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無」畫翁說書畫第12篇:國畫顏料
為更好地使色彩與水墨結合,初學國畫的中老年朋友應對傳統繪畫顏料有所認識。傳統國畫顏料,有礦物顏料與植物顏料兩大類。從使用歷史上講,先有礦物顏料,後有植物顏料。礦物顏料的顯著特點是不易退色,色彩鮮豔。張大千晚年潑彩畫,大面積的石青、石綠、硃砂讓人精神為之一振。植物顏料主要是從樹木花卉中提煉出來的。
-
「三無」畫翁說書畫: 第26篇:國畫的「題跋」
國畫與西方繪畫有項重要的不同之處是有「題跋」,畫面常常伴有詩句,也可以說是畫的靈魂,一句題詩如畫龍點睛,使畫面生色。題跋就是在書畫前後題記的文字。寫在書畫前面的文字稱為「題」,寫在後面的文字稱為「跋」。題跋大體分三類:一是作者本人的題跋;二是同時期人的題跋;三是後人的題跋。
-
「三無」畫翁說書畫: 第30篇:畫外「功夫」
我們中老年人學習國畫,目的是娛樂,修身養性,但也要 「為學日益」般的勤奮執著,錘鍊技法,更需要「為道日損」式的虔誠專注,持之以恆。這樣才能提高「畫內功夫」。為進一步提高繪畫水平,還應「內外兼修」,提高「畫外功夫。」宋朝詩人陸遊曾言:「功夫在詩外」。國畫大師齊白石也說「功夫在畫外」,並對自己評價,他的畫不如他的字,字不如他的金石,金石不如他的詩。
-
「三無」畫翁說書畫 : 第27篇:國畫的核心是「陰陽」
我說,兩個字,陰陽。只要深刻理解國畫的陰陽平衡關係,就真正懂得了國畫藝術。國畫是世界上最特殊的畫種,西畫講透視,國畫講陰陽。國畫所有的審美、及對藝術的判斷全部源於陰陽太極。著名畫家黃賓虹先生曾說過,中國畫的一切奧妙都在陰陽太極當中。「一陰一陽謂之道」,「道」體現在國畫上就是「理」,「法」就是技法。國畫藝術是「道技合一」的藝術。
-
「三無」畫翁說書畫: 第25篇:學畫不能眼高手低
中老年人學國畫容易犯的毛病是眼高手低。眼高手低有兩種解釋:一是目標遠大,低下手來踏實做事。二是眼光很高,動手做事的能力很差,目標與自己的實際水平相脫節,表現是好高騖遠。此文指的是後者。初學國畫由於理論知識的欠缺,不知道名家的畫好在何處,不諳筆墨的奧妙,認為大師的畫也就如此。主觀上低估了學國畫的難度,高估了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基礎水平。
-
「三無」畫翁說書畫 第20篇:學國畫要注重「留白」
我在學習國畫的實踐中,感到中國的傳統藝術都講究虛實。我曾在市評劇團任過編劇,古裝戲曲中很多都是虛擬的東西。如人物手裡拿著的馬鞭就代表馬,在舞臺轉一圈就走出了上千裡。人比劃個開門的動作,頭一低就進屋裡了。國畫更講究虛。
-
「三無」畫翁說書畫:第8篇:文房四寶之一「毛筆」
有志學習國畫的中老年朋友,應了解國畫的工具材料。並在作畫中逐步地熟悉和掌握,使其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這一篇介紹「毛筆」。原始筆是記述的意思,記述其事而寫下來。上古時代用刀錐在竹簡上刻畫,或者用竹挺子蘸漆書寫。《說文解字》說:「楚地稱之為聿,吳地稱之為不律,燕地稱之為弗,秦地稱之為筆。」據說,毛筆是秦朝大將軍蒙恬開創的。
-
「三無」畫翁說書畫第10篇:文房四寶之三「紙」
學習國畫必須了解宣紙。國畫用紙與一般圖畫紙不一樣,它不是把畫中的顏色託在紙上,而是讓顏色溶在紙紋裡,你在正面畫,紙的背面馬上就有了顏色,所以,在畫國畫時,都在紙的下面放一塊毛毯。宣紙大約自唐代就開始生產,雖然有多樣品種,為什麼都稱宣紙呢?
-
「三無」畫翁說書畫: 第24篇:中老年人學國畫要不要寫生
中老年人學國畫的第一步是臨摹,隨著水平的提高,要不要深入生活去寫生呢?這要因人而宜,如果身體狀況不允許,不能強求。如果身體健壯,建議經常深入生活寫生。寫生的方法,可以細描細寫,也可以勾畫大概輪廓,即使是走馬觀花似地體驗觀察,也是有益的。「寫生」一詞是五代騰昌祐最早提出的:「工畫而無師,惟寫生物」。到宋代得到重視和發展。
-
「三無」畫翁說書畫: 第17篇:臨摹與讀畫
任何一位國畫大師學畫都是從臨摹開始的。據說齊白石發現《芥子園畫傳》後,以驚人的毅力臨摹了數遍。得其要旨,將所學之法與師法自然相結合,超脫古人,終成大家。臨摹是初學國畫的必由之路。但是,臨摹不是照抄一遍,而是尋其規律,學其用筆用墨的方法,多問所以,悉心摹仿,並要記熟,這樣才見成效。臨摹還須選擇好的範本。
-
「三無」畫翁說書畫: 第28篇:如何提高造形能力
中老年人學國畫具有一定基礎之後,要想自己創作一幅作品,有時面對一張白紙,不知如何下筆,即使畫出的作品也不是自己心中想好的樣子。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造形能力差。國畫的「形」是形似的形,而不是西畫的「型」。「造型」原是工藝術語,西畫講的造型能力是求實,是畫家根據表現的需要,再造一個合乎理想的加工型,也不是自然型的再現或重複。
-
「三無」畫翁說書畫: 第22篇:國畫的「套路」
在我看來,沒有梅西的巴薩,依然還是巴薩,此刻賣掉梅西並不是一個壞的選擇,至於為什麼這麼說,咱們得先從巴薩的百年歷史聊起。時年12月,剛成立的巴薩就初登戰場,在他們的倡議和推動下,西班牙王室創辦了國王杯賽事
-
「三無」畫翁說書畫 : 第18篇:學畫要善於「偷藝」
我學國畫,有許多技法都是「偷」來的。所謂「偷」,就是將老師沒有用語言傳授的東西,通過看其演示學來的技法。學畫為什麼要「偷」藝呢?一是有些老師仍存有「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舊思想,不願傳授自己看家的真本事。二是有些老師不善言講,很多技法說不清楚。所以只作不說。三是國畫的很多技法,是說不明白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能靠自己在畫的過程中體會摸索。
-
「三無」畫翁說書畫: 第23篇:國畫的「韻味」
誰知,由於列印出了點問題,沒有任何美術功底的海璐只能自己去外面的小黑板隨手畫了一個。但是,在她畫完後覺得實在太醜,就主動跟黃曉明報備,然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掛幾個真正的粽子出去。情商如果說趙麗穎在產後因為身體虛弱,且早前患有嚴重腰傷,受到其他嘉賓的額外照顧,幹活少也能說得出去。但是,她的情商,實在太讓屏幕外的觀眾著急了。眾所周知,趙麗穎有一個「趙小刀」的外號,顧名思義就是說話不經大腦,毒舌的言論像把小刀扎到其他人身上。
-
「三無畫翁」說書畫: 第13篇:國畫的設色特點
國畫不計較光的影響和變化,所以其設色特點大體有四點:一是多從物體固有的本色出發,雖然有時設色也有濃、溼、幹、淡之別,但目的不是物體的光感而是為了破除板滯,以求得顏色有豐富的變化。二是國畫喜歡用對比強烈的原色。中國人習慣用紅、黃、藍、白、黑「五原色」,其中以黑與白為主色。「黑白分明」,對比強烈。
-
「三無」畫翁說書畫: 第14篇:運筆要學會濃淡乾濕
國畫追求濃淡乾濕的變化,這樣作品豐富多彩,更彰顯變化之美。初學國畫的中老年朋友要下苦功夫,熟練掌握濃淡乾濕的用筆方法。一幅畫如果沒有濃淡乾濕的變化就沒有生命力。同樣,如果不能隨心所欲地用濃淡乾濕去表現就不是好的畫家。如何達到不假思索地運用,或言之不是腦支配手,而是腦隨手動。要掌握六字方法和四項原則。
-
畫國畫一定要用國畫顏料嗎?
畢竟顏料只是畫家的工具,很多大畫家在作畫時,對於顏料的選擇都很「隨性」。博物館都有專業修畫師,他們在修補名畫時,做的第一件事兒就是要先弄明白,畫家畫這幅畫時用的是什麼顏料,然後才能對症下手。一位修補畢卡索作品的修畫師發現,畢卡索的好幾幅畫用的都不是油畫顏料,而是油漆!因為他覺得,將油漆畫到畫布上,會使畫面更鮮亮、更打眼,更有視覺衝擊力。
-
國畫顏料的調色技法
■責任編輯:世立 微信號:xsl0206■本文整理:國畫顏料的調色技法美術大家:以中國傳統書畫和民間工藝美術為美術教育的切入點,取其中國藝術的精華,去其因循守舊的糟粕。從中國的傳統藝術中找尋出的美術形式和工藝技法,更重要的是讓藝術的學習植根於中國大地的土壤。
-
國畫藝術|零基礎國畫山水速成教程——工具篇
很多沒有繪畫基礎的朋友,想學國畫不知從何入手。《西江藝苑》一直從事中國畫的傳播、教育工作,將發布一套完整的國畫山水速成教程,以供喜歡學習國畫的朋友參考。工具篇一,認識國畫材料和工具。推薦:本著入門一切從簡的原則,建議到專售國畫材料的商店或專櫃,親眼觀看和了解、體驗宣紙、毛筆、墨汁、顏料、相關配件等。(一)、紙,著重了解生宣、半生熟宣、熟宣等三種宣紙的滲化特性。我畫山水多選生宣。生宣滲化性強,半生熟宣滲化弱,熟宣不滲化。
-
「三無」畫翁說書畫 : 第19篇:拜師,學國畫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