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留學生萬字長文談離美回國原因:這終究不是我的國

2020-12-06 齊魯壹點

摘要:個體抉擇都是獨特的,一次採訪難以概述全貌。但這些真誠的口述實錄有一個共通點令人印象深刻——人才流動本質上是機遇的流動。

#編者按

中國赴美留學生是身處兩國人文交流最前沿的一個群體。從中國改革開放一路走到21世紀第三個十年即將展開,人們對留學目的、就業選擇、發展前景等問題的考量都在發生變化。誠然,個體抉擇都是獨特的,一次採訪難以概述全貌。但這些真誠的口述實錄有一個共通點令人印象深刻——人才流動本質上是機遇的流動。

2019年5月22日,在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參加畢業典禮時拍照。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

11月初,中國留學生欒奕在新媒體平臺發表了萬字長文《我為什麼離開美國》,講述自己在美國讀研兩年、工作四載後決定回國發展的心路歷程。文章在留學生群體中產生一定迴響。僅從其個人微信公號展示的留言中也可一窺端倪,有人表達共鳴,有人深入探討,當然,也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或更多疑問。新華社記者與欒奕以及近來與她作出相同選擇的10名中國留學生聊了聊。

欒奕:我為何萬字長文記錄心聲

欒奕在文章中寫道,她選擇回國發展基於如下原因:美國在疫情中的表現打碎了「美國濾鏡」,她深感在美國社會難以獲得足夠共鳴和參與感,中美差距顯著縮小、中國在很多方面有優勢,她在中國獲得快樂和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以下是部分採訪實錄:

文章發表後收穫了很多留言,我也因此結識了幾個有共鳴的新朋友。當然,也有身在美國的朋友認為我的看法太片面了。

我決定回國發展,但並不否定留學的價值。對有條件出國並還在糾結的朋友,我認為留學經歷還是很寶貴,能在眼界、學識、能力、英語等方面飛速成長。我也相信,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留學生會學成歸國,用所學知識和國際視野建設祖國。還有一個小建議,在出國讀研前不妨先試著留一年在國內實習,對探索職業方向更有幫助。

每個留學生其實都是中美人文交流最小的載體。如果雙方足夠真誠、包容、友善,留學生與當地人的交流對兩國人民增進相互理解非常有益。

今年因為疫情應對不力、反種族歧視運動、美國大選等事件,我目睹了美國應對危機方式的欠缺,直觀感受到美國社會的撕裂,體驗到少數族裔受歧視之嚴重,加之美國身為大國卻對外「甩鍋」、放任疫情蔓延等不負責任的做法,徹底打碎了心中早前所謂的「美國濾鏡」,也是促成我決心回國的一個原因。

決定回國關鍵詞:

機遇、疫情、籤證、「濾鏡」破裂、種族歧視

新華社記者還採訪了10名有在美國學習工作經歷、近期回國的中國留學生。他們中最短的在美國待了4年,最長則有10年之久,專業方向包括教育、金融、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烹飪、生物等。其中8人於2020年回國,各有一人2018年和2019年回國。

為何回國發展?每個人都列舉了不只一個理由。其中,6人提到美國疫情嚴峻、抗疫表現差勁,4人提到籤證政策「卡」人,3人提到包括華裔在內少數族裔受歧視或遭遇隱形「天花板」,3人提到目睹種種社會問題而致「美國濾鏡」破裂。所有人都提到了一個詞——機遇。或感到美國發展機遇不足,或憧憬中國國內發展機遇,都是促成他們決心回國的一大因素。

在美國從高中讀到大學的小沈說,總覺得在國外有一層透明「天花板」,長期來看整體發展機會不如國內好,加之文化有差異,個人感覺與其在美國工作兩年鍍一層所謂的「金」,不如早些回國發展。

一名在美學習6年、原本打算繼續攻讀政治學博士的留學生回憶說,早在今年2月,他所在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就能聽到「隆隆響的咳嗽聲」。他當時十分關注祖國的抗疫工作,很多新聞都令他深受感動,美國的疫情應對方式加劇了他的危機感。據他本人觀察,美國種族矛盾根深蒂固,階級對立日益尖銳,經濟危機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反觀中國,每一次回國探親都對國家蒸蒸日上、城市發展迅速、人民精神面貌變化印象深刻。

在美國學習兩年、工作4年、留名Terry的留學生說,過去4年來目睹了美國階級之間、種族之間隔閡日益加大,一個辦公室裡就能聽到不同派別的人為一個政策而爭吵;還感受到美國社會對亞裔的偏見和歧視很深;決定離開美國的「最後一根稻草」是當地經濟至上、大選至上甚至漠視生命的種種防疫政策令人失望。

11月18日,行人走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

在美國求學7年的楊修武提到,包括他所處的紐約在內,感覺美國社會效率整體偏低,創業、工作節奏較慢,年輕人整體拼勁不足。

劉春吾在美國畢業後有在聯合國的工作經歷。她認為,聯合國中國籍中高層職員相對較少,反觀國內更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和才能,她所投身的教育行業正蓬勃發展,期待對社會有所貢獻。

留名Cara的留學生說,自己今年抽中H1B籤證但沒通過審核,美國收緊籤證政策而致拒籤率飆升,個人覺得留美職業前景艱難,對比國內的日新月異尤其感到不滿足,加之身為獨生子女想更好支持家人,決定回國發展,但相信在美經歷對個人有提升。

留名Grace的留學生說,雖然在紐約已過上不錯的白領生活,但即將三十而立還是想回國「闖一把」。即使在經濟發達的紐約,十年間區別都不會很大,與中國發展速度不在一個量級。此外,文化障礙存在,大部分留學生還是在抱團取暖,沒有融入美國主流社會,「這終究不是我的國」。

4月22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人們在林肯紀念堂附近運動休閒。美國總統川普當天籤署行政令,即日起60天內暫停部分外國人移民美國。新華社記者 劉傑 攝

在美國學習和工作達十年之久的Wanjing說,因籤證政策,職業選擇和晉升都受身份限制,她認為最重要的是有一份自己熱愛的工作,看到近幾年中國醫藥行業蓬勃發展,希望回來迎接這些機遇。

在美國學習和工作9年的侯穎捷說,籤證因疫情之故未能續籤,趁機選擇回深圳一家自己青睞的餐廳謀職。

在美國學習烹飪並有過在米其林三星餐廳工作經歷的一名留學生說,因為疫情暴發,自主創業的餐廳被迫停工,今年看到大量打砸搶行為,也看到了對華人的歧視行為,加上美國疫情久久得不到控制,經濟形勢並不好,因此決定回國重新開始。

資料圖:幾名來自中國的國際學生在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典禮上。新華社發

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會變,需要有愛國之心和國際視野的人才參與國家建設。對年輕人來說,中國好,世界好,個體發展才更有保障,個人抱負才更有機會實現,進而對社會作出貢獻。機遇的流動,人才的流動,歸根結底應追求共贏。

相關焦點

  • 這些留學生講述為何離開美國回國發展
    2019年5月22日,在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參加畢業典禮時拍照。新華社記者王迎攝 11月初,中國留學生欒奕在新媒體平臺發表了萬字長文《我為什麼離開美國》,講述自己在美國讀研兩年、工作四載後決定回國發展的心路歷程。文章在留學生群體中產生一定迴響。
  • 境外輸入嚴重,為什麼不禁止留學生回國?原因有三
    現在中國境外的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突破200萬大關,截止至4月18號,國內的境外輸入病例已高達477,很多地方推遲了學生的開學時間,在國外回來的人員中,留學生佔大多數,有人會說馬上禁止他們回國呀,但是國家並不會這樣做。疫情當前,我們為何不禁止留學生回國?主要有三個原因。
  • 小留學生家長「樂開了花」:終究還是「妥協」了!
    小留學生家長「樂開了花」:終究還是「妥協」了!文 | 小張小留學生如今面臨什麼樣的「險境」?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小留學生必須留在寄宿家庭裡面。但是我們知道:小留學生寄宿的這些家庭,往往都是一些上了年紀「老人家」作為家主!要知道,老人們自身都「難保」了。他們還有可能花費精力在一個「素不相識」的小留學生身上嗎?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 那些不靠譜的留學生們:回國前不戴口罩跑步,回國後接二連三確診
    那些不靠譜的留學生們:回國前不戴口罩跑步,回國後接二連三確診 每天,當我在瀏覽新聞的時候,我總會無比慶幸我生活在中國這樣一個偉大的國家。
  • 在美留學生無法回國:祖國背叛了我:中小學白上了!
    前提,不是針對所有的留學生只是那些沒有認清自己的人。留學生三個字在這幾年有很大的含金量。海歸二字讓多少人感到了高人一等和自命不凡。前有留學生許可馨辱罵祖國之言論,後有留學生回國叫囂自己的待遇差。在國外幾年,喝了幾年的洋墨水,本事沒學多少,反而忘記了自己是誰。就在這幾天,由於疫情的原因一些美國的留學生由於不能回到祖國留說:是祖國背叛了我。毫無廉恥可言。
  • 15000名在英小留學生: 回國長途輾轉,留英缺少監護 | 南方周末
    「有同學跟我說,你從中國來的,我就不跟你玩了。」晨晨提到,一位中國同學十分焦慮,幾乎每天晚上都會哭,自己還和他擠在一張床上,安慰他。晨晨了解疫情的渠道,是微信推送的新聞,或是打遊戲時彈窗的新聞。大概半個月前,這位同學回了國。這也是在英留學生們陸續啟程回國的時間。在英國格洛斯特郡讀高中的黃樺回憶,3月初,身邊不少同學在討論,英國情況也會越來越嚴重。
  • 大批小留學生包機回國,網友擔心:又培養出一些白眼狼
    如果不是這次疫情,好多人並不知道國外還有這麼多中國小留學生。英國大約是1.5萬,在美中國留學生計約41萬多,其中小留學生也得幾萬吧。這麼大的數據,要把這些留學生接回來,並不是容易的事。目前,國家已經在做著努力。
  • 韓國留學生退學回國怎麼學歷認證?
    韓國留學退學可能有很多原因,一些同學會選擇申請其他國家,也有同學決定回國發展。回國就需要完成學歷認證才行,那麼韓國留學生退學回國怎麼學歷認證呢?「許多中國高中生只考了託福、雅思等語言成績就出國留學,結果出國後無法適應國外講授,跟不上課程進度,社交圈太窄,很難融入國外精彩大學生活……」這些問題的出現讓我們看到,考出一個高分成功留學不代表就能留學成功。
  • 疫情面前,生活在海外留學生和華人華僑回國,這是命運改變的開始
    疫情面前,生活在海外留學生和華人華僑回國,這是命運改變的開始。 人是由內在性格和外在形象構成,外在形象只對視覺感官產生影響,起到的作用有限,人的命運註定於內在性格。 性格是指性情品格,即本性和人格。古人云"積行成習,積習成性,積性成命。"可見性格決定命運。
  • 清華美女教授「棄國赴美」引發熱議,為什麼留學生不願意回國發展
    清華教授「棄國赴美」引發熱議,為什麼留學生不願意回國發展,原因很真實但是拋開顏寧老師這一事件本身,不禁令人深思,為什麼留學生不願意回國發展呢?首先,比較客觀的原因,是很現實的工資水平的問題。不願意回國的留學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中了國外相對高的薪資。同時,國外為了留住這些人才,又不是補助政策,相比起來,在國外工作賺的錢可能確實比國內多不少。
  • 英國留學生喊話想回國,讓國家再接一次
    如今提起英國,我們的腦海中總浮現幾個關鍵詞:倫敦塔橋、倫敦眼、大英博物館、白金漢宮……所以,若有機會可以去英國玩一圈,它絕對是一個詩意與優雅的國家,文物古蹟比比皆是、自然風光數不勝數、旅遊資源豐富多彩,如果第一次到歐洲,我最想推薦給你們旅行目的地就是英國!作為歐洲重要的旅遊目的地,英國每年要接待數以千萬的遊客,每天、每周、每月都可以看到來自世界各地遊客。
  • 17歲留學生回國避難:在國外唯唯諾諾,在國內面對同胞重拳出擊!
    留學生回國需要遵守國內發法律法規,給自己「搞特殊」,引火燒身,還有可能禍及無辜,真是自私又討厭。本是同根生,我國人民並不介意或反對留學生回國,畢竟他們也年紀還小,一個人在外面難免會害怕,沒有安全感。但是對於所有歸國的留學生,一定要做好隔離和報備工作。既然你選擇了回國,就要遵守國家的規定。
  • 女留學生輾轉28小時教科書式回國,獲網友大讚!留學生要不要回國?聽聽張文宏怎麼說
    家長和學生首先要關注國內對境外人員回國的政策。如果回國,務必做好防護,遵守中國相關的防控要求,如實填報相關信息,切勿隱瞞。此外,家長和學生的顧慮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如果回國,籤證和學業問題怎麼辦?二是留學期間在境外停留的時間縮短,是否影響到回國之後的學歷認證和落戶申請等?
  • 高不成低不就,回國留學生越來越多,怎麼辦?
    最近,和幾位家長聊天,有一些孩子已經回國的家長,已經開始抱怨。特別是那些大三、大四的留學生家長,已經從當初孩子躲避疫情,順利回國後的興奮和開心,變得一些迷茫了。今年的春節以後,好好的留學生涯變成了大家紛紛討論刷票攻略,隨著「五個一」等航空管理措施的出臺,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家庭討論的唯一話題不是學業,而是如何回國。刷票回國、及時辦理疫情申報、看航班是否被取消、如何回國後隔離措施,這些都是今年上半年留學家長群裡的一波又一波話題。隨著秋季的開學,這波高潮回國仍然在繼續,孩子們都回國了。
  • 留學生猥褻女學生被遣送回國,稱前途被毀
    與之相反,現在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卻開始喜歡到中國來留學。除了入學門檻相對較低之外,國內的高校對留學生一般會持以歡迎和照顧的態度,不但給留學生配備條件更好的公寓,某些高校甚至還會為留學生配備伴讀,幫助留學生迅速的融入生活和學習當中。但是隨著擴招,也帶來了不少問題。7月31日,河北工程大學一女學生遭留學生猥褻。
  • 女留學生教科書式回國:輾轉28小時,一路不吃不喝不上廁所!
    而就在她登上返程飛機的當晚,義大利宣布「封國」。3月17日下午 ,瑤瑤這段旅程一度衝上了微博熱搜榜第二位。瑤瑤這一系列的舉動也引來無數網友點讚@不問歸期的時光集:這才是回國該有的自律。加油。@那年夏天山城夕陽下的側顏:真不容易啊,辛苦啦好孩子@秋水之上·Elena:留學生獨身在海外求學,在遭遇疫情時身邊沒有一個親人,確實很無助,所以回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希望每個回國的留學生,都能像這個「瑤瑤」一樣,保護自己同時也保護他人。
  • 為何留學生不喜歡回國?鄭強教授犀利質問:科學無國界?這是笑話
    這66.2萬人當中就有36.3萬人是留學美國的,基本上佔總人數的一半。其次就是英國,然後是澳大利亞,接著就是加拿大。似乎中國留學生更偏愛英語語言的國家,剩下的才是日本、新加坡等地。清華大學出國留學的比例是全國最高的,能夠達到百分之26。
  • 留學生回國後也有Culture Shock,是矯情還是理所當然?
    ✎懶得吐槽自己留學後遺症的S姐說:剛去國外的時候,每三件事裡發生一次culture shock,做了各種糗事,回國之後竟然還帶了一身留學後遺症,來看看留學生回國後那些無法適應的小事哈留學生在國外時因為Culture shock做的烏龍事,S姐就不一一列舉了,可能說三天都說不完。反正S姐做的最誇張的是就是把火警按鈕當做開宿舍樓下大門的按鈕,引來了超帥的消防員小哥,咳咳,S姐真的不是故意的,不過身材真的很棒~
  • 女留學生輾轉28小時回國,一路不吃不喝不摘口罩!
    現在全球疫情形勢嚴峻鍾南山院士說目前疫情防控面臨的問題是輸入病例而留學生的大批回國讓不少朋友產生了危機感網絡上也出現了反對的聲音但接下來這個從義大利回國的留學生瑤瑤(化名)一定要申報「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
  • 八成清華留學生定居國外,不願回國,施一公:他們因傾向知足常樂
    我們自己培養的高材生,卻因為出國留學一兩年,最後直接選擇不回國了,這真的與我們的主流價值觀不相符。01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清華留學生不願回國?傳統思維慣性的影響,總是認為國外的一切都是好的我們認為很多留學生不願意回國,這個原因佔到多數。其實,留學生們在國外的處境並不是特別好,他們的生活狀態也並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樣好,甚至可以說很大一部分的留學生過得非常一般。但是他們依然不願意回國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