趙水景的收入已經超過15萬元,單苗賣過35元一棵。可這種昂貴的樹苗其實是八年前,趙水景從村口的大山裡移栽下來,培育改良而來的。
  • 去年樹苗賣了15萬元,洛陽48歲農民種「貴族水果」致富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高菊趙水景培育出的歐李就像算盤珠一樣,並且掛果率非常高。洛陽市嵩縣紙房鎮馬駒嶺村48歲的農民趙水景,2016年被定為貧困戶。他培育的鈣果苗遠銷新疆、內蒙古、雲南、貴州等地,還有不少農林科研單位來買,2018年單賣樹苗,趙水景的收入已經超過15萬元,單苗賣過35元一棵。可這種昂貴的樹苗其實是八年前,趙水景從村口的大山裡移栽下來,培育改良而來的。
  • 《綠色高大的棕櫚樹》神算子-協助拍攝
    棕櫚樹栽於庭院、路邊及花壇之中,樹勢挺拔,葉色蔥蘢,適於四季觀賞。木材可以制器具。棕櫚葉鞘為扇子型,有棕纖維,葉可制扇、帽等工藝品,根入藥。棕櫚科植物以其特有的形態特徵構成了熱帶植物部分特有的景觀。綠色高大的棕櫚樹【第1幅圖】此作品由濰坊攝影愛好者費先生在著名的台州地區拍攝
  • 《鬱鬱蔥蔥茂盛的棕櫚樹》鎮三山-協助拍攝
    棕櫚是世界上最耐寒的棕櫚科植物之一,除西藏外我國秦嶺以南地區均有分布,北起陝西南部,南到廣東、廣西和雲南、西達西藏邊界,東至上海浙江。棕櫚樹栽於庭院、路邊及花壇之中,樹勢挺拔,葉色蔥蘢,適於四季觀賞。木材可以制器具。棕櫚葉鞘為扇子型,有棕纖維,葉可制扇、帽等工藝品,根入藥。棕櫚科植物以其特有的形態特徵構成了熱帶植物部分特有的景觀。
  • 上港星樂會舉辦「呵護夢想」樹苗養護活動
    圖片說明:球迷們正在清除雜草  東方網記者曹子琛3月24日報導:今天下午,以「呵護夢想」為主題的上港星樂會三月植樹活動在崇明拉開帷幕。一年前,俱樂部各球迷會代表在「上港星樂會培育種植基地」攜手種下象徵希望的小樹苗。如今,他們再次回到這裡,共同呵護這份希望。  抵達種植基地附近,不少參加了上次活動的球迷已是熟門熟路,帶著初次參加活動的球迷來到苗圃內,去年種下的小苗,如今已茁壯成長,部分小樹還開出了花苞。
  • 豐園紅杏樹苗品種介紹
    豐園紅杏樹苗品種介紹植株特徵豐園紅杏樹苗屬早中熟杏樹苗品種,樹姿半開張,主幹和多年生枝暗褐色,主枝開張基角較小,一年生枝陽面紅褐色,皮孔大,葉片圓形、深綠色。果實性狀豐園紅杏樹苗果實成熟時間為5月下旬,果實形狀卵圓形,平均單果重62.0 g,大單果重110.0 g,果皮底色橙黃色,陽面著片狀紅色,果頂圓形,縫合線中深,片肉對稱或稍不對稱。離核,果肉較硬,完全成熟後肉質細密,纖維中等,汁液多,果實在室溫下可以存放7天,較抗碰壓,耐運輸。
  • 桂花樹苗繁殖的方法有3種,壓條繁殖需要土壤捆到樹上
    大家好,歡迎您的欣賞,「農大知事」願為大家帶來相關三農常識。如果你想持續收到本欄目,請點上方的「關注」二字。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桂花樹苗繁殖的方法有3種,壓條繁殖需要土壤綁到樹上。桂花樹從哪裡來?桂花樹的3種繁殖方法第一是扦插:扦插繁殖桂花樹,也是獲取樹苗通常採用的方法,這種方法比較簡便,成活率也很高,再者就是說成本兒比較低。一般會選擇在每年的春季,選用一年生春梢剪段扦插。也可以在7月份前後,選擇當年新枝剪段扦插。
  • 如何畫棕櫚樹 - 簡單的棕櫚樹簡筆畫教程
    棕櫚樹是一種無分支的常綠樹,樹幹圓柱形,葉簌豎幹頂,形如扇,葉子兩側細齒明顯。棕櫚樹原產中國,除了西藏外中國秦嶺以南的地區均有分布,常用於庭院、路邊及花壇之中,適於四季觀賞。這個教程將向大家展示如何畫棕櫚樹簡筆畫。
  • 哈爾濱市退休老人小區裡種花種樹 十年變花園
    原標題:哈爾濱市退休老人小區裡種花種樹 十年變花園   「這些樹都是他種的,他連去外地走親戚都往回買樹苗。」小區居民姜阿姨口中的這個人是國霆鈞。退休十幾年,他領著小區裡的老鄰居一起植樹種花,漸漸地把小區變成了一個大花園。  24日,在香坊區花場小區,國霆鈞正在和鄰居在修剪綠籬。
  • 種植菠蘿蜜第一步,樹苗要選好,看看大家都是怎麼選擇樹苗的
    記得小編之前看過一些種植菠蘿蜜的一些重要步驟,覺得雖然這些步驟是很關鍵的,但是我們想要高產,從一開始選擇樹苗就要做起了。如果咱們樹苗如果選擇的好,加上後期種植過程中認真的管理,相信大家結出來的菠蘿蜜會更甜蜜。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如何選擇菠蘿蜜的樹苗吧。
  • 三翁醉唱《野豬林》
    今天,吃罷早飯,從印象安江小區的防洪堤向沅江邊三巖灣小區行走,沒走多遠,只聽見前方防洪堤靠左裡的一處民房裡傳出京胡的琴聲,京胡琴聲裡隱約伴著京味的唱腔。自己一向喜好京腔韻味,因此緊趕往前想看究竟。原來是三個七旬白髮老人在合練唱京劇《野豬林》片斷。他們三人粗布家飾,相邀隨坐在簡陋的一處堆放雜物的房間裡。
  • 「小區樹權之爭」後續 業主在小區種了5年樹 樹權歸誰?(圖)
    (本報昨日、前日曾連續報導)  3月20日,西湖半島小區物業已經主動找社區協商,計劃在下周一讓業主、開發商、物業和社區4方坐下來進行溝通。物業經理呂永輝說:「為業主爭取利益也是我們的責任。」  而在成都市錦江區合歡樹街1500號,40歲的業主「麥子」的植樹故事讓我們心生感動:每年3月都要召集鄰居們在小區和周邊義務植樹,至今已5年。
  • 科學家希望基因研究能洗刷棕櫚樹的壞名聲—新聞—科學網
    其主要問題是基因和表觀遺傳變化導致一些棕櫚樹產量下降。因為棕櫚樹成熟較慢,通常種植者需要三四年時間才能知道他們種植的樹木是表現優異的果樹還是沒有價值的木材。 這正是Orion加入其中的原因。當葉片穿孔設備被送往東南亞並返回之後,Orion技術員會對這些綠色圓片進行分析處理,並向種植者發送一份針對子苗的報告。
  • 楠溪棕櫚樹
    諸如此類藏在民間土方裡的鄉人的智慧,令人嘆服。剝棕、食花杜甫《枯棕》雲,「蜀門多棕櫚,高者十八九」。記憶中的棕櫚樹,無一不是「高不可攀」,剝棕時,得藉助木梯。先用形似鐮刀的「月牙刀」抵著樹幹繞一圈,將連接樹幹的邊緣劃開,輕輕一揭,剝筍般,一層層將其從「母體」剝離。我們小孩子惦記的是棕櫚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