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人物)海霞委員的兩會「關鍵詞」:繫心、傳音、寄情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電 題:海霞委員的兩會「關鍵詞」:繫心、傳音、寄情
中新社記者 朱曉穎
「儘管可能有機器人幫助餵飯、念報紙,但是,你可能還是希望,有一位更貼心、有經驗的護工,來做這些工作。」在日前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小組討論會中,全國政協委員、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主持人海霞娓娓道來。
圖為3月3日,海霞在「委員通道」接受採訪。 中新社記者 於海洋 攝
談到其心之所系的中國職業教育話題,她引用了上述例子。她想要說明——社會需要大量各類職業技能人才,人工智慧的作用其實是有限的。
幹練的短髮、亮麗的形象、標準的普通話、溫婉的語調……在人民大會堂、「委員通道」、駐地會場,海霞委員出現在此次全國兩會的不同場合,總是給人留下不一樣的印象。
海霞是央視《新聞聯播》主播。當下,她走出電視直播間,再次走上政協大會議事場,扮演的委員角色更受關注。
「海霞委員您作為『老委員』,能否簡要介紹一下您『作業』完成的情況?」3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開幕會前的「委員通道」上,海霞面對記者提問,從容接題。
她談到幫助西部貧困地區孩子學習普通話、帶貧困地區孩子到清華大學參觀的經歷。她描繪通過5G、VR等新技術推廣普通話的場景:早上,播音員、主持人們可以帶著全國各地、各民族的孩子一起早讀;晚上,孩子們可以在溫馨的故事中甜美入夢。
「我相信,有了國家通用語言,有了普通話的普及,各民族的孩子才能像石榴籽一樣,永遠地緊緊抱在一起。」海霞在「委員通道」上說。
如何控輟保學、確保貧困地區各類補貼資金不被挪用擠佔,是她今年重點關注的內容。這些源自其深入貧困地區的履職調研。
她發現,由於觀念、經費等原因,一些貧困地區的孩子有中途輟學、回家務農、外出打工的現象,補貼費用動態監控也不完善。
「在『建檔立卡』做得好的地方,家裡會貼一張紙,上面特別明白地寫上每年家裡要花哪些錢,比如孩子的教育、看病等;每年能拿到國家的補貼有哪幾項,什麼時候發;補貼發放後,個人需要籤名,幾月幾日收到了錢」。她希望借全國兩會推廣這種模式,「公開,能讓老百姓心裡有個明白帳。」
海霞今年還聚焦職業教育問題。對這一政府工作報告在教育「板塊」重點著墨的內容,小組討論上,她特別翻出報告,與委員們交流相關內容。
放下報告,她再次聯想到所接觸的接受職業教育的孩子們。「儘管需要幾年時間,這一批人才,才能成長起來。但是,一旦形成這種(職業教育大發展)格局,將會很大緩解就業,也能夠給邊遠地區、貧困地區的這些孩子們未來有更多選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