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走天涯
錢學森歸國途中接到神秘電報:中途不要下船!50年後才得知真相
1934年東北地區已經開始逐步淪陷,我國各地都已經開始打響了對日的反擊戰。這一年無數的愛國子弟都想為報效祖國,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其中就包括了日後的飛彈之父錢學森,不過彼時的錢學森還只是一個年輕氣盛的學生。他深知道知識的力量可以改變一個國家。於是他選擇去美國留學學習最先進的科研軍事知識。等到合適的時機再回國報效祖國。
雖然戰爭年間,錢學森一直都在美國,但他從未停息過要回國的想法。進入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學習幾年時間,就因為錢學森的刻苦努力以及聰明,很快獲得了航空,數學等碩士學位,且還成為了著名的學術大師馮卡門的得意弟子。
1949年終於迎來了新中國成立,錢學森立馬想要歸國發展了,但是錢學森卻遭到了美國的阻撓,甚至不惜將錢學森軟禁起來,也逼迫錢學森不要回到中國。顯然錢學森並沒有屈居於美國的威逼利誘之下,而是長達五年的時間和美國相抗衡,最終我國願意釋放15個美軍俘虜,才將錢學森換了回來。
錢學森的回國是眾望所歸的,中國是錢學森的家鄉,錢學森也沒有任何理由留在美國、儘管和錢學森一同出國的很多優秀的中國年輕人並沒有回到祖國。但錢學森絲毫不認為只有美國的學術環境才適合他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錢學森和自己的妻子孩子乘坐輪船回國的途中接到了一封電報,電報上是這樣寫著的:很高興你能回家路上擔心,中途不要下船,到了之後我會讓朋友在邊境上迎你。這封電報非常的溫情,是以一個長者的口吻,寫出來的。錢學森當下沒有多想,誤以為這份電報是自己的父親發出來的,然而50年後才得知真相,原來這一份電報是中國的外交部發送給錢學森的。
國家擔心錢學森在回國的途中會遭遇不測,因此儘可能的希望錢學森可以減少外出的次數。儘管歸國之路並不一帆風順,但是錢學森的愛國之心最終還是在國家的領土上洋洋灑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