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的完備是在晉人時期完成的,在魏晉時期,「帖學」達到了後世難以仰望的高度,而在小楷領域尤其如此。
評價一個書法人的基本功夫,一般可以從他的小楷當中看出來,論及一個人的書法境界,最為直觀的要看他的草書水平。
唐人《摹王羲之黃庭經》
所以我們縱觀歷代的書法家,沒有一個成名的書法家,在小楷上不是登峰造極的,甚至於一些能夠流傳至今的無名書法家寫的小楷,也成為了後人難以望其項背的對象。
在整個書法史上,人們很容易一葉障目,能夠見到並且認為和欣賞的總是那麼幾個成名的人物,其實在整個書法史上被歷史所掩蓋的一些不知名姓的書法家也極多,他們往往因為許多客觀的原因沒有能夠令後人銘記,但是他們的作品流傳到了今天,卻絲毫不輸那些名家名作。
唐人《摹王羲之黃庭經》
如今存世的傳世小楷當中,有這樣一件作品,乃是臨摹的王羲之的小楷《黃庭經》,極具晉人之風,但是倘若你對於晉人書法不了解,對於唐人楷書沒有足夠的領會,對於晉唐之間的橋梁沒有那麼了如指掌的話,那麼這件作品你就很難看懂!
晉人的書法就好比汪洋大海,後世之人皆是從這汪洋當中流淌出來的細流,唐朝人距離晉人最近,得到的遺脈也最多。
唐人《摹王羲之黃庭經》
小楷從風格上來講,基本可以分為「樸拙」和「妍美」兩種風格,其中「樸拙」一類書風的代表作乃是鍾繇和顏真卿以及後世的王寵、黃道周等人的風格,以「妍美」風格一路的代表人物以王獻之、歐陽詢、董其昌、文徵明這些人為主。
總體來講,後人皆是承襲晉人一脈,尤其是唐代,「唐人寫經」佔據了輝煌的主導地位,「唐人寫經」在用筆和變化上根植於智永一路的晉人小楷,只不過晉人難以看出這座橋梁,從而難以貫通晉唐。
唐人《摹王羲之黃庭經》
今天我們談論的這件作品乃是世人少見的一件唐代人臨摹的《黃庭經》,唐代人距離晉人最近,他們對於晉人法度的理解力和繼承力是宋人之後所不能及的。很多人看到了這件《唐摹本黃庭經》會以為這字歪歪扭扭,沒有一點美感,但是當你深入到了這件作品單字內部的線條變化的時候,你就發現,這件作品線條內部的運用與王羲之的《黃庭經》、《曹娥碑》以及鍾繇的「二表」同屬一脈。
唐人《摹王羲之黃庭經》
欣賞一件作品要從用筆、變化、氣格三個維度來看,這件《唐摹本黃庭經》在用筆上乃是晉人「一搨直下」的用筆方法,在結字的變化沒有絲毫唐人「美術字」意象,將晉人變化的方法應用的爐火純青,從氣格上講,是典型的唐人風貌,這一點是時代賦予的特點,並不會隨著個人閱歷和性情而有所更易。
如今,晉人的小楷書法無一件真跡傳世,留下來的皆為後人的摹本,然摹本並不能體現全面的晉人風貌,這時候我們就需要藉助後世高手的臨本來揣摩晉人筆意,這件《唐人臨摹黃庭經》便是一個絕好的範本,看懂了這幅字,會給你很大的啟發!
唐人《摹王羲之黃庭經》
如今,我們將這件唐人《摹王羲之黃庭經》按照原作大小進行1:1複製,還原出了跟原作毫無二致的作品,字字清晰如真跡一般。
欲購此卷,請點擊下面惠購
唐人《摹王羲之黃庭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