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書店進駐香港 別讓實體書店成"免費樣品店"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誠品書店立刻成為香港文青的根據地。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孟迷 實習生 李詩媛 文/圖

  香港銅鑼灣,這個全球租金第二高的商圈,近來卻吹起了一陣濃鬱的文藝風。8月11日,被譽為「臺灣文化地標之一」的誠品書店首家香港分店在希慎廣場開業,三層約3700平方米的規模讓它榮升為全港最大書店,火爆程度就連工作日都人滿為患。

  誠品駐港,多少讓人有些喜出望外。要知道,隨著實體書店的日漸式微,僅兩年內中國已有一萬多家書店關門,過去十年裡更是近五成民營書店倒閉。而就在不久前,北京人氣極高的獨立書店「單向街」也再度被迫搬遷。

  此景之下,誠品依然決定將分店開設到寶島之外,並且堅持選擇人文、藝術、創意和生活類書籍作為「炮彈」,「進攻」一向暢銷經管金融類書籍的香港,一時間引得中華書局、三聯書店和商務印書館三大香港本土連鎖書店不約而同調整業務安排。誠品的出現,不僅刺激了香港書市的良性競爭機制,而且讓實體書店堪憂的生存前景再度成為行業討論熱點。

  經營:

  複製「誠品」未必能成「良品」

  走進香港誠品,原木色的簡約書架上擺放著大量原裝臺版書籍,黑色鏡面牆壁上正在展出著名當代藝術家徐冰的經典作品《地書》。為區別於香港本土書店對於經管、勵志類書籍的側重,誠品主打自己擅長的人文社科類書籍。

  「誠品不僅僅是作為書店來經營,同時還包括畫廊、藝文空間、咖啡館等複合商品,最終在於帶動包含文學、建築、音樂、戲劇等方面的文化產業。」誠品副董事長吳旻潔告訴本報記者,自己對於香港誠品的定位是「一座躍動城市中的心靈停泊港口」。

  然而,僅僅依靠買賣「文化情懷」是否就能夠填飽肚子,吳旻潔對此並無雄心壯志,「要是為了賺錢,就不選香港了。」作為1989年誠品成立以來首家境外分店,吳旻潔估計香港誠品頭三年經營會比較困難。據了解,臺灣誠品經營迄今23年,虧損足足有15年,直至2004年加強「複合式跨界經營」起才開始贏利。

  當然,誠品最終還是締造了「書店神話」——在臺灣擁有39家分店,年營業額20億新臺幣,年訪客數達9000萬人次。也因此,其複合式經營模式,早就被不少內地書店所借鑑。

  比如深圳中心書城,在全國同業中率先引進大型綜合超市經營業態,除「書店」本職外還兼備商務、餐飲、銀行等設施。又比如廣州唐寧書店,為顧客提供多種個性化服務,當讀者要找一本書時,他們甚至「義務」騎著摩託尋遍全市。

  然而,複製「誠品」並沒能讓所有書店都成為「良品」。「光合作用」書店曾希望通過「悅讀」吸引讀者,但許多顧客只是買杯咖啡坐一整天,書店變身了聚會場所;而以文化藝術沙龍而吸引大量人流的北京「單向街」書店,最近也因付不起租金不得不再次搬遷。

  「實體書店規模一旦太小,很容易被各個擊破,所以我們就是要做旗艦店。」吳旻潔告訴記者,迄今誠品一共收購了35家比較小規模的獨立書店,整合打造成一家家能夠提供完整文化展現的場域。

  生存:

  尋求政商扶持,堅持多元經營

  香港誠品也是一家旗艦店。因得到香港政府的大力支持,不僅在寸土寸金的銅鑼灣佔地三層,而且在租金上取得優惠並籤下長達7—9年的合約。相比之下,香港眾多本土書店都被每年漲一次租金折騰得東奔西走狼狽不堪;而內地絕大部分民營實體書店也已根本無利潤可言。因而,近兩年全國大大小小實體書店倒閉凋敝的消息不絕於耳。

  今年上海兩會期間,巴金之女李小林和知名主持人曹可凡就現場發起了一場「拯救」實體書店的行動,一方面建議政府主管部門正式出臺「實體書店扶持政策」,一方面呼籲熱心文化事業的房地產商和物業運營商,以更趨合理的租金價格與書店籤訂長期租約合同。

  近日,房地產商張寶全就響應了這一號召。他在微博表示,為支持中國實體書店,自己旗下連鎖的紅樹林度假世界將免費提供商鋪用於開設書店,「合同可能一次籤五年或幾年,如果經營者不用心做,我們將安排其他經營者入場。」據了解,《新周刊》創辦人孫冕和電影導演何平日前已分別要求做麗江店和北京店的店長。

  此外,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閻曉宏也公開表示,書店是政府應扶持的企業,總署將與相關部門聯合出臺扶持文件,「如對縣及縣以下新華書店網點免徵增值稅等」。對此,廣州「學而優」書店創始人陳定方則在微博表示,民營書業也應該像新華書店一樣得到政府稅收優待。

  深圳民營書店舊天堂就是其中一個小小幸運者。最早藏身於華強北鬧市的舊天堂,由於租金太高一度只有八平方米,如今遷至華僑城創意園寬闊了許多,更由於取得租金方面的優惠,經營壓力小了不少。但老闆阿飛還是說,光靠賣書仍然無法生存,得常常組織一些演出活動,或幫別人做一些設計和策劃才能延續書店的經營。

  前路:

  「虛實結合」或是 發展方向

  實體書店之所以如此狼狽,關鍵還是在於電子閱讀與網上書店的衝擊。早在幾年前,深圳市工商局的研究數據就顯示,在深圳書城銷售額同比下降20%的同時,當當網的銷售額同比增長達100%。網上書店的出現引起了實體書店的全面地震,只有「學而優」等少數書店選擇正面迎敵,也開辦起自己的網上書店。

  對此吳旻潔表示,誠品也有自己的網絡書店,但投入的資源比較少。「價格和速度是網絡書店流行的關鍵,但價格永遠無法滿足讀者的要求,這就需要在其他方面來滿足讀者,最重要的是讓他們在實體書店享受到附加價值。」吳旻潔說,儘管誠品打折較少,但這兩年的營業額還是逐年上漲8%,「因為我們有固定的主流顧客。」

  然而這似乎在內地的書店不奏效。因為事實上,顧客是會選擇去實體看書和挑書,但會回家後去網上書店買書,不僅因為享受更多折扣,而且免於提攜不便。這讓書店發展現狀陷入了一個尷尬處境:一方面,自付店租裝潢精美的實體書店儼然成了低成本網上書店的「免費展廳」;而另一方面,假如實體書店因此全都倒閉,不便翻閱、毫無氛圍的網上書店也將遭受嚴重影響。

  對此,吳旻潔建議實現「實虛整合」的方式。「比如讀者可以一邊到實體書店感受挑書的氣氛,同時通過手機下購物訂單省去麻煩。」她說,「要在文化和經營之間找到一種平衡。」

  除網上書店外,電子閱讀是另一個更大危險。在上周的上海書展開幕前,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公布調查報告顯示,目前近六成上海市民仍首選傳統「紙質閱讀」。但由於內地讀者暫時還不習慣電子付費閱讀,目前正版電子書籍也只是以網絡小說居多,因而其真正對於傳統書業的顛覆還未掀起。但在未來,電子閱讀的潛力還是不容小覷,推進「虛實結合」或許仍是發展方向。

相關焦點

  • 臺灣誠品書店8月進駐香港 將成香港最大書店
    中新網7月23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座落香港銅鑼灣的希慎廣場,雖然尚未完工,現場仍是封鎖的工地,但下個月中旬,臺灣誠品書店將正式進駐,這將是誠品書店首家臺灣境外分店,也是誠品經驗移植他鄉的試金石,對於誠品的到來,港人拭目以待。
  • 《誠品書店.香港尖沙咀店》
    寫過一次臺北敦南誠品書店,也寫過一次蘇州誠品書店,那就再集郵一下,寫一回香港尖沙咀誠品吧。   最喜歡的書店之一,打卡了三個地方,也是相當不錯的事呢。   乘天星小輪去中環廣場,在出發之前去海港城吃逛購。
  • 別讓逛書店成為記憶 實體書店以多種經營展開自救
    在業界一片爭議聲中,有人斷言,此舉無疑使傳統實體書店徹底難逃「樣品店」厄運,使本已舉步維艱的實體書店雪上加霜。  實體書店淪為「樣品店」  據介紹,當當網此次推出「圖書封面掃描」功能,讀者用手機照相功能掃描出圖書的封面,就可以在當當網搜索到這本書。
  • 臺灣誠品成文化地標 那些依然堅守的實體書店
    臺灣誠品成文化地標 那些依然堅守的實體書店 2012年08月17日 08: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誠品書店香港銅鑼灣店開業 盈利存疑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據香港明報報導,香港銅鑼灣誠品書店11日首天試業,即吸引大批「朝聖」港人入場,店內有如維園花市,下班後更因人滿之患要封場派籌,「朝聖者」須憑籌進場。  不過,因為銅鑼灣區內其它大小型書店以折扣迎戰,誠品內的書價普遍貴過附近書店。在場有市民直言,誠品書價確實不夠吸引,到場是為擴闊搜書空間,以發掘更多書目,或會到其它書店買書。
  • 誠品書店搶灘香港來勢洶洶 同業者擔心競爭大戰
    臺灣大型連鎖書店「誠品書店」香港銅鑼灣店11日正式營業,吸引大批香港書迷捧場。這是誠品書店在臺灣之外成立的第一家分店,也是香港最大的書店。對此,香港本地的書店嚴陣以待,不少人表示對這個臺灣品牌書店在商業氣氛濃厚的香港如何生存拭目以待。香港文化界則認為,誠品來港,將為當地圖書零售業帶來良性競爭,有助推動香港閱讀文化。
  • 臺北誠品書店敦南店即將關閉,實體書店今年怎麼了?
    今年,書店界身陷「水逆」期。2019.10.22,單向街書店愛琴海店宣布撤店倒計時,撤店時間,2019年12月31日。2019.11.04,讀庫貼出緊急甩賣通知,因順義庫房要緊急搬遷,朋友圈掀起一陣買書狂潮。2019.11.05,老書蟲北京三裡屯店宣布關店,儘管盡了最大努力,但續租請求最終未能獲得批准。
  • 誠品書店進駐上海中心欲6月開業 盤點八家書店別樣風情
    2015年,誠品書店(需求面積:15000-30000平方米)進駐全球第四高的摩天大樓「上海中心」,成為上海「最高」文化地標。目前上海中心主樓架構工程已經竣工,預計6月開門迎客。誠品佔據大樓的52層、53層及B1層,同樣包括閱讀、體驗空間和文創商品展售空間,為上海中心的目標——「垂直的外灘」,增添一筆文化重彩。
  • 當誠品書店開始賣房 還能稱作書店嗎?
    在實體書店紛紛叫苦連天甚至關張倒閉的時代,誠品書店卻在各處攻城略地。隨著大陸蘇州店開幕,誠品目前已有書店數45家。據《工商時報》報導,誠品今年將再接再厲在兩岸三地開4店,其中包括大陸上海中心店。誠品書店一貫宣稱的核心價值是人文、藝術、創意、生活,充滿人文關懷的服務也獲得了大眾的口碑。
  • 深圳實體書店迎開業潮:西西弗、誠品書店等即將亮相
    像是約好了一樣,一批新書店今年將在深圳接二連三地開張——   3月底,西西弗書店將進駐梅林卓悅匯;9月,誠品書店(需求面積:15000-30000平方米)將亮相深圳萬象天地;8月~10月,深圳友誼書城旗下的覔書店將連開三店;深圳出版發行集團的簡閱書吧,將在今年新開十家新店以上;位於深業上城的本來書店雖未正式公布開業時間,但雛形已現。
  • 誠品書店關門潮,實體書店還有發展嗎?
    7月3日,誠品生活深圳店宣告2020年底將結束營業,這是誠品今年計劃關閉的第六家門店。 在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化的背景下,店鋪關閉好像已經不是什麼大新聞了,但是估計沒有人會想過,「關門潮」會這麼快發生在誠品的身上。
  • 香港書店家家舉步維艱,「誠品」還能讓你靜下心來
    尋書店,曾幾何時是香港一家二樓書店的名字,這次過港走訪時才得知其在幾年前已關門大吉。其實不止「尋書店」,由於租金瘋漲,加上電子書市場蠶食,香港著名的二樓書店其實家家都是舉步維艱。挺得住的多是和時尚、設計、文藝沾邊的風光大店。
  • 誠品書店香港店開業港人"朝聖" 市民直言書價高
    誠品書店香港店開業港人"朝聖" 市民直言書價高     香港銅鑼灣希慎廣場昨午開幕,啟超道入口門外大排人龍等候入場,扶手電梯更曾短暫停止運作。
  • 深圳實體書店迎開業潮 誠品書店9月亮相萬象天地
    像是約好了一樣,一批新書店今年將在深圳接二連三地開張——3月底,西西弗書店將進駐梅林卓悅匯;9月,誠品書店將亮相深圳萬象天地;8月~10月,深圳友誼書城旗下的覔書店將連開三店;深圳出版發行集團的簡閱書吧,將在今年新開十家新店以上;位於深業上城的本來書店雖未正式公布開業時間,但雛形已現。
  • 誠品書店 能否成為香港文化地標?
    從8月11日開業到現在20多天的時間過去了,來自臺灣的誠品書店人流和人氣還是很旺。在內地實體書店紛紛倒閉的當下,臺灣的誠品書店逆流勇進,闖到香港碼頭,張揚起文化大旗。這個著名的臺灣文化地標在香港能存活多久?能否成為香港的文化地標?    逛誠品能看出這種野心。    在書店開業的同時籌出一個藝術展的實屬罕見。
  • 誠品書店首落戶香港 引進臺式"打書釘"閱讀生活
    無論是24小時營業還是咖啡茶點,其實都是為了實現香港嗜書者的「臺式」閱讀夢想:在臺灣的書店,讀者選上一本心儀的書,總會去隔壁買杯咖啡,或席地而坐,或斜倚沙發細細品讀,這一行為被稱為「打圖釘」。誠品方面表示,書店進軍香港的重點並非僅僅賣書,還在於帶動包含文學、建築、音樂、戲劇等方面的文化產業,讓香港的藝文生活慢起來。
  • 上海中心店將成為誠品書店第46號店 擬第三季度開業
    東方網1月13日消息:近日,多個微信公眾帳號發布了「中國臺灣誠品書店即將落戶上海中心」圖文消息,在微信朋友圈中閱讀量高達10萬多,同時配發的環形螺旋的閱讀環境圖,被300多位網友點讚。不過,記者核實了解到,這條消息並不完全切實:上海中心誠品的落戶開業時間擬定於今年第三季度,目前為止,具體日期尚未確定。
  • 案例|實體書店的救命稻草:臺灣文創之誠品書店發展策略詳解
    近年來隨著行業自身因素的影響,加之網絡書店的興起給傳統實體書店帶來了不小的衝擊,實體書店倒閉的現象已經是屢見不鮮。然而,在實體書店發展不景氣的情況下,臺灣誠品書店卻有逆勢而上的意味,將連鎖店一路開進香港、蘇州等地。本文以誠品書店的成功經營為例,探索實體書店未來發展的營銷策略。
  • 臺北著名24小時書店誠品敦南店即將關閉,實體書店今年怎麼了
    今年,書店界身陷「水逆」期。 2019.10.22,單向街書店愛琴海店宣布撤店倒計時,撤店時間,2019年12月31日。 2019.11.14,臺北誠品敦南店宣布,由於租約到期,將於2020年5月31日關閉。 這一下,浪潮抵岸碎得面目全非。在文化氛圍濃厚的彼岸,連歷史悠久的誠品書店也無法在這場水逆中倖免。以上羅列的還只是聲勢比較大的幾波浪花,中途還有多少小書店如碎浪傾倒,破裂,無聲無息。
  • 誠品書店蘇州店明年二季度開業
    誠品蘇州店將在一年後開幕,副董事長吳旻潔說「我們期待它有24小時不打烊的一天」。2010年,臺灣誠品書店大陸第一家分店蘇州店項目立項。昨天,在蘇州工業園區舉行的誠品書店蘇州店項目媒體見面會上,誠品副董事長吳旻潔在接受早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蘇州店將於明年第二季度開業,具體時間待定。誠品總經理李介修對早報記者表示,蘇州店將販賣臺灣圖書,但具體數量和比重,目前還不能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