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非遺》欄目是甘肅省廣電總臺開辦的我省首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類電視欄目,欄目旨在傳承華夏文明,弘揚傳統文化,彰顯非遺魅力。欄目融非遺傳播、文化傳承、風光展現、旅遊推介等為一體,通過專家解讀、歷史溯源、古蹟串聯,全方位、多角度呈現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承傳播非遺文化,是搶佔「一帶一路」文化制高點、落實省委省政府《甘肅省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方案》、助力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成、推廣傳播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平臺、推進我省文旅產業加快發展的重要方面。開辦該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類電視欄目《絲路非遺》,讓非遺文化走上銀屏、走進大眾、走向世界。
兩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錐和護臂的使用說明華夏始祖就已經繁衍生息,特別是蘭州境內出土的「鬼臉錢」和宋代儺儀瓷面頭都充分表明蘭州「古儺面」、古儺文化遺存特別豐富。
儺舞是古代舉行的一種驅鬼逐疫的大型祭祀活動,源於原始社會的巫舞。儺舞(西固軍儺)儘管是以巫術為核心的原始形態的祭祀活動,仍然被載入甘肅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西固軍儺主要是為了紀念漢驃騎將軍霍去病為人們排憂解難的故事而演變來的,它與普通舞蹈不同,涵蓋了舞蹈、音樂、美術等諸多方面的藝術要素。至今一直被傳承下來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為了紀念漢驃騎將軍霍去病,二是在傳承的過程中,也成為人們娛樂健身的一種方式。
在表演儺舞時必須要有特定道具,如面具、扮演者的服裝。面具有木製、瓷、玉、紙面具等等,服裝根據扮演者身份不同來選擇,這些裝扮帶給人們歷史感和神秘感。本期節目從儺舞的發掘歷史、故事來源、傳承保護角度展開。
來源:甘肅經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