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瘦金體很有名,卻沒有人用瘦金體寫春聯,是因為這兩個原因

2020-12-15 有文化的小哥

每當到春節的時候,都會看到很多春聯,春聯以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願,春聯對仗工整,朗朗上口,是傳統文學的一種形式。春聯有很多種書體,唯獨瘦金體卻很少見,這是為什麼呢?

宋徽宗所創的瘦金體,在當時獨步天下,在書壇的影響力也很大,後世書家也很推崇,但是在實際的運用中卻很少見,尤其是春聯上的字體,瘦金體更是不常見。

首先這與人們的書寫春聯的習慣有關係,常見的春聯字體肥厚飽滿,符合人們的審美,所以很多人不願意用瘦金體寫春聯。瘦金體的書法具有一種瘦硬之感,鋒芒畢露,在運筆上輕落重收,墨色對比鮮明,藝術性很強。

春聯更注重雅俗共賞,瘦金體的藝術性則強一些,瘦金體在書寫的時候,宜小不宜大,如果把瘦金體放大書寫,在筆畫上就會略顯單薄,有失精巧風韻。春聯的字體略大,用瘦金體就會失去原有的風韻。

其次是瘦金體書寫難度大,很多人並沒有系統的學習過瘦金體,所以不會用瘦金體寫春聯。宋徽宗的書法初學黃庭堅和薛稷,有著黃庭堅筆畫舒展的書風,又有著薛稷嚴謹的結字風格,後來又融合眾家之所長,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瘦金體給人一種瘦硬剛勁之感,在起筆和收筆上可以看出以露鋒居多,起到了筆畫間相互呼應的關係。每一筆都顯得挺勁犀利,灑脫明快,氣韻脫俗,並不是一般書家所能達到的境界。

宋徽宗的瘦金體是一種個性的書體,並不是書壇的主流書體,後世很多書法家學習王羲之、王獻之、柳公權、趙子昂等等這些名家書體,而瘦金體卻很少有人去深入學習,所以用瘦金體寫春聯的人少之又少。

瘦金體輪廓分明,瘦勁中帶有豐腴之美,筆畫細長而內斂,張力十足又富有個性,提高了線條的表現力,將線條的裝飾性和藝術性相融合,一氣呵成,具有大家風範,沒有學過瘦金體的人,更不敢盲目的用瘦金體書寫春聯。

宋徽宗以畫入書,開闢了書壇新風,雖然他不是一個好皇帝,但是他對宋朝的書畫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為後世書畫多元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尤其是他創造的瘦金體,在當時的書壇獨步天下,只是後世很多書法家學瘦金體的很少,所以春聯中很少用瘦金體書寫。

相關焦點

  • 宋徽宗的瘦金體,筆法精湛字體舒展,卻很少有人用瘦金體寫春聯!
    說到瘦金體,大家並不陌生,這種字體現在很常見,瘦金體常常出現在印刷品中,也有很多書法家練習瘦金體,但是卻很少有人用瘦金體寫春聯,這是為什麼呢?眾所周知,瘦金體是宋徽宗獨創,這位被稱為昏庸的皇帝,卻可以創造出獨步天下的字體,在這點上還是值得後人稱讚的。雖然自宋徽宗之後有很多書法家練習瘦金體,卻很少有人在瘦金體上取得成就,尤其是我們常見的瘦金體都是以印刷體居多,在春聯上的運用卻很少。
  • 宋徽宗創造瘦金體,八面出鋒聞名天下,卻很少有人用瘦金體寫春聯
    從古至今要說哪位皇帝的書法好,那麼宋徽宗應該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獨創瘦金體,在當時的書壇獨步天下,直到現在瘦金體運用在各種印刷體之中,學習瘦金體的人也很多。瘦金體這麼受歡迎,為什麼沒有人用瘦金體寫春聯呢?
  • 宋徽宗 瘦金體真跡
    宋徽宗《穠芳詩帖》大字楷書,每行二字,共20行。這是趙佶瘦金體的代表之作。清代陳邦彥曾跋趙佶瘦金書《穠芳詩帖》:「此卷以畫法作書,脫去筆墨畦徑,行間如幽蘭叢竹,泠泠作風雨聲。」既是對這一詩帖的評贊,也是對「瘦金書」的藝術效果的很好概括。
  • 宋徽宗瘦金體《千字文》高清版
    本文所刊《千字文》是趙佶以其最具個人風格之「瘦金體」書寫,整體勻整峭拔,筋骨挺勁,清爽潤朗,飄逸靈動,正所謂「鐵畫銀鉤」。此種書體取法唐代薛稷、薛曜,把楷書中瘦勁一路發揮到了極致,帶有很強的裝飾性,成為具有鮮明個人風格的一種書體。本卷為宋徽宗趙估於崇寧三年(1104年)二十三歲時書賜童貫。
  • 宋徽宗22歲寫的瘦金體《千字文》,大家用心感受下
    宋徽宗是宋朝第八位皇帝,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後事說他「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瘦金體是書法史上極具個性的一種書體,因其與晉楷唐楷等傳統書體區別較大,個性極為強烈,堪稱書法史上的一個獨創。趙佶的瘦金書「天骨遒美,逸趣靄然」;又具有強烈的個性色彩,所謂「如屈鐵斷金」。宋徽宗流傳下來的瘦金體作品很多,比較有名的有《楷書千字文》《穠芳詩》《夏日詩貼》《怪石詩貼》《牡丹》等。
  • 宋徽宗13件存世瘦金體真跡,值得收藏
    宋徽宗《穠芳詩帖》大字楷書,每行二字,共20行。這是趙佶瘦金體的代表之作。清代陳邦彥曾跋趙佶瘦金書《穠芳詩帖》:「此卷以畫法作書,脫去筆墨畦徑,行間如幽蘭叢竹,泠泠作風雨聲。」既是對這一詩帖的評贊,也是對「瘦金書」的藝術效果的很好概括。
  • 宋徽宗存世的13件瘦金體真跡
    宋徽宗趙佶(1082-1135),宋代第八位皇帝,亡國之君,卻詩、書、畫三絕。書法別成一體,自稱「瘦金書」,後人稱「瘦金體」。瘦金體宋徽宗瘦金體筆墨風格總體一致但略有差異。分稚嫩婉約和剛勁強健兩類,前者似是他早期風格,後者應是他後期的成熟書風,瘦勁尤為鋒利,有形容為「屈鐵斷金」。——與宋徽宗有過直接來往的蔡絛在《鐵圍山叢談》裡云:「(趙)大年善黃庭堅,故裕陵(徽宗)作庭堅書體,後自成一法也。
  • 雅妮解秘瘦金體書法大講
    自幼秉承家學,痴迷書法,初習唐代薛稷、褚遂良書作,後專攻瘦金體書法,探求勤習宋徽宗瘦金體書法作品精髓,研師當代瘦金體書法名家劉佐仁。藝術心得瘦金體「瘦」是線條的「緊」「窄」,一般書法史常說宋徽宗瘦金體從唐代薛稷而來。薛稷書體也「瘦」。
  • 瘦金體初級學習心得分享
    按理說,這個歲數不應該再接觸書法,但,世事難料,在一次機緣巧合的翻看手機百度中的一篇文章時,被瘦金體所寫的《穠芳詩帖》迷戀住了,一時興趣盎然,開始學習、臨摹、書寫瘦金體,下面是我學習瘦金體三個多月來的個人體悟,分享給大家。我是怎麼開始寫瘦金體的呢,先是在淘寶上買了瘦金體的臨摹版《夏日》《閨中秋月》和《欲封清流》以及用硬筆臨摹蘇軾、曹雪芹、李白等人的詩詞文本。
  • 宋徽宗存世瘦金體真跡,值得你收藏
    書法別成一體,自稱「瘦金書」,後人有稱「瘦金體」或「瘦筋體」,傳世書畫手跡數量不多,主要典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和遼寧博物館,國外有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院,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等。通過細讀其書畫作品,可以認為,徽宗瘦金體筆墨風格總體一致但略有差異。
  • 門衛大爺用「瘦金體」寫告示,網友:大爺不愧是大爺
    大爺用「瘦金體」寫了告示。網友:宋徽宗的轉世?大師?,專家:非常業餘。最近,「保安」和「門衛」兩個字很流行,因為保安中有各種神一般的崗位,有的考上了大學甚至研究生,有的因為能寫一手好字而成為書法老師或書法家。
  • 宋徽宗趙佶瘦金體《千字文》真跡,銀鉤鐵畫遒媚勁健,難得好書法
    另外,徽宗獨創的瘦金體書法獨步天下,直到今天相信也沒有人能夠超越。這種瘦金體書法,挺拔秀麗、飄逸犀利,即便是完全不懂書法的人,看過後也會感覺極佳。傳世不朽的瘦金體 書法作品 有《瘦金體千字文》、《欲借風霜二詩帖》、《夏日詩帖》、《 歐陽詢 張翰帖跋》等。此後八百多年來,迄今沒有人能夠達到他的高度,可稱為古今第一人。
  • 易烊千璽:我最喜歡寫「瘦金體」!
    易烊千璽:我最喜歡寫「瘦金體」!歷史上的宋徽宗獨創了瘦金體,千百年來獨領風騷,讓許多人都流連忘返,爭相效仿。甚至於把宋徽宗千裡江山滅了的金國,該國的「一代雄主」金章宗,對於瘦金體也是偏愛有加。易烊千璽也曾坦言我最喜歡寫瘦金體,可見瘦金體的影響是無窮無盡,極具魅力啊!那麼,從書法的角度來說易烊千璽的瘦金體怎麼樣?
  • 宋徽宗發明的瘦金體影響國人900年,啟功字體都有其風範!
    這就是「瘦金體」為後世書法家所喜愛的原因。流傳了900年,一直為為世人所喜愛,不管是懂書法的,還是門外漢,都能欣賞得來「瘦金體」。舊皇城內民家,因築牆掘地取土,忽見碑石穹甚,其上雙龍,龜趺昂首,甚精工,即瘦金碑也。」瘦金體難寫有趣的是,水滸傳中的108將中的書法聖手書生蕭讓,能夠以假亂真地模仿宋四家的書法作品,但是卻唯獨模仿不了宋徽宗的「瘦金體」。包括後世,很多書法大家都很難寫好「瘦金體」。
  • 宋徽宗13件存世瘦金體真跡欣賞
    其中筆法犀利、鐵畫銀鉤、飄逸勁特的《穠芳依翠萼詩帖》為大字楷書,是宋徽宗瘦金書的傑作。 但是宋徽宗的書法存在著柔媚輕浮的缺點,這也許是時代和他本人的藝術修養所致,但他首創的瘦金體的獨特的藝術個性,為後人競相仿效。既以開創了一大流派的書體。 徽宗瘦金體特徵:結字至瘦而頗具筋力。運筆直來直往,飄忽快捷,似行如草,流暢勁逸。
  • 瘦金體極美,為什麼卻有人說它不好?
    瘦金體美觀、乾淨、大方、好看,宋徽宗的瘦金體的價值,從拍賣市場上的價格,就能看出大家對他的作品的認同。目前遺留的他親手寫的書法,拍賣出了一個非常高的價格,達到了9億!既然瘦金體這麼好,為什麼小編卻聽到另外一種聲音,說瘦金體不好?然而,再一聽他們講的原因,不禁啞然失笑。小編回覆:瘦金體無辜躺槍,你確定她是不欣賞瘦金體,還是不欣賞「哥的」瘦金體?
  • 宋徽宗不僅繪畫精妙,獨創的瘦金體風姿綽約也堪稱一絕
    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即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都城汴京上空忽然雲氣飄浮,低映端門,群鶴飛鳴於宮殿上空,久久盤旋,不肯離去,兩隻仙鶴竟落在宮殿左右兩個高大的鴟吻之上。引皇城宮人仰頭驚詫,行路百姓駐足觀看。
  • 徽宗的書法是一絕,但為何他的瘦金體少有人學?原因你可能想不到
    徽宗的書法是一絕,但為何他的瘦金體少有人學?原因你可能想不到要說到歷史上文風最濃的王朝,那麼就不得不說起宋朝。而在宋朝,很多皇帝必備的技能就是書畫,而寫詩也不在話下。但是要說起書畫造詣最高的,則是非宋徽宗莫屬。
  • 瘦金體專題六宋徽宗
    ,亦稱「瘦金書」或「瘦筋體」,也有「鶴體」的雅稱,是楷書的一種。這是趙佶瘦金體的代表之作。清代陳邦彥曾跋趙佶瘦金書《穠芳詩帖》:「此卷以畫法作書,脫去筆墨畦徑,行間如幽蘭叢竹,泠泠作風雨聲。」既是對這一詩帖的評贊,也是對「瘦金書」的藝術效果的很好概括。
  • 宋徽宗瘦金體書法《千字文》全文欣賞
    ——這是宋徽宗(趙佶)寫的一首亡國蒙塵詞。趙佶,宋神宗趙頊第十一子。其兄宋哲宗無嗣,後由其繼承皇位。趙佶稱帝後,任用蔡京等人主持國政,大興土木,橫徵暴斂,民不聊生。其在位二十五年,國力日漸衰微。宣和七年,金兵南下,趙佶將皇位傳與趙桓,自稱太上皇。靖康二年,趙佶被金兵俘獲,後死於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