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長直言: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績,而是3-6歲的家庭教育

2020-12-04 美麗的陽光海岸

我們常說,教育改變命運,但是另外一句話的重要性也不容小視,那就是家庭影響一生,但是我們人人都談論的教育,形式到底應該是什麼?

教育有三大載體: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的功能是知識的積累和智力的成長;社會教育的功能是能力素質的提升和多元教育的補充;家庭教育則是人生成長最重要的載體,也同樣是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

兩年前,曾經看過中國大學排行榜的冠亞軍——北大、清華,孩子能考上如此名校,是多少父母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在我看來,上了名牌大學就能踏上人生的成功之路嗎?顯然是誤區。

曾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先生在《中國人的修養》中直言: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也就是3-6歲的家庭教育。

父母應當幫助孩子,做到以下幾點:

讓孩子樹立樂觀向上的心態

擁有一個健康、積極的心態,對一個人形成健全人格尤為重要,教會孩子學會接受現實、面對現實是樹立樂觀向上心態的第一步。

人只要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會有歡喜,也有無奈,有期望和失望,想要走向成功,那首先就要面對現實,這個世界不是因為某一個人的主觀意願變化的。

告訴孩子,要時時刻刻樹立起一個「要想......,全憑自己」的信念!

讓孩子學會感恩,懂得寬容

教育孩子,不只是教給他們文化知識,更是在引導和影響孩子的健康心態和心智模式,學會感恩,是其中的重要一項。

懂得感恩的孩子,會擁有開闊心胸,更懂得接納,不知不覺中擴大了自己的格局,更受人喜愛、更容易得到別人的主動幫助。

人的一生往往會發生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有時候,我們幫助別人或感恩別人,其實都可能在幫助自己。

生活之中,我們都願意和有情有義之人交往,都願意接觸心胸寬廣、知恩圖報之人。

培養孩子直面挫敗的勇氣

沒有一個孩子能夠不摔一跤地長大。

大部分孩子天生具有生存的勇氣,無論是第一次伸出小手抓握東西,還是第一次邁開腳步學習走路,都展示出他們探索自我和世界的決心。

每一次,當孩子表現出這種勇敢向前的舉動時,爸爸媽媽都可以給予孩子積極的鼓勵,通過這樣的鼓勵,孩子內在的勇氣能夠得到滋長,不容易被一時的挫敗困住。

培養孩子良好的溝通技巧

人與人的相處少不了溝通和互動,就需要藉助語言這個工具,生活和工作之中,我們通過說話來表達自己、打動別人。

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掌握說話的要領,懂得講話的威儀,在平時的待人接物中一點點去鍛鍊孩子,告訴孩子:

急事,慢慢地說;大事,清楚地說;小事,幽默地說;沒把握的事,謹慎地說;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做不到的事,不能說;討厭的事,對事不對人。

會說話和怎麼說完全是兩種不一樣的概念,所謂說話其實就是在考驗一個人的情商,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應當從情商上著手。

央視名嘴白巖松,曾在給孩子的「人生郵件」中告誡說,成績儘管很重要,可是,千萬別讓孩子成為除了成績好,其它一無是處的人呀!

其實早在2018年12月,白巖松在GES 2018未來教育大會上,提出自己的教育觀,那就是「情商教育」:沒有情商的教育,等於白教

馬雲也曾經說過:情商決定成功,智商防止失敗。高情商的孩子,不僅性格好,人緣好,受歡迎,還一定擁有面對挫折,絕不認輸的品格。

相比成績,重視孩子情商教育的家庭,往往才能培養出真正優秀的孩子。

我一直相信優秀的孩子背後站著一對優秀的父母,而優秀的父母是有格局和見識的,並不等於有錢,比如給孩子買套繪本,根本花不了多少錢。

和很多家長一樣,我曾經也擔心孩子情商發展的問題,所以在嘗試了無數方法之後,找到了《兒童情緒管理》雙語睡前故事故事是孩子獲取知識的捷徑,他們不排斥,樂意接受。

這是一套非常特別的、值得珍藏的書,適合親子閱讀,在共讀的過程中,家長能從孩子的角度,幫助他們充分認識、體驗、接納和管理自己的情緒。

溫馨的畫面,撫慰人心的淺語故事,幫助孩子清楚地認識自己的情緒,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幫助孩子建立童年時期的自信心。

孩子會無形中被書中的卡通人物吸引,代入感強,裡面的主人公做什麼,孩子就會模仿什麼,不知不覺中,情商得到拓展。

全套書10冊,僅需69.9塊錢,平均下來一本就6.9塊錢而已無非是家長們的一頓外賣錢,就能讓孩子擁有高情商基礎,為以後上學交朋友做鋪墊,是筆很划算的投資!

點擊下方商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北大教授直言:決定孩子未來的不是高考,而是3-6歲的家庭教育
    讓孩子出類拔萃是每個家長的夢想,然而想培育出好的孩子就離不開好的教育方法。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北大教授直言:決定孩子未來的不是高考,而是3-6歲的家庭教育。3-6歲的孩子,這3方面「使勁管」,將來會更出色1、發脾氣摔東西出於父母的寵愛,很多孩子現在都是「人小脾氣大」。稍有不順,就願意隨便拿手頭的物品撒氣。這是因為,孩子在2歲以後,就已經逐漸進入「自我意識發展期」了。
  • 0-6歲家庭教育決定孩子一生
    0-6歲家庭教育決定孩子一生 2020-07-22 18: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績,而是這七個「大於號」!
    家庭教育的功能是學校所不能代替的。把孩子教育全盤託付給學校,是家長的失職和瀆職」。家庭教育在一個人成長發展過程中是極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在家庭教育中,以下這七個「大於號」,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行為習慣、品德修養、個性心理的形成,甚至可以決定你孩子的一生。
  •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寫得真好!
    育兒知識、早教資源、教養智慧、親子閱讀,父母掌握一點,孩子受益一生。教子探討無止境,讓我們一路同行... 蔡元培先生在《中國人的修養》一書中說到: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 決定孩子一生的是什麼?《教導有方》為您揭秘
    優異的成績、健朗的體魄、超高的情商……到底什麼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呢?本周六(元宵節)中午11點檔,東方衛視大型家庭教育類節目《教導有方》第十二期,主持人方亭將與上海包玉剛實驗學校總校長吳子健、上海音樂學院教授葉國輝、東方衛視新聞主播周瑛,共同探討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
  • 北大教授直言:孩子6歲前要養成的3個好習慣,將來定有大出息
    殊不知,正是這樣的外界勸言或者自己的心理原因,才導致孩子無法養成良好的習慣。畢竟,壞的習慣對於孩子來說,是能夠把孩子的一生都拖垮的,但是好的習慣卻是能夠成就孩子優秀的一生的。北大教授直言:孩子6歲前要養成的3個好習慣,將來定有大出息!
  • 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優秀的孩子,從小離不開成功的家庭教育
    作為著名的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劉道玉校長認為無論古今每一個傑出人才的背後,都有偉大的父母之愛以及成功的家庭教育;反之每一個家庭教育的悲劇,本質上是父母教育的失責,甚至父母的教育決定了孩子的前途和命運。 曾經的「神童」魏永康,就是家庭教育失敗最典型的例子。
  • 14歲初三女生愛情觀火了,家庭教育決定孩子性格與一生,別不信
    熱評裡,很多網友也紛紛表示,14歲的年紀能夠有這樣通透的愛情觀,實屬難得。而在我看來,這亦在告訴我們,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家庭教育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02家庭教育裡,最好莫過於言傳身教。這讓我想起,前段時間,表姐帶著孩子回家住了一段時間,5歲的小男孩,脾氣特別地差,動不動就罵人推人,說著「滾」「呸」……一開始,我還有些奇怪,前兩年,那麼乖的孩子,怎麼這會就像變了個人。
  • 北大附小班主任:小學階段這件事做不好,孩子成績再好也「沒用」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北大附小班主任的教育觀點:好孩子離不開閱讀!小學階段的孩子,如果閱讀這件事做不好,成績再好也「沒用」,孩子愛讀書才是父母最應該炫耀的!父母對「好孩子」的定義是什麼?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學習成績,很多家長總盯著孩子的成績看,把孩子的學習成績當成唯一值得炫耀的事情。
  • 這28條家庭教育的經典語句貫穿孩子一生,值得每位爸媽收藏
    6、認為家庭教育就是讓孩子們上各種輔導班,音樂、美術、彈鋼琴等。 7、認為家庭教育就是提要求,至於怎麼學習,不知道,也不願意探究。 其實,家庭教育就是孩子生命成長的教育,就是讓孩子們萌生會學習,善於學習,會生活,善於生活,會相處,善於相處的意識,並樂於去實踐和探究。
  • 英國耗時70年追蹤7萬個孩子,終於發現了是什麼決定孩子的一生
    我們人類對於生命以及命運的探究,從未停止過,古今中外,玄學佔卜,星座分析,心理測試,包括科學家等等都在探索,人類的生命軌跡是依據什麼改變的,是什麼決定了我們的性格,職業,以及成就的?哈佛教育家調查發現:孩子一生中的成長和教育,僅僅有15%是跟學校教育有關,其餘的都是家庭教育。
  • 資深幼師的心裡話:我不會讓自己孩子3歲上幼兒園!原因引人深思
    搶在9月份之前生小孩,搶著3歲上幼兒園,搶著7歲上小學。生怕自己的一個跟不上,孩子被同齡人甩出一大段距離。但我有一個從事幼教工作20年的前輩,相當資深的一位幼師,她卻跟我說了這樣一番心裡話。「我不會讓自己的孩子3歲上幼兒園」!這讓我感到很詫異,隨後這位前輩給出了這3個原因,引人深思!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一些父母拼命掙錢,去給孩子買一套學區房,卻不願意在家庭教育上花費一點精力和時間。殊不知,學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之後。正如家庭教育專家朱永新所說:「所有的問題兒童,都可以在原生家庭找到原因」。那什麼又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呢?
  • 北京二中校長鈕小樺:家長職責不是給孩子錢,而是讓孩子「值錢」!
    這就是二中「空氣養人」理念的由來,也是二中教育集團校長鈕小樺對學校、家長的要求。但是,他對所有孩子的要求並不是考取第一,而是找到自己身上那難能可貴的「唯一」。  鈕小樺校長:  在我眼裡的好學生一定是有家教,有家學的孩子。
  • 民國時期北大校長,拋棄髮妻和孩子,另娶兄弟的遺孀
    說到北大校長最先進入我們腦海的就是蔡元培先生。其實在北大歷史上有很多任校長,他們大多都是非常優秀的文人學者。只是蔡元培先生的名聲最大,史料記載更多因而被很多人記住。今天要介紹的這位北大校長叫做蔣夢麟。蔣夢麟是北大任期最長的校長。
  • 北大附小班主任:讓孩子養成這12個好習慣,小學六年受益匪淺!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北大附小一位優秀班主任的教育觀點:小學1-6年級的孩子,先抓習慣,再談成績!本文總結了12個小學生必備的好習慣,讓孩子早點養成這些好習慣,小學六年受益匪淺!很多小學生家長都非常關心孩子在學校裡的學習成績,每次考試結束後,家長都要追著孩子的成績不妨,考好的孩子回到家自然皆大歡喜,考不好的孩子往往要面對「狂風暴雨」。
  • 對0-6歲的孩子進行家庭教育?用對這3個辦法,孩子以後更加優秀
    家長一定要知道,0-6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父母對孩子施行怎樣的教育,會直接影響孩子是乖寶寶,還是讓父母擔心的熊孩子。孩子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如果家長想要更好達到養成的目標,並不是隨便教育一兩天就可以實現的,而是在生活中一點一滴地累積教育意義,在父母良好的教養和監督下培養而成的。
  • 3~6歲家庭教育影響孩子的一生
    家長們想讓自己的孩子真正贏在起跑線上,那麼孩子3~6歲這幾年絕對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得過且過。6歲前幫助孩子養成這5個小習慣,孩子會越來越優秀。1、早睡早起這是健全腦部和身體發育最有效的方法沒有之一,早睡早起的孩子自律性更強,有利於形成良好的習慣。
  • 訪獲實名推薦上北大校長 成績不是惟一標準
    明年,五位手握推薦票的校長將會推薦什麼樣的考生呢?昨日,記者連線了五校負責人,雖然他們還沒來得及深思這個問題,但都認為成績非惟一標準。  合肥一中校長陳棟:「只讀聖賢書」非最佳  「有關北大實名推薦的事情,學校將在近日具體研究選拔條件。」
  • 小學校長總結:12句家庭教育的「金玉良言」,建議家長們認真看完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一位資深小學校長送給學生家長的12句話,堪稱「金玉良言」,從教育孩子的角度出發,用樸實的語言,道出了家庭教育的真相,希望各位家長認真看完,這些話對家庭教育意義深遠,讓無數父母看完受益。1. 身為父母,可以允許孩子不優秀,可以接受他成績一般,但是一定要教會他積極面對生活和學習,永遠不能自暴自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