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最好的學校在青川 本網記者尋訪新木魚中小學(組圖)

2020-12-18 浙江新聞

  浙江在線青川5月13日訊(特派記者 童俊) 在木魚鎮的山頂,有一座美麗的校園,嶄新恢弘的校舍、翠綠的灌木叢、寓意深遠的雕塑,構成了眼前和諧的景象。這裡就是浙江省溫嶺指揮部援建的新木魚鎮的小學和中學。

  在兩年前的汶川大地震中,木魚這個小鎮被斷裂帶撕毀,木魚中學289人死亡,校舍毀於一旦,讓無數人為之心痛。

  一定要讓孩子們在最好的課堂裡上課,「悲劇不能再重演,我們要造一所最安全的學校」,溫嶺援建指揮部的指揮長顏士平說,2009年3月7日,木魚中小學重建正式開工。新學校按8度抗震設防,總佔地面積68.4畝,總建築面積20783平方米,其中中學24個教學班,小學18個教學班,總投資約9245萬元。

  在新學校裡,記者看到,多媒體教室、實驗室、計算機室、多功能室、圖書室以及塑膠跑道、籃球場等一應俱全,木魚的2000多名孩子們告別板房學校,搬進了新校舍。

  顏士平他對記者自信地說:「溫嶺最好的學校不在溫嶺,在木魚。」

  美麗的新校園,伴著孩子們慢慢走出地震的陰影。

  5月13日上午,記者來看木魚中小學的時候,孩子們正在新落成的操場上參加運動會,跑步、打桌球、籃球,玩的不亦樂乎。

  他們的臉上洋溢著著陽光和童趣,以及對未來的渴望,「長大了我想當解放軍」, 「我想當老師」,他們還一個勁地擺出POSE,讓記者給他們拍照。

  「學校變漂亮了,我更喜歡現在的學校,天天都想來上學。」8歲的二年級學生丁娜笑得十分燦爛。

  在這裡,青川的傷痛已經逐漸撫平,記者看到的是青川的希望。

相關焦點

  • 青川 鬱郁生長不停息
    一排排嶄新的居民樓,一座座亮麗的校園……這裡是青川。一轉眼,汶川地震「三川」之一,走過十年。當初,自然強大的破壞力將這裡變成一片廢墟。如今,除了那些標誌紀念物,似乎已很難找到那場劫難的痕跡。地震中,青川教育飽受重創,木魚中學、馬鹿鄉小學等多所學校不同程度損毀。
  • 青川蜀道考古調查結果出爐,陰平古道又有新發現
    古蜀道「青川段」調查工作正式啟動)。經過近半個月的田野考古調查,走遍青川縣境內古道,並調查對比平武、寧強、文縣等周邊館藏文物,形成調查學術報告。在白水關古沙洲又分兩路,一路沿白龍江而下至昭化,另一路沿木魚到青川縣(喬莊鎮)再到青溪鎮向南翻越官帽山到江油關。
  • 廣元青川蜀道考古調查結果出爐,陰平古道又有新發現
    水觀音棧閣及扁道遺蹟四川在線記者 燕巧陰平古道因三國時鄧艾滅蜀而聞名,是12月1日,古蜀道(青川段)田野考古調查工作匯報會在廣元青川縣召開。為調查釐清古蜀道「青川段」交通線路,更好發揮古蜀道的歷史文化價值和學術研究意義,11月17日,由青川縣文化旅遊局發起,縣文物管理所承辦的古蜀道「青川段」調查工作正式啟動。
  • 金牛望月青川美——新春佳節來自青川的特別報導③
    本報青川專電 特派記者 柴明雄 記者 李忠    過去的2008年,是青川縣充滿悲壯、真情和感動的一年;  到來的2009年,是青川上下呈現恢復、發展、變化的一年。  我們相信,在農曆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的時刻,遭受了「5·12」重創的青川,經過川杭兩地的協力共建,將在一片廢墟上涅槃重生。
  • 吳興•青川:千裡攜手協作 傾情逐夢小康
    「山盟海誓」共合作,這份濃濃的情誼在3216平方公裡的青川大地上書寫了跨越千裡、合力戰貧的新故事,開啟了東西攜手前行的新航程;2018年青川脫貧摘帽,2018-2019連續兩年獲全省脫貧攻堅先進縣、東西部扶貧協作「好」等次。
  • 新青川將架起快捷往來大通道
    大通道起自新疆烏魯木齊,經我省茫崖、德令哈、香日德、花石峽、大武、久治至四川成都●進疆路程縮短數百公裡●青海成進疆物資運輸主通道  瓜果之鄉的新疆、風光秀美的青海、天府之國的四川,這三個時空相隔遙遠的省份,如今因一條新青川大通道的建設將緊密相連。
  • 果香四溢、如詩如畫的青川陰平村(組圖)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鄧晨曦、劉世光):4月27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記者一行來到青川青溪鎮陰平村,親身感受災後青川旅遊涅槃重生取得的豐碩成果。陰平村位於金唐公路沿線,距青溪場鎮約兩公裡,因陰平古道而得名,為三國時期諸葛亮屯糧之所,因魏將鄧艾由此偷渡滅蜀而聞名。
  • 瓦礫堆中崛起"快樂老家" 一份浙江援建青川的成績單
    短短兩年時間,災區完成了從廢墟到工地,再到新家園的美麗變身。  浙江傾力,青川變新  時隔一年,記者再次採訪了浙江省援建青川災後恢復重建指揮部指揮長談月明,與一年前相比,他的白髮更多了,人也顯得老了很多。
  • 陰平古道青川段考察又有新發現
    原標題:陰平古道青川段考察又有新發現   因三國時鄧艾滅蜀而聞名的陰平古道,是古蜀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全長265公裡,北起今甘肅文縣,穿岷山山脈入川,直抵今平武縣南壩鎮,即古「江油關」所在地,再與古蜀道的另一條要道金牛道會合。
  • 組圖:浙江溫嶺農業生產碩果纍纍
    杭州,2008年7月21日 浙江溫嶺農業生產碩果纍纍 7月21日,浙江溫嶺市副市長蔣招華(右一)在推介大棚瓜果。當日,2008溫嶺大棚葡萄·梨推介會在杭州舉行。新華社記者 王小川攝 杭州,2008年7月21日 浙江溫嶺農業生產碩果纍纍 7月21日,一位工作人員正在展示巨峰葡萄。當日,2008溫嶺大棚葡萄·梨推介會在杭州舉行。據了解,2007年,浙江溫嶺市通過當地農民專業合作社累計銷售農產品62萬噸,銷售金額10.2億元,向社員返還盈餘1.8億元。
  • 台州溫嶺中學雙語學校走出浙江唯一一支高中棒球隊
    而在溫嶺,竟然走出了浙江省唯一一支高中棒球隊。過幾天,溫嶺中學雙語學校棒球隊要去臺灣復興實中,和那裡的棒球隊一決高下。  台州走出全省唯一的高中棒球隊  溫嶺中學雙語學校立海棒球社目前擁有社員28名,每周四、周日定期開展活動,暑假、寒假期間還會組織集訓。
  • 溫嶺13所新學校明年投入使用!看看有沒有你家附近的
    2018-12-28 12:13 |溫嶺日報-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 跨越1700公裡,浙川兩地在四川青川竟然幹成了這件事!
    「山盟海誓」共合作,這份濃濃的情誼在3216平方公裡的青川大地上書寫了跨越千裡、合力戰貧的新故事,開啟了東西攜手前行的新航程;2018年青川脫貧摘帽,2018-2019連續兩年獲全省脫貧攻堅先進縣、東西部扶貧協作「好」等次。
  • 溫嶺過去的老照片 看到第五張就落淚了
    溫嶺水產公司橫湖月洞橋以前老街裡的房子大多是石頭蓋的,很密集,每戶都帶有一個天井,家人坐在院子裡曬曬太陽。神童門古牌坊藤嶺隧道通車溫嶺縣委大門溫嶺汽車配件廠,就是老法雷奧,現在的地址是千禧文化創意園。溫嶺老街,從西郊場到尚書坊這帶,最早是商業區。
  • 深圳民辦中小學排行榜 發現民辦中小學的真實價值(組圖)
    「網大民辦中小學排行榜(深圳)」的冠軍桂冠,這次落在了深圳清華實驗學校坐落於寶安地產大盤「桃源居」上的一所學校,它以規模度的絕對優勢高居榜首(相對得分100分),當然,其關注度得分(86.9分)也不差,透明度遜些(45分)。
  • 尋訪小康路 爭當小先鋒 越溪實小開展紅領巾尋訪活動
    本報訊(記者 焦玉 通訊員 莊曉婷)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為了讓孩子們更深入了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要內涵和偉大意義,親身體驗祖國和家鄉的巨大發展成就,近日,吳中區越溪實驗小學的少先隊員們來到美麗的莫舍社區,開展紅領巾尋訪小康路活動。
  • 山崩地裂之後,再造美麗青川(圖)
    中新網5月12日電(記者 吳翔) 四川廣元市青川縣是「5.12」大地震中的受災極重縣,而該縣關莊鎮紅光鄉東河口村更是災情最重的地方。11日,記者一行來到這裡,參觀了由廢墟改建的「5.12」地震遺址公園。  山崩地裂  如果不是解說員證實,「山崩地裂」永遠會在記者心中作為比喻出現。
  • 孩子們課外活動場所再添新選擇
    孩子們的課外活動場所,將再添新選擇。近日,市教育局公布了2020年台州市中小學綜合實踐達標基地、第五批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名單。以溫嶺市箬橫鎮第三小學「這裡」綜合實踐基地為例,作為我市2020年中小學綜合實踐達標基地、第五批示範性學生綜合實踐基地,學校近年來依託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溫嶺草編」,打造了以編織與非遺、編織與創意、融媒體實踐、STEAM實踐、信息技術實踐、質量研究實踐、圖書館課程和ROSE花藝等二十多門課程為基礎的「四區五苑」,帶給孩子們豐富的綜合實踐教育資源。
  • 東莞木魚歌:歌聲遠去木魚殘 莞人再續百年情
    來源:東莞時間網-i東莞木魚書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木魚歌的唱本 東莞時報記者 李夢穎 攝說起有著400多年歷史,曾經家喻戶曉的東莞木魚書原來,木魚書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木魚歌的唱本。木魚歌曾是東莞的「流行音樂」, 擁有數以萬計的愛好者。因此東莞木魚書,亦幾乎家家必備,是東莞民間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惜的是,世易時移,如今東莞木魚歌式微,幾成絕響,往日盈箱積櫝的東莞木魚書,今日也成斷簡零編,蹤影難覓,瀕臨消亡。可喜的是,一直以來莞人對此念念不忘終成迴響。
  • 2019年溫嶺各小學和初中學區劃分方案公布!附各批次報名時間
    (2)溫嶺籍藝術特長生、專業運動員:今年市聯合藝術學校小學部(設在市實驗小學)招收溫嶺籍小學藝術特長新生80名;市聯合藝術學校初中部(設在溫中實驗學校)招收溫嶺籍初中藝術特長生,由聯合藝術學校2018屆小學畢業生自願直接升入;少體校網點運動隊招收相應的專業運動員;具體招生辦法由市教育局會同相關部門另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