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
首先所長教大家這個詞該如何斷句
這裡的打工人應該理解成打工的人
應該不會有人理解成打一頓工人吧?
社畜,顯得慘無人道
打工仔,顯得低聲下氣
而打工人這個稱呼
在平凡中透露著追求
在屈辱裡努力表現出倔強
雖然沒錢、仍然有著不卑不亢的禮節
因此「打工人」這個詞
迅速得到了各位打工人的認可
說明年輕人清醒了,資本家的心靈雞湯失效了。
大家終於認識到自己就是一打工的。
談什麼理想,攤什麼大餅,做什麼主人……
集體榮譽感?那是騙人幹活的。
積極向上?那是哄你加免費班的。
無私奉獻?那是要榨乾你的青春。
集體歸屬感?
35歲都要辭退的,你談什麼歸屬感?
……
年輕人不再為情懷買單!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永遠難成神!開公司,發工資,遲早成為賈伯斯!985,211,手裡簡歷火速交,早安!打工人!
有的東西都掏出來檢查過了還是一直響,然後她問我幹什麼的,我說我打工的,她說好傢夥,難怪檢測出了鋼鐵般的意志!早安!打工人!
小時候我以為打工的意思背著蛇皮袋踏上綠皮火車去遠方的工地, 長大後發現只要是上班都叫打工。早安,打工人!
晚上好,很喜歡打工人的一句話:打工賺不了幾個錢,但多打幾份工可以讓你沒時間花錢。
你在拼多多到處找人砍價, 他在滴滴打車求人助力, 我在電子廠擰螺絲擰到凌晨,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晚上好!打工人!
記得吃早飯,其他人愛吃不吃,不吃拉倒,給你臉了,早飯都不吃你過什麼早上?可惡的其他人,沒有一個好東西,他媽的,不好意思有點失態了。早上好!打工人!
靠別人是公主,靠你嘰哇是日本人,靠北啦是臺灣人,靠自己是光榮的打工人,早安,打工人!
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早起,凌晨四點還沒起的多半是廢物,我想我們不是一路人,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機會往往掌握在早起的人手裡,早安,打工人!
朋友們,累嗎?累就對了,舒服是留給有錢人的。早安,打工人!
本打工人想到打了工也賺不了幾個臭錢就煩,老子也是懶狗,就是不想起床打工!對不起失態了,今天周一得早點去,爬去打工了。早安,打工人!
有人相愛,有人夜裡看海,有人七八個鬧鐘起不來。早安,打工人!
頭等艙可以優先登機,銀行VIP可以不用排隊,演唱會最貴的票位置也最好,世界從不平等,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早安,打工人!
生活裡80%的痛苦來源於打工,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打工,就會有100%的痛苦,所以在打工和沒錢之間,我選擇自殺,打你嗎的工,老子困得要死,老子就是懶狗就是不想上班,對不起,失態了,早安,打工人!
在很多父母看來,只要你不是醫生、公務員、老師等穩定的職業,無論你做什麼工作,多少錢一個月,他們都覺得你是在打工,和村裡初中肄業去電子廠打工的二狗、或者在縣城大飯店當服務員的翠花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幾年前很多年輕人還拿這事吐槽父母,編段子。
我剛畢業時也編過一個:過年去大姨家拜年,大姨問我做什麼工作,我說廣告。大姨叫我注意健康,噴漆一定要帶口罩。(解釋:我大姨認為廣告就是噴漆做廣告牌)那為什麼現在輿論風向又變了?怎麼一下子好像年輕人都接受自己是個打工人?
其實也不是一下子就接受的,在「打工人」流行之前,已經有不少梗了,像「PPT紡織工」、「搬磚」、豬廠、鵝廠、雞廠之類,把白領比作紡織工,把大公司比作大工廠,那時候就有不少年輕人意識到自己除了工資可能比父輩高點,其實做的工作和幾十年前沒有什麼區別。
到了今年,經濟不行,不少年輕人失業,更多人認清現實了:我就是個打工人!這是什麼心態,就是從吐槽到自嘲,最後直接躺平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