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謹慎甄別「套路貸」 慧眼明心防陷阱
「砍頭息」「虛假訴訟」「虛增債務」……這些都是「套路貸」的慣用伎倆。「套路貸」一般是打著民間借貸的幌子,騙取他人財產,嚴重侵害人民的人身、財產安全。為此,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法官結合典型案例,為大家支招避開「套路貸」中的陷阱。
誘人條件陷阱多
切莫輕信「無抵押」
從2015年初開始,被告人黃某、謝某等人聲稱可以代辦「無抵押貸款」業務,以此為誘餌行騙。王先生因做生意資金周轉不開,於是向被告人黃某、謝某等人申請貸款,隨後被告人黃某、謝某等人以「違約金」等名目繼續誘騙王先生籤訂了虛高借款金額的借條,並通過後續系列套路手段,騙取了王先生3200萬餘元。
法院最終以詐騙罪分別判處黃某、謝某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罰金人民幣150萬元至200萬元不等,其餘22名被告人分別判處二年三個月至十三年不等刑期。
■法官提示
「套路貸」經常打著「小額貸款公司」「網絡借貸平臺」的旗號,以低息、無擔保、快速放款等條件為誘餌,吸引公眾眼球。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以上述誘人條件做宣傳的出借方背後多數藏有危險陷阱。「套路貸」違法犯罪除主要涉嫌詐騙罪、敲詐勒索罪等侵犯財產類犯罪外,根據犯罪手段的不同,還可能涉及非法拘禁、虛假訴訟、尋釁滋事等多種罪名。對於在犯罪中形成黑社會組織或惡勢力團夥的,根據我國刑法以及兩高兩部系列規範性文件規定,將受到嚴厲懲處。
虛抬債款套路多
及時止損保平安
被告人郭某等2人通過故意製造違約、更換債權人等手法,不斷虛抬借款數額,編造理由誘導趙先生在實際借款人民幣132萬元的情況下,籤下200萬元的房屋抵押翻倍借條。趙先生還被帶至銀行按照200萬元虛高金額轉帳,製作虛假流水,辦理公證手續。郭某等人隨後用借條、轉帳記錄等證據,將趙先生起訴至法院,企圖達到非法佔有他人財物及房產的目的。法院以詐騙罪判處被告人郭某有期徒刑六年,並處罰金10萬元;劉某有期徒刑三年八個月,並處罰金4萬元。
■法官提示
「套路貸」與民間借貸有本質區別:民間借貸的出借人是為了到期按照協議約定的內容收回本金並獲取利息,不具有非法佔有他人財物的目的,而「套路貸」是一類運用環環圈套、騙取或敲詐被害人財產的違法犯罪行為。
在民間借貸活動中,一定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如遇出借方主張籤訂虛高金額借貸合同、虛造銀行流水、單方認定違約等不法行為,借款方應及時固定聊天記錄等證據,及時止損,必要時與公安等部門取得聯繫,避免深陷陷阱。
「校園貸」也是變種
抵制誘惑多提防
被告人曹某為謀取不法利益,將目標放在社會經驗尚淺、抵抗不良誘惑能力較差的中學生身上。其出資並通過高額回報誘使一名在校學生為其發展下線,讓小林、小周等多名在校學生先後從曹某處貸取高息貸款,通過恐嚇、威脅、辱罵等方式索要不合理的貸款收益,最終曹某獲得非法所得6400元。法院以敲詐勒索罪判處被告人曹某有期徒刑七個月,並處罰金5000元。
■法官提示
「套路貸」還包括「校園貸」「培訓貸」「美容貸」等變種,但萬變不離其宗,本質上都是設置圈套以期非法佔有他人財物。根據相關規定,未經銀行業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機構不得進入校園為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被告人曹某的犯罪行為屬於「校園貸」,其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多次採取恐嚇、威脅方法向他人索要財物,其行為已構成敲詐勒索罪,依法應予懲處。
不法分子侵蝕的領域比我們想像的要廣,希望群眾在自己認識到「套路貸」不法本質的同時,積極向親友告誡、普及,通過人民群眾和行政、司法機關合力,使「套路貸」違法犯罪無處遁形。
(責編:張麗瑋、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