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一大特點就是「多音字」。很多漢字,看似簡單,但是在用作地名的時候,卻有不為人所知的讀音,尤其是外地人初來乍到很容易讀錯。
地名讀音的約定成俗有很多種原因。有些讀音我們在書本上可能會了解到,而有些卻是當地的方言,在字典上也不會查到。
河北有很多地名,第一眼就很容易被讀錯。
滄州有個「肅寧縣」,這個「肅」字,外地人一般都會念作「su」,即便是臨近縣市的人,很多也會念錯。但當地人卻讀「xu」(三聲)。不過官方現在是以「su」的讀音為準,所以讀「肅」現在也不能為錯了。這就屬於方言造成的誤讀。
這種保留方言的讀音的地名,還有很多。
衡水地區有個「饒陽」縣,這個「饒」當地的方言讀作「yao「(二聲)。
石家莊鹿泉區有個」獲鹿「鎮,這個」獲「按當地的方言要讀」huai」(有人說讀一聲,有人說讀二聲)。
石家莊還有個「休門街」,休門以前曾是一個鎮,這個「休」在方言中讀「qiu」。
石家莊還有個深澤縣,這個「澤」,在方言中讀「zai「(一聲)。
這些地名的當地讀音,因為屬於方言,外地人自然難以知曉。不過官方的讀音,仍採用大家普遍知曉的讀音為標準。
這些地名,我們按方言讀,自然顯得親切。但按官方讀音讀,也不能算錯。
有些多音字,看起來很簡單,大家基本知道它有幾個讀音。所以,在看到它在地名中出現時,我們只是拿捏不準,到底讀哪個音準確。
滄州有個縣級市「任丘」市。這個「任」字,很多人都知道有兩個讀音「ren」,一個讀二聲,一個讀四聲。在這裡,正確的讀音是讀二聲。
廊坊有個「大城」縣,這個「大」字,我們知道它是個多音字。它有兩個讀音「da」(四聲),還有「dai」(也是四聲)。這個「大城「的」大「的讀音有些特別,當地讀作」dai「,但是官方卻讀」da「。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人們不知道這個字是多音字。或者知道這個字是多音字,但是卻不知道它還有一個用作的地名的專有讀音。
張家口有個「蔚縣」,是座古城,而且這裡的年畫很有名。這個「蔚」字,其實是個多音字,用作地名時,要讀「yu」(四聲)。不過當地人講普通話時,把它讀作三聲。
唐山的「樂亭大鼓」很有名,喜歡曲藝的人自然知道這兩個字怎麼讀。但是第一次見到這個地名的人,很可能把它念錯。這個「樂」字,很多人知道它是個多音字,大多數人也知道它有兩個讀音,一個音讀「le」(四聲),還有一個音「yue」(四聲)。但這裡它要讀「lao」(四聲),「樂」又出現了專用於地名的第三個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