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藝面臨技術挑戰 半導體材料時代來臨

2020-12-18 電子產品世界

  在消費電子與綠色能源需求的推動下,新型半導體材料將更多地在生產中得到應用,新材料的使用同時也是降低成本的需求。此外,新的工藝技術也會對材料提出新的要求。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80890.htm

  隨著半導體技術向45nm、32nm延伸,越來越多的新材料將在生產中採用。2007年半導體材料的銷售額已達到了420億美元,佔半導體產業的16%,與半導體設備銷售額持平。據SEMI(國際半導體設備及材料協會)預測,到2010年,半導體材料的銷售額將達到530億美元。2008中國國際半導體材料研討會3月19日-20日在上海與SEMICONChina同期召開,半導體材料越來越引起業界的關注。

  新材料研發投入與日俱增

  半導體產業2007年的銷售額達到了2590億美元,在過去的5年中平均增長率為9.5%。半導體材料的銷售額佔半導體產業的16%,為此,全球半導體製造公司、設備與材料公司在新材料方面的人力與資金投入都與日俱增。據了解,中芯國際45nm研發團隊中就有超過一半的人在從事新材料的研發。「半導體材料是集成電路產業的基礎,材料技術的發展使集成電路技術的升級成為可能。」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在中國國際半導體材料研討會上如是說。

  美國AirProducts先進集成材料總監DanO『Connell認為,半導體材料時代已經來臨,在消費電子與綠色能源需求的推動下,半導體產業不斷發展,新材料和新元素將更多地在生產中得到應用。如何選擇與鑑定最合適的材料,如何預測材料對薄膜及工藝性能的影響,如何將新材料從研發快速轉入大規模生產,成為材料時代的新挑戰。

  隨著45nm技術時代的來臨,新材料在半導體前道和後道工藝中都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應用。Praxair公司研發總監兼中國國際半導體材料研討會技術委員會主席黃丕成介紹說,半導體製造中通常有6個典型的工藝步驟,分別為光刻、化學機械拋光(CMP)、刻蝕、電鍍、薄膜澱積和離子注入工藝。在45nm技術中,新材料不僅包括新的光刻膠、更好的CMP工藝研磨液與研磨墊,也包括刻蝕工藝中的氣體與試劑、電鍍與薄膜澱積中的新材料與試劑。黃丕成認為,在前段工藝過程中的高k(介電常數)金屬柵與應力矽材料以及後段工藝過程中的低k與阻擋層材料及相關工藝,都是當今半導體製造產業研究熱點中的熱點。

  亞洲是最大半導體材料市場

  中國半導體材料市場發展迅速,SEMI預計,中國半導體材料銷售額2008年將達到40.3億美元,較2007年增長23%,增長率居全球首位。

  與半導體設備行業相比,材料產業相對穩定,沒有很大的跌宕起伏。最近5年的年平均增長率為11%。與設備行業類似,亞洲地區的增長速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其中中國的增長為21%,居全球第一。

  產業對新材料的需求對供應商來說也是市場機遇所在。納米時代,如何開發出能夠滿足技術性能要求的產品,如何降低材料的成本,如何實現新材料的大規模生產,如何滿足環保與安全的需求,這些都是材料供應商的機遇與挑戰。

  未來的半導體技術發展最離不開的就是材料的革新。碳納米管、可印刷集成電路等在未來的幾年都將逐漸走進市場。黃丕成認為,新材料研究的目標不僅在於滿足技術的要求,應對技術挑戰,同時降低成本也是業界的一大需求,這是追隨摩爾定律的必然結果。

  與半導體相關的太陽能、FPD(平板顯示器)等產業也拉動了對新材料的需求。半導體材料的銷售額佔半導體產業的16%,2007年的銷售額為410億美元,其中60%來自前道,40%來自後道。64%來自亞洲,13%來自北美,9%來自歐洲。因此,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地區是目前最大的半導體材料市場。

  新材料迎合新工藝需求

  專家認為,在光刻、CMP、刻蝕等領域都存在著一些材料與工藝技術的挑戰。黃丕成介紹說,在光刻領域,為了實現更小的技術節點,提高解析度就成為必然。浸入式光刻、EUV(遠紫外線光刻)、雙掩模等新技術的出現就會對光刻膠材料與結構提出更多的要求。

  黃丕成認為,介電材料的選擇與集成對降低電晶體的RCDelay(電阻-電容延遲時間)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對低k介電材料的研究與應用一直是業界的一個關注點。不僅材料公司在關注這一問題,設備公司對此也極為重視,包括應用材料、諾發等公司都有專門的研發隊伍與自己獨特的產品,這說明他們都認識到工藝集成中離不開材料。應用材料公司的BlackDiamond技術與諾發的Coral技術都已在實際生產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且隨著線寬的減小,低k材料也在不斷地升級,這也為互連工藝中的銅與低k材料的CMP工藝帶來了挑戰。

  英特爾在45nm首先引入了高k金屬柵工藝,而高k金屬柵在32nm會被更多地採納與應用。這是應對漏電問題的根本解決方案。為此,不僅材料廠商在探索與實驗,積極尋找各種備選材料,英特爾、臺積電、中芯國際等廠商也在研發隊伍中投入了更多的人力從事材料的研發。

  中國市場較其他地區而言是獨一無二的。中國的客戶非常多元化,包括國有企業、中外合資公司和外商獨資公司等。甚至在技術方面,中國範圍內也存在較大差異,從較早的4英寸晶圓技術到尖端的45nm工藝技術,在中國都能找到足跡。無論是設備市場還是材料市場,中國無疑是最受關注的。


相關焦點

  • 半導體電鍍中45nm銅工藝面臨的挑戰
    慧聰表面處理網:    摘要:本文綜述了銅工藝即將面臨的各種變化,包括擴散阻障層(barrier)、電鍍添加劑、覆蓋層以及與多孔超低k電介質之間的整合等。     隨著半導體向45nm工藝的深入發展,銅工藝技術不可避免地要發生一些變化。
  • 全球半導體技術發展路線圖解析
    進入等效按比例縮小(EquivalentScaling)時代的基礎是應變矽、高介電金屬閘極、多柵電晶體、化合物半導體等技術,這些技術的實現支持了過去十年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並將持續支持未來產業的發展。運用任何技術測量晶片上的物理特性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通過關聯工藝參數和設備參數將基本實現這個任務。通過控制設備穩定性和工藝重現性,對特徵尺寸等過程參數的精確控制已經能夠完成。  晶圓廠正在持續地受數據驅動,數據量、通信速度、數據質量、可用性等方面的要求被理解和量化。晶圓片由300毫米向450毫米轉型面臨挑戰。
  • 半導體產品開發面臨的挑戰與應對建議
    但是,因為成功太快、太容易,這些晶片公司很容易就被新一代「拳王」推下寶座。如何能把握技術發展的趨勢,洞察市場和客戶需求,持續推出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避免「一代拳王」的陷阱,是半導體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修課。二、業界關於FABLESS的幾個認知誤區關於業界對半導體產品開發的認知誤區,參照半導體產品開發的五大認知誤區。
  • 關鍵「芯」材料光刻膠曾為半導體技術發展做過哪些貢獻?
    在隨後的蝕刻工藝中,此光刻膠的圖案轉移到了下面的薄膜上。這種薄膜圖案化的過程經過多次迭代,聯同其他多個物理過程,便產生集成電路。光刻膠在光刻工藝中的作用,就像膠片和攝影一樣,是構築圖形的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半導體產業的迅速發展,與光刻膠技術的更迭密不可分。20世紀70年代後期,光刻工藝分別使用365 nm和313 nm的近紫外(UV)和中紫外曝光光源。
  • MOS器件的發展與面臨的挑戰
    隨著集成電路工藝製程技術的不斷發展,為了提高集成電路的集成度,同時提升器件的工作速度和降低它的功耗,MOS器件的特徵尺寸不斷縮小,MOS器件面臨一系列的挑戰。為了克服這些挑戰,半導體業界不斷開發出一系列的先進工藝技術,例如多晶矽柵、源漏離子注入自對準、LDD離子注入、polycide、Salicide、SRD、應變矽和HKMG技術。另外,電晶體也從MOSFET演變為FD-SOI、Bulk FinFET和SOI FinFET。
  • 半導體技術、工藝和封裝,合力應對工業市場四大挑戰!
    半導體技術、工藝和封裝,合力應對工業市場四大挑戰! 張慧娟 發表於 2019-10-02 08:00:00
  • 【研判】從全球「半導體工藝和材料」四十年專利史,看日本曾經的...
    集微智慧財產權對「半導體工藝和材料」領域的全球專利分析結果顯示,在全球1.3億條專利數據中,半導體工藝和材料的專利記錄至少有390萬條(注1),近20年的專利數量佔到歷史總量的84%,近10年的專利數量佔到歷史總量的50%,而到了最近五年,每年都有至少有16萬以上的新專利申請提出。
  • 中國大陸半導體材料市場的新突破,進口替代空間巨大
    半導體材料是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基礎,它融合了當代眾多學科的先進成果,在半導體製造技術不斷升級和產業的持續創新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半導體技術每前進一步都對材料提出新的要求。國內大部分產品自給率較低,基本不足30%,並且大部分是技術壁壘較低的封裝材料,在晶圓製造材料方面國產化比例更低,主要依賴於進口。另外,國內半導體材料企業集中於6英寸以下生產線,目前有少數廠商開始打入國內8英寸、12英寸生產線。
  • 我國第三代半導體技術迎來飛速發展「窗口期」
    原標題:我國第三代半導體技術迎來飛速發展「窗口期」   今年以來,「5G」已經成了高頻詞。5G 時代的材料發展趨勢是什麼?
  • 中國半導體不再被「卡脖子」,從材料開始,解密十大新材料替代現狀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國盛證券的研究報告《國產替代揭開序幕,新材料行業春天將至》,揭秘在半導體行業穩步增長的大背景下,半導體材料和顯示材料的國產替代邏輯。如果想收藏本文的報告(國產替代揭開序幕,新材料行業春天將至),可以在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回復關鍵詞「nc437」獲取。
  • 中國半導體不再被「卡脖子」!從材料開始,解密十大新材料替代現狀...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國盛證券的研究報告《國產替代揭開序幕,新材料行業春天將至》,揭秘在半導體行業穩步增長的大背景下,半導體材料和顯示材料的國產替代邏輯。如果想收藏本文的報告(國產替代揭開序幕,新材料行業春天將至),可以在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回復關鍵詞「nc437」獲取。
  • 中國半導體不再被「卡脖子」!從材料開始,解密十大新材料替代現狀
    目前隨著下遊多方需求恢復的共振,將史無前例的帶動半導體行業在 5G 的飛速發展,再創新高。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國盛證券的研究報告《國產替代揭開序幕,新材料行業春天將至》,揭秘在半導體行業穩步增長的大背景下,半導體材料和顯示材料的國產替代邏輯。
  • 應用材料公司出席SEMICON China2019展會 半導體「新劇本」如何編寫
    這些技術發展將為半導體的設計和製造以及顯示行業的創新帶來新的挑戰,同時也將創造出巨大的機遇。 然而,在這種增長勢頭下,傳統摩爾定律的微縮卻已放緩腳步。為了達到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應用對晶片在性能、功率和面積成本(PPAC)方面需大幅提升的要求,行業需要半導體設計和製造的「新劇本」– 包括:新的晶片架構、新的3D 技術、新材料、進一步微縮電晶體的新方法、以及先進封裝技術,上述五個領域都需要材料工程方面的重大突破。
  • DRAM和NAND技術的發展和面臨的挑戰
    半導體存儲器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中DRAM和SRAM是兩種常見形態的存儲器。DRAM的特點是需要定時刷新,才可以保存數據,SRAM只要存入數據了,不刷新也不會丟掉數據。DRAM和SRAM各有各的優勢及不足,本文探討的DRAM和NAND當前面臨的技術挑戰及發展前景。
  • 國內最大的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矽材料項目及成套工藝生產線在瀏陽...
    11月13日,瀏陽高新區舉行天嶽碳化矽材料項目開工活動。這標誌著國內最大的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矽材料項目及成套工藝生產線正式開建。   天嶽碳化矽材料項目由山東天嶽晶體材料有限公司開發建設,總投資30億元,一期主要生產碳化矽導電襯底,二期主要生產功能器件,包括電力器件封裝、模塊及裝置,新能源汽車及充電站裝置、軌道交通牽引變流器、太陽光伏逆變器等。   碳化矽半導體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是支撐關鍵裝備的核心材料,被列入國家戰略物資。
  • 更高性能的金剛石半導體技術
    金剛石具有比矽速度快、功耗小、質量輕、厚度薄等諸多優點,在半導體領域具有巨大前景。早在2000年之前,阿貢國家實驗室已經就金剛石化學氣相澱積(CVD)展開試驗,並成立了先進金剛石技術公司。該公司和創新微技術公司合作製造出金剛石微機電系統,並促進了SP3金剛石技術等金剛石晶圓專業公司生產用於澱積金剛石晶體的CVD設備。
  • 半導體材料行業深度報告:疫情之下,材料崛起
    據SEMI估計, 2017-2020全球將有62座新晶圓廠投產,其中26座坐落中國大陸,佔總數的42%。 半導體材料屬於消耗品,隨著大量晶圓廠建設完成,半導體材料的消耗量將大大增 加,將有力促進國內半導體材料行業的發展,國內半導體材料銷售額全球佔比將進 一步提升。
  • 碳基計算機時代來臨,首個完全碳基的電晶體金屬線被成功製造
    為打破傳統矽基晶片發展面臨的物理制約瓶頸,科學家們近年來開始研究替代矽基晶片的新型材料,碳基電晶體以其優越的性能,成為提高計算機運行速度,降低電子設備功耗的一代新星。但是,多年來一直面臨製造工藝、材料等方面的發展難題。
  • 電子產業新材料之PI行業深度研究:半導體、5G、顯示等
    PI 材料行業核心壁壘高:設備、工藝、資金、人才 製備工藝複雜,核心技術被寡頭公司壟斷。製造工藝複雜、生產成本高(單體合成、聚合 方法)、技術工藝複雜、技術難度較高,且核心技術掌握在全球少數企業中,呈現寡頭壟 斷的局面,行業寡頭對技術進行嚴密封鎖。投資風險高、壓力大。
  • 替代傳統電鍍工藝的新技術材料
    業外的使用者,擔心鍍層中的重金屬影響身體健康;業內的生產者,則苦於含重金屬汙染物的電解液廢水難以處理達標,企業面臨限期整頓直至停產關張的命運。現實是談及重金屬即色變,卻沒有真正的好對策。在苦惱和期盼之中,好消息來了,一個源於清潔生產的綠色技術誕生了,發明了不含重金屬的水性成膜材料,沒有電解液廢水產生,除了達到鍍鉻、鍍金效果外,還有更加多彩的特別亮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