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
如何科學減肥?要少吃多動
大洋網訊 卞華偉表示,科學的減肥應採取「少吃多動」的模式才會少走彎路。這裡的「少吃」指的是總熱量攝入的下降,而並非單一種類的少吃。這是因為,主食提供人體總熱量的50%~60%,蛋白質佔15%~20%,脂肪佔20%~30%,這些成分在體內各有作用。有的人選擇減去主食,不吃主食必然是蛋白質脂肪增加,這為機體能量供給帶來不便,長期如此,過高的蛋白質代謝會增加身體負擔,造成器官功能損害。
卞華偉建議,在合理膳食結構下,總熱量攝入下降時,多運動可以提高每日的消耗量,通過一定強度和時間的運動,可以達到「燃燒」體內脂肪的效果。但是這種總量攝入下降的前提,一定是保證每日攝入熱量不可低於人體基礎代謝量,這是維持生命運行的基礎能量,也是減肥持久戰的基礎。
通過節食一個夏季瘦了十斤如何避免冬季「報復性」反彈?這款減肥茶據說很有效,真的嗎?……面對各種問題,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卞華偉指出,減肥的過程就是減去體內多餘脂肪的過程。由於目前國內並沒有官方公布的專用於減肥功能的「減肥藥」,所以任何冠以「減肥茶」「減肥藥」稱呼的藥物和食材都是不靠譜的,這些不明成分的材料還容易埋下體內營養失衡、器官功能下降、神經性厭食等健康隱患。
減肥產品成分有多種可能
卞華偉介紹,目前國內並沒有官方認證的減肥藥,市面上銷售的冠名「減肥藥」「減肥茶」,並不靠譜。由於成分不明,「減肥藥」「減肥茶」的成分有多種可能。有的裡面是一些幫助消化的草本植物,原理是增加飢餓感,實際並沒有減脂;有的裡面可能有利尿劑,促進排尿,身體的水分減少,體重雖下降,但是並不是減脂;還有的可能添加了其他藥物,包括西藥或中藥成分,這類產品有明顯的風險隱患,一種是添加瀉藥(輕瀉劑),促進腸道蠕動,加快排洩過程;另一種則是加入西布曲明、甲狀腺素等用於減肥,二者都可能帶來健康的危害。
「添加瀉藥的減肥產品,加快排出的是剛進食的食物,而體內的脂肪儲存在腹部、四肢、皮下組織等地方,瀉藥是排不走這些脂肪的。」卞華偉提醒,促排洩過程中,食物的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所有營養成分一併排出,長此以往,輕則造成營養不良,器官功能下降,重則出現嚴重營養不良,內臟萎縮,神經性厭食,不但沒有真正減肥,而且得不償失。
不科學節食 越減越肥
除了減肥茶,有的人選擇輕斷食或者節食來減肥。卞華偉指出,無論是輕斷食還是節食,如果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會發生「越減越肥」的情況。專家解釋,一般來說,每日消耗和每日進食量,處於一個動態平衡狀態來維持身體健康。卞華偉舉例介紹,假設一個人每日需要消耗1500千卡熱量,攝入1800千卡,多出來的300千卡可以通過轉化為脂肪儲存在體內作為儲存能量,長時間下來就會導致肥胖。如果改為每日攝入1300千卡,消耗比吸收的多,最初能量不足時,身體內的蛋白質、糖分會先跳出來補位,不夠用了再動用脂肪,堅持一段時間,可減輕體重。
因此,一段時間低熱量飲食確實可消耗脂肪,但這種低熱量飲食持續一周至十天左右後,人體保護機制反應過來了,就會調低人體消耗能力,從1500千卡縮減為1300千卡,這樣就會達到一個新的平衡,也就是節食減肥的平臺期,所以節食減肥在一段時間後就無法再減脂肪。如果還想節食進一步減肥,那麼就必須吃得更少,這時,身體就可能就會有營養不良的風險。
為何節食減肥易反彈?卞華偉解釋,首先是節食的堅持時間,一旦中止節食,恢復正常飲食,這時候身體降低了的每日消耗量並不能立即提高,同時因節食機體對食物的利用率提高也不會立即下降,這種情況下攝入食物多了,多餘熱量會很易轉化為脂肪。此外,不科學的節食,減掉的不單是脂肪,還有肌肉組織,當反彈時,熱量儲存為脂肪,脂肪比肌肉更臃腫,所以一些人恢復體重後看起來體型更腫脹了。
解惑專家:卞華偉
(廣報全媒體記者張宇、梁超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