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五人取經團隊有什麼講究?這或許是玉帝和如來的博弈

2020-09-04 酒熟梅子青

《西遊記》這部名著,從前看只覺得是師徒五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回真經的勵志故事。但是越長大,細讀《西遊記》,才發現這本書中刻畫的師徒五人之間種種前後種種不協調之處,也許這才是作者要表達的意思。

唐僧一個凡人,為什麼取經這重任就落到他頭上了?為什麼一個凡人能遇到這麼多妖怪?那些妖怪要是真想吃了唐僧肉,恐怕等不及孫悟空去救,唐僧就已經被吃了。為什麼唐僧一個凡人能管住手下孫悟空這種人物?十萬八千裡的路程,孫悟空一個筋鬥雲就翻到了,為什麼非要苦兮兮的陪著唐僧翻山越嶺的取經?

凡人加妖怪的組合,一個小小的五人取經隊伍,背後卻交雜了各方博弈。


師徒五人的背景

唐僧,如來座下二弟子金蟬子轉世,取經隊伍中佛教代表人物,自己本身也一心向佛。金蟬子十世轉世,從沙僧脖子上那九顆大珠子的來歷可知,前九世唐僧也都踏上取經之路,而且每次都到了流沙河,被沙僧殺了,於是這九世的取經之路暫且中斷。

孫悟空,天生地養的靈石猴,做過菩提老祖的徒弟,也當過天庭封的官。算是半個佛家子弟,半個道家子弟。對於玉帝和如來來說,孫悟空是處在中間的一個人物。

白龍馬,原身龍宮三太子敖烈,是正正經經的龍族。但在這裡,龍族是受天族管轄的,龍族一向性子高傲善戰,而敖烈僅僅是放火燒了玉帝賜的一個夜明珠,玉帝就要殺了小白龍。是觀音大士趕到求情,救下小白龍,然後將他送下凡等著唐僧護送他取經。結果太無聊了他把白馬吃了,於是只能自己變成白馬給唐僧騎。

小白龍,那可是龍族,怎麼可能就因為少一個夜明珠就要被打殺了呢?而玉帝處置小白龍的罪名是「犯上忤逆」,這個罪名還是小白龍他爹龍王親自告到玉帝那裡的,什麼深仇大恨能讓親爹殺自己親兒子。所以這裡,小白龍原來是玉帝那邊的,被觀音大士救下後,就成了如來那邊的人了。

豬八戒,原天庭天蓬元帥,因為對嫦娥動手動腳就被貶下凡,錯投豬胎,成了一頭豬精。後來又是經過觀音大士的點化,成為唐僧的徒弟,協助他取經。所以豬八戒原來是玉帝一派的,後來勉強算是如來那邊的。但是你看後來用四位菩薩試探八戒時,八戒並沒有抵制住誘惑,對菩薩也沒有太大的敬意,所以豬八戒本身還是取經隊伍中道教代表人物。

沙僧,原為天庭捲簾大將,因為打碎了王母心愛的琉璃盞被貶下凡。天庭上那麼多琉璃盞,天知道到底哪一個才是王母心愛的,然而捲簾大將就因為這點小事被貶下凡了。而且沙僧在受觀音大士點化之前,將前九世來取經的金蟬子轉世都斬落流沙河簡而言之,沙僧就是個內奸,其實是玉帝打入取經隊伍的人,是個隱藏的道家人物。

從這裡就能看出來玉帝和如來之間的博弈了,你不是讓金蟬子轉世去取經嗎?收了猴子這個半佛半道的,還收了小白龍。好,那我就想辦法把我的人也送下去,怎麼著也不能讓一整個隊全是你的人。

所以如來和玉帝,這裡你塞一個,那裡我放一個,就構成了這麼一個五人取經小分隊。


九九八十一難代表了什麼

九九八十一難,師徒五人各自有各地要度的劫難,表面上看是每一個妖怪都為難唐僧,都要吃唐僧肉。實際上只有女兒國那一關是唐僧要度的情關,其它大多都是拿來磨鍊孫悟空的。

沒辦法啊,就算是這個小小的取經團隊,那也都是有背景的。唐僧的背景自然就是如來,豬八戒和沙僧背後都是玉帝,小白龍再不濟還是個龍族。只有孫悟空,雖說是菩提老祖的弟子,但是教他變化本領後,在以後的劇情中幾乎沒有出現過。孫悟空自封齊天大聖,他自己的實力就是自己的背景。但是這種實力在絕對力量如來和玉帝面前,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而孫悟空又是取經隊伍中本領最大的,這個本領最大的卻只是忠於師傅。他不賣玉帝面子,不賣如來面子,只聽唐僧的話。然而唐僧又對他,始終當做「潑猴」對待。


這九九八十一難,大多都被孫悟空一力承擔了。

按照整本書表現出來的主旨來看,要主角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是讚揚他們不畏艱險,只朝著心中那個目標前進,最終得以圓滿。但是我們也發現,有時候一難他是拆成兩難、三難的。「九九歸真」,九是圓滿之數,這一點不管是佛教還是道教都是認同的。所以沒準就是如來和玉帝一商量,行,那就八十一難吧。

在這九九八十一難中,可以發現,搶唐僧的都是有背景的。不是這個神仙的坐騎,就是那個菩薩的神獸,手裡還拿著各自主人的法寶。只有一個沒有背景的白骨精被孫悟空打死了。而每每碰到這種情況,孫悟空總要去搬救兵,這也說明了,在一個流派面前,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

而這些妖怪,又象徵了作者吳承恩所在的那個世道。明朝晚期,官官相護、貪墨舞弊、徇私枉法、官場暗淡。恰巧就對應了這裡邊的妖怪,他們為禍一方,卻因為身後有背景,被揪出來了有人護著,所以也只用承擔小小的懲罰。他們做下的那麼多惡,就此隱藏,無人上達天聽。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尊崇佛教,從朱棣開始尊崇道教。所以在吳承恩的筆下,這些妖怪的背景大多是天庭,也有一部分背景是如來的,這可能是吳承恩一方面想要重新推崇佛教,另一方面也告訴大家,佛教並不是十全十美的。

在師徒四人經歷車遲國一難時,作者就明明白白表達了自己的想法。車遲國被三個妖精把持,這三個妖精在車遲國獨尊道教,壓制佛教。孫悟空與這三個妖怪鬥法打敗他們後,對車遲國國王說:「今日滅了妖邪,方知是禪門有道,後來再不可胡為亂信。望你把三教歸一,也敬僧,也敬道,也養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

三教歸一,也敬僧,也敬道,也養育人才。這正是作者對王朝、對世道的期望。


《西遊記》中最讓人困擾的問題:真假美猴王后,到底是誰活下來了

對這個問題,現在人們爭執不休,有人說活下來的是六耳獼猴,並列舉了種種美猴王回歸取經隊伍後的反常表現;有人說是孫悟空,並表示要想換成六耳獼猴,一開始如來就能換,為什麼非等到現在換。

在真假美猴王的這場爭鬥中,六耳獼猴和孫悟空,兩隻就像照鏡子一樣,樣貌、動作、姿態一模一樣,打架的路數也一模一樣,就連觀音大士也不能分辨。到唐僧那念緊箍咒,兩隻猴都頭疼,不辨真假。到託塔天王那,那照妖鏡也照不出來。再到地藏王菩薩,神獸諦聽認出來了卻不敢說。最後是到了如來佛祖面前,如來佛祖分辨出假的孫悟空,並說這是六耳獼猴,將它壓在金缽盂下,被真孫悟空一棒子打死了。

但是在這之後,唐僧再沒念過緊箍咒,八戒再沒喊過猴哥,孫悟空再沒說過呆子。自此之後,一路照樣斬妖除魔,但是孫悟空幾乎遇到妖怪就去搬救兵,一路過得有驚無險。

所以不少人認為,當時打死的,其實是真的孫悟空。而且如來也辨認了出來,所以這件事情是如來默許的。

從取經小分隊的隊伍組成來分析,其它隊員一直都有鮮明的站隊,只有孫悟空是沒有表明立場的。兩撥人勢均力敵,雖然看起來唐僧是主導地位,但是他幾次氣走孫悟空。沒了孫悟空,剩下幾個人如果說不跟他幹了,那簡單的就跟玩似的。

如來可能在這個時候,也看清了這個局面。尤其是這一次孫悟空回花果山,豬八戒就一直嚷嚷著散夥吧,不幹了。要想讓這個取經小分隊順利完成任務,一心取到真經,宣揚佛法,孫悟空是個關鍵人物。但是,這個關鍵人物不聽如來的,也不聽玉帝的,偏偏又本事大,不好管。

也許一開始如來是想在這一路上讓孫悟空慢慢皈依佛教,為他如來所用。但是路程都走過一半了,孫悟空還是不改脾氣,說走就走。因此就是在這裡,讓如來動了換人的心思也說不定。

而觀音大士將如來辨認出的真孫悟空送回去後也說:「唐僧,前日打你的,乃假行者六耳獼猴也,幸如來知識,已被悟空打死。你今須是收留悟空,一路上魔障未消,須得他保護你,才得到靈山,見佛取經,再休嗔怪。」

這就是在告訴唐僧,孫悟空這個人,你必須得留著用,沒有他你成不了事。而且別再整什麼彎彎繞繞看人家不順眼就念緊箍咒了,你生命安全還全靠人家保護呢!


這之後,五人取經小分隊看起來還和以前一樣,實際上,孫悟空的地位已經在無形中提高了,成了這個小團隊的實際領導人。



縱觀整部《西遊記》,從頭到尾都在表達宣揚佛法的意思。這也許是作者對這個黑暗的官場黑暗的世道失望之下做出的這種反應,從書中看,從決定取經到九九八十一難,其實每一次事件之後,都有著如來和玉帝雙方博弈的身影,也彰示這現實世界中佛道兩家的博弈。

最後師徒四人成功取到真經,受封佛號,則表示在這一場戰爭中,以佛家的大獲全勝告終。現實世界中,到了清朝,也是推崇佛教,對道教有一定的規範和扶持。正是應了作者那一句:也敬佛,也敬道,也養育人才!

相關焦點

  • 如來的取經團隊為何是五人?五人名字連起來讀,才發現缺一不可
    《西遊記》這部小說在中國的影響力可謂是相當強勁的,無論是什麼年代的人,對於他都應該是相當熟知的了,這對於我們來說已經不僅僅是一部神話小說,首先他的人物定位已經是相當深刻的,像取經的這幾人自然是不必多說,即使是像很多的妖怪,在整個的小說之中也是被刻畫的相當完美,無論是劇情還是人物的構造,這部小說能夠有這樣大的一個反響
  • 西遊記西天取經真相:如來和玉帝操作的「三教互傳」行動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為什麼要去西天取經?很多人的直觀印象都是李世民派唐僧去的,但孫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可不是李世民能調遣的。實際上西天取經是由佛教首領如來和道教首領玉帝牽頭,以觀音為實際操辦人,然後拉攏儒教首領李世民參與進來,進行的一場「三教互傳」行動。一 為什麼要取經?
  • 西遊記西天取經真相:如來和玉帝操作的「三教互傳」行動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為什麼要去西天取經?很多人的直觀印象都是李世民派唐僧去的,但孫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可不是李世民能調遣的。實際上西天取經是由佛教首領如來和道教首領玉帝牽頭,以觀音為實際操辦人,然後拉攏儒教首領李世民參與進來,進行的一場「三教互傳」行動。
  • 如來為何安排觀音菩薩,尋找取經人,組建團隊
    一個是如來佛為首的三世佛,就是以如來佛、彌勒佛和燃燈古佛分別掌管的現在、未來、過去,和世界之中的十萬佛國。如來佛,也被玉帝封為天庭五老之一;另一個,就是觀音菩薩一派,他在西方教屬於如來的弟子身份,卻被玉帝封為天庭的五方五老之一。
  • 燃燈、如來、彌勒三大佛組團打怪,背後原因居然是給玉帝面子?
    燃燈、如來、彌勒三大佛組團打怪,背後原因居然是給玉帝面子?熟悉另類君的讀者們都知道,《西遊記》中有背景的妖怪都實力卓然,而且大多都憑藉其主人的裝備道具在取經團隊面前牛逼了一把,或者可著勁兒的嘚瑟一陣,然後回歸體制之中,讓師徒四人一臉懵圈。
  • 玉帝竟然與鳳凰有私情?算起來他還是如來佛祖的外公?
    然後玉帝正巧就在鳳仙郡,因為這件事,不是罰鳳仙郡三年不下雨,而是罰鳳仙郡一直不下雨。什麼時候下雨呢?披香殿裡,30米高的米山讓雞吃完,60米高的麵粉山讓狗舔完,很硬的鎖鏈讓蠟燭燒斷。就這等水滴石穿,別說3年,300年不見得下雨啊?
  • 《西遊記》裡,觀音菩薩為什麼要選擇五個「重犯」組成取經團隊?
    【鄭重聲明】本文純粹根據《西遊記》裡的描述解讀《西遊記》,絕無半點褻瀆道教、佛教之意!《西遊記》中的道教、佛教與現實中的道教、佛教是兩回事! 《西遊記》裡,觀音菩薩為什麼要選擇五個「重犯」組成取經團隊?
  • 西遊記中,玉帝和太上老君,如來佛祖究竟最怕哪一個?答案很明顯
    在《西遊記》中,有人說玉帝和太上老君的地位高,實力強,而如來佛祖雖然降伏了孫悟空,但是綜合實力是比不上他倆的,甚至如來佛祖最怕的,就是他們兩個。那麼,是不是真的如此呢?接下來,企鵝號「溪談史話」作者談談自己的看法。
  • 《西遊記》中的多元化團隊管理之道
    而玉帝處置小白龍的罪名是「犯上忤逆」,這個罪名還是小白龍他爹龍王親自告到玉帝那裡的,什麼深仇大恨能讓親爹殺自己親兒子。所以這裡,小白龍原來是玉帝那邊的,被觀音大士救下後,就成了如來那邊的人了。從這裡就能看出來玉帝和如來之間的博弈了,你不是讓金蟬子轉世去取經嗎?收了猴子這個半佛半道的,還收了小白龍。好,那我就想辦法把我的人也送下去,怎麼著也不能讓一整個隊全是你的人。
  • 「創作開運禮」《西遊記》玉帝、太上老君和如來佛是什麼關係?
    《西遊記》玉帝、太上老君和如來佛之間的關係究竟如何?有人認為老君是道教領袖,如來是佛教領袖,他們都尊玉帝為天下共主,對此,六甲番人認為這種說法既有道理,又不夠全面。《西遊記》實際是一本揚佛抑道的神魔小說,孫悟空代表著原來道教的信徒投入佛教門下,而西天取經中土傳經則是描述佛教在東方傳播的過程,在這個角度看,佛教教主如來與道教教主老君當然是競爭關係,而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和小白龍這四個角色由道教轉投佛教則說明道教信徒的流失,唐太宗迎佛也象徵著佛教最後取得大勝。
  • 《西遊記》取經團隊當中,誰是最無足輕重可以隨時辭退的那個?
    有朋友問道《西遊記》師徒當中,開除誰對取經事業來說沒有什麼影響? 西天取經本來就是道教和佛教博弈所設下的一個大局。這個大局不會因為某一個人物而停止運轉。即便是師徒當中最關鍵的那個唐僧,如果真沒了,難道西天取經就不取了嗎?
  • 《西遊記》五人團隊中,可以裁掉何人?所對應的五行屬性是什麼?
    《西遊記》五人團隊中,你準備裁掉何人?他們所分別對應的五行屬性又是什麼?我是月隱生,歡迎探討。俗言:少不看西遊,老不看三國。至於最後誰被剔除,倒不是討論這個話題的實質所在。五人中誰能對付這頑劣不堪的猴子呢?想必熟讀《西遊記》的人,馬上就會知道只有唐僧的「緊箍咒」能制服它。那麼唐僧的五行屬性為「土」。而「土」所對應的方位居中。唐僧在五人取經團隊中雖然沒有一絲一毫的技能,但整個取經團隊和過程卻必然是以唐僧為軸心的存在。
  • 玉帝和如來,誰才是西遊最強之神?靈山有個神仙,早已給出答案!
    文:明智金蟬(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86版《西遊記》,除了「石破天驚現石猴」的鏡頭,讓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玉帝趴在桌子底下疾呼「快去請如來佛祖」那一幕了。自此,「玉帝膽小懦弱、佛祖高大威武」的既定印象就久久的盤桓在我的腦海裡。後來我讀了《西遊記》原著,才發現從小就深深刻進心中的印象,原來是被「童話版」的《西遊記》電視劇給騙了。
  • 西遊記裡,最可怕的1個人,真實身份只有如來和玉帝知道!
    唯一安全的卻是內心毫無波瀾的沙僧,看到妖怪被孫悟空和他的外援們壓制時,他舉起武器便響應;看到妖怪實力明顯佔據優勢時,沙僧會及時投降止損,這是一個何其可怕的人!第一,沙僧加入取經團的原因和目的:眾所周知,沙僧本來是玉帝御前侍衛,官職為:捲簾大將,更多時候充當著餘地近身侍衛的形象,可披甲執戈上殿。
  • 玉帝和如來是什麼關係,平起平坐還是上下級,誰在西遊中實力最強
    我們讀西遊故事,最能引起大家關注的地方,就是明明天庭有了玉帝,似乎已經掌管了三界,可又怎麼靈山上多出個佛祖?如來和玉帝兩者到底有何關係,是平起平坐還是上下級?在西遊中玉帝很像一個至高無上的主宰者,可又感覺法力平平,沒有什麼讓人稱讚的精彩表現。相反如來的實力卻是非常強悍,翻手一掌就把猴子壓在五行山下。
  • 為何黃眉大王和六耳獼猴進不了取經團隊?玉帝:他們走不出流沙河
    《西遊記》博大精深,裡面有很多細節值得我們探討,本文咱們來聊聊取經隊伍裡的那些事,說說為什麼豬八戒和沙僧能進入取經團隊,其實對取經有意向的並不僅僅是豬八戒和沙僧,像黃眉大王和六耳獼猴也很有意向,尤其六耳獼猴,為了取經,甚至自己組建了一支取經隊伍,可是他們為什麼沒能進取經團隊呢?
  • 《西遊記》中,袁守城和玉帝是什麼關係?
    這是西天如來佛祖計劃,如來佛祖為了弘揚他的佛教,並著手策劃西天取經,教化大唐民眾信奉他的教義。 於是派出了觀世音菩薩,化身為袁守城,與涇河龍王進行計較,其原因應是李世民不信佛教。藉助這個事情把問題擴大化,使李世民在日後的取經中,完全支持如來的計劃。
  • 玉帝和如來佛祖為何不消滅獅駝妖國?居然與太上老君有關!
    正好和孫悟空被如來壓在五行山的時間對上,而這500年天庭和靈山竟然不管,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咱們且看原著:《西遊記》74回,孫悟空變成小妖找小鑽風探路,小鑽風說:「我大大王與二大王久住在獅駝嶺獅駝洞。三大王不在這裡住,他原住處離此西下有四百裡遠近。那廂有座城,喚做獅駝國。
  • 西遊記有位妖王,實力強,在妖界地位高,如來佛祖和玉帝搶著收他
    在《西遊記》中,大家都知道,唐僧取經路上遇到的大部分妖怪,其實都是有背景的,是某些神仙特意放出來給唐僧充難數的。一開始,孫悟空並不知道,所以吃了不少苦頭。後來經歷得多了,孫悟空也明白其中的套路,所以打妖怪就變得越來越講究方法了。
  • 西遊記中的鎮元子是什麼背景,和玉帝又有什麼關係?
    西遊記中的鎮元子是什麼背景,和玉帝又有什麼關係?西遊記是我國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講述的是唐僧帶領著三個徒弟,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的神話傳奇故事。而唐僧肉能不能讓人長生其實還不一定,因為沒有人吃過,其實唐僧肉能讓人長生不老,其實都是取經路上妖怪們之間的傳說。但是蟠桃和人參果都是好東西,能夠讓人立地成仙長生不老,這些都是有人吃過認證了的。那麼問題來了,蟠桃是王母的所有物,而擁有人參果的人怎麼說都可以和王母平起平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