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酒入愁腸分外愁,但是借酒消愁的事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自從上古先民們發明了此物,它便在人類歷史長河中見證著無數悲歡離合、人情冷暖。酒的別稱甚多,我們熟知的都不下十幾種,譬如杜康、杯中物、金波、白墮、凍醪、壺觴、酌、酤、醍醐、黃封、清酌、春、綠蟻、椒漿、忘憂物、狂藥和般若湯等等雅號別名。酒文化更是滲透進了中國人為人處世的方方面面,不論是詩詞曲賦、小說演義還是市井茶館、邊關朝堂都充斥著酒的清與濁、香與烈。一壺酒可以道盡人間孤獨滋味,卻道不盡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愛恨情仇。
生活中的每個人都不容易,人間冷暖個人自知。我們都開懷大笑過,也曾暗自神傷過,曾經告誡自己過了18歲就不流眼淚,可是人世間的苦痛與災難往往讓人猝不及防,你是否曾經也因為某事力所不能而淚如雨下。痛了就大哭一場,哭過後的你才會堅強;歡喜時就放縱的笑吧,笑過了方才明白人世無常。小孩子委屈了有媽媽的懷抱可以尋求溫暖,女人苦了痛了可以向男人傾訴,男人卻不能把內心深處的苦痛告訴任何人,男人要頂天立地,有的話說出來難過的不止你一個人。男人是沉默的,男人是堅強的,男人是孩子眼中的大山,那樣沉穩厚重。男人是女人心靈的依靠,為她遮風擋雨。男人的無奈和辛酸只會自我調侃,背井離鄉、走南闖北是為了家的生計,曲意逢迎、強顏歡笑是為了保住飯碗。男子漢大丈夫將心酸苦悶都留在了內心的最深處,唯有一醉方解千愁。酒精麻醉的僅僅是身體,愁苦的意識反而更加濃烈。失戀、失業、破產或是親人故去的噩耗瞬間就把人擊潰,既然承受不住,那便放縱一回自己也無妨。
唐代詩人杜甫所作《飲中八仙歌》將當時號稱酒中八仙的賀知章、李璡、李适之、崔宗之、蘇晉、李白、張旭和焦遂八人飲酒時的場面描繪成一幅張力十足的群像圖。八人醉趣各具神態,放蕩不羈,樂觀豁達的精神風貌躍然紙上。八仙之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李太白,李白喜歡豪飲,常以酒助詩興,有李白鬥酒詩百篇的說法。《新唐書·李白傳》:帝愛其才,數宴見。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恥之,摘其詩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止。
一杯敬朝陽 一杯敬月光。李太白五歲啟蒙讀書,年少便以詩書聞名鄉裡。也在年少時就接受老莊道家思想,並習劍術好遊俠。大唐開元六年李白十八歲,遍遊蜀地而增長閱歷見識。在《贈張相鎬二首》之二中寫到「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 可見青年李白不僅熟讀儒家經典,還涉獵老莊之學。十五歲能寫賦和漢代文學大家司馬相如論高低。大多數普通人雖比不得李白之才,但也在新時代的陽光哺育,水露滋潤下茁壯成長起來,且要立志做一番大事。年少不更事,總覺得自己與眾不同,要像老鷹一樣無懼風雨、搏擊長空翱翔藍天。一杯敬朝陽,多少個晨讀伴著日出;一杯敬月光,晚自習的路上總會有柔軟的月光。
一杯敬故鄉 一杯敬遠方。 開元十三年25歲的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遊。26歲病臥揚州,27歲終於結束漫遊居於安陸壽山,在故鄉和遠方之間做出了選擇。入贅故宰相許圉師家,與之孫女完婚後逐家於安陸。許家雖然風光已過,但比起尋常人家任是很有聲望且家境寬鬆,這一切都對這個離家幾年依舊毫無建樹的李白來說是個不錯的結果。狂蕩不羈、笑傲禮法的他終歸抵不過現實的殘酷,才會有《靜夜思》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大學畢業後就迫不及待的奔向遠方,同是年輕人的我們眼裡或許只有詩和遠方。闖蕩幾年後才忽然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是,什麼都沒有,曾經高傲的頭顱低下了。一杯敬故鄉,懷著故鄉親人的期待滿飲此杯;一杯敬遠方,沸騰的熱血敵不過現實的苟且,一杯灑給遠方。
一杯敬明天 一杯敬過往。開元二十三年,35歲的李白再次西行遇上唐玄宗狩獵,乘機獻上誇耀本朝威名的《大獵賦》,寄希望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將曜威講武,掃天蕩野」誇耀本朝國力強盛。同年李白到達帝都長安,相繼結識了不少社會名流。其中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讚終使李白得到了玄宗注意,玄宗愛其才召李白進宮。李白憑藉出眾的才華和對時政的觀察獲得玄宗讚賞令供奉翰林。然而狂放不羈的本性使得他對枯燥的為官生涯日漸厭倦,終日縱酒為樂。更因不奉承權貴而遭到宮中之人讒謗,玄宗疏之賜金還鄉。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人到中年在職場上的尷尬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了解。經歷過落魄,也見識過繁華,上不去、出不來是職場最大的危機。中年的倦怠感同時伴隨著新生代的威脅和同齡人的對比在多少個夜晚讓自己失眠。一杯敬明天,明天生活依舊要繼續,再苦再難也要一杯乾了;一杯敬過往,曾經多少不堪的往事卻成了經常回味的故事,須得慢慢品嘗。
一杯敬自由 一杯敬死亡。天寶三年夏,44歲的李白在東都洛陽遇到同樣困頓失意的杜甫。因為杜甫性豪也嗜酒、結交皆老蒼的性格,二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誼。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白日品評詩文、夜間放歌縱酒。在即將南遊吳越之際作《夢遊天姥吟留別》。現實世界裡奮鬥大半生而居無定所,也只能在虛幻縹緲的夢境中尋求慰藉。詩末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千古傳唱。古來萬事東流水是李白自己一生幾多失意的感慨。半老之際還能有機會徜徉山水之間、遠離權貴之所也是一件快樂的事。現實中的我們養大了兒女,退休之後接著帶孫子。所謂的自由又在哪裡?或許心靈的自由才是真的自由。人生的羈絆千千萬,踏入社會後就渴望的自由原來就在自己的內心裡。真正想明白了,自由也就意味著死亡。一杯敬自由,為了生活的幸福、充實、寧靜和歡喜乾杯;一杯敬死亡,解開生命稱重的枷鎖、醉夢今朝。
註:此文章為 每日一彈Hot 原創,特此聲明!
圖片源自網絡,若涉及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