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這麼一所高校有點「火」。
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博士生張霽,今年入選華為「天才少年」項目,一畢業就籤下了年薪201萬的offer。
博士生姚婷,同樣於入選華為2020年「天才少年」項目,年薪拿到156萬。
94年出生,今年才26歲的李晟曼被聘為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而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研究生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
這所高校有什麼獨門秘訣能培養這麼多高水平學生?華為又為何獨寵華科?
一切,還要從華中科技大學介紹起。
華中科技大學校園風景 圖源:華中科技大學官微
作為一所正宗的老牌985高校,華中科技大學雖然一直很低調,但這實力可是槓槓的不容置疑!
華中科技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由原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於2000年5月26日合併成立,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和「985工程」建設高校之一,是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
華科一共有8個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分別是: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他有7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7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4個湖北省重點學科,學科實力確實非常強大。作為工科強校,華中科技大學的工科實力位居國內高校前十名之列,如果說在北方,人們更認可哈爾濱工業大學的話,那麼在南方,人們則更認可華中科技大學。
華科之強,強在方方面面,接下來,讓小募帶你走近華科~
讓你點讚之——華科的計算機專業
不難發現,入選華為「天才少年」的三位學子(博士生)畢業專業都和計算機相關,2019年入職華為的左騰飛畢業於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2020年即將入職華為的張霽和姚婷均畢業於計算系統結構專業。
難怪大家都笑稱華科是華為的「後花園」了
那華科的計算機專業到底有多厲害呢?
計算機系統結構專業系國家重點學科
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物聯網工程三個本科專業。
學院擁有"計算機系統結構"國家重點學科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擁有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和信息安全四個博士學位授予點和碩士學位授予點;1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
其中,計算機系統結構(也就是張霽和姚婷畢業專業)為國家重點學科、湖北省高校特色學科。該學科是中國計算機學會常務理事單位、湖北省計算機學會理事長單位、「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學科。2012年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組織的一級學科評估中排名全國第十。
在第四輪教育部高校學科評估結果中,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評估為A。
師資力量雄厚
現有專任教師180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68人;有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長江教學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5人。
中國教育科研計算機網華中中心結點單位
學院設有6個研究所、1個工程中心(數據存儲系統與技術教育部工程中心),建有11個國家或省部級研究基地,孵化了2個高新技術企業。學院擁有信息存儲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服務計算技術與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網絡存儲技術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集群與網格計算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省資料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下一代網際網路接入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擁有華中科技大學IBM技術中心、國家高性能計算中心(武漢)。另外,本學科是中國教育科研計算機網華中中心結點單位,是中國教育科研網格主結點、中國國家網格(武漢)結點單位,是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籌)的重要組成單位之一。
科研成果豐碩
近3年來,承擔各類科研項目380餘項,其中包括「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單位)、863計劃重大項目、國家支撐計劃、國家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重大研究計劃等國家級重大項目,是863計劃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組長單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5項,國家授權專利125項,發表學術論文683篇,其中600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錄。
讓你佩服之——華科的科研實力
除了計算機專業,華科的其他專業也不是蓋的!
14個學科進入A類,其中機械工程、光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4個學科進入A+
華中科技大學是華中理工大學的前身,2000年,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合併成立華中科技大學。
無論是從學科實力、科研成績,還是從人才培養等綜合實力看,華科在全國高校中都是位居前列的。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項目能夠反映一所高校最基本的科研實力,所獲得項目數越多,獲得金額越大,越能證明一所高校研究實力強,不論是從去年還是從近五年的數據來看,華科都是穩居國內前十。
圖源:青塔
圖源:高校與科研
圖源:軟科
這足以證明他強勁的科研實力。
另一方面,華科在科技上對國家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的。
國家科技三大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數量排行榜上,華科也是穩居前10。
其實華中科技大學還手握四大頂級科研平臺,這也是它低調表面下的奢華配置!
No.1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
是科技部首批批准組建的6個國家研究中心之一。前身為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籌),為科技部2003年批准籌建的首批五個國家實驗室之一,2017年獲批組建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而這個科研平臺全國高校僅有4家,另外三家是清華、北大、中科大。
No.2華中科技大學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
是教育部直屬高校承建的第一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承擔著國家重大科技基礎項目--脈衝強磁場實驗裝置的建設任務。是世界四大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之一。
No.3精密重力測量基礎設施
於2018年6月投資9.05億開建的精密重力測量基礎設施,這是華科承建的第二個國家重大科技設施,也是全國少有的同時建有兩個大科學裝置的高校。
No.4國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學中心
目前國家醫學中心僅在北京、上海、武漢落戶。而承擔建設國家醫學中心的高校目前僅有北大、復旦、上交和華科和首都醫科大學,而復旦和上交與首都醫科大學共同建設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大和華科則是一校獨立建設國家醫學中心。
讓你酸之——華科的優秀學子
才貌雙全!94年姑娘被聘「雙一流」高校副教授
李晟曼,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2015級博士研究生,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專業,師從吳燕慶教授,獲國家獎學金,社會活動積極分子,知行獎學金等榮譽。博士研究生階段,在導師吳燕慶教授的指導下,以第一作者在國際頂尖期刊《Nature Materials》IF=38.663上發表學術論文一篇,微電子器件領域頂級會議IEDM上發表會議論文一篇。多次參加頂級學術會議並作口頭報告。2020年7月獲聘為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
一點小八卦丨那些你意想不到的華科學子
網球天后李娜,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專業畢業生。(他的丈夫姜山也是哦)
趙方婧,《芒種》的原唱者,對!就是你現在哼的那個調,「一想到你我就wu~~~」(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2019屆畢業生)。
李行亮,2010年快樂男聲選手,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2010屆畢業生。(本科)
微信之父張小龍,華中科技大學電信系(碩士)
還有孟晚舟、羅振宇等華中科技大學的知名校友,華科真的是培養了很多人才呀~
讓你流口水之——華科的30多個食堂
據華中科技大學的同學們的不完全統計,食堂竟有30多個。這數量,應該算是全國食堂數量最多的院校了吧……
還有知乎網友說從圖書館出來,第一件事是需要花5分鐘思考一下去哪一個食堂吃飯。
竟然還有同學看到了商業價值……既吃遍了美食,又賺了錢,這操作6啊~
小募列舉了一些網友們提供的食堂,大家看看這數量。
真是太豪氣了,這麼多食堂,把所有窗口都吃一遍也得好久吧
西邊(9個):西一,西二,百惠園,美食屋,百品屋,西園,西華,百景,楓林灣
中部(10個):氧氣層,喻園,集錦,百味,教工,集賢,紫荊園,東一,東三,東四
東邊(14個):韻苑學生食堂1樓,2樓,學一,學二一樓,學二二樓,東園一樓,二樓,三樓,東籬,東教工,百盛園,同福,同暢,法拉盛
甚至於,華科還有屬於自己的食堂攻略:
理工生的嚴謹除了用在學術,也用在了吃上。
口碑最好是西一,就餐環境看百景,韻苑過早花樣多,要吃自助去東一,女生愛往喻園跑……每個飯堂的殺手鐧,在華科大人的心中被區分得明明白白。
沒有最好吃,只有更好吃。
湯汁飽滿,餡料十足,渾渾圓的肉餡咬第一口就能看見。由於味道鮮美。價格實惠,喻園食堂的湯包到現在還是每人限購兩籠。
早上起來,在集賢樓來份熱乾麵+豆漿的早餐標配已成為華中大學子最為熟悉的味道,最主要的是,價格只要2元一份。可以說性價比極高。
除此之外,夏天還會有西瓜涼粉,龜苓膏,以及涼菜等等。
在這裡,只要你夠耐心,或許還能吃到張小龍、羅振宇、姚欣……同款。
從華科大走出的科技大佬們。
被35個飯堂帶大的學子,每年都有1/3留在了武漢,成為光谷源源不斷的新活力。
華科雖然低調,但它科研實力強勁、平臺眾多,能給予學生的優質資源和條件實為豐富,所以才能輸送如此多的優秀人才。
相信不少湖北的學子都聽說過這句話,「學在華科,玩在武大,愛在華師」(湖北學子都懂得),在高校間廣為流傳。
如此也能看到華中科技大學的不一般了吧!
不多說了,為有內涵的華科打call!
特別聲明:本文發布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