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其實有四座故宮,除了北京故宮,另外三個你知道在哪嗎?
文/旅者心心
哈嘍,大家好,我是旅者心心,歡迎閱讀本篇文章。一提到故宮,相信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氣派的北京故宮,它以自身獨特的建築風格和神秘的傳說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但是你知道嗎?我國其實有四座故宮,除了北京故宮,另外三座在哪裡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是我國明清兩個朝代的皇家宮殿,在歷史上生活著有24位皇帝,以前被稱作為紫禁城。北京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也是「世界五大宮之首」,始建於140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
故宮具有非常珍貴的價值和地位。在歷史上,這裡是皇權的象徵,至高無上,高貴莊嚴;如今,作為博物館,更多的是呈現出建築、文物、歷史遺存的珍貴。其實,故宮的一磚一瓦,、花一木都承載著歷史,其本身就可以說是最大最珍貴的文物。
瀋陽故宮
瀋陽故宮是我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是清朝初期的皇宮,始建於1625年,後來清朝遷都到北京,就被稱作為「陪都宮殿」,再後來就稱之為大家所熟知的瀋陽故宮。在康熙乾隆年間,再一次進行了改建和增建,才形成了當今的格局面貌。
瀋陽故宮是一處包含著豐富深厚歷史文化內涵的古代遺址,內有太多珍貴的宮廷文化和文物珍寶,堪稱國寶。因為瀋陽故宮具有多民族風格,所以這裡的文物珍寶大多展現的都是珍藏的民族服飾、琺瑯器、雕刻品等,具有非常重要的觀賞價值和研究價值。
臺北故宮
臺北故宮是中國大型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臺灣地區規模最大的博物館,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臺灣故宮建造於1962年,是仿照中國傳統宮殿而建築的。臺北故宮內的文物大多都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臺北故宮與北京故宮不同的是這個展館每三個月就會更換一次商品。
如果到臺北故宮一定要看的就是三大鎮館之寶:肉形石、翠玉白菜和毛公鼎。肉形石是一塊東坡肉,肉皮、肥肉、瘦肉層次分明,甚至連毛孔和肌理都非常逼真。翠玉白菜是一顆與真正白菜差不多大小的文物,在菜葉上有兩隻昆蟲——蝗蟲和螽斯,象徵著多子多孫。而毛公鼎是西周晚期的青銅器,是迄今為止鐫刻銘文最多的器具,也是臺北故宮永不更換的展品。
南京故宮
南京故宮也叫做明故宮,是明朝時期的皇宮,是在中世紀時期,世界上最大的的宮殿建築群,還被稱作為「世界第一宮殿」。南京故宮始建於1366年,坐北朝南,在明朝時期,地位還是非常重要的。南京故宮的建築形制為北京故宮所繼承,可以說是北京故宮的藍本。
但是歷經歷史長河的衝刷以及後來的動蕩,明故宮除了地下埋藏的結構之外,地上建築已不復存在。現如今為了重建這座明故宮,並在遺址上建起了明故宮廣場以及五朝門公園,成為市民休憩的場所。
雖然都叫做故宮,但是有網友這樣評論:與北京故宮相比,臺北故宮雖然名為故宮,但實際上是一座藏寶的博物館,南京故宮如今只是供跳舞的廣場,只有瀋陽故宮還像樣。雖然言語過於犀利,但是也足以證明北京故宮的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