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的108兆日元抗疫「緊急經濟對策」能否振興日本經濟?

2020-12-19 澎湃新聞

4月7日,日本政府召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臨時內閣會議。安倍首相公布,決定實施事業規模總額達108兆日元的緊急經濟對策。該對策涉及五個方面:1、加大醫療投入,防止疫情擴大;2、維持僱傭關係和事業發展;3、恢復下一階段的官民經濟活動;4、構築強有力的經濟構造;5、為今後做準備。

自對策公布起,日本舉國上下對其高度關注,並褒貶不一。但總體上看,日本國內對該對策的批評聲音大於稱讚。

安倍政府召開緊急經濟對策會議 圖片來源:2020年4月7日 NHK新聞網站

寥寥無幾的稱讚聲

安倍在公布緊急經濟對策時自稱,「108兆日元的事業規模相當於GDP的2成,放到全世界也是最大級別的經濟對策。」此後,日本媒體在涉及該話題的報導中基本上都會對其冠以「與以往相比最大的經濟對策」之名。並且,還經常將這個數額和雷曼衝擊後的2009年4月,時任麻生太郎政權策定的56兆8000億日元經濟對策做對比,108兆日元接近當時的2倍。

據NHK報導,日本商工會議所會頭三村明夫評價道,「這次的緊急經濟對策規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創設了新的給付金制度,在財政、金融、稅制等各方面都採取了對策,應該給予高度評價。」

經濟同友會代表幹事櫻田謙悟亦稱,「為支援收入急劇減少的家庭,維持中小企業、個體經營者的僱傭關係,加入了前所未有的大膽政策,對此表示歡迎。」

據NHK報導,「野村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木內登英經過測算後得出,本次的緊急經濟政策能推動日本GDP上升0.9%。」

水漲船高的批評聲

但人們仔細閱讀了對策全文之後,才發現疑點重重。完全沒有體現出「抗疫」、「緊急」對策應有的樣子。

1、名實不符——摻水的金額

雖然安倍自稱緊急經濟對策是「世界最大規模」,但恰恰是這個大得驚人108兆日元,成了人們首先抨擊的焦點,它被多位專家權威指出名實不符。

NHK在4月7日的報導中,就對「事業規模」和「財政支出」做過區分介紹。「事業規模,是在財政支出的基礎上,還包含了金融機構的融資及保障的範圍,稅金和社會保險的延期支付,以及參與事業的民間企業支出等對策的總額,所以金額比『財政支出』更大。」

4月8日,《產經新聞》則直接以《世界最大級的經濟對策108兆日元,效果是未知數》為題登出報導,稱「大和總研首席經濟學家熊谷亮評價道,這個數字『有摻水的部分』。」「支援企業緩交法人稅和社會保險的26兆日元,原則上過了1年還是得企業自己負擔。支援企業周轉資金達45兆日元,規模與歐美相比也不遜色。但面向企業的無息、無擔保融資最後也要求返還,只是把負擔推後了而已。」

4月8日,《SankeiBiz》亦發表了經濟界高層代表對該數字的看法,「經團聯會長中西宏明對事業規模高達108兆日元『不予以評論』,並表示比起規模他更重視速度。」「經濟同友會代表幹事櫻田謙悟也表示『數字金額很驚人,但更為必要的是儘快構築實務體制和事務流程,以便讓資金儘早到位』。」

4月11日,日本經濟評論家佐藤治彥更是直接以《虛有其表的安倍「108」兆日元新冠經濟對策》為題發表了評論。他稱「媒體只顧著強調108兆日元這個數字」,但「108兆日元是事業規模,其中財政支出為39兆5000億日元。政府財政支出只佔到108兆日元的3分之1多一些」。而且,「即便是財政支出的部分,為應對去年19號颱風(海貝思)等一系列災害而在2019年12月決定的經濟對策中的19兆8000億日元,也被重複算入了108兆日元中」。

新冠緊急經濟對策中財政支出與事業規模對比 圖片來源:日本經濟產業省官網

並且,佐藤還認為,「有很多作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對策來說匪夷所思的項目。例如首都圈機場的機能強化、公共設施中花卉利用擴大的支援、酒類的海外展開推進事業……這些究竟是不是為了對抗新冠疫情出臺的對策?這究竟是不是我們期待已久的感染預防及經濟對策?」佐藤查證2020年度一般會計補正預算後才發現,「新冠疫情感染經濟對策關係經費是16兆7059億日元。這應該才是新冠疫情對策預算真正的大本營。」而這個數字又比4月7日公布的緊急經濟對策中財政支出的39兆5000億日元少了一半以上。

筆者據佐藤治彥評論及日本總務省官網數據製作 註:佐藤原數據為1兆8492億日元,數額已按官網修正為1兆8482億日元

圖片來源:日本總務省官網 註:日本總務省官網數據亦有錯誤

2、本末倒置——疫情結束後的經濟振興政策大於對抗當下的疫情

4月7日,神戶國際大學經濟學部教授中村智彥在雅虎新聞經濟綜合版塊發表《政府的「緊急經濟對策方案」為何只充斥著疫情擴大平息後的事情?》一文。稱對策「大概一半的內容都是在寫『平息後』的事情。」他表示,「『以觀光、運輸業、飲食業、娛樂業為對象的Go To宣傳活動』、『用國立公園等的自然魅力吸引客人、交流』等現階段不應該優先致力去做的事情,反而寫得特別的詳細。」「這根本不是應對『當下』緊急事態的政策,只有對『平息後』政策的描述是具體的。」「工商團體的職員也表示,有時間去想宣傳口號,還不如先好好想想抗疫現場真正需要什麼。」

4月9日,《MONOist》在介紹該對策時,亦把它解讀為,「是在2個階段的意識下制定的。一是到疫情平息前的『緊急支援期』,二是疫情結束後經濟轉守為攻的『V字恢復期』。」在緊急經濟對策的5個組成部分中,「緊急支援期」僅涉及前2個部分。由此可見,本來應該是為抗疫出臺的緊急經濟對策,確實是重疫情結束後的經濟恢復,輕疫情當前的應對處理。

而面對這樣的結果,NHK在4月7日的報導中提到,「SMBC日興證券的高級經濟師宮前耕分析,『在疫情持續擴大期間,不論經濟對策如何膨脹也無法改善景氣。疫情持續越長,經濟低迷也會持續。疫情的擴大得不到平息,經濟的狀況也不會改善』。」

此外,日本經濟評論家近藤駿介在《現代BUSINESS》上也對該對策的本末倒置評論道,「要使經濟對策達到效果,必要條件是日本社會、國民在經濟上還存活著。若在對策起效前日本經濟和國民就已經遭受致命的打擊,即便是前所未有的最大規模經濟對策也只會落為畫餅充飢。把錢撒到無人島上也不會得到任何效果。」

3、眾口難調——官僚>企業>國民引發的不滿

中村智彥教授在上述同一篇評論中批評道,該對策「後半部分,詳細羅列了實施的資助項目及補助金制度的擴充內容,但看上去卻是優先確保了政治家的權利,和當前抗疫現場需要的支援對策相去甚遠。即便在當前這種緊急事態下,官僚們還是爭先確保平息後的權利,由此可以看清他們的支援構圖。結果,到底哪裡是『緊急』,根本不清楚。」

然而,即便是中村教授認為利益最大的這些政治家們,似乎也有不滿。《PRESIDENT Online》4月10日刊登評論稱,「負責某全國性報紙自民黨相關報導的記者稱,『執政黨內部不斷有人提出「應該每個人都發補助,而不是家庭」,「因為是非常事態,所以應該像歐美那樣推出大規模支援政策」,但是這些反對論都被政府主導壓下去了。這樣半途而廢的支援政策能否跨越國難,對此感到不安的議員不在少數』。」

企業方面,雖然該對策涉及多項針對企業的補助政策,但恰恰以中小企業和個體經營者為代表的經營者們卻對未來充滿了擔憂。

《產經新聞》報導稱,「對中小企業及個體經營者的給付條件,是需要提供營業額減少50%的證明文件。」「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師島峰義清指出』不論哪種手續都十分繁雜』。本來中小企業及個體經營者在資金周轉上就沒有太多餘地,如果在給付金領取上又要花很多工夫,經營事業恐怕難以維繫。」

如今,以東京都為首的7個大城市已經發出「緊急事態宣言」,各類店鋪營業進一步受限。對於中小企業和個體經營者來說,4月末的資金周轉將會成為最大的難關。他們除了需要支付物資採購的費用,還面臨著員工的人工費、店鋪租金等支付危機。

於是,就在緊急經濟對策出臺後的第二天,4月8日,在東京都內經營計程車業務的Royal Limousine公司宣布解僱600名員工,基本相當於全部裁員。這個決定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對本應為企業提供強有力支持的緊急經濟對策來說亦是一個巨大的諷刺。而公司社長金子健作的理由也不禁讓人感慨萬分,「解僱員工讓他們領僱傭保險失業補貼失業,比讓他們保留員工身份更有利。」

Royal Limousine計程車 圖片來源:Royal Limousine官網

此外,同樣被人詬病的,還有原本萬眾期待的對收入減少的家庭「一戶補助30萬日元給付金」的政策。它同樣面臨著嚴苛的申請條件和繁雜的申請手續。對策規定,一家之主的收入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在2月-6月期間的任意一個月(1)收入減少到免交居民稅的收入標準以下;(2)收入減少一半以上,在免繳居民稅收入標準的2倍以下,滿足上述條件之一才有資格申請。

筆者據NPO法人POSSE代表,僱傭、勞動政策研究員今野晴貴的新聞評論製作

原產經省官員、經濟學家岸博幸4月12日在錄製TBS的節目時分析,「雖然資助的金額還可以,但是能夠申領的對象太少。因為它是以免繳居民稅的人為標準設定的,結果最終全國只有20%的人才有資格申領。」不僅如此,它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給付時間過遲。國家補正預算通過之後,還必須在市町村議會上也取得通過。市町村議會通常在6月進行。如果5月能夠舉行臨時議會,那麼最早也得6月才能領到補助,遲的話可能要到7、8月。」

然而,申請條件及手續再複雜,對策裡顧及到的上述人員仍然有路可走,而岸博幸口中剩下更多的80%一般國民,似乎在這個史上最大規模的經濟對策中嘗不到任何利益。相關報導的日本網友評論中不乏「只給經營者補助不公平」、「只給特定的家庭發放補助不公平」、「應該給全體國民都發放補助」等不滿,並且與在野黨提出的Plan B(包括所有國民1人補助10萬日元)進行對比,進一步引發對安倍政權的失望情緒。

總體而言,日本國民對這個日本史上最大規模的緊急經濟對策表示出各種各樣的不滿,用108兆日元的「抗疫」「緊急」經濟對策能否拯救疫情仍在上升的日本,還是未知數。不過,目前可以斷定的是,它的具體實施過程將會舉步維艱。經濟評論家近藤駿介把日本棒球界的傳奇人物,於今年2月去世的野村克也的名言送給安倍,「先入觀是罪,固定觀念是惡。」「希望安倍能夠拋棄日本經濟和國民將保持一如既往的狀態的先入觀,以及擴大經濟對策的規模就能解決問題的固定觀念,真正直面當前的國難。」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日本經濟面臨二戰後最大危機,日本央行行長「尚能飛否」?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當天,日本政府召開臨時內閣會議,敲定108.2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萬億元)的緊急經濟對策和作為財源的2020年度補充預算案。其主要內容是向因疫情受到打擊的家庭和自由職業者等個體戶發放現金,其中也包含疫情平息後的消費刺激措施。 對日本政府來說,項目規模108.2萬億日元,著實創紀錄了。
  • 日本經濟迅速惡化,安倍祭出了大手筆
    來源:國是直通車比美國還「壕」日本佛系抗疫似乎正在失效。隨著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增加,日本醫療衛生系統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不少日本專家開始擔憂醫療體系的崩潰。與此同時,日本的經濟也在迅速惡化。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倪月菊看來,日本之所以採取佛系抗疫的對策,主要基於以下考慮:確保現有醫療體制不至於崩潰;要竭盡全力確保2020東京奧運會如期舉行;要儘可能確保經濟能正常運轉。但倪月菊指出,日本疫情的前景並不樂觀。近日,日本不僅感染者數量快速上升,年輕感染者也持續增加。
  • 日本首相菅義偉急推近萬億美元經濟刺激方案
    為緩解疫情對經濟造成的衝擊,日本此前已經通過了兩輪經濟刺激計劃,總支出達235萬億日元(2.25萬億美元),佔日本GDP的40%。與本次經濟刺激方案相比,前兩輪方案側重於拉動內需,刺激受疫情打擊的日本消費,救助對象主要為個人、家庭和中小企業。
  • 日本新經濟對策獲內閣會議通過,總規模逾73萬億日元
    華輿訊 據東方新報報導 為緩解新冠疫情對經濟造成的衝擊、應對日本經濟增長面臨的挑戰,日本政府臨時內閣會議12月8日通過第三次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總規模約為73.6萬億日元(約4.6萬億元人民幣)。 中新社報導,該經濟對策包括三大支柱,即新冠疫情防控對策、經濟結構轉換對策和國土強韌化對策。
  • 讓安倍決定辭去首相的是種什麼病?安倍辭職對日本經濟有何影響?
    安倍經濟學被概括為「三支箭」:第一支箭是以量化寬鬆為主的金融政策,將通脹目標設定為2%,以及實行無限期貨幣寬鬆;第二支箭是以擴大公共支出為主的財政政策;第三支箭是以振興民間投資為主的經濟增長政策,當時提出的目標為三年內民間投資增至70萬億日元。日本經濟此前經歷了「失去的二十年」,安倍上臺後的首要任務是讓日本擺脫經濟近乎停滯和持續通縮的局面。
  • 日本敲定追加經濟對策 規模約73.6萬億日元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9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消息,8日,日本政府在內閣會議上敲定了鑑於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追加經濟對策。日本中央政府的預算約為30.6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9萬億元),包括增加民間投資效果在內的項目規模約為73.6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6萬億元)。
  • 日本不僅需要經濟刺激計劃 還需要有效率的政策實施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日本不僅需要經濟刺激計劃,還需要有效率的政策實施日本政府在12月8日正式決定實施規模超過73萬億日元的經濟對策,使得10月開始討論的今年第3次經濟對策有了最後結果。根據9月份的經濟統計數據,日本預測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潛在性供給能力與實際的需求之間至少有30萬億日元以上的缺口。為此,日本政府準備通過這次經濟刺激政策,防止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進一步擴大,為日本企業在疫情後各個方向的轉型打好基礎。日本政府決定出動財政40萬億日元,形成包括民間投資在內73.6萬億日元的經濟對策,來刺激日本經濟。
  • 抗疫日本祭出最強經濟刺激計劃
    除進入緊急狀態外,為緩解疫情對經濟造成的衝擊,日本內閣會議4月7日通過史上最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總額達108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萬億元)。儘管如此,一些分析人士仍然認為,受疫情和夏季奧運會延遲的影響,日本今年經濟出現負增長仍是大概率事件。
  • 日本預計兩周內確診病例將破萬,安倍下決心宣布進入「緊急事態」
    據日本媒體發布的新冠疫情數據,截至7日10時30分,日本累計確診4100例,累計死亡97例。但安倍在發布緊急事態的當天警告稱,如果按照當前的增速,日本確診病例將在兩周內達到1萬例。安倍表示,「緊急事態」是為了讓人們進一步保持社會距離,以減緩疫情的蔓延,並儘可能保持現有社會和經濟活動。
  • 100億日元假鈔,就能搞垮日本經濟嗎?
    本劇在日本收視率不錯。只是其中日本演員說中文,總令人想到中國抗戰神劇裡面中國演員說日語的情景,因為發音不準,常常莫名出現喜感,還比如劇中貼的中文標語「不行開」。黑木明紗100億日元假鈔的量能否拖累日本經濟?
  • 日本出臺新經濟對策 總規模逾73萬億日元
    中新社東京12月8日電 (記者 呂少威)日本政府8日傍晚召開臨時內閣會議,通過了新的經濟對策,總規模約為73.6萬億日元(約合7076.6億美元)。該經濟對策包括三大支柱,即新冠疫情防控對策、經濟結構轉換對策和國土強韌化對策。
  • 安倍三支箭是否射中了日本經濟的心坎兒?【關鍵詞一安倍經濟學】
    安倍三支箭是否射中了日本經濟的心坎兒?【關鍵詞一安倍經濟學】    「安倍經濟學」登臺一年來,先後放出大膽的貨幣寬鬆、靈活的財政政策、經濟增長新戰略這三支箭,箭頭所指是日本經濟強勢復甦目標。    上半年,在「安倍經濟學」的帶動下,日本經濟出現了久違的「高增長」,前兩個季度GDP折年率分別增長4.1%和3.8%,日本股市也一路狂飆,在整體低迷的發達經濟體中,日本經濟的復甦顯得比較搶眼。    但是,在安倍財政刺激政策的推動下,2013年日本政府債務已經突破1000萬億日元,佔GDP比重接近250%,居發達國家之首。
  • 安倍宣布日本全國進入緊急狀態 日元將突破100大關?
    由於疫情的影響,當地時時間4月16日晚,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正式宣布,將「緊急事態宣言」適用範圍擴展至日本全境,持續時間至5月6日。    作為佔到日本人口和經濟的2/3的兩大引擎東京都和大阪府,是此次的疫情的高發地區,再是不是要宣布進入「緊急狀態」這件事情上,安倍就糾結了很長時間,在迫於無奈宣布後,還是矯枉過正地宣布了
  • 任職2803天的安倍宣布辭職,放出「四箭」難救日本經濟
    安倍的身體狀況一直頗受外界關注,據日本富士電視臺早前報導,日本疫情暴發之後,安倍曾經連續工作超過140天,甚至還出現吐血的情況。他曾在本月17日和24日兩次赴慶應大學醫院就診,有關其身體欠佳的消息一直未斷。
  • 安倍擬推28萬億日元刺激計劃,3月份曾求教於全球智囊
    日本經濟新一輪刺激計劃規模敲定,不是此前猜測的10萬億日元、20萬億日元,而是28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77萬億元)。據日本共同社報導,當地時間7月27日下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福岡發表演講時透露,政府的經濟刺激計劃規模將超過28萬億日元。其中13萬億日元的刺激資金將用於財政刺激。
  • 聯合早報:日本開放賭禁提振經濟的大夢
    其他對日本賭業虎視眈眈的國際賭場集團,包括美高梅、金沙、永利、雲頂新加坡,其中美高梅已透露有意拿出100億美元投資。  有趣的是,安倍政府力推的賭場,英文也和新加坡一樣稱為integrated resort(IR),新加坡稱為綜合度假勝地,日本則稱為綜合度假村,最終目的一樣要刺激經濟和旅遊業。
  • 日本抗疫:中央之力與地方之力
    這一組數字充分說明日本安倍晉三政權正在自欺欺人,以及日本政府的抗疫對策明顯遜色於周邊國家和地區。在疫情爆發之初,絕大多數日本國民都對安倍政權滿懷期待。因為,安倍是日本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8年4個月)、經驗最豐富的首相。所以,大家都相信他能夠迅速拿出行之有效的應對方案。但是,眼前的事實讓我們不得不懷疑,這位「日本國王」是不是已經到了黔驢技窮的地步。
  • 人民日報經濟透視:日本經濟深陷結構性困境
    由於日本經濟下行風險凸顯,日本學者現在最常提及的詞彙已從「復甦」轉為「衰退」。近期公布的系列數據顯示,日本經濟遭遇安倍晉三二次執政以來最嚴重的寒流。今年二季度日本國內生產總值萎縮7.1%,創5年以來最大跌幅;上半年貿易赤字5.4271萬億日元,創1979年來半年數值新高;國內消費需求依舊收縮,貿易失調難以逆轉。
  • 日本公布發放10萬日元補助大綱:部分地區或5月啟動
    原標題:日本公布發放10萬日元補助大綱:部分地區或5月啟動中新網4月21日電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當地時間20日晚,日本總務省公布了向全體居民每人發放10萬日元生活補助金的實施大綱,同時表示,如果速度快的話,部分地區5月即可啟動辦理程序
  • 安倍要抓住「全世界的胃」,日本農產品出口明年衝刺萬億日元
    在日本農產品對外出口不斷刷新紀錄的背後,是安倍政府計劃在2019年實現農產品出口達1萬億日元的目標。此前,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上海代表處所長小慄道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一目標(即1萬億日元)最初制定在2020年實現,如今安倍政府欲將該目標提前1年實現,希望藉助農產品出口的強勁勢頭帶動日本經濟穩中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