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海明威曾說過:「喝了再寫,醒了再改」嗎?

2020-11-26 獨視角

「喝了再寫,醒了再改。」(Write drunk, edit sober.)——有的人也許聽過這句據說出自作家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的老生常談。

雖然有不少的說法認為,海明威其實根本就沒說過這句話,比如美國作家果因斯(Jeff Goins)就舉海明威的孫女瑪瑞兒(Mariel Hemingway)在一次訪談中的證詞說:「那不是他寫作的方法。他從來不在喝醉時寫作。」她認為人們把這句話歸功在海明威身上,是因為人們「對酒癮與活在瀕臨崩潰邊緣的錯誤認知,」好像「這樣很酷似的」。

在果因斯看來,這句話完全不足取,一來會美化酒癮,二來會使創作的迷思普及化,因此他完全不推薦寫作者仿效。不過面對這句「可能的迷思」,最現代的方法或許就是去驗證它。

近日一張由澳洲在線編輯與校稿公司 The Expert Editor 製作的圖表的內容即是在探討「喝了再寫,醒了再改」這句話是否有參考價值。

血中的酒精含量達0.07%是「創作力的旺盛點」

The Expert Editor 在圖表中闡述,酒精的優點是能「促進你的想像力和內在感知力」,而這些能力對寫作是有好處的。不過,這不代表每次寫作你都可以大喝特喝。該圖表說明,血中的酒精含量達 0.07% 時就是「創作力的旺盛點」,而那大約是2至3杯酒的分量。若是超出這個量,你的表現可能就會比完全沒喝還暈。因此,最正確的做法還是喝得剛好就好。接著,圖表開始以科學實驗舉證,說明酒精如何幫助創作。第一項例子中,40位男性完成20道字謎,其中一半的男性滴酒未沾,另一半的血中則達到0.075的酒精濃度;結果前者居然多花了32%的時間完成字謎,且只有6題完全答對,而後者則答對9題。

另一個實驗中,18位廣告創意人員分成兩組,一組可以任意飲酒,一組則只能喝水,在三小時的時間內,請他們發想一件廣告案子;結果在評價最高的5件創意中,有4件來自飲酒組。

這些研究證明,酒精對於活化大腦確實有效。不過話說到此,The Expert Editor 還是立即踩剎車,提醒讀者別在修改與編輯階段喝酒,因為酒精也會影響專注力與檢查細節的眼力,畢竟「好的文法不需要太多創作力。」

除了酒精之外,The Expert Editor 鼓勵寫作者改試試看咖啡

研究顯示,我們的大腦依賴自身產生的「腺甘酸」(adenosine)這項化學物質來提醒自己疲倦與否,而咖啡因不但可以取代腺甘酸,還可以消除大腦感覺到的疲勞。更棒的是,喝下咖啡不消十分鐘,就能得到最多兩小時的效果。不過,咖啡本身其實並不能提供能量,它只是讓大腦產生能量足夠的假象。

因此,The Expert Editor 得出這樣的最佳建議:「喝得微醺再寫,喝了咖啡再改。」(Write a bit tipsy, edit with coffee.)

親身實證邊喝邊寫

而除了像 The Expert Editor 這樣以科學數據檢驗的方法之外,另外一種可能更有實驗精神的方法,則是像女作家梅特(Crissy Van Meter)一樣,身體力行。

梅特在 Bustle 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說,為了進行實證,她效法那句說法,一連五天的夜裡邊喝酒邊寫作,目標是每晚至少 1000 字,然後在隔天早上花個幾小時修改。

「一開始,我感覺像著了火,我寫得非常快(而且很有效率!)」她說。她還一面寫作一面把音樂開到可能吵到鄰居的程度。但是隨著黃湯下肚,「我發現我在屋裡到處(隨音樂)跳舞。雖然我寫得很快,可是根本就不專注,而且超容易分心。」

第一天晚上雖然她寫了超出預期的 3000 字,但隔天早上修改時,發現寫下的句子都沒有好好思考過,「那 3000 字裡居然只有 500 字(甚至更少!)可以用。」

接下幾天內,梅特試過改喝啤酒,或者喝得更謹慎,或者禁止自己聽音樂,但還是會不斷分心、向未婚夫胡鬧、寫到睡著,然後隔天修改時刪掉一堆字,甚至累到完全不想修改。到了第五天,梅特就決定放棄這項實驗,因為她完全受夠了。「別這麼做,真的。」這是她給出的結論,「除非你是一個能高效運作的酒鬼,不過當然,我希望你不是。」

最後,除了梅特出於自身經驗的勸說之外,或許,我們也該聽聽果因斯的建議:「如果你想要擁有創作力,那請不要拿未經證實的話當掩護,反之,請以創造新意來完成這件勇敢而美麗的事情。最後,只要不是嘴上說說,你就會創造出更多成果。」

相關焦點

  • 關於海明威的26件小事
    性別倒錯的童年,四段婚姻,情人無數的浪蕩子,虛構的精神偶像,性解放的歐洲異鄉人,消極的鬥牛士,自毀的酒吧客,精神分裂的「硬漢作家」。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個幾代人的精神偶像,我們整理了和海明威相關的26件小事。
  • 歐內斯特•米勒•海明威
    海明威的一生感情錯綜複雜,先後結過四次婚,是美國「迷失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對人生,世界,社會都表現出了迷茫和彷徨。「當我參加上一次的大戰時,我是一個可怕的笨蛋,」海明威於1942年說,「我記得我只是認為我們是主隊,而奧國是客隊。」海明威是條典型的美國硬漢,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的奮德教授曾說:「他身材結實、寬肩膀、頭形端正、有深棕色的頭髮和小鬍子。」本來,海明威的身材這麼好,應能入伍,但是卻由於視力缺陷,導致身體檢查不及格,他後來只被調到紅十字會救傷隊。前往義大利前線途中,他在德國炮火轟炸之下的巴黎逗留。
  • 作家和酒吧——「喝到最後,你會看到萬物的真相」
    「喝下一杯,世界變成你夢想中的樣子。第二杯下肚,事物盡失全貌。最後,你將能看清萬物的真相,而這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巴黎的雙叟咖啡館提到文學與酒,被作家海明威譽為「流動盛宴」的巴黎自然也負載諸多文人的買醉足跡。其中「雙叟咖啡館」(Les Deux Magots)便是極富盛名的名家聚集地。以店內兩尊中國木質雕像為標誌的雙叟咖啡館是西蒙波娃、薩特、喬伊斯與海明威等人的固定聚會所。
  • 七海之星|八月文創上新:「請給我寫一封長信」
    「七海之星」是上海譯文出版社旗下文創產品系列「七海之星」今夏的主題是作家書信與日記。這兩樣東西多多少少都與今時今日快節奏、扁平化的生活背道而馳,但始終具有不可取代的魅力。百年之後,我們仍可從隻言片語之中一窺這些大作家私底下毫無防備的本我——常常與他們的作品氣質和公眾形象迥然不同。
  • 永井豪「惡魔人」由湯淺政明執導再改動畫,現代版再現最終結局...
    永井豪「惡魔人」由湯淺政明執導再改動畫,現代版再現最終結局...」,將由因「桌球」等而被熟知的湯淺政明執導,再次改編為動畫。 原作者永井豪: 聽說要出「惡魔人」動畫時,我第一反應是「會演出最終結局嗎?」
  • 「純情羅曼史」再動畫化「Hybrid Child」動畫聲優發表
    「純情羅曼史」再動畫化「Hybrid Child」動畫聲優發表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 海明威的寫作觀
    ——海明威海明威對於他的寫作是非常有規劃的,從早晨6點開始寫作一直到中午12點,下午三點以後會去咖啡館喝一杯,很多時間他也會去巴黎的丁香園咖啡館要上一杯奶咖,然後從內衣口袋裡拿出本子與鉛筆開始寫作,若中途有熟人打擾了他,他會很不高興。
  • 「你的名字」你也有一直在尋找的人嗎?
    三葉的外婆曾說過:「連接繩線的是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結,時間的流逝也是結。當食物進入人體,與人的靈魂聯結,也會成為新的結。」三葉與瀧的生命線就像編織的繩結一樣,時而纏繞、斷開,再連接上,既是時間的流逝,也是兩人之間的聯結。
  • 安全警告:小心這些酒讓你「失身」!
    到底什麼算是「失身酒」?通常來講,「失身酒」具有迷惑性,對不了解酒的人來講殺傷力很大。一杯酒場上常見的自製「深水炸彈」(白酒+啤酒),若交給一個平時不愛喝酒的人手上,估計抿一下就會吐出來了,因為能感到酒精強烈的灼燒感。而一款美味,喝起來沒什麼酒精感的「飲料」更容易引人上鉤,越喝越多。
  • 在《星露谷物語》中扮演海明威,我終於學會了釣魚
    不管怎樣,海明威的個人形象非常鮮明、簡單、有標誌性,而且在遊戲裡捏一個蓄著鬍鬚的棕發白人真是再簡單不過了。但同時,海明威的形象也很靈活。給他戴個貝雷帽,他就是身在巴黎的年輕海明威!給他穿套水手服?他確實很喜歡大海!要是你能找出一個捏不出海明威形象的遊戲,那就......捏不出來吧。
  • 「創作天才」邱吉爾以文字耍太極,寫二戰回憶錄奪諾貝爾文學獎
    因此,邱吉爾的文字像亦太極推手,總是退到最後,收掉對方的力道後,再借力使力,用更大的力量打出去英國前首相邱吉爾在1953年打敗呼聲最高的海明威,得到諾貝爾文學獎你知道在1953年,是誰打敗呼聲最高的海明威,得到諾貝爾文學獎嗎?答案是--邱吉爾。
  • 「網紅」海明威,一種被自我人設禁錮的作家生涯
    當然,海明威近五年來也幾乎可算是完全無法接近了——自從他手拿幾根香蕉和一瓶杜松子酒蹣跚地走出非洲雨林,在接連兩次從飛機失事生還之後。還記得他令人難忘的生還感言嗎?「我走運,她飛得這麼好,」他說。在那之後他就一直躲著新聞記者了。經過一列高低不平的房屋後,我終於到達海明威宅邸,門口的大標識寫著:「除非預約,閒人免進」。我沒有預約,但我還是進去了。
  • 海明威談寫作:創作一旦成了你的大毛病,只有死了才能了結
    還是等以後整部作品寫完之後再修改?海明威:我每天總是把停筆之前的稿子修改一遍。全文完成之後,自然再改一遍。別人替你打了字之後,你又有機會改正和重寫,因為打字稿看得清楚。最後一次改稿是看校樣的時候。你得感謝有這麼多次不同的修改機會。記者:你修改的程度是多大呢?海明威:這就看情況了。
  • 海明威逝世58年:「別槓海明威,都是迷惘的一代。」
    這本書也早已成為巴黎的明信片,每年都有大量遊客根據書中的地點按圖索驥,去追尋海明威的足跡,去他常去的酒吧喝上一杯,坐在他寫作的座位上思考片刻今天,我們雖不能去,但我們用「虛擬訪談」的形式,跟海明威聊了聊關於他在巴黎如何寫作、「迷惘的一代」是如何誕生的、與龐德、菲茨傑拉德等人相遇相識的情景。
  • 海明威:你得感謝有這麼多的修改作品的機會
    很多人在寫作剛開始的時候,就擔心自己寫不好,拖延著遲遲完成不了初稿。這是人們對初稿的結果期待太高導致的,認為寫第一稿就要達到完美的境界。作家大師們告訴你:好作品都是改出來的。經典的作品,有優美的語言,動蕩起伏的情節,出其不意的結尾。這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眾人熟知的《紅樓夢》,曹雪芹就「披閱十載,增刪五次」。託爾斯泰的《戰爭和平》在重寫了八遍之後,仍然在活字盤上更改。
  • 《作家海明威的生活剪貼簿》:作(zuō)了一生的作家
    要想寫生活,首先要有生活。——海明威 美國作家海明威的一生都在踐行著他自己的這句座右銘。他是文學史上作品與個人生活同樣精彩的作家之一。這本《作家海明威的生活剪貼簿》將甘迺迪總統圖書館的海明威館以生動全面的方式呈現在我們面前。其中包括海明威大量的手稿、書信以及照片。翻動書頁,了不起的作家和冒險家海明威也在我們的腦海裡活了起來。這本書太珍貴了,值的每個愛海明威、愛文學的讀者收藏。
  • 海明威:是個偉大的作家,卻也是個十足的渣男
    「海明威本人及其筆下的人物影響了整整一代甚至幾代美國人,人們爭相仿效他和他作品中的人物,他就是美國精神的化身。」《紐約時報》曾這樣評價海明威。毋庸置疑的是,海明威是個偉大的作家,但同時,他也是個十足的「渣男」。
  • 世界知名作家談寫作之——海明威
    「一個作家就要多出去走走看看,讓自己休息一下。寫得好其實並不難。精簡你的所見所聞,並保持餘生都需創作的精力才是最重要的。,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市郊區奧克帕克,美國作家、記者,被認為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
  • 天才作家們的寫作怪癖
    跟隨他初學寫作的莫泊桑曾問他:「您這樣寫,不是太浪費稿紙了嗎?」福樓拜回答:「親愛的,我一直有這樣的習慣:一張稿紙只寫第一行,而其餘九行是留著修改用的。」與現代人生活更類似的寫作模式是:被日常正職工作耗盡心力後,勉力抽出剩餘時間維持寫作,卡夫卡是這一作息的代表作家。卡夫卡最初在保險公司上班,一天工作12個小時,根本無暇寫作。
  • 「最美黛玉」張玉嬿唯一認戀 分手後再同臺謝祖武「直接淚崩」
    張玉嬿古裝扮相極美,被封為「最美林黛玉」。如書中的黛玉一般,一張口就得為今生註定抱憾的情緣償還,如此動情的演出,讓她被臺灣媒體封為「最美黛玉」。張玉嬿在戲劇作品中,常演出悲苦身世的女子,她對這類演出確實拿手,「第一苦旦」總能讓觀眾流下心疼的眼淚,實際生活中,張玉嬿的個性堅毅獨立,她曾說過真實的自己,和戲中角色有很大落差,私下她很少哭,而她出道近30年幾乎零緋聞,少了「感情」這惹人傷心的元素,直到1999年跟不老男神謝祖武合作,才結下張玉嬿此生最虐心的一段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