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十三朝古都的洛陽,文化歷史悠久而厚重,博物館是其最具特色的門面,也是了解洛陽這座城市最直接的方法。
然而人人知道"洛陽博物館",但是事實遠不止於此,洛陽的博物館星羅棋布,這裡共介紹了七座博物館,帶您領略最真實的洛陽!
洛陽博物館創建於1958年,位於河南省洛龍區隋唐裡坊區西北隅,北臨,南接,環境優美,交通便利,是洛陽市的地標。
洛陽博物館展館包括河洛文明展一個基本陳列和珍寶館、漢唐陶俑館、唐三彩館、石刻館、書畫館、王繡牡丹藝術館、牡丹花都特產展七個專題陳列,常設展品約1.5萬件,內部設計有完善的公眾互動區和休閒區以及文物收藏、研究及修復區等。
洛陽民俗博物館位於洛陽市新街南端,是中國專題性博物館,是在——古建築群的基礎上興建而成。
該館目前是河南省最大的一座民俗類專題博物館,基本陳列有信俗、婚俗、壽俗、民間藝術、刺繡五大部分。
其中,婚俗廳為清末拜堂、洞房復原陳列,彩塑婚俗人物21個生動地再現了當時洛陽書香門第的婚俗場面。民間藝術廳則主要分工藝、雕刻、剪紙、皮影四大部分,內容多取材於神話傳說、民間故事、花鳥蟲魚、寓言笑話等,手法多樣,造型生動,給人以形象逼真、感情動人的印象。
定鼎門遺址,,是隋唐和武周時期都城城外郭城正門,隋初名,唐時更名定鼎門,位於隋唐洛陽城中軸線上。
定鼎門遺址博物館外觀為仿唐城門,由城門、城牆、城樓和闕樓組成。其中城臺、城牆、闕臺內部為遺址保護和展示區,考古發掘出土的遺址門道、等將在這裡得到展示;城樓、闕樓內部空間為陳列展覽區,主要展示定鼎門遺址的演變歷史和在考古發掘中出土的部分文物。
洛陽周公廟博物館,位於洛陽市老城區定鼎南路與凱旋東路交叉口東,是在洛陽周公廟的基礎上建立的一座弘揚周公文化、展示周公史跡的專題博物館。
該館主要由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公廟古建築群構成。周公廟現存建築沿中軸線從前到後依次為元聖殿遺址、定鼎堂、中殿、後殿及東西廂房。此外,表現中日友好交往的"日本國遣隋使遣唐使訪都之地"碑亭、被列入洛陽市古樹名木的兩株"千年古槐"。
洛陽隋唐大運河博物館位於,是依託洛河北岸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建築群山陝會館籌建而成的。
洛陽隋唐大運河博物館的展廳主要包括兩個展廳,分別設在山陝會館原東西廊房、東西官廳內。在展廳內,將通過實物、圖片和多媒體等多種展示方式,全面講述洛陽與大運河的關係。其中,圖片展主要包括隋唐大運河的開鑿、 隋唐大運河的繁榮和作用、運河遺珠、隋唐大運河洛陽段的保護和申遺等4個部分;實物展則以在洛陽地區發掘或徵集的與大運河有關的文物為主,比如大運河河道的河堤石構件、含嘉倉的糧食標本、倉窖模型等。
洛陽市為紀念我國古代這位偉大的和,將老城區北大街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洛陽祖師廟籌建老子紀念館。
走進大殿,一座高約2.4米的老子雕像首先映入眼帘。這尊雕像面容豐滿,體態瀟灑,服飾飄逸,旁邊還站立著兩名"童子"。大殿四周的牆壁上是剛剛繪製完成的壁畫,壁畫描繪了老子的一生,包括老子出生、拜師、在洛陽擔任守藏史、著《道德經》、西出函谷關等經歷。
洛陽匾額是全國第一個以收藏、展示和保護歷代匾額為主的國有匾額專題博物館。
現已從洛陽民俗博物館館藏的1725塊匾額中遴選出各類精品匾額500餘塊,分別闢為功德聲望廳、貞節賢孝廳、官府門第廳、婚喜壽慶廳、醫德教澤廳、寺廟宗祠廳、書齋堂號廳、精品匾額廳8個陳列展廳。這些匾額時間跨越明代、清代、民國等歷史時期,最早可至明代天順年間,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這七座博物館都在洛陽市內,可以每周周末逛一兩個,是消遣時光、增長見識的好去處,建議收藏,慢慢享用!