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冠疫情帶來的壓力,不少國家都把疫苗看作是救命稻草,爭分奪秒地批准和購買。中國在防疫工作方面為世界做出示範之外,在疫苗研發領域也行走在了最前列。但一些人卻又動了「歪心思」。
繼巴西政府12月14日污衊中國疫苗標準「不透明」之後,英國《金融時報》12月17日發表評論文章,主動「關心」中國海外疫苗「質量合格的程序問題」,還稱「若(中國)解決不好,可能產生嚴重的外交、政治和經濟後果。」卻對英國當地接種輝瑞疫苗後出現的嚴重過敏案例隻字不提。
圖源英國金融時報
英媒《金融時報》表示,新疫苗應該走完動物和人體的臨床試驗,並證明合格後才可以推廣。首先是用動物做實驗,並將數據和資料公布於眾,然後才可以進入三期人體臨床試驗階段。
英媒偷換概念,將12月5日中國報導中提到的「5個疫苗正在按程序按標準開展Ⅲ期臨床試驗」包裝成中國製造的新冠疫苗(尤其是海外疫苗)都還沒有完成III期臨床試驗,污衊稱「中國疫苗產品沒有走完國際公認的全部研發流程」。但縱覽全文,英媒沒有提供任何有力的證據。
真正的事實卻是,12月9日和12月13日阿聯和巴林先後官宣,中國疫苗在當地註冊上市。
阿聯通訊社表示,該款中國生產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對抗病毒感染的有效性為86%,中和抗體轉陽率為99%,能100%預防中度和重度的新冠肺炎病例。而且相關研究沒有發現疫苗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這一臨床實驗由125個不同國籍的約3.1萬名志願者參加。
巴林國家衛生監管局在官方通報中稱,在對42299名接種志願者進行檢測後,他們也得到了一樣的數據。中方疫苗上市的決定基於該疫苗在數國進行的臨床試驗數據,以及多家權威機構對這些數據進行的徹底審查和評估。
阿聯衛生部長接種中國研發新冠疫苗 圖源阿聯通訊社
英媒為了讓人們相信其說法,還特意炮製出這樣一段評論:「事實上,因為中國國內願意做實驗的人越來越少,中國疫苗的相關人體試驗正在國外部分國家進行。」當然,也沒有提供任何證據。
真正的事實是什麼呢?中國疫苗的人體試驗之所以在國外進行,是因為國內防疫行動堅決且迅速,疫情控制得很好。早在今年3月,因為新冠患者樣本不足,多項中國的新冠肺炎相關臨床試驗就被撤銷。
簡而言之,不是中國民眾不願意做疫苗試驗,而是因為中國國內就沒有那麼多新冠病人。
反倒是英國自己急匆匆使用的輝瑞疫苗,連一些基本的關鍵數據都存在爭議。
圖源Nature
英媒前腳宣稱,「面對福奇的批評(其實是提醒),英國捍衛了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圖源英國廣播公司
後腳就打臉,兩名英國的醫護人員在注射輝瑞疫苗後,出現了嚴重的過敏反應。
圖源英國電訊報
英國《金融時報》有心思「關心」中國出口疫苗的「質量合格和程序問題」,為何不關心一下英國接種輝瑞疫苗的程序問題和質量問題?而這只是其一。
英媒宣稱,「疫苗對人體健康可能的嚴重後果」會對中國產生嚴重的外交、政治和經濟後果。
在經濟方面,中國在海外的疫苗在當地註冊而沒有在國內註冊,在法律和智慧財產權上,國別屬性就不屬於中國了,「這對企業來說,收益已經大幅減少」。
在政治方面,世界性抗疫和「疫苗外交」都有現實政治意義。如果中國在海外的疫苗取得成功,那麼國外註冊會削弱這種現實政治意義。
簡而言之,英媒關注的點並非疫苗在醫療、健康和衛生領域的作用,並非關注疫苗如何拯救生命、遏制疫情,而是關注於「經濟收益」和「政治利益」。言下之意,疫苗「走出去」,中國撈不到多少好處。
「做好了無功,沒做好有罪」,英媒接下來就開始數落中國疫苗走出去的「壞處」。
英媒稱,在外交方面,中國疫苗在海外的推廣涉及了很多部門,「麻煩多多」。
在政治方面,如果中國的疫苗出現問題,全世界會對中國的科技水平、產品質量乃至綜合國力產生非常負面的印象,國際負面輿論也會接踵而來。世界發達國家沒有一個使用中國疫苗的。
英媒還表示,中國的海外疫苗還會帶來經濟類糾紛和法律責任糾紛。
這個問題我建議出門左轉,由美國來回答。
輝瑞疫苗在英國和美國都出現了過敏問題。那麼這是美國公司(輝瑞)的問題,還是英國政府的問題?全世界人民應該對美國的綜合國力予以否定,還是應該對英國的媒體水平產生懷疑?
圖源紐約時報
英媒有心思「假想」中國疫苗出現安全問題,有心思「關心」中國因「疫苗質量問題」可能受到的國際「負面印象」。為何不去擔心一下,英、美兩國在疫情面前不負責、不作為,在累計新冠確認人數和累計新冠死亡人數方面長期「霸榜」後,自己所形成的國際負面印象?
圖源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12月17日數據
能否想到,那些因為疫情而離開的生命、破碎的家庭和凋敝的經濟?
而這一切,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嚴謹地討論疫情的質量問題,以及相關的法律、經濟和外交問題,這是非常有必要的。作為普通的中國人,我們不是不能接受國際社會的「質疑」。我們不能接受的是所謂的質疑於法無據、於理不合、於情不通。批評不是問題,問題是只有在可靠的證據、嚴謹的邏輯和客觀的立場之上,批評才有意義。
早在今年3月,中國就表示,在疫苗研發方面,既要爭分奪秒,也要按照科學規律辦事。中國對疫苗研發的每個環節,都有相應的技術法規可以遵循,這些法規和技術要求和WTO等國際標準是一致的。
在沒有數據證據和科學討論的前提下,英媒對「假想」中的「中國疫苗安全問題」進行炒作,是有違科學態度和理性精神的。
英國廣播公司在報導該國疫苗過敏問題時,有一個小標題起得好:「不要迷戀假新聞。」
版權聲明
本文系用戶獨家授權發布風聞社區的稿件,轉載請聯繫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