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大部分都看過86年版《西遊記》,想必對西遊記整體講了個什麼事兒並不陌生。
西天取經的唐僧,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白骨精和女兒國等等。
但電視劇無論拍的怎麼精彩。終歸受制於播放時間,不得不忽略很多有趣的細節和背後的故事。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西遊記》之中的一個有趣的內容:
"七大聖"
第一個,牛魔王。
牛魔王是孫悟空的結拜兄弟,而且也是"大聖"之一。
你看那猴王得勝歸山,那七十二洞妖王與那六弟兄,俱來賀喜。在洞天福地,飲樂無比。
他卻對六弟兄說:"小弟既稱齊天大聖,你們亦可以大聖稱之。"
內有牛魔王忽然高聲叫道:"賢弟言之有理,我即稱做個平天大聖。"
蛟魔王道:"我稱覆海大聖。"
鵬魔王道:"我稱混天大聖。"
獅駝王道:"我稱移山大聖。"
獼猴王道:"我稱通風大聖。"
狻狨王道:"我稱驅神大聖。"
此時七大聖自作自為,自稱自號,耍樂一日,各散訖。
西遊記第四章節選
這一段寫的是孫悟空辭了弼馬溫的工作,擅自跑回花果山,自封自己叫"齊天大聖"的事。
託塔李天王與哪吒三太子領天兵去捉孫悟空,卻被打的鼻青臉腫被迫撤兵。
孫悟空當時算不上什麼神仙,只是個特別能打的妖怪。
自然手下也是個大妖精窩,很多都是吃人如麻的大魔頭。
於是,接著慶功的酒勁兒,他也讓其中最強大的幾個妖怪頭子學自己,起個大聖的封號。
牛魔王還是最來勁,第一個響應,自己要做"平天大聖"。
這也是狂的不得了啊。
牛魔王就是後面那位存在感很強的大人物,以自身武力而不靠法寶與孫悟空匹敵的狠角色,是鐵扇公主的丈夫。
就算沒看全《西遊記》的朋友,總也知道《大話西遊》裡那個壞蛋反派吧。
至於其他的妖怪"大聖",也是各有來頭。
除了牛魔王之外的角色,作者沒有明示。
但喜愛西遊記的讀者,自行做了一系列的推斷。
自稱"覆海大聖"的蛟魔王,有人認為是之後第六十二回出場,企圖盜取祭賽國佛寶舍利子的九頭蟲。
首先,九頭蟲的確是海裡的妖怪,"蛟魔王"這個頭銜合得上。
其次,他和牛魔王交好。牛魔王曾經為了趕赴九頭蟲的邀請而撇下了和孫悟空的戰鬥,可見關係非同一般。
但孫悟空似乎並不認識九頭蟲,或許九頭蟲並非是之前的"蛟魔王",而是同一種族系的妖怪。
自稱混天大聖的"鵬魔王"
鵬,又稱大鵬、大鵬鳥,中國神話傳說中最大的一種鳥,是世界許多傳說中奇大無比的神鳥,由鯤變化而成。
這位鵬魔王顯然是大鵬鳥成精的妖怪。
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鵬有很多,和獅駝嶺的大鵬金翅雕並非同一個。
金翅大鵬雕又叫迦樓羅鳥。梵語音譯蘇缽剌尼。意譯羽毛美麗者。
又譯做食吐悲苦之聲。
位於泰國佛寺中的金翅大鵬雕塑像
當佛祖告訴孫悟空,他和金翅大鵬雕沾親戚時,著實讓大聖嚇了一跳。
這件事電視劇裡也有講,今天就不展開細說了。
由孫悟空與金翅大鵬雕的對話以及之後的情節發展可知,二者是初次見面,並不是什麼拜把子的妖怪兄弟。
所以這位神秘的"鵬魔王"從後面也沒有出現,不過這對他自己來說是件好事:無論神仙、妖怪還是人,學會低調、明哲保身才會逍遙到最後。
通風大聖獼猴王
七個大聖個個都是不得了的妖怪,他們按資歷排輩,所以最年長的牛魔王排第一,而年輕氣盛的孫悟空排第七。
排名第五的獼猴王,在孫悟空剛剛在花果山四處遊蕩的時候,就已經是佔山為王的一方妖怪了。
"通風大聖"這個詞有兩層意思:
一個是飄忽不定,變化多端。
另外一個是"耳朵通風",也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之意。
這就不得不讓人想起另一個可怕的角色:六耳獼猴
齊天大聖不是誰都能高仿的,六耳獼猴同樣神通廣大,七十二變也好,筋鬥雲也好樣樣都會,他變幻成孫悟空的形象後連觀音菩薩都無法識破。
六耳獼猴可能在和孫悟空結識的時候,就未露出過原本的樣子,孫悟空根本沒辦法認出他。
雖然孫悟空有火眼金睛,但能不能識破出來也要看對方道行高低。
牛魔王曾變作豬八戒,青獅變成唐僧,還有百眼魔君蜈蚣精、琵琶精母蠍子,大聖都沒認出來。
只有佛祖看破
所以雖然書中沒有給予出明顯的解答,但六耳獼猴和"通風大聖"獼猴王是有可能是同一人的。
驅神大聖禺狨王
禺狨王也是猴子,品種是金絲猴。
在之後的故事中,並沒有再做出什麼行動。
這裡有一個推測:
孫悟空修仙的師傅,曾經警告過孫悟空,哪怕修成了仙道也要提防五百年一次的"三災":雷劈、陰火和贔風,只要一個過不去就會死。
成神的人尚且如此,沒能修成的妖魔怕是壽命更短。
在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的那些年裡,再無音訊的驅神大聖禺狨王,是不是已經過世了呢?
1993年的日版西遊記↑
當然,上面的內容大部分都是"推測"。
如果願意的話,你也可以做詮釋作品的人。
一千個讀者可以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麼為什麼不舉起手中的書卷,尋找自己心中的《西遊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