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公筆下的《紅樓夢》,其女子有幾百人,但能入十二釵之中的只有僅僅的三十六人,因此,不可否認,曹公在對這些女子排序時,必定是有所依據的,但究竟以什麼為標準?卻並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
在《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時,向我們展示了金陵十二釵三十六個女子中的一部分。當他進入薄命司時,第一次聽到金陵十二釵這個名字,也同我們這些讀者有同樣的疑惑:
寶玉因問:「何為『金陵十二釵正冊』?」警幻道:「即貴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冊,故為正冊。」寶玉道:「常聽人說金陵極大,怎麼只十二個女子?如今單我們家裡,上上下下就有幾百個女孩兒。」警幻微笑道:「貴省女子固多,不過擇其緊要者錄之。兩邊二廚則又次之,餘者庸常之輩,則無冊可錄矣。」
由此可見,金陵十二釵正冊、副冊、又副冊這三個類別,是以這些女子的地位來分的;舉例來說,寶玉第一個看到的晴雯、襲人,就是因為她們是地位地下的丫鬟而進入了又副冊;而如黛玉、寶釵,三春這樣的小姐、奶奶們,則是匯入了金陵十二釵正冊之中;在這又副冊和正冊之間,還有一個副冊,原文中也只提到過兩人,那就是香菱、夏金桂。
香菱,原是甄士隱的女兒,小家碧玉出身;後被薛蟠搶來做了他的小妾;在這裡,最讓人不解的是夏金桂,讀過《紅樓夢》的朋友都知道,夏金桂出生於桂花夏家,論出身,似乎比寶釵還高,但她為何屈居在副冊之中呢?可見,曹公在對這三十六個女子排序時,不僅僅是按出身這單一的標準來排的,而是按照諸多的標準來評定的。
但總而言之,有一點我們可以確定,金陵十二釵這三十六個女子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悲劇、薄命,不然,怎麼能進入薄命司呢?
一般來說,我們所說的金陵十二釵都是指十二釵之中的正冊的十二個女子;並且,副冊、又副冊的人物也不全,因此,接下來,小白想同大家一起來看看位於正冊的這十二個女子的特點:
薛寶釵和林黛玉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釵雪裡埋」
從這一句判詞中,我們分不出這二人誰先誰後,所以,許多人都認為,寶釵、黛玉二人,並列金陵十二釵正冊第一的位置。
薛寶釵,出生於四大家族中的薛家,生的肌骨瑩潤,性格隨時從分,深得賈府上下人的喜歡;但因為她,做任何事情都帶有目的性,往往喜歡利用他人來達到目的;許多行為中包含著虛偽的成分,所以,對於寶釵,喜歡她的人不少;討厭她的人也不少。
薛寶釵的悲劇,在於其父親去世後她用自己一輩子的幸福來拯救薛家。
無論是薛姨媽一家來京打算送她進宮選妃;還是她在賈府一直以為不擇手段的追求「金玉良緣」,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通過自己的婚姻來拯救日漸衰敗的薛家;試想,如果她的哥哥薛蟠爭氣一點,那她也不至於活的那麼累了;試想一下,如果她的父親還在,她也許也能一直做一個無憂無慮的大家小姐了,但悲劇就是如此,雖然她出生在百萬之富的家庭,但卻又冥冥之中註定了她一輩子都不能為自己而活的遭遇。
薛寶釵的悲劇,還在於,她原本非常優秀,美貌才華都不輸黛玉,但在寶玉面前,卻永遠得不到寶玉的喜歡;對於寶釵嫁給寶玉,許多《紅樓夢》的朋友們都認為,她是在林黛玉死後,以續弦的身份嫁給寶玉的;而她與寶玉婚後的生活,也並不幸福,正如那句:「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黛玉雖然離去,但在寶玉的心裡卻一直存在,這對寶釵而言未嘗不是一種悲劇。
林黛玉,前世絳珠草,下凡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還神瑛侍者當日的灌溉之恩;所以,從她前世來看,她就是悲劇的。
林黛玉,其父親林如海世襲加探花,位居巡鹽御史這樣肥差,妥妥的書香門第,只是,林黛玉的成長曆程無疑是悲劇的。
三歲的弟弟早夭,六歲時母親去世;十一二歲時唯一的父親也去世了;來到賈府,雖然有賈母、寶玉的疼愛,但寄人籬下的生活,加上她本身敏感的性格,所以她過得並不幸福,「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是她在賈府裡生存的真實寫照。
林黛玉最大的悲劇,還在於她與寶玉的愛情,寶黛二人的愛情,是《紅樓夢》這部文學作品中最讓人感動的一點,也是這部文學作品中讓容易讓人落淚的一點;明明她與寶玉相親相愛;明明在賈母的維護下,「木石前盟」已根深蒂固的落在了賈府眾人的心裡,但最終的結果,卻又並非如此,「若說沒有奇緣,為何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為何心事終虛化」。似乎,那個給我們帶來了無數歡樂、淚水的林妹妹,最終是帶著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讓人不自禁的潸然淚下。
林黛玉和薛寶釵,入金陵十二釵正冊,同她們的身份、才貌有關,也同她們作為《紅樓夢》女主角的地位有關。
賈元春
賈元春,賈政與王夫人的女兒,賈府原應嘆息四個小姐裡的大姐大;從身份來看,被聖上恩寵而加封為賢德妃的她,無疑是地位最高的。
但在這四個小姐裡面,她又是過得最不幸的一個,在《紅樓夢》裡,元春唯一的一次出場,就是她省親那一回裡。
從她一見到自己的祖母賈母、母親王夫人就忍不住流淚;從她一見到自己的弟弟就忍不住哭泣;從她一見到自己的父親就忍不住抱怨「 田舍之家,雖齏鹽布帛,終能聚天倫之樂;今雖富貴已極,骨肉各方,然終無意趣。」 ,可見,元春在皇宮這幾年的生活,過得並不幸福。
她雖然出身於賈府這樣顯赫的家庭,但作為一個女子,她又沒有選擇的成為賈府謀取地位的政治婚姻,劉姥姥曾說,侯門深似海,而皇宮,又何曾不是呢?
元春的悲劇,還在於她不明不白的死亡,【恨無常】: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眼睜睜,把萬事全拋。蕩悠悠,芳魂消耗。望家鄉,路遠山高。故向爹娘夢裡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
一句無常,將元春的悲宣洩的淋漓盡致,也許,元春在死亡之前,還一心期盼著來年的省親,同家人見面,但卻已經不可能了;而在其死亡之時,卻依然心心念念的忘不了,自己的父親,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這一份悲,讓人淚目。這是一份屬於元春獨有的孝心。
賈探春
人稱「紅玫瑰」的賈探春,其才情和能力無疑是優秀的,抄檢大觀園之時,她給王善保家的打得那一記響亮的耳光,讓我們銘記於心;她的能力,讓王熙鳳這樣優秀的女子都連說三個不錯。
但,探春,無論她如何優秀,都不能拜託她庶出的身份,這一身份,就如同一塊遮羞布,註定了她一輩子不能如嫡出小姐那樣高貴。
探春興利除舊弊,探春第一個組織大觀園詩社,她是那個時代女子中的改革者,但因為她女子的身份、因為她庶出的身份,最終,她也沒能擺脫淪為政治婚姻和親的命運。
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史湘雲
史湘雲,出生於四大家族之一的史家,但因為父母的去世,而成為了一個寄居在叔叔家的孤兒。
前幾天看到有朋友問,為什麼史湘雲老是被接來接去?為什麼她不能像黛玉、寶釵一樣,一直住在賈府?也許,這就是她的悲劇。
沒有父母的史湘雲,在叔叔、嬸嬸家的生活並不好,薛寶釵曾說,她在家裡,一點主都做不了;每天做針線要做到兩三更;如果要說,在這些小姐之中。在這十二個女子之中,誰過得最艱難,那一定是史湘雲了。
但她,無疑是一個樂觀的人,她得大大咧咧,沒心沒肺,讓她快樂的生活著,起碼,在人前她是如此;甚至於,本身並不幸福的她,還主動安慰起黛玉來。
史湘雲的悲劇在於,雖是小姐,但比賈府裡有頭有臉的丫鬟還不如,我們從寶釵、黛玉以及她自己的口中可以得知,當日她母親在時,她也在賈府長住過一段時間,襲人曾經就服侍過她,只是,她母親去世了,這一切就變了。
史湘雲,是大觀園裡作詩最厲害的一個,盧雪庵眾人聯詩時,她以一力三,都絲毫不落下風。
賈迎春
賈迎春,生母不詳,父親賈赦只知自己享樂,從沒為她考慮過,也因此,她最終才以半賣半嫁的方式成為了孫邵祖的媳婦,而孫邵祖,這個中山狼似的,卻親手毀掉了迎春這個女子,這是她最大的悲劇。
在《紅樓夢》裡,人稱「二木頭」的迎春無疑是一個軟弱的人,一個連自身都保不住的人,她得奶媽拿她得首飾去賭錢,即使贖不回來了,她亦無所謂,她最愛看《太上感應篇》,雖是小姐,卻並沒有小姐還有的體面。
賈惜春
尤氏曾經說過,四丫頭是一個心冷嘴冷的人,這一評價,倒也中肯;跟隨著自己十多年的丫鬟入畫,不過留著哥哥受賞賜的金果子,她卻能無情的將其攆出,可見,她確實是一個無情的人。
探春說過,她是再孤介不過的人了,但她為何如此?也許,這就要從她得身份上來分析了。
惜春的母親是誰,我們不知道,似乎連她的父親是不是賈敬,我們都不能肯定,但惜春,是寧國府的人應該是錯不了的;然而,她卻一直居住在榮國府。
父親賈敬不管俗世一心尋求長生不老;哥哥賈珍胡作非為,將寧國府弄了個遍,在《紅樓夢》裡,這兩個兄妹之間從來沒有過一句交流,也難怪,許多朋友會懷疑她的父親究竟是誰?
惜春孤介的性格,一心想出家的念頭,也許,正是因為她從小就沒有關心沒人在乎的原因,她雖在富貴之家的大家族,卻絲毫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對親情的失望讓她從幼小的心靈就埋下了厭倦紅塵的想法,並最終,獨伴青燈古佛。
小結:
受字數限制,剩下的就不一一分析了,從上面我們對眾人的分析來看,不難發現,曹公在對金陵十二釵眾女子的排序絕不是單一的依據身份來排的。
試想,如果是從身份排的,那位居第一的必定是元春才對,畢竟,這些女子中,誰又她的地位高呢?如果是以美貌來平的話,秦可卿必定不會放在最後,因為她的美貌在這些女子中是數一數二的;如果是以能力來排的話,那麼王熙鳳,必定不會排到後面,畢竟,她得能力,在這些女子中是靠前的。
而從我們對王熙鳳的了解來看,她得排名之所以靠後,還是同她品行不好有關,陷害尤二姐;放高利貸、替人打官司,在她手下的冤魂必定不會少;但從一個女子的角度來說,她又是悲劇的,要能力有能力、要美貌有美貌,只是沒有為賈璉生下男嬰,而一直地位不穩;所以,當她得知賈璉偷娶尤二姐時,她才會那樣的心狠手辣,從此來看,她也是一個可憐的女子。
而秦可卿,雖然出身不高,但在賈府,她是正經的長房長房,寧國府一脈單傳的處境,讓她得地位比王熙鳳都要穩定、高貴的多,但,因為她與公公不清不楚的關係,所以她,成為了金陵十二釵正冊最後一個。
因此,金陵十二釵這些女子的排序,是從眾女子的品行、能力、才華、身份以及在《紅樓夢》裡的主角關係這些眾多因素來考慮的。但無論怎麼排序,都無法改變,這些女子「千紅一哭,萬豔同悲」的悲劇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