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老當年》井涓涓丹噶爾老宅門水彩寫生作品展在青海美術館三樓三號展廳B管開展。36幅作品展示了湟源丹噶爾老街的「老」,用水彩畫的繪畫方式,將被譽為「小北京」的清明老街的滄桑古城展示給了觀展者。
井涓涓出生於美術世家,從小受畫家父親井漢升的影響,喜歡繪畫。連環畫就是她孩提時最愛臨摹的畫本。那時候她既愛看故事內容,又喜歡畫人物、山水、花鳥,總是樂在其中。她畫得最多的就是《杜十娘》《紅樓夢》《西廂記》中古典的小姐的服飾丫鬟的裝扮,邊畫邊研究,興致十足。還有《紅旗渠》《山鄉巨變》也是她臨摹最多的畫本。
2012年初秋時節,她隨先生回老家湟源,偶然的一天去丹噶爾古城的老街小巷漫步,那綿長寂寞的青石小路,斑駁的土磚牆,造型各異的古舊門庭,雕工精湛的垂花門邊框,千姿百態的門楣,雖殘破卻依舊難掩其脫俗的文化遺韻,與都市生活迥然各異的古老景致激動著她的心,讓她駐足遙思。從那天起,這條古意盎然的老街小巷成了她心中的牽掛。
青海民俗文化學者、地方史專家任玉貴以專業的眼光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他說:「充分地展示了丹噶爾古城300年的歷史,是中原文化與河湟文化相結合的一個商業文化的產物,非常珍貴,而且它燦爛輝煌,我看了以後一呼三嘆,這一次的展覽對我們丹噶爾古城的歷史文化,做出了搶救性的、保護性的重要貢獻。」
田凌研是一名繪畫工作者,當她觀賞完所有展畫後感慨地說:「我覺得從我個人的感覺,從這些門洞當中,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青海老當年的一種文化和記憶,這種文化和記憶,通過水彩的方法去體現出來以後,非常有文化的底蘊,留下了一些非常寶貴的一些資料,對我們丹噶爾古城的宣傳也是非常有意義。」
當記者採訪井涓涓時,她說創作過程中跟當地老百姓的關係相處得非常融洽,他們經常跟她講一些丹噶爾古城老當年的歷史,這便是她個人畫冊、辦畫展的主題,就是「老當年」…
她說:「我的畫筆永遠趕不上挖掘機的速度,我就想用我的畫筆去保護,所以我想用我發自內心的那種情感,去表現丹噶爾,這樣一畫就畫了三年半的時間,在畫的過程當中,越畫越喜愛,甚至放不下了,當我每次看到這些將近300年歷史的老物件的時候,真的感觸特別深,就想把它用我的畫筆記錄下來。」
歷時三年多,無論寒風凜冽的冬季、還是烈日暴曬的夏暑,她筆耕不輟完成了自己的創作夢想。《老當年》除了承載著她對丹噶爾古城滿滿的情懷,同時也傾注了她太多的感情、太多的心力和精力。
她說,三年多的時間,也曾消極退卻過,但更多是激情滿懷。歷經千辛萬苦,不懈努力地創作,畫冊終于于2016年10月圓滿出版。她自豪地說:「該畫的幾乎都畫完了,沒有留下遺憾!」
《老當年》畫冊是她的第一本專業畫集,是她繪畫技藝得到提升的見證,也是她即將邁向更高臺階的起步,更凝結著她對丹噶爾古城古老文化的深厚情感。
畫集的出版,她除了感到欣慰,更多的是感念:
《老當年》在她筆下賦予了老城的古宅門不一樣的色彩,讓我們仿佛看到了老城巷道曾經生活過的各色人物;把老城特殊的文化古韻生動地留在了紙上,為老城留下了一份「有圖可說」的珍貴史料!
(責編:張莉萍、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