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骨朵 骨朵網絡影視
文 │ 無花果
俗話說,創業難,守業更難。何況,《大江大河2》中的主角仍舊開疆拓土的路上行進著。
《大江大河》是正午陽光與作家阿耐合作的第三部作品,與前兩部《歡樂頌》《都挺好》聚焦都市女性的生存狀況不同,《大江大河》格局宏大,時間跨度廣,三個主角宋運輝、雷東寶和楊巡分別是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國營經濟、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的縮影。
第一部《大江大河》於2018年播出,是當年的國劇獎盃收割機。第二部如期而至,在2020年底雙臺聯播,延續了第一部的高質量,口碑再一次立住了。
這一次,我們隨著宋運輝新官上任的步伐,一探東海化工廠的究竟。一個龐大的運行中的企業猶如平靜而又深邃的湖水,漩渦在層層疊疊的水紋中不易被看清。在制度與人情,市場與技術,新與舊的循環交錯中,有多少人在並肩作戰,又有多少人被時間淘洗。做事的人要面對的不光是業務本身,還有堆積如山,左右為難的世故人情。
《大江大河2》用一種更克制的筆觸,來記錄那個時代裡踩在時代節點上的人們所經歷的風風雨雨。他們是一群栽下種子的人,無論頭頂著烈日還是寒風,他們堅定不移,不能後退。
《大江大河2》的門檻在哪裡?
勇立潮頭者必定要面對急風驟雨,當接踵而至的考驗來臨時,曾經意氣風發的青年們也要遭遇無法言說的挫折。走到第二部,《大江大河》的故事相比第一部更加隱現著悲劇的意味。上一部的宋運萍之死,大尋入獄已經讓許多人感受到了那種個人命運在時代洪流中風雨飄搖的沉重,這一部的起起落落沒有前一部明顯,但仍然步步是險棋。
拍攝第一部時,孔笙就定下了「人性上不走極端」的主基調,很多情感糾葛都點到即止,不往深處探究,為劇集保留著溫情而平和的延展性。
沒有了從零開始的青澀和改革開放的興奮感,第二部的主角們卸下了曾經的「理想主義光環」,投身於實際的操作當中。這也使第二部在直奔主題的同時,有了更高的觀劇門檻。《大江大河》的橫向縱向戰線都拉的很寬,三線並行,事件和人物眾多,故事是極度濃縮的,很少有閒筆,往往在你一言我一語中就把進程推進了。
在第一部中經歷了幾次磨礪和德國學習歸來的宋運輝,完成了脫胎換骨的蛻變,從藍帽工人到白帽工程師,再到一廠之長,現如今已經到了宋運輝發揮熱量,投身實踐的當口了。再也不是一頭鑽進學問裡的「書呆子」,作為東海化工領導班子最年輕的副職,宋運輝必須成為獨當一面的主心骨。
到東海之後,宋運輝在籌備和組建合資廠的過程中不斷展示其過硬的業務能力,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他渴望推行技術改革的熱忱與鑽研精神。東海項目中涉及到的專業流程與名詞大量出現,沒有點相關的知識儲備和經驗很容易被相關劇情隔絕在外。這還不算,劇中臺詞總有弦外之音從字裡行間透露出,頗得體制內人閃轉騰挪的精髓,想不過腦的當做背景音樂刷過,沒那麼容易。
節奏上收放自如是《大江大河》系列的特點。該穩紮穩打的時候可以慢條斯理,到了急風驟雨的時刻也絕不含糊。事情的輕重緩急都在一呼一吸之間被安排的妥妥噹噹。
不到關鍵時刻、臨門一腳的時候,宋運輝和雷東寶這對「相愛相殺」的冤家絕對不往一塊湊;上一部是給宋運輝拼命打氣的知己前輩,到了這一部很可能換了模樣;永遠給兒子扯後腿的東寶媽和打死不上道的程開顏總在不經意間為後文埋下了雷點。每一條情感線索和細枝末節,都可能影響著後面的劇情走向。這一場戲與下一場戲之間,就如兩塊多米諾骨牌的縫隙一樣,亦步亦趨的親密。
可以說,從技術的角度上,《大江大河2》相比第一部來說更加嚴絲合縫了,也一定程度提高了觀劇門檻。
宋運輝的職場模式已進入2.0
有網友給《大江大河》起名為《東海風雲》《宋運輝升職記》,但說到底,《大江大河》不是高幹文,在打怪、闖關就能升級的同時,也一步步增加了闖關難度。第二部裡的宋運輝把他的人生格言「只問對錯,不問其他」貫徹到底,不通情理、不走捷徑的做事方式維繫住了東海化工廠的先進和秩序,但他對底線和基準線的嚴防死守也得罪過不少人,工人、家人和領導都常常「中槍」。
工作的主戰場上,高升之後的宋運輝沒有絲毫鬆懈,靠的依然是「累不死」的幹勁兒,是精明人用笨辦法。
宋運輝的核心競爭力是技術實力,搞人際關係並不是他的長項,他的貴人運源於自其自身價值和理想主義,總能吸引到各路大神為他駐足。所謂靠人格魅力徵服別人,在宋運輝身上不是一句空話。
到了《大江大河2》中十分出彩的化工部路司長(李光潔飾)這裡,也是一樣。路小第和當年的水書記,程廠長的眼光與做法相同,欣賞並支持著這個下屬,不時敲一敲警鐘來為他指明道路。這種惺惺相惜的高手過招,是職場元素中必不可少的亮點。
東海化工廠的人事矛盾說大不大,劇本和表演都是點到為止的克制,稍不留神就容易錯過那些言語間的太極推手,要不要在字裡行間深究,就要看觀眾自己的想像力。馬廠長和韓副廠長面對宋運輝這個年輕有為的幹將,隔三差五的堤防和阻礙並不能使宋運輝停下腳步,嶽父程廠長退休之後無處安放的掌控欲也不能讓宋運輝妥協。還好不變的有水書記的春風化雨,良言相贈;大尋的義氣相挺,直言不諱,讓宋運輝得以放鬆片刻。
作為主旋律劇,《大江大河》對三種經濟形勢發展的記錄意義要大過傳奇性,主角既然用了剛正不阿的宋運輝,用權謀和「廠鬥」來概括都不是太恰當,循序漸進、一板一眼的講述方式更加接近於職場戲的觀感。
工作和家庭帶來的雙重震蕩是宋運輝從金州到東海之後面臨的2.0級考驗,想要在其中保全自身,穩步前進,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同樣用自己的方式準備擼起袖子大幹一場的,還有推著小推車起家的個體戶楊巡。這一部中,楊巡想要依靠資本的力量更上一層樓,過於八面玲瓏的賭徒性仍是隱患,下一步他要面對的是被「大魚」吃掉的風險。
而第一部中被評價為「面有粗相,心頭嘹亮」的雷東寶,在這一部中深陷銅廠爆炸、環境汙染,行賄入獄幾件大事裡難以自拔。一肩挑起帶領鄉親脫貧致富的重擔,滿腹熱情卻總遇冷水,農民企業家的局限性和興衰史在他身上展露無疑。曾經放過豪言對標華西村的小雷家,還能否脫離困境步入正軌?雷東寶的後續命運如何?也是令人十分揪心的看點。
步步為營,尚且步步驚心,被誤解,被防備,被排斥,被利用,甚至被吞噬,似乎是做事人的宿命。
《大江大河》裡的三段婚姻
《大江大河》中的每一個人物都不多餘,婚姻,家庭生活和主角們的事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宋運輝和雷東寶的婚姻狀態,比起冷硬的專業名詞更具熱搜體質。
第二部裡,雷東寶又結婚了,這一次的對象是餐館老闆娘韋春紅。兩人的情愫從第一部後期一直延續到第二部,終於修成正果。面對如此合適的賢內助,雷東寶曾經許諾的「不再娶」的誓言也隨風散去。除了劇中沒有正面描寫的宋運萍父母之外,劇中人也都順理成章地接受了這個現實。畢竟日子還得過下去。
《大江大河》中的女性角色之光似乎都集中在了雷東寶這邊。當宋運輝家的小貓程開顏變得越來越不省心,與宋運輝的差距越拉越大的時候,雷東寶的第二任妻子韋春紅正在為他的生意周轉,人脈搭建而忙前忙後。這個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多年,獨自打理一方天地的成熟女人,顯然是個與丈夫相互幫襯的好手。
第一部裡,宋運萍善解人意的知識分子形象深入人心,她對於宋運輝和雷東寶的事業起步意義重大,是個有頭腦有情商有悟性的軍師型人物。家有一姐如宋運萍,萬事變得不那麼難。
但基於宋運輝和雷東寶本質上的不同,導致兩人離開了宋運萍的照拂後,顯示出全然不同的兩幅模樣。宋運輝雖孤傲,但謹慎細心、運籌帷幄與姐姐如出一轍,雷東寶瘸腿於文化缺失,剛愎自用,沒了宋運萍耳提面命的處處提點,小雷家就像一張斷了線的風箏,隨時等待著被時代的風暴所吞噬。
這一部的雷東寶和韋春紅的結合過程短暫的甜了那麼一下,雷東寶就因行賄罪牽連入獄,如果雷東寶的身上沒有背負著小雷家這個重擔,這一段看起來更匹配的婚姻也許會有一個圓滿的結局。
婚姻生活對於宋運輝這個初登高位,事業心爆棚的實幹家來說是奢侈的,儘管劇中給宋運輝定製了一個好丈夫模版,讓他按部就班的執行了一段時間,比如即使自己忙到早出晚歸,還要妻子做好早餐,對妻子的無理要求百般容忍,抽空還要去買買指甲油……溫馨的日子掰著指頭就能數得過來,我們看到的更多是宋運輝在家庭生活中的疲於應對,對曾經蜜裡調油的妻子如此,對助力他在金州廠實現階層躍升的嶽父如此,對麻煩簍子小舅子更是如此。
脫離父母,進入婚姻圍城對於「小白兔」程開顏來說異常顛簸,讓她處處踩雷,無處下手,從瞞著宋運輝收受禮品,到污衊宋運輝與馮工的關係,程開顏始終無法擺正自己作為高官太太的位置。在父母的羽翼庇護下,從小生活在「真空」環境裡的程開顏不能、不想也做不到與步步高升的宋運輝相得益彰,保持同步。她被落下的實在太遠了。
目前的劇情中,宋運輝跟程開顏大吵過一次,提出過一次離婚。雖然兩人還未踏出這一步,但隨著代表著外國資本,傾慕宋運輝的梁思申榮耀歸國,讓這段婚姻愈發岌岌可危,挽回的可能性已經很小。
小家庭像一艘孤舟一樣,被更大的推動力撕扯著,眼看著要淪為暴風雨之下的犧牲品。
身處於國家百廢待興的起步階段,宋運輝們時刻不得鬆懈。上一部無所畏懼的「吶喊」,是這一部沉默耕耘的階梯。企業、制度、規則、自我都在實踐中被一一重塑。如果說《大江大河1》是混沌初開,那麼《大江大河2》就是自省中的「實事求是」。
原標題:《從理想到務實,《大江大河2》更嚴絲合縫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